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医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11.00 KB
- 文档页数:45
儿科急危重症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asphyxiaofnewbom)是指婴儿出生时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包括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
1.复苏护理(1)畅通气道: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维持和肛温36.5〜37.5℃。
患儿仰卧、肩部抬高2〜2.5cm,使颈部稍向背后伸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拍打足底、托背促使自主呼吸出现;如无自主呼吸,立即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为5L/分,将面罩密闭患儿口鼻,通气频率40〜60次/分,如仍无自主呼吸则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
(3)维持循环:如心率<60次/分,则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为30:2o(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应用,遵医嘱予0.1%肾上腺素行气管内注入或静脉滴注,并行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观察用药反应。
(5)评价:复苏过程中评价患儿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以便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2.饮食护理适当推迟喂奶时间,必要时可给予胃管喂养或静脉补液。
3、病情观察严重监测患儿呼吸、心率、体温、皮肤颜色、神志、肌张力、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4.预防护理(1)加强围生期保健,避免早产、难产。
(2)加强胎儿监护,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及时处理。
(3)胎儿娩出时正确应用复苏技术,及时救治窒息。
5.健康指导(1)耐心向患儿家长说明病情,减轻患儿家长恐惧心理,以取得配合。
(2)定期复诊。
第二节小儿惊厥惊厥(convulsions)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高,为成年人的10〜15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1.急救护理(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动患儿,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衣领,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旋转牙垫,防止咬伤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危重病护理规范1. 引言新生儿危重病是指出生后出现生命威胁或需要特殊护理的情况。
对于这部分患儿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护理规范,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旨在提供新生儿危重病护理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护理团队在工作中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 危重病护理规范2.1 病房环境- 确保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在21-24摄氏度之间,并保持湿度在50-60%之间。
- 保持病房的洁净,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 控制噪音和光线,以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堆积。
-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避免误吸,及时清除分泌物。
- 确保婴儿呼吸机的设置正确,并随时观察呼吸参数,如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2.3 心脏护理- 监测心率和心电图,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定期测量血压,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
- 高度关注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2.4 高危事件护理- 预防感染,并及时处理感染。
- 注意监测婴儿体温,避免发生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损伤、肺损伤、肠道损伤等。
2.5 用药护理-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用法。
- 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药物过敏、药物不良反应等。
- 注重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6 营养护理- 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 监测婴儿的体重、体格发育情况等。
- 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
2.7 家属支持与教育- 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 向家属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患儿护理工作。
- 给予家属情感上的关怀和安抚。
3.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新生儿危重病护理的规范和指导,这些规范将有助于提高护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患儿的护理质量。
护理团队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护理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危重新生儿要怎么护理因为新生儿的各个系统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就会导致病情的变化较快,同时死亡几率比较高,所以对于一些生命较为垂危或者具有潜在的生命威胁的新生儿来说护理工作便十分重要。
一、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需要对母亲的疾病史进行评估,孕母是否有严重的疾病,包含了糖尿病,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结核病等等,对孕母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在妊娠期间是否超过四十岁或者不足十六岁,在妊娠期是否有并发症现象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羊膜早破或者感染等现象。
对分娩过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是否有早产或者过期产现象,胎位是否不正,脐带是否受到挤压等。
对腹中胎儿以及新生儿进行高危因素的评测,是否出现早产儿,多胎儿,巨大儿或者严重的先天畸形等现象。
二、危重新生儿护理方法需要做到保暖,室内温度保持在二十四度到二十六度,环境的湿度需要保持在55%到65%,喂养需要保证早期,足量的喂养,对于新生儿体重在一千五百克以上的,没有呕吐,窒息或者青紫现象的需要在出生两小时之后进行试喂养掺入百分之五的糖水,没有吐呛现象可以进行继续的喂奶,对于异常的分娩,体重在一千五百克以下或者有青紫症状的新生儿可以适当的延缓喂奶的时间,改成通过静脉进行营养的补充,对于有应激性溃疡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应该做到禁食。
具体的喂养方法为需要首先选择母乳进行喂养,对于没有母乳的新生儿需要使用早产儿配方的奶粉,但是对于一些极低体重的新生儿,这种喂养方式会导致生长的效率较为缓慢,则需要进行母乳强化剂的补充,对于吞咽以及吸吮反射较好的新生儿可以直接通过奶瓶进行喂养。
对于具有一定的吞咽能力,但是吸吮能力不足的需要使用滴管的方式来进行滴喂。
如果新生儿的吸吮以及吞咽能力都不足,但是肠胃的功能健全可以通过硅胶管鼻饲的方式进行喂养。
需要维持新生儿的正常护理,确保护理的通畅,可以采用鼻吸气体位,需要将颈肩部垫高两到三厘米。
在喂奶后选择右侧卧位,对口腔的分泌物及时的进行清理,防止出现窒息和呕吐现象,对于窒息的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或者导管的方式来吸出黏液以及羊水,同时需要及时的进行营养补充。
新生儿科危重患儿护理常规一、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一)入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或辐射保暖台,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二)入院时措施1.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脐动静脉插管给药。
2.及时称体重、建立静脉通道、插胃管行胃肠减压,连接各种监护仪,确认仪器运转正常并开启报警器,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三)入院后护理常规1.置重症监护监护室,专人守护。
2.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1)呼吸和心血管系统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各种参数的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使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
4)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者护理常规。
5)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做动脉血气分析。
(2)泌尿系统1)称体重,每日1次或遵医嘱。
2)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包括所有静脉入量、口服量、尿量及其他损失量。
(3)神经系统1)观察神志、瞳孔、反应、肌张力并做好记录。
2)每日或隔日测头围1次。
3)必要时监测颅内压。
(4)血液系统: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定期检测血常规、血小板、红细胞比容。
(5)消化系统:观察腹胀、呕吐、大便的颜色、量及性质。
二、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一)复苏1.复苏程序新生儿窒息复苏严格按照A→B→C→D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复苏过程中严密心电监护。
(1)A畅通气道1)新生儿娩出后即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
2)摆好体位,肩部以小毛巾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
3)立即吸净口、咽、鼻粘液,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4)温热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2)B建立呼吸1)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婴儿背部来促进呼吸出现。
经过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有手足青紫者可予以观察。
2)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囊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盖住眼睛;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吸呼比1:2,压力以可见胸动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
第一节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疾病概述】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展,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危重新生儿包括:(一)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
(二)重症休克。
(三)反复惊厥。
(四)重度窒息。
(五)极低出生体重儿。
(六)某些外科手术后,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管气管瘘等。
(七)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种生理功能受影响以及需全静脉营养、换血者、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败血症、脱水、酸中毒等。
【一般护理】(一)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不能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患儿。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患儿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三)专人看护,心电监测,重点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四)保证患儿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吸收的流质饮食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五)每日为患儿清洁口腔2次。
(六)保护眼睛,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七)每日为患儿晨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必要时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次,预防压疮。
(八)观察排便情况,便秘若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
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状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做好会阴部护理。
(九)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
(十)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十一)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儿的保温。
【专科护理】(一)入院前的准备预热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床,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二)入院时的措施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给药等)。
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1)重症新生儿入院后安置在重症抢救区域,放置在辐射床上,根据病情提供各种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
(2)由责任护士负责重症病人的日常管理、治疗及抢救工作,各项生命体征按医嘱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
病情许可,应予洗澡。
(3)入室后即刻用试纸法测血糖,发现结果>6.67mmol/L或<1.67mmol/L者及时告诉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
(4)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要求用药或输液,按时记录液体进量。
(5)进行24h床边监护,按医嘱测T,P,R,BP,SPO2。
(6)及时完成一切治疗与护理,准时记录病情及出入量,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入量包括静脉补液及经口摄入奶、水。
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胃肠引流等。
每晨统计24h出入量,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7)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圈、脚圈上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给药。
(8)使用呼吸机、CPAP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加强呼吸道护理,每2-4h记录呼吸机参数,数据变化时及时记录。
(9)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时忌快速推入,每次喂奶前回抽胃内残留量,如>1/3喂奶量时与医生联系。
(10)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儿口腔,五官,全身皮肤清洁,床单位整洁。
(11)按常规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
(12)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13)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专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
吸痰管、吸痰杯随时更换消毒备用。
(14)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15)认真做好气道护理,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第一篇: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重症新生儿护理规范(1)重症新生儿入院后安置在重症抢救区域,放置在辐射床上,根据病情提供各种生命脏器功能状态的监护。
(2)由责任护士负责重症病人的日常管理、治疗及抢救工作,各项生命体征按医嘱要求逐项测量并记录。
病情许可,应予洗澡。
(3)入室后即刻用试纸法测血糖,发现结果>6.67mmol/L或<1.67mmol/L者及时告诉医生并按医嘱处理,监测。
(4)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要求用药或输液,按时记录液体进量。
(5)进行24h床边监护,按医嘱测T,P,R,BP,SPO2。
(6)及时完成一切治疗与护理,准时记录病情及出入量,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入量包括静脉补液及经口摄入奶、水。
出量包括尿、大便、呕吐、胃肠引流等。
每晨统计24h出入量,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7)按规定的时间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处理情况,突发情况随时记录,严格“三查”、“七对”,对手圈、脚圈上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给药。
(8)使用呼吸机、CPAP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加强呼吸道护理,每2-4h记录呼吸机参数,数据变化时及时记录。
(9)按时按量喂养,胃管喂养时忌快速推入,每次喂奶前回抽胃内残留量,如>1/3喂奶量时与医生联系。
(10)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儿口腔,五官,全身皮肤清洁,床单位整洁。
(11)按常规留取大小便标本送检。
(12)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13)监护室内的一切物品、仪器、药物均定位放置、专人专管、定时检查、消毒、维修、保养,各班要严格检查、清点、记录,保证紧急使用。
吸痰管、吸痰杯随时更换消毒备用。
(14)每班交、接班护士进行逐个患儿的床头交接,包括监护仪参数、输液速度、患儿的情况等。
(15)认真做好气道护理,防止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