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酵工程制药
- 格式:ppt
- 大小:9.13 MB
- 文档页数:116
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P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运用基因工程全套技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探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异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结构改变。
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
3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创造条件,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过程被称为4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才能被称为5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PPT复习题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程序。
P162、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制药的三个重要意义。
P15第一段第一行3、采用哪两种方法来确定目的cDNA克隆?P18(7目的基因cDNA的分离和鉴定)①核酸探针杂交法用层析法或高分辨率电泳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或质谱技术)分离出确定为药物的蛋白质,氨基酸测序,按照密码子对应原则合成出单链寡聚核苷酸,用做探针,与cDNA文库中的每一个克隆杂交。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分离目的蛋白,②免疫反应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4、说明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必须克服的6个困难。
①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多为胞内产物,必须破胞分离,受胞内其它蛋白的干扰,纯化困难;②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多为不溶性(包含体, inclusion body),必须经过变性、复性处理以恢复药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工艺复杂;③没有翻译后的加工机制,如糖基化,应用上受到限制;④产物的第一个氨基酸必然是甲酰甲硫氨酸,因无加工机制,常造成N-Met冗余,做为药物,容易引起免疫反应;⑤细菌的内毒素不容易清除;⑥细菌的蛋白酶常常把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消化;5、用蓝藻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优越性?蓝藻:很有前途的药物基因的宿主细胞①有内源质粒,美国Wolk实验室已构建1200种人工质粒,可用做基因载体。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方法;3. 熟悉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检测和控制;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发酵过程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酵过程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分离纯化等环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琼脂、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等;2. 仪器与设备:发酵罐、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无菌操作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选育: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纯化、鉴定和保存;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 发酵过程:将活化后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进行发酵;5.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检测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6.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选育:成功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鉴定为链霉菌属;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了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菌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4.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发酵过程顺利进行;5. 分离纯化:发酵液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6.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2)发酵液中的目标产物含量达到预期水平;(3)分离纯化过程中,目标产物纯度较高。
发酵工程制药工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A. 理论性文化 B. 发展理路 C. 发酵菌的生长及代谢 D. 实践知识
2.发酵工程制药工设计药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
A. 配方设计 B.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C. 装备选型 D. 以上都是
3.发酵工程制药工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
A. 输弱 B. 咨品 C. 技术
D. 设计
4.发酵工程制药工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选择。
A. 杀食源 B. 温度橱 C. 发酵罐材料及结构形式 D. 分敛情理
第二部分:填空题
1.发酵工程中,常采用的发酵菌有()。
2.发酵工程中,发酵过程是在()中进行的。
3.发酵工程中最常用的发酵罐材料是()。
4.发酵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第三部分:问答题
1.请简要介绍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中的应用。
2.发酵工程的设计中,为什么需要考虑发酵罐材料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3.请说明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发酵菌对药品生产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关于发酵工程制药工试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发酵工程中的定向名词解释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利用微生物对物质进行生化转化的工程科学。
在发酵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微生物、培养基和操作条件,通过调整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使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生产有机物或转化废料的目的。
在发酵工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定向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应用发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发酵工程定向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专业领域。
1. 微生物菌种微生物菌种是指用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菌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发酵工程的结果。
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细菌、酵母菌和真菌。
细菌常用于产生酸、醇等有机物质,酵母菌常用于发酵酒精、乳酸等产品,真菌常用于生产酶制剂等。
2.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和生化反应所必需的物质组成。
发酵培养基通常由有机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组成。
有机物提供能量和碳源,无机盐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矿质元素,而微量元素则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调节微生物代谢。
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和调控对于发酵工程的效果至关重要。
3. 发酵代谢途径发酵代谢途径是指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底物产生产品的途径。
不同的微生物通过不同的发酵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过程。
常见的发酵代谢途径包括乳酸发酵、醇发酵、醋酸发酵等。
通过掌握微生物的发酵代谢途径,可以调控发酵反应,提高产品产量和纯度。
4. 发酵控制系统发酵控制系统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操作条件进行监测和调节的装置和系统。
发酵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过程的关键参数,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调节。
发酵控制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稳定运行对于发酵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5. 发酵产物回收发酵产物回收是指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有价值的产物从发酵液中提取和纯化的过程。
这些有价值的产物可能是有机酸、有机溶剂、生物柴油等。
发酵产物回收的过程涉及到离心、蒸馏、结晶等物理和化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发酵制药知识点总结图引言发酵制药是利用微生物、细胞和其相关产物制备药物的过程,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制药工业的重要部分。
通过发酵制药技术,可以生产各种药物,包括抗生素、蛋白质药物、疫苗和酶制剂等。
本文将就发酵制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发酵过程、微生物选材、发酵工艺、发酵设备、发酵产物提取与纯化等内容。
一、发酵过程1.1 发酵概念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其相关产物在适当条件下产生化学变化的生物技术过程。
在制药工业中,利用发酵过程生产药物主要分为微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两种方式。
1.2 发酵原理微生物在发酵中生长繁殖,产生代谢产物。
发酵原理主要涉及微生物的种类、发酵基质、发酵条件等因素。
其中,发酵基质的选择和优化是发酵制药的重要内容,影响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
1.3 发酵类型按照微生物的分类,发酵可以分为真菌发酵、细菌发酵、酵母发酵等。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4 发酵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给、培养基营养成分等参数的控制对于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发酵控制能够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微生物选材2.1 微生物类型在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真菌等。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发酵制药中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2.2 微生物筛选为了获得具有高产量和高产物纯度的菌株,需要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和改良。
通常通过自然选择或者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
2.3 微生物培养基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合的培养基来提供养分。
培养基的优化对于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三、发酵工艺3.1 发酵菌种培养在发酵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菌种的培养。
培养条件的优化能够提高菌种的产量和活性。
3.2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的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条件的控制对于发酵过程的稳定性和产物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3.3 发酵产物分析对于发酵产物的分析是发酵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产物纯度、活性等方面的评估。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和发酵工程制药。
2.生物技术制药,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
3.生物技术药物,是采用DNA 重组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治疗性抗体或核酸类药物。
4.生物药物,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的医药品。
5.现代生物药物四种类型:①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②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③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
④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6.生物药物按功能用途分为三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和诊断药物。
7.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分子结构复杂,具种属特异性,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稳定性差,基因稳定性,免疫原性、重复给药会产生抗体,体内半衰期短,受体效应,多效性和网络效应,质量控制的特殊性,生产系统的复杂性。
8.生物技术制药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
9.基因诊断:指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DNA水平或RNA水平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对特定的疾病进行诊断。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1)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为临床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2)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4)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2.基因工程技术就是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