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资源评估及发电量计算
- 格式:pptx
- 大小:20.80 MB
- 文档页数:74
风电场年发电量的计算风电场选址之后,确定风电场拟安装的机型、轮毂⾼度及风⼒发电机组的位置。
应⽤WAsP软件,根据风电场当地的标准空⽓密度,采⽤单机功率表和功率曲线图,算出各单机年发电量,单机发电量的总和即是风电场的年上⽹电量。
计算的⽅法步骤如下。
1.计算风电场各台风⼒发电机机组的理论发电量⼀般都采⽤WAsP计算,需要准备的资料及数据有:(1)数字化地形图,⽐例为1:25000或1:10000。
⾼精度的电⼦版CAD地形图更好。
等⾼线⼀定要认真输⼊和检查,避免交叉。
全部位于图幅内的等⾼线要闭合,⼭峰和⼭脊的⾼度要特别标志出来。
粗糙度线是有⽅向的。
输⼊时要根据粗糙度的前进⽅向,分左右两侧输⼊,两侧⼀般不同。
和等⾼线⼀样,全部位于图幅内的粗糙度线要闭合。
(2)经过订正的场址观测站的风速、风向数据和观测站的位置、风速计⾼度。
这些数据早在风能资源评估是就已经测算出来。
(3)选定机型的功率曲线、推⼒曲线。
这些曲线可以从风⼒发电机组制造⼚家得到。
(4)场址内障碍物的⼤⼩、位置和孔⼏率。
障碍物和粗糙度如何区分。
建设物体的⾼度为h。
如果兴趣点(风速计或风⼒发电机组的轮毂处)到物体的⽔平距离⼩于50h其⾼度⼩于3h,则物体作为障碍物处理;如果兴趣点到物体的⽔平距离⼤于50h且⾼度⼩于3h,则物体作为粗糙度的⼀个元素处理。
2.尾流影响修正WAsP软件的8.0以上版本可以⾃动计算出风⼒发电机组之间的尾流影响系数并进⾏电量的折减,因此尾流修正直接⽤软件计算的结果即可。
3.空⽓密度修正由于场址的空⽓密度⼀般不等于标准空⽓密度1.225kg/m3,所以要做空⽓密度修正。
4.可利⽤率折减⼀般根据⼚家的保证取95%,即减去5%。
5.功率曲线保证折减⼀般根据⼚家的保证取95%,即减去5%。
6.叶⽚污染折减根据场址的空⽓状况取98%~99%,即减去1%~2%。
7.湍流强度折减根据湍流强度的⼤⼩,在92%~98%取值,即减去2%~8%。
风能行业报告编制中的风资源评估和发电效率调查一、引言二、风资源评估的重要性1. 为什么需要对风资源进行评估2. 风资源评估的方法与工具三、风资源评估中的关键参数1. 平均风速与风能密度2. 风向与测风高度3. 风能的季节变化与时域特性四、风资源评估的难点与挑战1. 复杂地形对风场分布的影响2. 风资源预估与实际发电量的差异五、风资源评估在风能行业报告中的应用1. 市场规模与潜力评估2. 风电场选址与规划3. 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估六、发电效率调查与优化1. 发电效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2. 影响发电效率的因素与调查手段3. 提高发电效率的策略与技术七、结论【引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能成为许多国家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首选之一。
然而,在风能行业报告的编制中,准确评估风资源和发电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风资源评估和发电效率调查两个方面对风能行业报告的编制进行详细论述。
【风资源评估的重要性】在编制风能行业报告时,对风资源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风资源评估可以为风能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估风能密度和平均风速等参数,确定最佳的风电场建设地点。
其次,风能报告需要预估未来市场规模和潜力,而这些数据都是通过对风资源的评估得出的。
最后,在投资决策中,风资源评估也能为投资方提供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的依据。
【风资源评估中的关键参数】在风资源评估中,有一些关键参数需要被重点考虑。
首先是平均风速与风能密度,它们是评估风能资源优劣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风向与测风高度,这些参数可以影响风能装置的设计和运行。
此外,风能的季节变化和时域特性也需要考虑,以更准确地评估风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风资源评估的难点与挑战】风资源评估中存在一些难点与挑战。
首先是复杂地形对风场分布的影响,例如山区、沿海地区等地形会对风能分布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采用先进的建模和仿真技术进行评估。
其次是风资源预估与实际发电量存在差异,原因包括气象因素、设备损耗和维护等。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正文:----------------------------------------------------------------------------------------------------------------------------------------------------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无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风电场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1.确定风能的潜在资源量:根据风能资源地区的风速数据,结合地形、气候等因素,确定风电场所具有的风能资源量。
通常采用最佳风速范围和频率分布函数来描述风能资源。
2.计算单个风轮的发电量:通常采用奥本海默公式来估算单个风轮的发电量。
奥本海默公式基于风轮面积、风速和特定的风轮功率曲线,通过计算功率曲线下的面积来估算风轮的平均发电量。
3. 考虑风电场中多个风轮的互相影响:在一个风电场中,多个风轮之间的布局和相互影响会对发电量产生影响。
采用模拟方法或者利用一些经验公式来考虑这种影响,如利用Jensen公式来考虑相邻风轮之间的流场相互干扰。
4.考虑风电场运行的时间:风速是一个时变的参数,需要考虑风电场发电量的时间分布。
可以利用历史风速数据或者模拟方法来计算风电场的发电量时间分布。
通常以年度平均发电量、季节性变化和每月或每日的特定发电量为指标。
5.考虑风电场设备可靠性和维护:风电场的设备可靠性和维护状况也会对发电量产生影响。
通常通过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结合维护计划和停机原因来模拟风电场的发电量损失。
6.考虑电网接纳能力:风电场的发电量不仅与风资源相关,也与电网接纳能力相关。
风电场的发电量需要考虑电网调度和供电需求的要求,通过模拟或根据电网的容量来估算风电场的并网发电量。
7.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性:最后,需要对风电场的发电量进行经济性评估。
通过计算发电量与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电价等因素的关系,来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性和投资回报率。
总之,风电场理论发电量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参数。
通过综合考虑风能资源、风轮特性、风电场布局和运行情况等因素,来估算风电场的理论发电量。
风电机组发电量计算公式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风电成为了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
而对于风电机组的发电量计算,则是了解和评估风电发电能力的重要一环。
那么,风电机组发电量计算公式是什么呢?一、风电机组发电量计算公式风力发电机发电量主要是取决于风力资源的大小和风力发电设备的特性。
因此,对于同一型号的风电机组,其发电量计算公式一般是相同的,即:风电机组发电量 = 风能× 装机功率× 发电系数。
其中,风能是指风力资源的大小;装机功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大小;发电系数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所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二、风电机组发电量计算方法1、风能的测量风能是指风力资源的大小,一般用风速、风向来描述。
风能的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如风速仪、风向仪等。
常见的测量单位有米/秒和千瓦时。
2、装机功率的选择装机功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大小。
选取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风力资源情况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装机功率越大,风机的发电量也就越大。
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3、发电系数的确定发电系数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所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其表现了风力发电机的实际发电能力。
发电系数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测算和验证。
一般来说,发电系数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数值,在设计和运营中需要进行相关的参数调整。
总的来说,风电机组发电量计算公式是风能× 装机功率× 发电系数,通过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的调整和计算。
风能利用系数公式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寻找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径成为了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利用已然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
而在风能的利用过程中,风能利用系数公式则是评估风能利用效率的关键。
一、什么是风能利用系数公式?风能利用系数公式是指风力发电机组的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之比,用来评估风能利用效率的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风能利用系数公式常常被用来衡量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
二、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方法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其计算公式如下:风能利用系数 = 实际发电量÷理论发电量其中,实际发电量指的是风力发电机组在一定时间内实际产生的电能,而理论发电量则是根据风力机组的额定功率和风速计算得出的发电量。
在实际应用中,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风速、风向、空气密度、风力机组的转速和功率等因素。
因此,计算风能利用系数公式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其计算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意义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风能利用效率。
通常情况下,风能利用系数越高,表示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越好,风能利用效率也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营。
通过对风能利用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找出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瓶颈,进而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优化设计和运营,提高风能利用效率。
同时,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估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
通过对不同地区风能利用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该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为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局限性风能利用系数公式虽然是评估风能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但其计算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风能利用系数公式的计算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速、风向、空气密度、风力机组的转速和功率等因素,其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风力发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1. 计算公式
风力发电站的发电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发电量 = 风能转换效率 x 风速 x 风速 x 风速 x 风轮面积 x 发电
机效率
其中:
- 风能转换效率是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取
值范围通常为0.3-0.5;
- 风速是指风力发电站所处位置的平均风速,单位为米/秒;
- 风轮面积是指风力发电机组中风轮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 发电机效率是指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通常为0.9-0.95。
2. 示例计算
假设一个风力发电站的风能转换效率为0.4,所处位置的平均
风速为10米/秒,风轮面积为100平方米,发电机效率为0.92,我
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其发电量:
发电量 = 0.4 x 10 x 10 x 10 x 100 x 0.92 = 368,000 瓦特
因此,该风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为368,000瓦特,或者说368千瓦。
3. 其他注意事项
-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风能转换效率和发电
机效率的数值,以更准确地计算发电量。
- 风速是影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风速测量数据或相
关气象数据来获取。
- 发电量还受到风力发电机组的负载和运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 发电量的计算结果可以用于评估风力发电站的运行情况、制
定发电计划等。
以上是风力发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的简要介绍。
计算发电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并注意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风力发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背景
风力发电站是一种利用风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其发电量是评
估风力发电站性能的关键指标。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风力发电站
发电量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风力发电站的发电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发电量 = 风速 x 风速因子 x 风轮直径 x 风轮转速 x 发电时间
- 风速:指的是风力发电站所处地区的平均风速,一般以米/秒
为单位。
- 风速因子:是一个根据具体风力发电站参数进行调整的系数,用于考虑风轮效率等因素。
- 风轮直径:指的是风力发电站的风轮直径,一般以米为单位。
- 风轮转速:指的是风力发电站的风轮转速,一般以每分钟转
数为单位。
- 发电时间:指的是风力发电站在给定时间内的发电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
注意事项
- 在实际应用中,风力发电站的发电量还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海拔高度、温度等。
- 计算方法中的风速因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可通过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风力发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有助于评估风力发电站的发电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风能资源评估与风力发电效益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风能资源评估以及风力发电效益分析成为了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风能资源的评估方法以及风力发电项目的效益分析,旨在为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与指导。
一、风能资源评估风能资源评估是确定某一地区是否适合进行风力发电项目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为项目规模设计、发电设备选型以及电气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以下将介绍几种主要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1.测风塔法测风塔法是最常用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之一。
通过在不同高度安装风速测量仪器,对长时间的风速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求得不同高度上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然而,该方法存在着成本较高、耗时长以及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2.卫星遥感法卫星遥感法是一种无需人工干预的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球的气象信息,包括风速、风向等。
这种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精度相对较低。
3.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将地理、气象、地形等数据输入模型中,模拟出该地区的风能资源。
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估计风能分布情况,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且对模型的选择与参数设定也有一定的要求。
二、风力发电效益分析风力发电效益分析是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了多个方面的考虑,以下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是判断风力发电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的关键。
它需要考虑投资成本、运维维护成本、电力市场情况、电价政策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评估项目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
只有经济效益可观,项目才能吸引投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环境效益分析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环境效益不言而喻。
通过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可以减少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风力发电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降低水污染风险,并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风力发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与预测风能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因此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日益增多。
然而,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直接受到风能资源的影响。
因此,对于风能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是风力发电场规划与设计的关键一步。
风能资源评估是通过对某一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情况。
这一评估通常包括测量和分析气象参数、建立风能资源数据模型等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测量与分析气象参数:风能资源评估需要获取该地区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测量设备(如风杆、风速计、风向仪等)进行实地测量,也可以通过气象站的长期观测数据获取。
同时,还需要获取地面摩擦层风速、适合风力发电机转动的最小风速、风能资源的周期等气象参数,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和预测风能资源。
2. 建立风能资源数据模型:风能资源评估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以便对风能资源进行预测和分析。
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混合模型。
统计模型会利用历史观测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手段进行预测,适用于长期的风能资源评估。
物理模型则基于现有的气象和物理学理论,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预测,适用于较短期的风能资源评估。
混合模型则综合两者,结合统计和物理模型的优势,进行准确的风能资源评估。
3.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根据对风速和风向数据的测量和分析,以及建立的风能资源数据模型,评估和预测该地区的风能资源情况。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通常包括风能资源的等级评定、潜在的风能利用率、风能密度等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设计,以及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风能资源预测是指利用已有的气象数据和先进的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风能资源进行预测。
这一预测能帮助风力发电场的运营者更好地安排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计划,提高发电效率和利用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气象数据获取:风能资源预测需要获取具体地区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气象站、卫星遥感、雷达等不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