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章防治水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百八十二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百八十三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防治水制度,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二百八十四条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10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3年修订一次。
发生重大及以上突(透)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恢复生产前重新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第二百八十五条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第二百八十六条矿井应当对主要含水层进行长期水位、水质动态观测,设置矿井和各出水点涌水量观测点,建立涌水量观测成果等防治水基础台账,并开展水位动态预测分析工作。
第二百八十七条矿井应当编制下列防治水图件,并至少每半年修订1次:(一)矿井充水性图。
(二)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第二百八十八条采掘工作面或者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者裂隙渗水、钻孔喷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
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二节地面防治水第二百八十九条煤矿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受雨季降水威胁的矿井,应当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并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一、防治瓦斯爆炸危险因素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㈠、防止瓦斯积聚1、加强通风①、矿井通风系统必须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②、通风机工作方法采用抽出式;③、矿井主要通风机选用足够能力的矿用防爆对旋轴流抽出式风机;④、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等通风设备、设施和通风构筑物要按标准安装好、构筑好、维护好,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⑤、风量计算的配风依据要充分,风量计算确定的通风能力要合理;⑥、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⑦、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⑧、在生产过程中,连同采空区的巷道应做到随采随闭,杜绝漏风。
采区结束后,至多不超过一个月必须把所有通向采空区的巷道封闭起来。
⑨、矿井投入生产后,按总体法、分别法计算矿井及各工作面需风量,并按实际供风量核定矿井及各工作面产量。
⑩、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
对采掘工作面和其它用风地点,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将每次测风结果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并根据测风结果调节风量。
⑴、贯通巷道要编制专门安全措施,两巷道贯通20m前,停止一个工作面作业,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准备工作。
贯通时,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停掘的工作面保持正常通风,设置栅栏及警标,经常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立即处理。
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派专人和瓦斯检查工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入口派专人警戒。
贯通后,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待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⑵、局部通风机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安装在进风巷道中,并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的最低风速大于0.15m;风筒采用抗静电、阻燃风筒;局部通风机要有可靠供电;严禁使用1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2个以上(含2个)作业的掘进工作面供风;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要撤出人员和切断电源。
Ⅰ盘区回风大巷(西段)防突专项技术措施为了加强Ⅰ盘区回风大巷掘进期间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保证掘进安全,现根据相关规定和煤层瓦斯地质情况编制本技术措施。
一、煤层瓦斯地质情况1、瓦斯成分及含量二1煤层瓦斯成分中N2占42.59%,CH4占44.95%,通常情况下,瓦斯成分中CH4成分小于80%,称为瓦斯风化带,本井田CH4成分远小于80%,二1煤层处在瓦斯风化带之中。
瓦斯含量中CH4含量在0~15.36ml/g,平均5.98 ml/g。
2、瓦斯涌出量根据计算,二1煤掘进面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4m3/min。
3、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赵固二矿地质勘探资料和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做的《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二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K分别为-0.22~0.57、11.01~19.44,均低于临界值,且相邻的赵固一矿和程村煤矿主采煤层都为二1煤层,煤层赋存条件类似,均为低瓦斯矿井,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过程中,在没有采取任何防突措施的情况下,均未发生过煤与瓦斯动力现象。
结合专家组论证意见,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规定,同意焦煤集团赵固二矿二1煤层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做的《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二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焦煤集团赵固二矿二1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可以不采取区域防突措施,但必须进行区域验证。
(二)区域验证1、采用“三参数”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
若区域验证指标不超限,可以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掘进,若预测指标超限,则该工作面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用打超前排放钻孔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2、掘进工作面采用“三参数”指标法的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验证时向前方煤体施工3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钻屑量S和瓦斯涌出初速度q。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水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4. 《隧道施工安全规范》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原因导致的突水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隧道防突水应急事故指挥部(1)指挥长:由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防突水应急事故工作。
(2)副指挥长: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防突水应急事故措施。
2. 隧道防突水应急事故处置小组(1)组长:由项目安全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副组长: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负责技术指导。
(3)成员:由工程、安全、技术、物资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措施。
五、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地质勘察报告,充分了解隧道地质条件,确保施工安全。
2. 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密切关注水位、水质、岩体变形等情况。
3.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开突水风险区域。
4. 做好排水设施建设,确保排水畅通。
5.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突水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六、应急处置1. 发生突水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指挥部报告。
2. 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确保人员安全。
4. 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封堵、抢险等工作,尽快恢复隧道正常施工。
5.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责任,采取整改措施。
七、总结与评估1.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总结评估。
2. 分析事故原因,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严肃处理。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部分的决定]九、第二百六十条修改为:“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必须标绘出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涌水量、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底板标高和积水量等。
在水淹区域应当标出探水线的位置。
”十、第二百六十一条修改为:“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有专业人员分工观测井上积水情况、洪水情况、井下涌水量等有关水文变化情况以及矿区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报告,并将上述情况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增加一款,作为本条第二款:“情况危急时,矿调度室及有关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井下撤人,确保人员安全。
”十一、第二百六十二条修改为:“受水淹区积水威胁的区域,必须在排除积水、消除威胁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开采倾斜、缓倾斜煤层的,必须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有关水体下开采的规定,编制专项开采设计,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增加一款,作为本条第二款:“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
”十二、第二百六十三条修改为:“在未固结的灌浆区、有淤泥的废弃井巷、岩石洞穴附近采掘时,应当按照受水淹积水威胁进行管理,并执行本规程第二百五十九条、第二百六十条、第二百六十二条的规定。
”十三、第二百六十四条修改为:“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隔水煤柱时,应当彻底疏干上部积水,进行可行性技术评价,确保无溃浆(沙)威胁。
严禁顶水作业。
”十四、第二百六十五条修改为:“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存在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时,应当查明其确切位置,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十五、第二百六十六条修改为:“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防治水专项方案及措施汛期将至,为切实加强我矿雨季期间矿井安全工作,确保矿井生产正常不发生重大水灾,防患于未然。
特制定____煤矿雨季期间防治水实施方案。
一、机构及职责(一)雨季期间,公司成立雨季“防治水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由____任,副组长为公司____,成员为各部室负责人及区队主管。
防治水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召集会议,研究雨季期间的防治水工作安排,解决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检查雨季期间的防治水工作进展情况。
(二)防治水办公室设在____,部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____在雨季期间要定期对井田范围内地表沟道、裂缝、地表塌陷区、小煤窑等进行调查,发现水害隐患及时处理。
(三)雨季期间设立雨季“三防”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由矿调度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防治水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职责:组长____:雨季期间全面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
副组长____:是防治水工作的技术总负责,负责雨季期间防治水工作及防治水方案、措施的落实监督等工作。
其他副组长。
雨季期间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监督落实防治水工程及措施的落实情况。
____:在雨季期间建立煤矿防治水预警体系,指导全矿井第1页共1页做好水害事故的应急防治工作,协调水害发生时的救灾工作,分析、判断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负责制定应急防治水措施,并汇集、上报防治水工作和水害应急处置、救灾情况。
安全生产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度。
按照雨季“三防”文件要求执行防治水相关工作。
生产技术部。
制定具体应急处置措施及防治水方案实施等,并处理其它与水害有关的工作。
安全环境监察部。
负责防治水方案及相关措施的实施监督情况。
机电技术部。
负责雨季期间矿井排水设施的选型安设及供电情况。
通风技术部。
负责制定矿井通风措施,防止通风系统紊乱,有害气体积聚。
二、地面水害分析1、地表概况在雨季期间大气降水会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尽管____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很小(年平均降水量____mm,年平均蒸发量____mm),但是由于____延伸____km,基本呈“____”形,上游沟道总长度大、支沟多达____余条,汇水面积广、沟道陡峭,遇有暴雨时,极易形成山洪。
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有关要求,深刻汲取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重大事故教训,为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特根据我矿实际编制矿井防突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水害事故易发生的地点我矿井下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矿井正常生产的采煤、掘进工作面。
在生产过程中与地表水、地下水或老空水沟通时,就会发生突水事故。
1、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自下而上形成了垮落带、导水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垮落带及裂隙带遇到强含水层或老空区、老窑、老巷道积水,水会沿裂隙带空隙流入井下,造成突水事故。
若导水裂缝带高度到达地表,与地表的季节性河流、塌陷坑贯通,也会造成突水事故。
2、采煤工作面遇到封孔质量不好的钻孔,穿透含水岩层的钻孔在采煤过程中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力,也会造成透水事故。
3、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情况不清的老窑水、采空区水、老巷道积水、钻孔水、断层水、陷落柱水、石灰岩溶洞水、砂岩水等,同样是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点。
二、突水因素分析采掘过程中,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现场实际观测及有关理论分析,认为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压采矿过程中的矿山压力,对工作面底板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产生新裂隙,并“活化”原有断裂,导致底板突水.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底板任一断面总是经历超前支撑压力压缩破坏、采后悬顶卸压膨胀破坏、采空区周边剪切破坏、最后顶板冒落压实的再受压过程.其中采空区卸压膨胀及其周边剪切对底板破坏最严重,产生的裂隙最多.矿压对底板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根据现场观测,工作面初压及周期来压时顶板悬顶面积最大,工作面周围煤体的支撑压力及煤壁处的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煤层底板最易造成破坏,底板最易突水。
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与工作面顶板岩性有关.工作面顶板岩层越不易冒落,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越明显,工作面越易出水.矿压的破坏作用不显著,与底板出水不明显.所以对顶板不易冒落的工作面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矿压的破坏作用.2.断裂断裂构造是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综合分析其作用主要有:(1)断裂构造的存在破坏了底板完整性,降低了底板的强度.(2)断层上下两盘错动的结果,缩短了煤层与含水层的距离,甚至使煤层与含水层直接对口.(3)断裂带破碎、软弱,易形成导水通道.(4)断层带充水成为充水带,更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一般情况下,在断层交叉复合部位、尖灭端、拐弯处、向斜轴部、转折端及隐伏裂隙存在的工作面因应力集中,易造成底板破坏突水,是预防的重点.3.隔水层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水.其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是控制底板岩层受采动影响的重要因素.当煤层底板岩层软硬相间时,不易形成裂隙;当底板岩层自近(煤层)而远,强度由弱到强时,岩层间易形成采动裂隙。
煤层到底板含水层之间的距离由采矿破坏深度、有效隔水层厚度及导高三部分组成(导高是承压水沿煤层底板导水裂隙上升的高度).起阻水作用的主要是有效隔水层厚度.如果矿压对底板破坏深度大,导高又大,则有效隔水层厚度相对减小,工作面底板就容易出水.因而我们只有采取防治水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减小导高,才能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预防出水。
4.含水层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压对工作面底板突水具有重要作用。
含水层的富水性是突水大小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突水后水害的规模及对矿井的威胁程度.富水性与其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迳流条件、构造发育情况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含水层的水压是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动力,表现为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两种形式.未突水前表现为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对隔水层裂隙具有顶劈扩大作用,水压愈高,作用愈显著;出水后承压水头降低,含水层的水位能转化为动能,这是以动水压力为主.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出水后,裂隙被冲刷扩大,充填物质不断被带走,通道越来越畅通,出水量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矿压、断裂、隔水层、含水层4个方面.针对以上突水因素,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出水.三、工作面底板突水防治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矿区实际,我们认为搞好底板突水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减少矿压对底板的破坏作用缩短工作面斜长.工作面斜长对底板的影响,实际上是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问题.工作面斜长越大,压力越大,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增加,工作面底板越易出水.据有关资料推导,工作面斜长与底板破坏深度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H=0.5L0.7式中:H——采矿破坏深度,m;L——工作面斜长,m.根据煤矿工作面斜长与突水关系,我们认为在不影响产量、回收率等问题的基础上,受奥灰水威胁的工作面斜长应不超过500 m.2、注浆改造是预防工作面突水的有效措施该技术通过地面注浆站集中造浆、注浆,井下施工注浆孔向介于煤层和奥灰强含水层之间的薄层灰岩注浆,是预防突水的综合防治水技术,注浆改造作用及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含水层的富水性.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沿裂隙扩散、沉析、结石,使奥灰岩溶裂隙基本上为粘土水泥浆充填,富水性大大减弱,甚至不含水。
(2)切断奥灰的补给通道.注浆过程中,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奥灰的联系通道向下扩散、沉析、缩小或堵塞通道断面,减少或切断了奥灰对徐灰的补给通道。
(3)加固了底板隔水层,提高其强度。
(4)注浆改造可消除导高,增加有效隔水层厚度.通过注浆改造,浆液能有效地充填含水层至隔水层的导水裂隙,消除导高,使原来含水、导水的裂隙带变成纯隔水层,增加了有效隔水层厚度,对预防出水极为有利。
3、预防断裂出水根据前面分析,断裂是造成工作面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逢突必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预防断裂出水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研究断裂展布规律.根据每个面的巷道揭露情况及钻探资料,查明工作面断裂分布情况,为预防断裂出水提供依据。
(2)按规定留设断层煤柱,特别对于可能导水断层,则需按规定留足防水煤柱。
(3)分析断裂性质及力学特点,属于张性导水断裂,在巷道穿过前,要按规定提前探查并进行注浆加固,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不能直接揭露。
(4)对断层交叉点、尖灭端、褶曲轴部等构造发育地段要重点加固防治,预防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出水。
(5)巷道穿过断层带时,要加强支护,以防滞后出水。
(6)认真研究滑动构造特点,滑动构造易形成“层状”充水带,对底板威胁面大.要及时分析资料,对滑动构造明显的地段要重点防治。
4、疏水降压水压是造成工作面出水的重要因素,通过疏水降压可以降低水头压力,减少水压对底板的“顶劈”作用,预防出水。
5、矿井发生突水事故的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透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层发潮发暗、有害气体增加等。
四、探放水钻孔设计为了落实好“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安全掘进,确定工作面迎头为探水线,首先采用高分辨电法仪或瞬变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100米,根据每次探测结果分析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同时利用钻探进行验证,验证无异常时钻孔孔深100米,钻孔超前距30米,帮距为20米,每打一次钻可向前掘进30米。
防治水设备采用高分辨电法仪或瞬变电法仪进行超前探测,推断重点防治水区域。
探水采用ZYW-2000型钻机,钻杆Φ=75㎜,孔径为75mm。
五、安全措施1、探水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技术人员要根据矿图资料进行水情预测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
提出合理有效建议,并且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审批。
2、掘进工作面在开工前要备好堵水材料,存放在掘进头码放整齐,并且必须配备一台完好的探水钻和一台多级泵,保证排水管路畅通。
3、为了确切掌握探眼的覆盖面积符合要求,探水工作每班由生产技术科派技术员现场技术指导,班长负责落实,安全员、瓦检员负责监督。
4、每次探水前瓦斯员必须先检查瓦斯和通风情况,安全员检查顶板和煤帮,技术员标定探眼位置,确认一切正常后报当班班长。
5、当班班长接到技术员、安全员和瓦检员通知后,再认真检查巷道行人是否畅通、排水设备及系统是否可靠,确认一切正常后电话汇报调度室,经调度室同意后方可开始探水工作。
6、探水人员在探水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探放水操作规程。
7、探水钻进必须有一名跟班领导监督执行,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8、每次探水完毕后,当班技术员必须将探水情况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和探水队队长,同时将探水钻孔布置图交探水队备案存档,探眼由验收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掘进。
9、巷道掘进到允许掘进位置时必须停止掘进,进行探水,安全员要及时向调度室和安全科汇报探眼深度和当班掘进进尺,并认真填写探水记录牌板。
调度室和安全科要对汇报清况记录备案。
10.探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严禁拔出钻杆。
由跟班领导负责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召集有关科室及主管领导进行分析并制定方案。
11、安全员、瓦检员要随时检查探眼,随工作面前掘探眼暴露在巷道煤帮时,无异常情况要及时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堵,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涌出。
12、所有作业人员包括队长、安全员、瓦检员都必须现场交接班,并将当班存在问题及处理结果记录在交班记录本上。
13、安全员当班队长在交接班时必须把当班掘进长度、剩余掘进长度交接清楚,以保证安全距离不小于30米。
14、在探水点附近要安设电话和报警装置,遇到水情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15、在探水施工中,遇到含水层、断层、陷落柱和积水区之前,应停止钻进,安好防水闸门后再继续钻进。
16、及时清理好巷道,保证安全撤离路线畅通无阻。
17、根据工作面探水情况,探水钻孔可兼作放水孔。
如探至水量较大或有其他水体时要编制放水措施,进行放水作业。
18、未尽事宜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