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人生三步骤》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92 KB
- 文档页数:6
《人生三步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生三步骤/钱穆(旧)》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
该课文以钱穆的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描述他从小学习、成长、求学的经历,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教育的看法。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钱穆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可以引发对人生意义和教育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钱穆的人生经历,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教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教育的思考。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名人的名言或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和教育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以下名人名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填满桶,而是点燃火焰。
”-威廉·巴特勒·叶芝-“教育是人类向往的光明之路。
”-高尔基第二环节:预习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标题和课文开头的几句话,然后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课文标题《人生三步骤/钱穆(旧)》,然后问学生:“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内容?有什么可能的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人生三步骤”来猜测,可能会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或者人生的发展阶段。
第三环节:整体阅读教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并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钱穆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他对教育有什么看法?”等。
人生三步骤教案教案标题:人生三步骤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法。
3. 培养学生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人生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2. 探索人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法。
3. 学习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的设定和实现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
3. 白板和标记笔。
4. 视频素材(可选)。
教学活动: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人生规划有什么了解?为什么人生规划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2.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人生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主体活动:步骤一:设定人生目标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列举一些常见的人生目标,如事业成功、健康生活、家庭幸福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记录在白板上。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讨论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二:制定长期规划1.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期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使用工作表或练习册,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长期规划,包括时间框架、具体步骤和所需资源等。
3.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供反馈,帮助彼此完善长期规划。
步骤三:制定短期目标1. 教师解释短期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长期规划,制定可量化和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并记录在工作表或练习册上。
3. 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短期目标,并相互提供建议和支持。
总结活动: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们将如何应用人生规划到自己的生活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成功人士的演讲或纪录片,了解他们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实现过程。
2. 学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探讨一些具体的人生规划案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人生三步骤》助学案一、通过学习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交流、重点语句的圈划与品读、讨论,了解认识三步骤的内容与意义。
三、正确认识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
一、作家简介钱穆(1895年—1990年8月)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江苏无锡人。
字宾四,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钱九岁入私塾,熟悉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
13岁入常州府中需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
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人生十论》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探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三、创作背景本文是钱穆先生于1978年11月在香港大学文学院所作的演讲。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严谨的逻辑通俗地表达出来,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自有一种大家风范。
本文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其一为“生活”,即物质文明;其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人文精神;其三为“德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许今天的我们读来会觉得有些“古董”气,但慢慢品味,静静思索,对我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大有裨益。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箪.食()瓢.饮()跋.涉()狐裘.()帛.袍()二、解释下列句子1.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_______ 。
第二要讲_______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________。
教学要求一、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二、理解课文所述观点的现实意义。
三、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分析指导课文是钱穆先生于1978年11月在香港大学文学院所作的演讲。
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严谨的逻辑通俗地表达出来,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自有一种大家风范。
课文将人生分为三个步骤或三个阶段:其一为“生活”,即物质文明;其二为“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人文精神;其三为“德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许今天的我们读来会觉得有些“古董”气,但慢慢品味,静静思索,对我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大有裨益。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初步感知作者的基本观点按人生步骤划分,本文自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具体阐述人生第一步骤的内容。
文章开篇破题──人生三步骤实际上是指每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层次或阶段。
然后明确指出,第一阶段为生活。
人们要生活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的意义仅仅在于维持生命的存在,因此,衣食住行不论多少,不分优劣,豪华也好,简陋也罢,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其意义和价值都是差不多的,都只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和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生活层次与动植物的生活层次也差不多,比较接近自然。
接下来,作者又进一步论述了生命与生活的关系,认为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目的,生活是手段。
然后自然引出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步骤──人的行为,即人的生命价值应该表现在事业上。
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人生第二步骤的内容。
紧承上文而来,作者首先为人生的第二步骤定下基调,即人生的行为和事业,是人生的主体所在。
既然是主体,就不能像衣食住行一样求最低限度的满足,而应该无限地发展它。
然后,作者将人生行为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为“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而谋的职业,二是超乎职业之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接下来分别阐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
修身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最新整理《人生三步骤》教案
《人生三步骤》是钱穆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所作的关于人生问题的演讲下面是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一、教材分析
《人生三步骤》入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生命真谛。
本文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一方面,作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如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全然没有说教的成分。
另一方面,作者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文辞也非常简明。
因此,对于字词句方面的理解,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同时,本文又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本课引发的人生思考是否深入,必将对后面几篇文章的学习产生影响。
本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在于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职校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三步骤说,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中引起共鸣。
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上中遵循切实立足文本、紧密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则。
尽可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观点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处理上,让学生整体的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句的研读,将课文人生见解同现实相联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精神相交融,从而达到感悟生命真谛的目的。
设计为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为中职一年级学生,电子电工专业,均为男生。
该班同学语文学习总体情况比
较薄弱。
语文学习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功利性比较强,只停留在完成几个题的层次上,因而,缺少发现,不善于思考,尚不能运用所学观点解释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阅读习惯较差,并不能专心地读完《人生三步骤》整片文章,更谈不上联系实际思考。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课堂的分层教学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收获,对于阅读习惯好的同学,不仅了解文章的
主要内容,基本观点,而且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阅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了解三个步骤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能例举相关的实例,说出自身应当具备的追求。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揣摩和品味。
要做到揣摩和品味,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际。
揣摩和品味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做深入的解读。
揣摩与品味,要求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披文入情,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去分析。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具备创新思维的素质。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技能:说出人生三步骤中每个步骤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课堂交流、重点语句的圈划与品读、讨论,了解认识三步骤的内容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为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定位为:
揣摩和品味关键语句,解释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为: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形成对物质享受与人生价值、精神追求三者关系的明确认识。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为此我采取以下教法:朗读体会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引导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感知语言材料,对学生做了如下方面的学法指导:朗读理解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法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成了如下“三部曲”。
(一)认识与感知
(二)揣摩与品味
(三)拓展与感悟
现在就具体说一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课间准备:播放汪峰《怒放的生命》一曲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
设计思路:
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舒缓学生心情,使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问题,为课堂铺垫。
(一)认识与感知
1、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导语的设置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设置了如下导语:同学们,你认识他吗?介绍比尔?盖茨,让我们一起了解比尔?盖茨的快乐认识?(出示课件资料)。
设计思路:引出世界首富(物质财富的充盈者)会有怎么样追求,为此后环节作铺垫。
2、接下来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感知,了解人生三步骤的内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文中找出人生三步骤的内容,及基本观点的句子。
(出示板书内容)。
设计思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找出关键词句的能力。
3、围绕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研读,从微观的角度去透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请全体学生读文章第一部分。
(2)思考:生活的层次中,作者所举事例意在说明什么观点?
(3)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