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在评估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关系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谭于龙;钱辉军【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A1 ( GSTA1) and susceptibility to prostate cancer and bladder caner .Methods PubMed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identi-fied 9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A1( GSTA1) and susceptibility to prostate cancer and bladder caner ,containing 1989 cases and 2246 controls.Meta-analysis was applied,and odds ratio(ORs) with 95%confidence intervals ( C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nec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GSTA1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prostate cancer [( AA vsBB:OR=0.92,95%CI:0.68~1.23,P=0.56);( AB vsBB:OR=1.02,95%CI:0.86~1.21,P=0.83);( AA/AB vs BBOR=1.01,95%CI:0.86~1.17,P=0.93);( AA vs AB/BB:OR=0.91,95%CI:0.69~1.20,P=0.51)].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xisted between GSTA1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bladder cancer[(AA vsBB:OR=0.97,95%CI:0.71~1.33,P=0.85);(AB vsBB:OR=1.11,95%CI:0.93~1.31,P=0.25);(AA/AB vs BBOR=1.07,95%CI:0.92~1.25,P=0.37);(AA vs AB/BB:OR=0.87,95%CI:0.64~1.18,P=0.37)].Conclusion GSTA1 polymorphism is no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ostate cancer and bladder cancer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等数据库,获取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或膀胱癌的文献9篇,对1989例病例和2246例对照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BB:OR=0.92,95%CI:0.68~1.23,P=0.56);(AB vsBB:OR=1.02,95%CI:0.86~1.21,P=0.83);(AA/AB vs BBOR=1.01,95%CI:0.86~1.17,P=0.93);(AA vsAB/BB:OR=0.91,95%CI:0.69~1.20,P=0.51)].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BB:OR=0.97,95%CI:0.71~1.33,P=0.85);(AB vsBB:OR=1.11,95%CI:0.93~1.31,P=0.25);(AA/AB vs BBOR=1.07,95%CI:0.92~1.25,P=0.37);(AA vsAB/BB:OR=0.87,95%CI:0.64~1.18,P=0.37)].结论单独的GSTA1基因多态性不是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易感因素.【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4页(P417-420)【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多态性;前列腺癌;膀胱癌;肿瘤易感性【作者】谭于龙;钱辉军【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前列腺癌和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
中国汉族人群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作者:刘丹丹仇春健吴亮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4期【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汉族人群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收集文献,采用Review Manger 5.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隐性遗传模型(CC vs TT+CT)下携带CC基因型者糖尿病肾病合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7,95%CI(1.05,1.77),P=0.02]。
进行敏感性分析后隐性遗传模型(CC vs TT+CT)结果一致,较为稳定、可靠。
而等位基因模型(C vs T)、共显性遗传模型(CC vs TT和CT vs TT)、显性遗传模型(CC+CT vs TT)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国汉族人群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DN易感性相关,即该位点CC基因型可能会增加中国汉族人群DN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005-04【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GF-β1 T869C gene polymorphism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Method:Major database wer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to get relative literatures.Review Manger 5.2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all included studies.Result:The result had remarkable statistics meaning in recessive model(CC vs TT+CT)[OR=1.37,95%CI(1.05,1.77),P=0.02].Af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outcomes were stable and reliable in recessive model(CC vs TT+CT).The outcomes of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allele model(C vs T),co-dominant model (CC vs TT and CT vs TT) and dominant model(CC+CT vs TT)(P>0.05).Conclusion:The study supportes a certain association between TGF-β1 T869C gene polymorphism and DN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And among them CC genotype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DN.【Key word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Diabetic nephropathy; Polymorphism;Meta-analysisFirst-author’s address:No.81 Hospital of PLA,Nanjing 210002,Chinadoi:10.14033/ki.cfmr.2015.34.002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率、致残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1.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A、动物模型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C、病人群体D、社区人群E、单个具体病人2. 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 、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3. 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 A 、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4. 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 A 、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5. 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 :进行。
(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B、临床的重要性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1. 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B.随机分组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2. 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少样本量B〃消除抽样误差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3. 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 〃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5. 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B.分层随机法C〃区组随机法D〃系统随机法E〃非随机化分配6. 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C. 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D. 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1. 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 A 、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2. 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 、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3. 有关排除标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只要制定纳入标准即可,不需要专门制定排除标准B 、排除标准不是纳入标准的对立面,两者是互补的C、制定排除标准,可进一步提高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D 、有试验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者应列入排除范围E、一般将孕妇列为新药评价试验的排除对象4. 下列疾病诊断的方法中,属于临床诊断标准的是: : A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B 、行业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如类风湿病、脂肪肝等的诊断标准C、遗传性疾病: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分子生物学诊断D、传染病的病原学诊断E、冠心病的影像学冠脉造影诊断5. 下列那一项不属于选择偏倚: :A 、现患一新病例偏倚Ber ks on偏倚B、C、混杂偏倚D、检出症侯偏倚E、入院率偏倚6. 在临床研究中,诸多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混杂因素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这些因素有A、研究对象的病情轻重不一B、研究对象接受的干预措施不同C、研究对象的病程不同D、研究对象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存在差异E、研究对象间心理因素、文化和社会背景等也不尽相同7. 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时,主要途径和来源包括:: A、专门防治机构B、传染病报告C、疾病报告登记D、疾病监测E、普查和筛查1.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必要进行随机抽样B.不存在任何影响研究结果的偏倚C. 各组研究对象间基线完全帄衡D〃必须采用盲法测量结果E〃没有选择性偏倚2.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 〃是评价干预措施疗效的标准设计方案B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干预组C〃适合于任何类型临床问题的研究D〃可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估E〃可用于动物试验3.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B〃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同时进行研究C〃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场所应相同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期间应一致E〃纳入研究的对象不能退出4.有关随机对照试验,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如能采用盲法观察结果,可减少测量偏倚B〃有严格诊断和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好C〃前瞻性研究,论证能力强D〃研究结果外推不受限制E〃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入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可比性好5.下列属于试验性研究的是: :A 、病例对照研究B、队列研究C、交叉试验D、横断面研究E、病例分析6. 随机对照试验的优点包括哪些: :A 〃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入组,组间可比性好B〃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可减少选择性偏倚C〃盲法测量结果,结果更真实、可靠D〃不存在伦理问题E〃高质量的单个 R C T,可成为系统评价的可靠资源1. 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提示流行病学 A. 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 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C.me t 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D.me t 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E.m e t 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2.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A. 从"现在"开始的前瞻性研究B.从"过去"开始追溯到"现在"的前瞻性研究C.从"过去"开始追溯到"将来"的前瞻性研究D.从"现在"追溯到"过去"的前瞻性研究E.以上均不是3.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C.人群人口数增加, 就使人群易感性增高D.人群人口数减少, 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4.相对危险度是指A.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E.以上都不是6.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A.尽可能减少失访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D.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7.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B.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同时进行研究C.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场所应相同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期间应一致E.纳入研究的对象不能退出8. 关于流行病学的用途下列不正确的是A. 可用来研究疾病完整的自然史B.可以个体为研究的落脚点C.可以用于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D.可以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E.可以为卫生决策提供素材9. 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A. 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C.停供该食物后,暴发立即可帄息D.夏季多发E.无职业、性别差异10.关于混杂因子,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混杂因子必须同时暴露和结局有统计学关联B.混杂因子可以是暴露原因C.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病因D.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某一结果E.混杂因子不能是暴露与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11. 某村人口数为 60万,对该村进行了一次高血压普查,共查出高血压病例 180人,由此可得出A. 该村高血压发病率为30, 10 万B.该村高血压罹患率为30, 10 万C.该村高血压患病率为30, 10万 D. 该村高血压续发率为30, 10 万E.该村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 30, 10 万12. 医院感染监测收集资料的核心是A.发现感染病例B.调查感染因素C.计算感染率D.计算病死率E.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13. 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死亡率B.病死率C.发病率D.感染率E.罹患率14.甲乙两地年龄标化死亡率相等,而甲地粗死亡率低,原因可能是A.两地人群有相同的年龄分布B.甲地诊断比乙地更准确C.甲地老年人比重高于乙地D.甲地老年人比重低于乙地E.乙地诊断比甲地更准确15.以下哪类人群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A. 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B.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C.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D.手术时间或住院时间长的患者 E.偶因感冒到医院就诊的病人16.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t检验可用于多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B.直线回归可用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及密切程度C.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总体均数均不等D.对于两组均数比较的资料, 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价E.以上论述都不对17.研究一种传染病在一个家庭或集体宿舍内的传染力的大小时,使用的指标是A.发病率B.感染率 C.患病率D.续发率 E.罹患率18.有关知情同意书的签署不正确的是A. 知情同意书签署后一式两份,分别由研究机构和受试者保存B.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远比知情同意的讨论过程更加重要C.对于无自主能力或自主能力不全的受试者,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才可进入试验D.受试者如果同意参与试验,则由受试者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E.知情同意常常贯穿于整个试验过程19.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A.设立对照B.随机分组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20.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依据是A.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B.感染传播方式C.病原体的来源D.病原体的种类E.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21.课题经费预算中,一般不包括在内的经费项目是A.科研业务费B.劳务费C.实验材料费D.仪器设备费E.管理费22.通过提倡使用避孕套、促进安全性行为来防止H I V的传播属于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常规报告E.哨点监测23.帄行试验较单项试验可以A.提高试验的灵敏度B.提高试验的特异度C.降低试验的阴性预测值D.提高试验的阳性预测值E.提高试验的疾病漏诊率24.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25. 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26.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时,下述何项考虑是正确的A.应选择有暴露的病例B.应选择无暴露的病例C.应选择有暴露的对照D.应选择无暴露的对照E.不应考虑其有无暴露27. 有关假设检验结果 "P<0.05"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差异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 <5,B.无效假设正确的可能性<5,C.备择假设正确的可能性 >95,D.差异是由选择性偏倚造成的可能性 <5,E.以上选择均不对28.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即A.传染病在群体间的传播B.病原体由母亲到其后代间的传播C.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过程D.病原体侵入机体, 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E.传染病在个体间的传播29. 出生队列分析可正确地反映A.行为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B.环境对疾病的影响C.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D.遗传因素对疾病的影响E.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30.100名失眠患者采用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因样本量小而无法下结论B.气功对失眠作用的O R为0.8 C.气功对失眠作用的 O R为1.25 D.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E.气功对失眠治疗的有效率为80,31. 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必进行随机抽样B.不存在任何影响研究结果的偏倚D.必须采用盲法测量结果E.没有选择性偏C.各组研究对象间基线完全帄衡倚32. 有对照 (比较 )组的研究,其逻辑学基础是A.求同法B.求异法C.同异并用法D.共变法E.剩余法33.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C. 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34.患病率指标来自A.现况调查资料B.门诊病例资料C.住院病例资料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35.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临床症状期E.病原携带状态36.以下何项不是横断面研究的特点A.可观察多种疾病的发生状况B.是由因寻果的研究C.又称现况研究D.研究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的患病状况E.可观察人群抗体阳性率37.在进行两组病死率差别比较时,可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是A.t检验B.单因素方差分析C.秩和检验D.X2检验E.以上方法均不是38.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总发病率B.二代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39.严重突发事件的最初,最紧迫的任务是A.对病员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B.寻求合作和帮助C.稳定群众情绪D.搞好紧急情况下的公共卫生管理E.找到相关负责人40.以下哪个一般不是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A.多因素分析B.随机分组C.分层分析D.配对E.盲法41.一般来说,医院感染率较高的是A.大医院B.小医院C.门诊D.校医室E.中医院4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选择偏倚A.现患一新病例偏倚B.B e r k s o n偏倚C.混杂偏倚D.检出症候偏倚E.入院率偏倚43.某项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5,和 20,,则该试验的R R R和AR R 分别是A.15,,75,B.75,, 25,C.35,, 75,D.75,, 15,E.75,, 35, 44.失效安全数主要是用来估计A.文献库偏倚B.发表偏倚C.纳入标准偏倚D.筛选者偏倚E.英语偏倚45.据某高速公路交警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
© 2012 Editorial Board of Chin J Evid-based MedTNF-α基因-308G/A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王莽原1 韩振伟2 刘嘉铭2 廖邦华2*1.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成都 610041)摘要 目的 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TNF-α基因中–308G/A 位点多态性和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前列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及筛查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1950~2011)、EMbase (1990~2011)、CNKI 、CBM 、VIP 和WanFang Data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出关于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月。
在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4 和Stata 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个研究,4 919例前列腺癌患者,5 210例健康对照。
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前列腺癌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AA vs . GG [OR=0.92,95%CI (0.71,1.20),P =0.55]、GA vs . GG [OR=1.11,95%CI (0.90,1.37),P =0.33)、AA vs . GG + GA [OR=0.91,95%CI (0.70,1.18),P =0.47)、GA + AA vs . GG [OR=1.11,95%CI (0.90,1.36),P =0.33)、等位基因A vs . G [OR=1.07,95%CI (0.91,1.26),P =0.39]与前列腺癌易感性之间均无相关性;② 以人种为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TNF-α–308位点的多样性在不同人种中也无明显相关性(P >0.05)。
人类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随着现代生命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基因多态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座上有多种等位基因存在,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某些人易患某种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较少或不易患该疾病。
探究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医学工作者早日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
本文将从基因多态性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性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等不同角度,分析基因多态性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及其医学应用。
一、基因多态性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基因是一个个生物体内部的信息库,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数量丰富,其中的基因有着复杂的互制和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的基因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有所不同,一些基因可能出现极为罕见的等位基因(例如M type)。
而在不同人群中,某些等位基因较为常见(例如A type)。
通过对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生命科学家可以更好地探究基因多态性的启发作用。
不同人群中基因频率的不同,是基因多态性的一个主要特点。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方法是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基因芝士型等。
PCR技术利用DNA关键片段扩增技术,直接分析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
PCR技术可分为直接PCR和间接PCR两种类型。
SNP分析有三种类型,包括限制性长度多态性、串联重复多态性和单碱基多态性。
基因芝士型是利用诸如杂交化学、酶切等技术,发现不同组间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基因等位基因的分布或组合。
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点和应用场合,但都可以有效地分析基因多态性的特点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
二、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医学和生物学问题。
在基因方面,据估算超过3000种遗传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研究。
有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与基因的遗传性较为相关。
例如,儿童白血病和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等,都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易感性的Meta分析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aD)发病风险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收集关于ApoE基因多态性与VaD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相关性文献8篇,其中血管性痴呆组416例,正常对照组688例。
Meta分析结果表明,VaD组较对照组ApoE基因ε4和ε3/4合并OR值及其95% CI分别为2.00[1.50~2.65]、2.12[1.52~2.97],其合并OR 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VaD较对照组ApoE基因ε3和ε3/3合并OR 值及其95% CI分别为0.65[0.52~0.82]、0.59[0.45~0.77],其合并OR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ε2和ε2/2、ε2/3、ε2/4及ε4/4的合并O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等位基因ε4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子,等位基因ε3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保护因子。
标签:载脂蛋白E;血管性痴呆;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与引起血管损害的基础疾病和颅内血管病灶的部位有关。
通过改善脑循环、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可减轻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研究拟通过Meta分析,对已发表的中国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VaD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策略以”Apolipoprotein E gene”、”Apolipoprotein E gene polymorphism”,”ApoE gene”,”ApoE gene polymorphism”、”vascular dementia”、”dementia”、VaD和VD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以”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ApoE”、”ApoE基因多态性”、”血管性痴呆”和”痴呆”为检索词来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关于ApoE基因多态性与VaD易感性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