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_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_省略__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沙文兵
- 格式:pdf
- 大小:294.73 KB
- 文档页数:7
O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吴建军;黄飞霞;仇怡【摘要】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有益载体,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章运用2003—2012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O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ODI对我国高、中、低创新能力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影响程度逐渐减小,而FDI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显的提升作用,且大于FDI和O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As a useful carrier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diffusion,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mother country. Using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3 to 2012 in China,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ODI o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DI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on effect on all areas with high,medium or low innovation ability,but the influence degree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FDI has a dif-ferent effect on China’s regional techno log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ffect of R&D capital stock on China'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is significant,and goes further than the effect of FDI and ODI.【期刊名称】《广西财经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ODI;技术创新;FDI;R&D投入;专利授权【作者】吴建军;黄飞霞;仇怡【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1.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本国自主研发,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国际技术外溢渠道。
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分析摘要: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利用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及科研资金(r&d试验内部经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入(r&d人员当时量)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直接对外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很明显的正效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创新逆向技术溢出一、引言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居民以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投资活动,跨国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技术创新,则包括概念的产生,研发,生产和营销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是高度动态的,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也是极难定量的对其进行度量和描述。
近几年,随着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产生的ofdi也造成了人们对ofdi对母国的技术进步效应的关注。
近几年人们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研究odfi的技术溢出效应却很少。
我们选取专利的申请量与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一个度量,因为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了解我国的创新发展现状,同时也是较好度量的变量。
进而,本文通过ofdi 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三个变量对申请专利授权量的回归得出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 technology sourcing fdi)的发现是国际上对反向技术外溢的研究开始。
kogut和chang ( 1991)以及neven 和siotis ( 1996)的研究发现,日本在美国和欧盟国家投资的增加的同时,而日本国内的研发投入也随之增加,因此可以得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典型的技术寻求型投资。
而我国自从实施“走出去”(十五计划期)战略以来,也导致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持续增加,同时引起了国内学者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极大关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摘要】本文在借鉴已有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母国效应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制约因素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现状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其内涵得到丰富,水平不断提高,逆向技术效应逐渐显现。
例如,面对金融危机的不利,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而上的实现了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其中股本投资和其他投资456.7亿美元,占76%;利润再投资144亿美元,占24%,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另外,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最初在国外开展一般贸易型企业为主到开办合营企业,到今天已逐步发展成绿地投资、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创办境外工业园区和研发中心等各种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现状呈现如下特征:第一,从理论上看,FDI具有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由于我国的OFDI 规模比较小,且区位和行业分布不均衡,即对亚洲投资最高,对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偏小,总体上我国的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是很明显。
第二,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不足和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渠道不通畅,导致从源头和渠道上弱化了技术的溢出效应。
第三,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不够熟悉国际惯例、通行规则,不太善于与当地开展公共外交等限定因素,这些都影响我国海外企业的吸收能力。
OFDI逆向技术溢出: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OFDI成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领域主要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技术差距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技术手段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设想最早来自于Kogut和Chang(1991)的研究[1]。
投资母国通过OFDI来接触东道国先进的技术、信息等研发资源,从而实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技术实力雄厚的东道国向技术相对落后的投资母国的转移和扩散的过程,被称为是“逆向技术溢出”。
在测算OFDI逆向技术溢出时,首先需要寻找技术的代理变量,在国内外研究中,常用效率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进步等要素来衡量技术提升,在具体的选择中,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效率,用专利申请水平衡量企业创新能力。
研发资本存量最早由Coe和Helpman(1995)提出,是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关键变量,其C-H范式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Lichtenberg和Potterie(2001)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P范式,被国内外逆向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广泛沿用[2]。
另外,Bitzer和Kerekes(2008)提出了B-K范式,该范式亦被国内部分学者沿用。
二、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主题(一)研究主题一: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性的证明Potterie和Lichtenberg(2001)研究发现,OFDI可以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Prandhan和Singh(2009)则利用印度汽车行业企业层级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印度汽车行业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OFDI均能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
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使用PSM-DID方法验证了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3]。
Bitzer和Kerekes(2008)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国与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仅有部分国家能够获得OFDI带来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内生门限回归的实证运用:技术差距的双门限效应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双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限”效应。
研究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限效应。
在低技术差距地区,“退后优势假设”效应更为显著,ofdi溢出效应的充分发挥需要更大的赶超空间;在中等技术差距地区,由于ofdi溢出效应有缩小该区域技术差距的趋势,该地区仍体现了微弱的“退后优势假设”,并且应该注重从吸收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在高技术差距地区,“技术积累假设”效应更明显,需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充分吸收ofdi技术溢出。
同时综合三个区域来看,ofdi逆向溢出的边际效应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中等技术差距地区溢出效应最显著。
关键词:技术差距;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双门限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6-000-02一、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在技术差距与fdi溢出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少数学者将其拓展到ofdi领域,认为ofdi溢出效应与技术差距之间也应具有某种关系,并进行了少量初步研究。
其中,周春应(2009)[32]认为技术差距的扩大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与之相反,李梅和柳士昌(2012)的研究则表明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ofdi逆向溢出效应的产生。
而刘明霞等(2011)[33]利用我国2003-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交叉项检验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内外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指出技术差距与逆向溢出之间非线性关系模型比线性模型拟合得更好,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perez(1997)和lai et al(2009)的理论对研究技术差距影响ofdi溢出效应的行为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