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游记的定义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游踪、风貌和观感;

2.能掌握游记的写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运用多种方法描绘一片

美景、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进行游记写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范文赏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游记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分享美的感受,在美景中得到思考、感悟。

【教材分析】:此次写作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单元。6单元为古文单元,

且全是写景记事的名篇。此次写作课在学习了本单元之后进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将课文中写景抒情的方式应用到生活写作之中。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景抒情能力,能掌握景物描写的基

本方法,但对什么是游记仍不明确。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明天就是端午小长假了,同学们有没有准备去哪里休息放松一下呢?

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理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外出旅游的机会多了,城市的繁华、乡村的秀美、名胜古迹魅力,无不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感悟和思考。想要回忆不被时间冲淡,老师今天就教大家一个方法把旅行中的记忆永久地保存——写游记。

出示课本例文。这算不算一篇游记?那什么是游记呢?

(明确:游记是描写游览中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三个基本要素:游踪、风貌、观感)

那怎么才能把这三个要素在游记中呈现出来,写出一篇好游记呢?

(明确:游踪:游记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风貌:运用多种方法描绘一片美景。

观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

二、巧用案例,各个击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例文《游张家界》中体会老师给的3个建议。

(一)、游记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1.写游记时,要把游览的过程交待清楚,这就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一般而言,游记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浏览范文《游张家界》梳理出本文的浏览线索。

(明确:一到“水绕四门”——走在峡谷之间的青石板路上——再往前行——

我们游一游,停一停,来到紫草潭边)

2.根据同学们的学习经验,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游记有关的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一年四季……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由远及近……)

(二)运用多种写作文法描绘出一片美景。

1.品读范文第5、8段,思考:选段从哪些角度去写景?

(明确:(1)从视觉(2)从触觉(3)从听觉)

2.品读范文2、3、4段,思考:这三个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明确:(1)万山---宛如一道千姿百态的石屏风(比喻)

高山-----或如攥拳击天,或如狂魔出世,或如斜塔劲削,或如古堡雄峙。(排比))

3.品读范文第9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景物写得更美?

(明确:引用徐志摩诗的名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被张家界的美景所陶醉,仿佛已经忘记了一切!)

4.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所学游记,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景物描写更精彩?(明确:(1)可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写景。(2)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3)可以引用诗句把景装饰得更美(4)可以描写人文景观,增加丰富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5)可以引用神话传奇,使美景更奇丽更迷人。)

(三)、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

情由景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抒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才能打动读者,让读者欣赏美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请从范文中找出作者抒情的句子,并说说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面对着这高山深潭,我不复存在,我是一粒土,一滴水,融进这山水之间,去寻觅永恒。如今,我已归来,却仍时时咀嚼它的韵味。令我梦魂萦绕的张家界哟,美哉!壮哉! ——抒情

看着这两座山,想着“千里相会”的故事,仿佛这山也凝聚了无限的生命。——议论)

三、总结方法,抛砖引玉

1.再次总结:游踪:游记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游览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风貌:运用多种方法描绘一片美景。

(感官、修辞、引用诗句……)

观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一种真切的情感。

(议论、抒情)

2.写好一篇游记,做到三个“一”: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

3.“游记要做到向‘细、清、真’三条标准看齐: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描写;清晰的层次,清新的语言;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感情。”——郁达夫

四、布置作业,写作练习:

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请同学们抽出时间进行一次观光旅行,将此次出行写成一篇游记,节后与大家分享。

要求:结合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写作技巧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