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考研调剂信息
- 格式:docx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3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研调剂信息发布考生报考以下专业者或者本科为以下相关专业者均可进入调剂范围:1、报考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或本科数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数学2、报考课程与教学论(生物)或本科生物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生物3、报考课程与教学论(历史) 或本科历史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历史4、报考课程与教学论(思政)或本科思政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思政5、报考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或本科地理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地理6、报考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或本科中文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7、报考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或本科物理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物理8、报考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或本科化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化学9、报考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或本科音乐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音乐10、报考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或本科美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调剂专业为:学科教学美术12、报考学前教育,本科为学前教育,或有艺术特长者。
调剂专业为:学前教育13、报考教育技术学、或者本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相近专业调剂专业为:现代教育技术以上考生调剂专业为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
不建议跨专业考生申请调剂。
本专业简要介绍:一、本科阶段为师范生、本科专业与所录取相关专业相近考生、男生适当优先录取。
二、教育硕士入学后以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两年。
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联合培养基地或实习单位完成。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
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年。
注重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符合毕业要求的,颁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2019年北师大教育学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调剂方案一、各专业调剂基本条件1. 045101教育管理02教育运营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有3年(到2019年9月1日)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到2019年9月1日)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到2019年9月1日)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3)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
2. 045101教育管理03教育运营(珠海)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有3年(到2019年9月1日)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到2019年9月1日)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到2019年9月1日)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3)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
3.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且报考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有志于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考生。
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
4.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02传统文化教育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只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人数我校2019年拟招收各类硕士生2200人左右,专业目录上各院(系)、各专业所列拟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
各专业考试招生人数和推免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阶段可能会根据正式下达计划数、实际接收推免生数、生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整。
我校2019年可接收推免生的硕士招生专业及拟接收人数见招生专业目录。
美术学院各专业只接收本校推免生。
凡被我校接收的2019年校内外推免生入学后均可获得10000元的奖励。
二、学习方式我校2019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暑期集中学习,艺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半脱产学习。
我校2019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的学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19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9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考生复试时必须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文章(不限学科专业)原件或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开具的进修本科课程合格成绩单(6门或6门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请点击相应院系查询
001 政法学院
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2 心理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3 教师教育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4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5 教育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6 文学院、007诗歌中心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08 历史学院一、学术型
009 音乐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10 美术学院
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12外国语学院一、学术型
二、专业学位
013数学科学学院一、全日制专业学位
二、全日制学术型。
2020-2021年首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考研经验!一、学院介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2004年改系建院。
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的跳跃式发展,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为生命科学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与科研业绩突出,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学院以科学研究为龙头推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近几年,学院主持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多项,研究经费6千多万元,学院的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有11人次在SCIENCE、NATURE、CELL、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申请专利34项,14项获得授权,科研成果丰硕。
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拥有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建有“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生物技术”和“DNA损伤应答”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所有的二级学科,其中生物学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全国第27位,位于全国该学科的前30%;学院还建有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校硕士和博士生400余人。
二、2019首师大植物学考研招生情况071002动物学01动物系统学与物种演化01方向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85动物学④80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2鸟类学03昆虫系统演化02-03方向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85动物学④864生态学2019年本专业拟招收10人,含1人推免三、2019年首师大动物学考研参考书目785 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8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864 生态学《生态学》林育真科学出版社,第二版四、首师大动物学考研复试分数线五、2019首师大动物学考研复习指导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2019年首师大生理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
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
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
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院系简介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
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
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2004年改系建院。
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
业考研调剂信息
学校:首都师范大学
专业: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年级:2019
招生人数:5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
1.招生类型:2019年硕士调剂生,科研型
2.招收学校(单位)名称: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学制以及何种专业:三年制硕士,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方向
4.学校或单位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5.导师(课题组)介绍:李夏璐博士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11月赴美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从事5年博士后研究,2006年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独立研究团队,2013年起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李博士长期开展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相应研究工作已在Cell、Genes & Development和PNA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被Faculty 1000 of Biology推荐。
曾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各一项。
目前在
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课题负责人)资助各一项。
实验室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理解哺乳动物细胞是如何应对在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RNA转录、DNA复制和基因组稳定性维护三者间的冲突;并探索这一冲突形成后可能产生的病理后果。
希望实验室研究工作有助于加深对于肿瘤等重大疾病发病机理的理解,从而为癌症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发表文章(*责任作者)
1. Bing Liang, Peng Peng, She Chen, Lin Li, Meijun Zhang, Dongyan Cao, Jiaxin Yang, Haixia Li, Ting Gui, Xialu Li* and Keng Shen*,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teomic analysis of ovarian cancer-derived exosomes, Journal of Proteomics, vol.80, p171-182, 2013
2. Wenxing Jin, Zhaoyang Niu, Dan Xu and Xialu Li*, RBM5 promotes exon 4 skipping of AID pre-mRNA by competing with the binding of U2AF65 to the polypyrimidine tract, FEBS Lett, vol. 586,p3852-3857, 2012.
3. Zhaoyang Niu, Wenxing Jin, Libo Zhang, Xialu Li*, Tumor suppressor RBM5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the DExD/H-box protein DHX15 and stimulates its helicase activity, FEBS Lett, vol. 586, p977-983, 2012.
4.Yuichi Kanehiro, Kagefumi Todo, Misaki Negishi, Junji Fukuoka, Wenjian Gan, Takuya Hikasa, Yoshiaki Kaga, Masayuki Takemoto, Masaki Magari, Xialu Li, James L.Manley, Hitoshi Ohmori, Naoki Kanayama, 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AID)-dependent somatic hypermutation requires a splice isoform of the serine/arginine-rich (SR) protein SRSF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vol.109, pp1216-1221, 2012 (Selected by faculty 1000 of biology)
5. Wenjian Gan, Zhishuang Guan, Jie Liu, Ting Gui, Keng Shen, James.L. Manley, Xialu Li*, R-loop-mediated genomic instability is caused by impairment of replication fork progression, Genes & Development, vol. 25, pp2041-2056, 2011 (Selected by faculty 1000 of biology)
6. Xialu Li and James L. Manley, 2009,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During the Cell Cycle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Ralph A. Bradshaw and Edward A. Dennis, editors: Handbook of Cell Signaling 2nd edition, Oxford:Academic Press, pp. 2329-2334. (invited book chapter)
7. Xialu Li*, Tianhui Niu., and James L Manley. 2007. The RNA binding protein RNPS1 alleviates ASF/SF2 depletion-induced genomic instability. RNA 13(12): 2108-2115
8.Xialu Li and James L Manley, 2006, Co-transcriptional process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genome stability. Genes & Development, 2006; 20(14):1838-1847.
9. Xialu Li and James L Manley. 2006.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Control of Apoptotic DNA Fragmentation. Cell Cycle 5(12).1286-1288
10.Xialu Li and James L. Manley, 2005, New talents for an old acquaintance: the SR protein splicing factor ASF/SF2 functions in the maintenance of genome stability. Cell cycle, 4(12): 1706-1708.
11.Xialu Li, Jin Wang and James L Manley, 2005, Loss of splicing factor ASF/SF2 induces G2 cell-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but inhibits internucleosomal DNA fragmentation, Genes & Development, 19(22):2705-2714.
12.Xialu Li and James L Manley, 2005, Inactivation of the SR protein splicing factor ASF/SF2 results in genomic instability. Cell, 122 (3), p365-378. (Selected by faculty 1000 of biology)
13.Boliang Li, Xialu Li et al., 1999, Human 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1 (ACAT-1) gene organization and evidence that the 4.3-kilobase ACAT-1 mRNA is produced from two different chromosomes., J Biol Chem, 274 (16): p11060-11071
新祥旭提示:本文内容转载自小木虫论坛,由学校导师实验室自行发布,信息准确度有待考量,请广大考生谨慎选择。
更过考研信息请关注“首都师范考研联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