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原理和一些参数的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摄像机工作原理摄像机是一种重要的图象采集设备,它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光学图象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光电转换和信号处理三个方面。
一、光学成像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是实现图象采集的关键部份。
光学系统由镜头、光圈和滤光器等组成。
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摄像机时,通过透镜的折射和聚焦作用,光线被会萃到摄像机的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调节光圈大小可以改变景深和光线亮度。
滤光器用于调节光线的色温和滤除不需要的光谱成份。
二、光电转换摄像机的感光元件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部件。
目前常用的感光元件主要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
感光元件上的光敏元件会根据光线的强弱产生电荷,然后通过电荷耦合器件或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转换功能,将电荷转化为电压信号。
这些电压信号代表了图象中不同位置的亮度值。
三、信号处理摄像机的信号处理部份主要包括增益控制、白平衡、色采处理、伽马校正、数字转换和压缩等功能。
增益控制用于调节图象的亮度,可以增强暗部细节或者减少过曝。
白平衡通过调整红、绿、蓝三个通道的增益,使图象中的白色物体看起来真实而不带有色偏。
色采处理可以调整图象的饱和度、对照度和色调,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伽马校正用于调整图象的亮度分布,使得图象在显示设备上呈现更好的效果。
数字转换将摹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方便后续的数字处理。
压缩可以减少图象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量,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光学成像、光电转换和信号处理三个方面。
通过光学系统将光线成像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信号处理部份对电信号进行增强、校正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图象数据。
这些图象数据可以被存储、传输和显示,广泛应用于监控、摄影、电视等领域。
摄像头的工作原理一、摄像头的工作原理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大致为:景物通过镜头(LENS)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上,然后转为电信号,经过A/D(模数转换)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再送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中加工处理,再通过USB接口传输到电脑中处理,通过显示器就可以看到图像了。
注1:图像传感器(SENSOR)是一种半导体芯片,其表面包含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光电二极管。
光电二极管受到光照射时,就会产生电荷。
注2: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功能: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算法运算,对数字图像信号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并把处理后的信号通过USB 等接口传到PC等设备。
(DSP结构框架:1. 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镜像信号处理器)2. JPEG encoder(JPEG图像解码器)3. USB device controller(USB设备控制器) )二、摄像头的主要结构和组件从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列出摄像头的主要结构和组件:1、主控芯片2、感光芯片3、镜头4、电源(摄像头内部需要两种工作电压:3.3V和2.5V,因此好的摄像头内部电源也是保证摄像头稳定工作的一个因素)三、摄像头的一些技术指标1、图像解析度/分辨率(Resolution):2、图像格式(image Format/ Color space)RGB24,I420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
●RGB24:表示R、G、B三种颜色各8bit,最多可表现256级浓淡,从而可以再现256*256*256种颜色。
●I420:YUV格式之一。
●其它格式有: RGB565,RGB444,YUV4:2:2等。
3、自动白平衡调整(AWB)定义:要求在不同色温环境下,照白色的物体,屏幕中的图像应也是白色的。
色温表示光谱成份,光的颜色。
色温低表示长波光成分多。
当色温改变时,光源中三基色(红、绿、蓝)的比例会发生变化,需要调节三基色的比例来达到彩色的平衡,这就是白平衡调节的实际。
摄像机工作原理摄像机是一种用于捕捉、记录和传输图像的设备。
它通过光学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进行处理和存储,最终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一、光学部分摄像机的光学部分主要由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组成。
1. 镜头镜头是摄像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光学原理将光线聚焦到图像传感器上。
镜头的主要参数包括焦距、光圈和视场角。
焦距决定了镜头的放大倍率,光圈控制了镜头的进光量,视场角决定了镜头能够拍摄到的范围。
2. 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是摄像机的感光元件,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图像传感器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
CCD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噪声水平,而CMOS传感器则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速度。
二、电子部分摄像机的电子部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器和视频输出。
1.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以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
它可以进行白平衡调节、色彩校正、降噪和锐化等处理操作。
图像处理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图像的清晰度和真实性。
2. 视频输出摄像机的视频输出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进行,如模拟输出、数字输出或网络传输。
模拟输出常用的接口有CVBS(复合视频信号)、S-Video(分量视频信号)和VGA(视频图形阵列)等。
数字输出可以通过HDMI(高清多媒体接口)或SDI(串行数字接口)等实现。
而网络传输则可以通过以太网或Wi-Fi进行。
三、工作流程摄像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图像采集、信号处理和图像输出三个主要步骤。
1. 图像采集摄像机通过镜头将光线聚焦到图像传感器上,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采集到的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以数字形式传输给图像处理器。
2. 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和增强。
它根据预设的参数进行白平衡、色彩校正和降噪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真实性。
3. 图像输出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进行输出。
摄像机工作原理摄像机是一种通过光学和电子技术实现图像采集和录制的设备。
它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可以记录、分享和回忆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它是如何实现图像的捕捉和录制的。
一、光学部件摄像机的光学部件是实现图像捕捉的关键。
它由镜头、快门和光圈组成。
1. 镜头:镜头是光学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透镜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和聚焦距离。
镜头的质量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2. 快门: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摄像机的时间。
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摄像机会捕捉更多的光线。
而快门关闭的时间越短,摄像机会捕捉到更快速移动的物体。
快门速度的调节能够在拍摄中实现不同的效果。
3. 光圈:光圈决定了相机镜头中允许通过的光线的量。
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可以控制景深的效果。
大光圈可以产生背景模糊的效果,而小光圈则可以使整个景深保持清晰。
二、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是摄像机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它是将光线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装置。
常见的图像传感器类型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1. CCD:CCD传感器通过在芯片上存储电荷并将其转化为电压来捕捉图像。
它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对光线和颜色的反应较为准确,适用于需要高质量图像的专业摄影。
2. CMOS:CMOS传感器通过在芯片上的每个像素中使用独立的放大器和其他电路来捕捉图像。
它具有较低的功耗和更便宜的生产成本,适用于大部分消费级摄像机。
三、信号处理和储存图像传感器捕捉到的信号需要经过后续的处理和储存过程。
1. 信号处理:拍摄到的电子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色彩校正、降噪、锐化等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
信号处理器还负责将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储存和传输。
2. 储存:摄像机通常配备内置存储设备(如内存卡)或外部存储介质(如硬盘或磁带)来存储图像和视频。
储存设备的容量越大,可以存储的图像和视频数量就越多。
四、其他功能和特性除了基本的图像捕捉和录制功能,现代的摄像机还具备许多其他功能和特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摄像头工作原理摄像头是一种能够捕捉图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摄影、视频通话、监控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和电子技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图像的捕捉和传输。
下面将详细介绍摄像头的工作原理。
一、光学成像1.1 光学透镜:摄像头中的透镜起到聚焦和成像的作用,它能够将光线聚焦到摄像头的感光元件上。
1.2 光圈控制: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景深,通过控制光圈大小可以调节摄像头的曝光量。
1.3 对焦机制:摄像头通过调节透镜的位置来实现对焦,确保拍摄的图像清晰度。
二、感光元件2.1 CCD传感器:CCD传感器是摄像头中常用的一种感光元件,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图像处理器。
2.2 CMOS传感器:CMOS传感器是另一种常见的感光元件,它在成本和功耗上有优势,逐渐取代了CCD传感器。
2.3 感光元件的像素:感光元件的像素数量决定了摄像头的分辨率,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
三、图像处理3.1 色彩处理:摄像头会对捕捉到的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和处理,保证图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2 对比度调整:对比度是图像中明暗部分的对比程度,摄像头会对图像的对比度进行调整,使图像更加鲜明。
3.3 噪声处理:摄像头会对图像中的噪声进行处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四、数据传输4.1 数字化处理:摄像头会将捕捉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传输和存储。
4.2 数据压缩:为了减小数据量和提高传输效率,摄像头会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4.3 数据传输接口:摄像头通常通过USB、HDMI等接口将数据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
五、应用领域5.1 摄影领域:摄像头在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设备中被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拍摄高质量照片的功能。
5.2 视频监控:摄像头在监控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实时监控和录制视频,确保安全和防范犯罪。
5.3 视频通话:摄像头在视频通话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实现远程通讯和沟通。
综上所述,摄像头通过光学成像、感光元件、图像处理、数据传输等环节实现图像的捕捉和传输,广泛应用于摄影、视频监控、视频通话等领域,是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摄像监控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像监控的基本原理1.1 传感器原理摄像监控系统需要使用摄像头来获取图像,摄像头内部通常包含一个光学透镜和一个传感器。
传感器是摄像头内部的核心部件,它将光学透镜所捕获到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传感器类型包括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
CCD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灵敏度,而CMOS传感器则具有低功耗等优势。
1.2 图像采集原理摄像头通过传感器采集图像时,首先是光线通过透镜成像在传感器上,传感器对感光信号进行转换,然后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
这些数字信号经过编码压缩后,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视频画面。
1.3 视频信号传输原理视频信号通过摄像头采集后,需要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存储设备。
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来实现。
有线传输一般使用网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进行传输,无线传输则是通过无线网络或者其他无线传输技术实现。
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稳定性、传输距离、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1.4 视频信号存储原理摄像监控系统通常需要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进行存储,以备需要时进行回放、审查。
视频信号的存储一般使用硬盘录像机(DVR)或网络视频录像机(NVR)等设备进行存储。
1.5 视频信号处理原理视频信号在存储或者传输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编码压缩、解码解压缩、分割、合成等处理。
视频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提高视频画面质量等。
二、摄像监控系统组成2.1 摄像头摄像头是摄像监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传感器和光学透镜等部件将光线转换为视频信号。
摄像头种类繁多,包括固定焦距摄像头、变焦摄像头、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不同类型的摄像头适用于不同的监控需求。
2.2 监控显示设备监控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摄像头采集的视频画面。
目前广泛使用的显示设备包括监视器、电视墙、投影仪等,它们可以实时显示多个摄像头的视频画面。
2.3 视频传输设备视频传输设备用于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者存储设备。
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分析在当今的数码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摄影越来越高的要求,数码相机已经成为许多人记录生活,捕捉美好瞬间的必备工具。
那么,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是怎样的呢?一、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被拍摄物体的图像通过镜头被成像在CCD或CMOS传感器上,传感器会将光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被保存在相机内部的存储设备(如SD卡)中。
在照片显示时,数字信号会被处理成人们能够看懂的图像,最终呈现在数码相机的LCD屏幕上。
二、数码相机的技术参数1.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拍摄出来的图像的大小(即像素),通常用来度量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程度。
较高的分辨率相机更适合拍摄需要做放大或后期处理的照片,通常以万像素为单位进行计算。
2.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在不同光线下所需曝光时间的变化程度。
通常用ISO值来表示。
较高的ISO值能够提高相机的曝光速度,但同时也会导致照片出现噪点。
3.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的镜头打开时间,一般来说,快门速度越快,所捕捉到的画面就越清晰,同时也能够拍摄到高速运动的物体。
4.光圈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口径大小,通常用F值表示。
较小的F值意味着更大的光圈,能够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从而提高相机的拍摄质量。
5.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光线色温的校准,以确保图像的颜色准确无误。
通常,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选择正确的白平衡模式能够确保照片的色彩真实,不会出现色偏问题。
6.数码相机的镜头数码相机的镜头是决定照片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品质和适用范围。
大多数镜头采用可变焦镜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同时也有定焦镜头,其不变的焦距可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综上所述,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是我们了解相机的基础,只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这些参数,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相机,并拍摄出高品质、色彩真实的照片。
摄像机拍摄原理摄像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摄影等领域的设备,它通过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的协同作用,将真实世界的影像转化为电子信号,并记录下来。
在本文中,将从光学原理、图像传感器、信号处理和存储等方面介绍摄像机的拍摄原理。
一、光学原理摄像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聚焦原理。
当光线通过摄像机镜头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摄像机镜头由多片透镜组成,通过这些透镜使得进入镜头的光线发生折射,并最终落在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上。
透镜的作用主要是聚焦光线,将远处的物体投影到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物体的拍摄距离和景深,从而实现对拍摄画面的控制。
二、图像传感器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核心部件。
目前常用的图像传感器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种类型。
CCD传感器采用电荷传输技术,它将光信号转化为电荷,并通过电荷耦合器件将电荷传送到感光元件的最后一列,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电荷转化为数字信号。
CMOS传感器则集成了感光元件和信号处理器,在感光元件的每个像素上都有一个电子元件,能够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
三、信号处理摄像机在拍摄过程中,图像传感器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步骤后输出。
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增强图像的质量,使其更加鲜明、清晰。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常见的操作包括白平衡校正、色彩校正、锐化、降噪等。
白平衡校正是为了保证图像的色彩真实,将不同光源下的色偏进行校正;色彩校正则是对图像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生动鲜明;锐化处理可以提升图像的清晰度,使细节更加突出;降噪则是通过算法处理,降低图像中的噪点和颗粒感。
四、存储在信号处理完成后,摄像机会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并存储到存储介质上。
常见的存储介质有内置存储卡、硬盘、磁带等。
编码和压缩是为了减少图像数据的体积,提高存储效率。
常用的编码格式有JPEG、H.264等,它们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将数据压缩到较小的体积。
摄像机应用基础知识摄像机是一种用于拍摄图像的设备,它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场景转化为电子信号,并存储或传输给其他设备显示或处理。
摄像机应用广泛,包括电影制作、监控系统、视频会议、人工智能等领域。
了解摄像机的基础知识对于使用和理解摄像机的原理和功能非常重要。
1. 摄像机的成像原理:摄像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电子信号。
目前最常用的感光元件是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们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电荷或电压信号。
2. 分辨率与画质:分辨率是指摄像机能够捕捉到的图像细节的能力,通常以水平像素数(例如720p、1080p)来表示。
分辨率越高,画面细节越清晰。
另外,还有帧率(每秒显示的图像数)和比特率(图像传输的数据量)等参数也会影响画质。
3. 摄像机的镜头和焦距:镜头是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控制摄像机的视角和景深。
焦距指的是镜头与摄像机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它会影响画面的放大倍数和视野范围。
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广角、大视野的照片,而较长的焦距可以拍摄远距离的细节。
4. 摄像机的曝光和白平衡:摄像机的曝光控制是指控制感光元件接收的光线量,以保证图像的亮度合适。
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增益等参数来实现曝光控制。
另外,白平衡是指调整摄像机对不同光源的颜色响应,以保证图像色彩真实。
5. 自动对焦和图像稳定:摄像机通常具有自动对焦功能,能够通过识别图像中的对焦目标,并自动调整焦距,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图像稳定功能能够通过软件或硬件技术减少图像的抖动,提供稳定的图像画质。
6. 存储与传输:摄像机通常会将拍摄的图像和视频存储到内置存储设备(如内存卡)或外部存储介质(如硬盘或云存储)中。
同时,摄像机也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如显示器、计算机或网络系统。
总之,摄像机是一种重要的图像采集设备,掌握摄像机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理解摄像机的各种功能和应用。
摄像机知识详解一、摄像机的分类摄像机的选择需要根据各类参数和应用综合考虑,以下是根据不同的参数和应用对摄像机进行的划分:1、根据摄像机使用场所不同,摄像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枪型摄像机:非常常见的摄像机种类,可应用于固定方向监控或配合云台应用于小范围监控。
球型摄像机:一般安装在天花板,可360°旋转,适合于全方位监控。
烟感摄像机:外形如烟感,安装在天花板上,可实现比较隐蔽的监控。
针孔型摄像机:非常小巧的摄像机,有子弹头型、飞碟型、微小型等多种类型,可隐秘安装,用于隐秘监控。
网络摄像机:支持以太网接口,可在网络上进行监控。
2、依成像色彩划分彩色摄像机:适用于景物细部辨别,如辨别衣着或景物的颜色。
黑白摄像机:适用于光线不充足地区及夜间无法安装照明设备的地区,在仅监视景物的位置或移动时,可选用黑白摄像机。
彩色转黑白摄像机:一般白天用彩色,晚上自动转成黑白。
3、依分辨率灵敏度等划分影像像素在38万以下的为一般型,其中尤以25万像素(512*492)、分辨率为400线的产品最普遍。
影像像素在38万以上的高分辨率型。
4、按CCD靶面大小划分CCD芯片已经开发出多种尺寸,目前采用的芯片大多数为1/3"和1/4"。
在购买摄像机时,特别是对摄像角度有比较严格要求的时候,CCD靶面的大小,CCD 与镜头的配合情况将直接影响视场角的大小和图像的清晰度。
以下是常见CCD 芯片的规格:1英寸——靶面尺寸为宽12.7mm×高9.6mm,对角线16mm2/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8.8mm×高6.6mm,对角线11mm1/2英寸——靶面尺寸为宽6.4mm×高4.8mm,对角线8mm1/3英寸——靶面尺寸为宽4.8mm×高3.6mm,对角线6mm1/4英寸——靶面尺寸为宽3.2mm×高2.4mm,对角线4mm5、按扫描制式划分PAL制和NTSC制。
中国采用隔行扫描(PAL)制式(黑白为CCIR),标准为625行,50场,只有医疗或其它专业领域才用到一些非标准制式。
另外,日本为NTSC制式,525行,60场(黑白为EIA)。
6、依供电电源划分交流:110VAC(NTSC制式多属此类),220VAC,24VAC直流:12VDC或9VDC(微型摄像机多属此类)7、按照度划分普通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1~3LUX月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1LUX左右星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0.01LUX以下红外型:采用红外灯照明,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
红外灯有室内、室外,短距离和长距离之分,一般常用室内10~20米范围的红外灯,由于墙壁的反射,图像效果还不错;用在室外长距离的红外灯效果就不会很理想,而且价格昂贵,不到必要时一般不采用。
1、分辨率(清晰度)表示摄像机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通常用电视线(TVL)表示,它取决于CCD 芯片的像素数、镜头的分解力和摄像系统的带宽。
黑白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一般要选择450TVL左右的,考虑到施工等因素,系统的最终清晰度能满足我国行业标准GB/T16676-1996中规定的380TVL。
彩色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一般要选择大于350TVL的,因为人眼对彩色难于分辨更细,这样选择也能满足GB/T16676-1996中对彩色监视系统270TVL的要求。
2、CCD芯片CCD芯片就像人的视网膜,是摄像头的核心。
目前我国尚无能力制造,市场上大部分摄像头采用的是日本SONY、SHARP、松下、LG等公司生产的芯片,现在韩国也有能力生产,但质量就要稍逊一筹。
因为芯片生产时产生不同等级,各厂家获得途径不同等原因,造成CCD采集效果也大不相同。
在购买时,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检测:接通电源,连接视频电缆到监视器,关闭镜头光圈,看图像全黑时是否有亮点,屏幕上雪花大不大,这些是检测CCD芯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其它专用仪器。
然后可以打开光圈,看一个静物,如果是彩色摄像头,最好摄取一个色彩鲜艳的物体,查看监视器上的图像是否偏色,扭曲,色彩或灰度是否平滑。
好的CCD可以很好的还原景物的色彩,使物体看起来清晰自然;而残次品的图像就会有偏色现象,即使面对一张白纸,图像也会显示蓝色或红色。
个别CCD由于生产车间的灰尘,CCD靶面上会有杂质,在一般情况下,杂质不会影响图像,但在弱光或显微摄像时,细小的灰尘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用于此类工作,一定要仔细挑选。
3、灵敏度在镜头光圈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获取规定信号电平所需要的最低靶面照度。
例如:使用F1.2的镜头,当被摄物体表面照度为0.04Lx时,摄像机输出信号的幅值为350mV,即最大幅值的50%,则称此摄像机的灵敏度为0.04Lx/F1.2。
如果被摄物体表面照度再低,监视器屏幕上将是一幅很难分辨层次的灰暗图像。
根据经验一般所选摄像机的灵敏度为被摄物体表面照度的1/10时较为合适。
4、信噪比即信号电压与噪声电压的比值。
CCD摄像机信噪比的典型值在45~55dB之间。
一般的监控系统中要选50dB左右的,这样不仅能满足行业标准中规定系统信噪比不小于38dB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当环境照度不足时,信噪比越高的摄像机图像就越清晰。
5、工作温度-10~+50℃是绝大多数摄像机生产厂家的温度指标。
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使用地区的温度变化加防护或特别防护。
6、电源电压国外摄像机交流电压适应范围一般是198~264V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较强;国内摄像机交流电压适应范围一般是200~240V,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较弱,在系统中使用时一般需稳压电源。
镜头一、镜头的分类如果把摄像机比喻为人的眼睛,镜头就好比是眼球,它直接关系到监看物体的远近、范围和效果。
以下是根据不同的参数和应用对镜头进行的划分:1、以镜头安装分类所有的摄像机镜头均是螺纹口的,CCD摄像机的镜头安装有两种工业标准,即C 安装座和CS安装座。
两者螺纹部分相同,但两者从镜头到感光表面的距离不同。
C安装座:从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7.526mm。
CS安装座:特种C安装,此时应将摄像机前部的垫圈取下再安装镜头。
其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2.5mm。
如果要将一个C安装座镜头安装到一个C S安装座摄像机上时,则需要使用镜头转换器。
2、以摄像机镜头规格分类摄像机镜头规格应视摄像机的CCD尺寸而定,两者应相对应。
即:摄像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2英寸时,镜头应选1/2英寸。
摄像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3英寸时,镜头应选1/3英寸。
摄像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4英寸时,镜头应选1/4英寸。
如果镜头尺寸与摄像机CCD靶面尺寸不一致时,观察角度将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发生画面在焦点以外等问题。
3、以镜头光圈分类镜头有手动光圈(manual iris)和自动光圈(auto iris)之分,配合摄像机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适合于亮度不变的应用场合,自动光圈镜头因亮度变更时其光圈亦作自动调整,故适用亮度变化的场合。
自动光圈镜头有两类:一类是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像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称为视频输入型,另一类则利用摄像机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称为DC输入型。
自动光圈镜头上的ALC(自动镜头控制)调整用于设定测光系统,可以是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也可以是画面中最亮部分(峰值)来设定基准信号强度,供给自动光圈调整使用。
一般而言,ALC已在出厂时经过设定,可不作调整,但是对于拍摄景物中包含有一个亮度极高的目标时,明亮目标物之影像可能会造成“白电平削波”现象,而使得全部屏幕变成白色,此时可以调节ALC来变换画面。
另外,自动光圈镜头装有光圈环,转动光圈环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会发生变化,光通量即光圈,一般用F表示,其取值为镜头焦距与镜头通光口径之比,即:F =f(焦距)/D(镜头实际有效口径),F值越小,则光圈越大。
采用自动光圈镜头,对于下列应用情况是理想的选择,它们是:在诸如太阳光直射等非常亮的情况下,用自动光圈镜头可有较宽的动态范围。
要求在整个视野有良好的聚焦时,用自动光圈镜头有比固定光圈镜头更大的景深。
要求在亮光上因光信号导致的模糊最小时,应使用自动光圈镜头。
4、以镜头的视场大小分类标准镜头:视角30度左右,在1/2英寸CCD摄像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12 mm,在1/3英寸CCD摄像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8mm。
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焦距可小于几毫米,可提供较宽广的视景。
远摄镜头: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此镜头可在远距离情况下将拍摄的物体影像放大,但使观察范围变小。
变倍镜头(zoom lens):也称为伸缩镜头,有手动变倍镜头和电动变倍镜头两类。
可变焦点镜头(vari-focus lens):它介于标准镜头与广角镜头之间,焦距连续可变,即可将远距离物体放大,同时又可提供一个宽广视景,使监视范围增加。
变焦镜头可通过设置自动聚焦于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两个位置,但是从最小焦距到最大焦距之间的聚焦,则需通过手动聚焦实现。
针孔镜头:镜头直径几毫米,可隐蔽安装。
5、从镜头焦距上分短焦距镜头:因入射角较宽,可提供一个较宽广的视野。
中焦距镜头:标准镜头,焦距的长度视CCD的尺寸而定。
长焦距镜头:因入射角较狭窄,故仅能提供狭窄视景,适用于长距离监视。
变焦距镜头:通常为电动式,可作广角、标准或远望等镜头使用二、镜头的选择镜头的选用应考虑一下几点:1、镜头尺寸应等于或大于摄像机成像面尺寸例如:1/3″摄像机可选1/3″~1″整个范围内的镜头,但水平视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只是使用大于1/3″的镜头能够更多地利用成形,更精确了镜头中心光路,所以可提高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2、选用合适的镜头焦距焦距越大,监看距离越远,水平视角越小,监视范围越窄;焦距越小,监看距离越近,水平视角越大,监视范围越宽。
镜头焦距可按照以下公式估算。
f=A×L/H(f--镜头焦距;A--摄像机CCD垂向尺寸;L--被摄物体到镜头距离;H--被摄物体高度)3、考虑环境光线的变化光线对图像的采集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光线变化不明显的环境,我们常选用手动光圈镜头,将光圈手调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后就可不动了;如果光线变化较大,如室外24小时监看,应选用自动光圈,能够根据光线的明暗变化自动调节光圈值的大小,保证图像质量。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光线照度不均匀,特别是监视目标与背景光反差较大时,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效果不理想。
4、考虑最佳监看范围因为镜头焦距和水平视角成反比,因此既想看得远,又想看得宽阔和清晰,这是无法同时实现的。
每个焦距的镜头都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佳的监看效果,所以如果监看的距离较远且范围较大,最好是增加摄像机的数量,或采用电动变焦镜头配合云台安装。
5、镜头接口与摄像机接口要一致现在的摄像机和镜头通常都是CS型接口,CS型摄像机可以和CS型、C型镜头配接,但和C型镜头接配时,必须在镜头和摄像机之间加接配环,否则可能碰坏CCD成像面的保护玻璃,造成CCD摄像机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