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 格式:xlsx
- 大小:13.56 KB
- 文档页数:1
传染病风险评估受人口流动、自然环境恶化、水源地污染、粗放式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管理模式以及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需重点防范以下几类传染病类。
一、食(水)源性疾病进入流行高峰季节,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学校、餐饮单位是高发场所,学生、旅游人员是高发人群。
二、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高于去年,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86.67%,存在爆发的风险,托幼机构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是重点防控区域。
建议:(1)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加强晨检、日常消毒等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制度和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并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
(2)加强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宣教和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病例早期就诊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三、布鲁氏菌病远远高于往年同期,病例多为输入性病例,主要为从事羊养殖、屠宰、羊羔接生人员,发病年龄以35-65岁主。
建议:(1)卫生计生部门与农业部门加强沟通,从而及时获知动物疫情信息;(2)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防护意识,促使重点人群早诊早治,并规范进行病例管理,降低危害程度。
(3)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处理,并做好风险沟通。
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我市疫情上升幅度较大,较去年同期上升275%,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丘陵地区,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55岁以上年龄为主。
建议:(1)开展各级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
(2)做好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
积极、广泛地宣传疾病防治和蜱等媒介昆虫的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最基本的预防常识从而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手段(3)做好媒介控制工作,降低传播媒介密度。
应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环境清理,必要时采取灭杀蜱等措施,降低生产、生活环境中蜱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传染病风险评估(4)标题:传染病风险评估引言概述:传染病风险评估是指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特性、人群易感性等因素,对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有效地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人民健康。
一、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1.1 收集病例资料:对已有病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发展过程、接触史等。
1.2 分析传播途径:通过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确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1.3 确定易感人群:分析病例数据,确定易感人群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二、病原体特性评估2.1 病原体鉴定: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确定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和特性,包括病原体的抗药性、毒力等。
2.2 病原体传播能力评估:评估病原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包括生存时间、传播速度等。
2.3 确定传染源:通过病原体特性评估,确定传染病的传染源,为控制传播提供依据。
三、环境风险评估3.1 确定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环境条件,评估传播风险,包括密切接触、空气传播等。
3.2 评估传播环境:对可能存在传染风险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医疗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
3.3 制定防控策略: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包括加强卫生管理、消毒、隔离等措施。
四、人群易感性评估4.1 分析易感人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体特性评估结果,分析易感人群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4.2 评估人群免疫状况:评估人群的免疫状况,包括疫苗接种情况、抗体水平等。
4.3 制定个性化防控策略:根据人群易感性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防控策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传染病侵害。
五、风险评估报告5.1 撰写报告:将传染病风险评估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病例调查、病原体特性、环境风险、人群易感性等内容。
5.2 提出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建议,包括加强监测、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
口腔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口腔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1、评估表目的本评估表旨在评估口腔科医院的感染风险,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指导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2、评估表依据本评估表的制定基于以下依据:-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指南- 目前的感染病学数据和疫情动态- 口腔科医院的工作环境和特殊要求3、患者风险因素评估3.1、住院患者评估- 患者入院前的感染史和病例资料-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健康状况评估- 患者所患口腔疾病和手术切口的风险评估- 患者病房和床位的环境评估- 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风险评估3.2、门诊患者评估- 患者就诊前的健康调查和问诊- 患者病情和口腔疾病的风险评估- 就诊过程中的环境评估- 诊疗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评估4、医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4.1、医务人员接种疫苗情况评估- 医务人员疫苗接种记录的查看和评估4.2、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设备使用评估-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估4.3、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消毒评估- 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消毒措施的执行评估4.4、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评估- 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相关培训的情况评估5、设备与器械风险评估5.1、口腔科设备和器械的血液暴露风险评估 - 设备和器械的材料和设计评估- 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评估5.2、口腔科设备和器械的交叉感染风险评估- 设备和器械的重复使用和消毒评估- 设备和器械的存储和管理评估6、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评估6.1、感染预防与控制政策和流程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和指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 - 口腔科感染预防和控制流程的评估6.2、感染监测与报告评估- 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评估6.3、环境清洁与消毒评估- 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程序的评估6.4、患者隔离与防护评估- 患者隔离和防护政策和流程的评估- 隔离病房和隔离设施的评估7、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 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图- 医务人员疫苗接种记录表-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设备使用记录表8、法律名词及注释- 感染管理:指对医疗机构中的感染进行管理和预防的活动。
儿科室感染风险医院评核表1. 背景本评核表旨在评估儿科室内感染风险,以确保医院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给儿童患者。
儿科室是一个容易传播病原体的环境,因此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2. 评核项目2.1 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医院是否制定了专门的儿科室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是否存在清晰的感染控制责任分工和人员培训计划?- 医院是否定期审查和更新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2.2 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 医院是否有明确的儿科病房清洁和消毒标准?- 是否有专门的清洁人员负责儿科病房的清洁工作?- 是否定期进行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2.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医院是否有明确的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是否有培训计划确保医护人员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 是否定期评估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实践?2.4 患者隔离和防护- 医院是否有儿科患者隔离和防护措施的指导方针?- 是否有专门的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用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是否有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供医护人员使用?2.5 患者家属和访客管理- 医院是否有患者家属和访客管理政策?- 是否有明确的访客控制措施,限制患者陪同人数和探访时间?- 是否有宣教材料向患者家属和访客传达感染控制知识?2.6 消毒设备和器械管理- 医院是否有消毒设备和器械的管理标准和程序?- 是否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消毒设备和器械的维护和管理?- 是否定期检查和验证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有效性?2.7 感染监测和报告- 医院是否有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 是否有明确的感染监测指标和报告要求?- 是否有追踪和分析感染事件的程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 评核结果与改进根据评核表的结果,医院应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儿科室感染风险得到控制和降低。
感染控制是儿科医院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以上是儿科室感染风险医院评核表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1、患者信息1.1 姓名:1.2 性别:1.3 年龄:1.4 住院号:1.5 诊断:2、感染风险评估指标2.1 主要病情指标2.1.1 疾病严重程度:2.1.2 免疫功能状态:2.1.3 手术创伤程度:2.1.4 病程延长程度:2.2 隔离指标2.2.1 患者病原菌情况:2.2.2 可能传播途径:2.2.3 应隔离的对象:2.3 医疗操作指标2.3.1 手术操作类型:2.3.2 操作部位:2.3.3 操作时间:2.3.4 使用无菌器械:2.3.5 使用无菌穿刺工具:2.4 医疗环境指标2.4.1 病房类型:2.4.2 病房设备清洁度:2.4.3 病房空气质量:2.4.4 病房水质量:2.4.5 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3、感染风险评估结果3.1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等级:3.2 隔离等级:3.3 手术操作感染风险等级:3.4 医疗环境感染风险等级:附件:1、附表1: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等级表2、附表2:免疫功能状态评分表3、附表3:手术创伤程度评估表4、附表4:病程延长程度评估等级表5、附表5:病原菌列表及感染传播途径6、附表6:手术操作类型及感染风险等级7、附表7:无菌器械及穿刺工具使用规范8、附表8:病房类型及感染风险等级9、附表9:病房设备清洁度评估表10、附表10:病房空气质量评估表11、附表11:病房水质量评估表12、附表12:传染病防控措施执行情况评估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控制法:指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进行预防、监测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2、传染病防控措施:指对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
3、无菌器械:指在使用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
4、无菌穿刺工具:指在使用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的用于穿刺操作的工具。
肺炎风险评估表 (Caprini评分表)背景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现在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医疗工作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感染肺炎的风险程度,Caprini评分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肺炎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及其使用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肺炎风险水平。
Caprini评分表Caprini评分表是一个简单的风险评估工具,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特征和危险因素来评估其发展严重肺炎的风险。
该评分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帮助医务人员确定给予患者何种预防和治疗。
评分表中包括以下指标:- 年龄- 性别- 抽烟史- 近期手术史- 慢性病状况- 运动能力- 药物使用情况等每个指标都有一定的分值,将这些分值加总后,可以得出患者的总分,进而确定其对于肺炎的风险水平。
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和危险因素,使用Caprini评分表对其进行评分。
在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后,根据指标得分计算总分,然后通过总分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感染肺炎的风险。
注意事项- 使用Caprini评分表时,请确保准确收集和记录患者的个人特征和危险因素。
- 评分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医务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与其他临床评估方法相结合,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
结论肺炎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表)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可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患者感染肺炎的风险程度。
通过使用该评分表,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产房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9D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血透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普通病房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吸痰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RPN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髙,9WRPNV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V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RPN=P*S*D
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注:风险水平评定为髙,风险水平评定为中,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1.介绍本文档旨在评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并提供评估结果的数据和分析。
通过对风险的全面评估,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评估目标该评估表的主要目标是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 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相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知识水平- 社会心理因素和社会对该疾病的反应3.评估内容3.1 传染病风险评估3.1.1 传染病病原体特性评估-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 病原体的病理学特征和变异情况- 病原体的稳定性和抗药性3.1.2 传染病防控措施评估- 预防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和使用情况- 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疫情监测体系3.1.3 人群暴露与感染风险评估- 人群聚集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 人群之间的接触频率和紧密程度- 统计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2 非传染病风险评估3.2.1 非传染病发病因素评估- 遗传和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社会经济因素和心理压力3.2.2 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评估- 健康教育和宣传的覆盖率和效果- 动态监测和早期筛查系统- 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4.结果分析与报告根据评估内容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进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并撰写评估报告。
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风险等级和趋势- 目前的防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对风险的评估结果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详细介绍了评估所采用的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等细节。
6.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防治法:防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威胁公共卫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法律。
- 慢性病防治条例: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具体法规。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范本: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1. 简介本文档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详细的评估框架,帮助机构或组织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风险进行评估,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评估对象2.1 传染病风险评估2.1.1 评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潜在风险2.1.2 评估传染病扩散的可能性2.1.3 评估人群易感性和风险暴露程度2.1.4 评估传染病传播途径和动力学2.2 非传染病风险评估2.2.1 评估非传染病暴发的潜在风险2.2.2 评估非传染病扩散的可能性2.2.3 评估人群易感性和风险暴露程度2.2.4 评估非传染病因素和动力学3. 评估方法3.1 数据收集3.1.1 收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历史数据 3.1.2 收集相关研究和案例报告3.1.3 收集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2 评估指标3.2.1 确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评估指标 3.2.2 设计评估指标的测量方法3.2.3 制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和阈值3.3 评估过程3.3.1 确定评估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3.3.2 收集和整理评估所需数据3.3.3 制定评估计划和流程3.3.4 进行评估指标的测量和计算3.3.5 分析和解释评估结果3.3.6 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和措施4. 附件4.1 数据收集表格样本4.2 评估指标权重和阈值表格样本4.3 评估过程流程图样本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传染病防治法》:指定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5.2 《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法》:规定了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
5.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响应等方面作出规定,并明确了相关责任和义务。
6.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风险评估的详细框架和方法。
通过全面评估风险,机构或组织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记录表一、引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提高应对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记录表的相关内容。
二、目的1、及时发现和评估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2、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三、排查内容1、传染病监测:加强对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肝炎等)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公共卫生安全:对公共场所、学校、企业等重点区域进行卫生监督,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3、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发生。
4、应急准备:评估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等关键物资的供应。
5、法律法规遵守:检查相关单位是否遵守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四、排查方法1、现场检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实际情况。
2、问卷调查: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潜在风险。
4、专家评估:邀请专家对排查结果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五、结果处理1、及时反馈排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2、对排查出的高风险点进行重点监控,定期开展复查。
3、对排查出的中低风险点保持,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
4、对排查出的重大风险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广泛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这类事件通常由病原体传播引起,具有快速传播、高风险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防范和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
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
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艾滋病疫情、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的埃博拉出血热等,这些事件都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 适用于病房、 I C U )散发感染病例确诊后 24 小时之内上报I 类切口感染及特殊感染及时上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及时上报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时上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时上报掌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科室有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反馈资料科室存在问题及时分析,有改进措施、追踪检查记录清洁切口手术切口类型正确填写掌握本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目标,并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品种及疗程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行病原菌送检,根据药敏及时调整敏感抗菌药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病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整洁、无异味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晨间护理使用一次性扫床巾,一床一套一废弃擦拭床头桌毛巾一人一桌一巾患者被服衣物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污衣被服密闭存放,禁止在走廊清点病人出院、转科或者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处置方法正确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时,即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MRSA 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携带者,单间隔离或者同类同房间安置清洁工具标识清晰、分区使用,分类放置病区环境保持清洁、无异味;保洁人员清洁及时、流程规范空调通风口保持清洁办公区域:台面、电脑、电话、病历夹、物流桶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规范科室陪护管理、探视制度落实到位病人呼吸道管理规范皮肤消毒方法正确血、痰、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正确无菌操作规范换药操作规范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无渗液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按要求存放有效期内使用,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使用医院统一招标采购的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物品和消毒药械按要求使用规范消毒剂存放、使用规范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灭菌物品包装严密,有灭菌指示标识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各种溶媒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液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内使用换药室、治疗室分区使用规范治疗车及物品放置、使用规范配置消毒剂方法正确,监测有记录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清洁、监测有记录氧气、雾化及呼吸机装置消毒、保存、使用规范监护仪、输液泵、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保存、使用规范配备一次性包装手清洁剂、干手纸(巾)、手消剂等随手可及重点科室安置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池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洗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手池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消毒;有洗手流程图医务人员不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方法正确,依从性达标使用本院统一带有警示标识的医疗废物袋、锐器盒医疗废物的分类采集正确医疗废物 3/4 满封扎,填写粘贴医疗废物标签医疗废物包装袋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损伤性废物采集、存放正确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医疗废物桶每周清洁、消毒一次,遇有污染随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移交登记本》记录正确、及时、完整护理婴儿前、换尿布后要洗手,护理顺序应先护理正常新生儿,后护理隔离新生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清洁灭菌蓝光箱,暖箱每日清洁消毒,更换湿化液;用后终末消毒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每日更换,污染后及时更换新生儿沐浴用物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淋浴是否一人一巾一垫;沐浴顺序: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新生儿口腔、脐部、皮肤、会阴部保持清洁;无鹅口疮、皮肤无疱疹、无尿布性皮炎发生产妇喂奶前要洗手,清洁乳头;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培训并记录科室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并记录科室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并记录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并记录科室进行陪护、病人预防院感发生的培训科室进行流行病或者新型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并记录科室进行抗菌药物培训并记录科室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培训,参训率 90% 以上多重耐药菌风险评估――附表 1职业防护风险评估---附表 2环境保洁风险评估—附表 3 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备注:1、各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进行院感风险评估,评估表中所列项目,若科室不涉及可不需评估;科室存在的风险项目,若评估表中未涉及到,可在其他栏内填写。
评估场所: 有限公司
工厂活动概述: 生产加工、食堂等 评估人员:
传染病名称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生场所
预防措施
(1)提供清洁的水源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注意卫生管控,防止蚊虫苍蝇等害虫。
(3)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1)提供清洁的水源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注意卫生管控,防止蚊虫苍蝇等害虫。
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
(1)提供清洁的水源和食物;
(2)食品加工过程注意卫生管控,防止蚊虫苍蝇等害虫。
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清洁
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生场所预防措施
急性呼吸道
感染
可由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各种病原引起通过含有病毒的飞
沫、雾滴,或经污
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人员密集区域工作人员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施;对咳嗽发烧等员工适当隔离。
肺结核
由结核分歧杆菌引发,阳性
的肺结核患者。
通过呼吸道传染
人员密集区域工作人员,及生活日常密切接触
生产车间等人员密
集区域
生产车间加强通风设
施;对咳嗽发烧等员工
适当隔离。
传染病名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生场所预防措施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经鼠蚤人传播方式传播,经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
易感
厂区各部门人员进行鼠害控制,在食堂
、仓库等鼠害易发点设
置捕鼠器等设施传染病名称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本公司易发生场所预防措施
乙肝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乙肝患者
密切接触
者
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
性传播疾病HIV\梅毒和淋病等致病病毒经由血液、体液等传播
密切接触一般不易发生员工健康意识培训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
经过粪-口途径传播,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日常生活接触是常见的传播方式,铁别是水生贝类是流行爆发的主要传播方式
集体单位发病率较高食物加工、烹饪及餐饮过程,及日常工作生活中
一、水源性及食源性疾病三、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播病四、其他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风险评估记录表
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
起的,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
传染源。
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除,直接或通过苍蝇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
儿童及中青年发病
几率高
食物加工、烹饪及餐饮过程,及日常工作生活中
二、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疾病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
起,传染源是病人或带菌者。
经水、食物、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大众普遍
易感
食物加工、烹饪及
餐饮过程,及日常
工作生活中
甲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