提问: 1、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参考: 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 “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 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 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 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成语: 不愤不启: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悱不发: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一反三(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闻一知十:形容人很聪明逻辑推理能力强。 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 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 告往知来:告诉你过去的事情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绘事后素:①指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进行彩绘。 ②比喻礼 乐产生于仁义之后;比喻做事先从简单做起,然后逐步深入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信而好古:信奉并爱好古代文化。 各得其所:多指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论语》选读
之
诲人不倦
课前回顾:
1、孔子认为教育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孔子的“有教无类”? 3、孔子的教育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在各领域 中有突出成就的你能说出几个? 4、“陈亢问伯鱼”一章中陈亢说自己“问一得三” 这里的“一”指什么?“三”指什么?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7·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 5·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 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 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3·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1· 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思考:这几章主要讲教育的什么?具体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