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死教育概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69
第一章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第一节大学生急需一门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一、校园惨案呼唤生命教育课程1、青少年频频自杀暴露教育危机2、生命教育不可或缺自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暴露了我们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空白和无力。
二、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社会呼唤生命教育2.教育体制本身缺乏生命教育3.青年学生个体需要生命教育三、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因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生命教育的目标1、生珍爱生命——体悟人生,活得尊严2、发展生涯——构建生命愿景,彩绘亮丽人生3、自我实现——理想与现实吻合,发扬生命光辉五、“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课程性质——行为医学的部分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生命教育的基本认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与理论发展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
首先是生物性生命。
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
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
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台湾、香港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