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探讨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也是和平相处的平台。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与家长沟通。
通过沟通让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能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所以这就决定了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
更要求班主任与家长沟通要讲求方法。
一、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一)尊重家长的情绪人与人之间,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和家长之间是因为孩子才有了各种联系,两者都作为孩子在成功路上的指路人,互相尊重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作为老师也许会让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当中来。
而孩子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沿途可能会出现各种零零碎碎的事,让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产生各种情绪,班主任在这个时候与家长沟通无论家长是何种情绪,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并且保持一个平和的态度来面对家长的各种情绪。
案例:班上有一个孩子是离异家庭,孩子的爸爸因为顾及面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每次尝试着与他沟通,家长就会有抵触情绪。
我尝试着用夸奖孩子的方法,通过电话和面对面简单的交流在家长心里得到认可,每周五放学后我会给这位家长发送微信,内容是孩子一周在学校的表现,并且很诚恳的告诉家长,孩子眼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最终家长开始每周回复我的信息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并且主动的告诉了我,孩子在学校爱打人就是因为自己会打他,加上离异家庭的原因,孩子缺乏安全感。
通过和这位爸爸的沟通,并且在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孩子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优秀。
(二)尊重家长的意见都说”一个孩子,一个世界“班主任就需要通过家长来了解这个世界。
与家长的沟通就应该因人而异,或许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家长,但所有的家长都是同样一个角色“父母”。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会先听取家长的意见,如果是非常好的意见我会马上给予肯定,如果有差异我会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
案例:班上孩子登记家庭作业一事,有家长提议老师应该发送到每个家长的手机里,这样方便家长检查。
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2032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逐渐得到广泛发展和关注。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小学班主任必备的技能之一。
只有通过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一、加强沟通渠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班主任可以在开学第一天给家长介绍自己,详细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以及个人爱好等,让家长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班主任需要每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提供每周的学习计划、孩子的学习情况等,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
此外,也可以在学校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一个交流群,方便家长线上沟通。
二、尊重家长的意见尊重家长的意见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当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或家庭情况有意见时,班主任应当认真听取,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如果家长提出的问题班主任解决不了,应当积极建议家长向学校或教学专家求助。
尊重和理解家长们的意见,不仅可以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同时也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三、主动沟通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告知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学术成绩。
对于家长的建议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见,班主任应当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庭情况,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有效的教育计划,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四、与家长建立情感联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建立情感联系非常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视,班主任和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因此,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运用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家长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情感状态,从而使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协同育人。
五、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班主任应当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注重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小学班主任对家长的服务与沟通技巧2023年,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需要与家长进行紧密的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做好家长的服务与沟通?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班主任对家长的服务与沟通技巧。
一、主动沟通,亲切待人作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保持主动的沟通十分重要。
首先,班主任要在开学之初,给家长发一封信,向他们介绍自己并告诉家长这学期要教授的课程,以及班级所面临的问题等。
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班主任的工作,并对后期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班主任要及时回复家长的疑问和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并在答复中措辞亲切,以便家长更多地信任和支持班主任。
最后,班主任要时不时主动联系家长,向他们介绍学生的近况、评价学生的表现等,这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也方便了班主任后期的教学管理。
二、多元化交流,定期沟通除了主动沟通,定期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升学、选科等重要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发布通知,与家长沟通,确保学生顺利完成相关工作。
针对学生表现不佳、不合理的家长要求等,班主任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分析问题原因,共同解决问题。
三、广泛活动,加深沟通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今年,我校开设了趣味冬令营活动,班主任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制作圣诞手工,体验了不同的习惯和文化,进一步拉近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距离,让相互之间了解更多,相互尊重,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
总之,小学班主任服务于学生,更是服务于家长。
沟通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以建立共同培育学生的伙伴关系。
希望小学班主任利用上述沟通技巧更好地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一、沟通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的重要一环。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既要巩固和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果,又要克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带来的学习阻力,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为此,老师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要考虑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密切关系,以求达到双方的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教师如何与家长的沟通作以浅析。
二、沟通的方法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现就“请学生家长到校沟通有关学生在校问题”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论在任何情况请家长到校,应主动给家长找个座,或者家长站着你也站着,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要求学生家长到校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在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家长到校的情况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能自己联系上的就尽量不叫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应主动联系以表明我们做老师的诚意和态度。
在这里我觉得不要什么事情都把家长叫来,孩子总是犯同一个事情,一犯就叫家长,这样家长也会很腻烦了,不但对老师会有意见,私底下肯定会说这老师真无能,总是搞不定,总是叫我来学校,你老师是做什么的。
第二,学生家长来校以后不应该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训斥他的孩子,不管怎么样,听别人训斥自己的孩子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
第三,可先把家长叫出办公室,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形成一致意见。
或者在办公室揭孩子的丑时尽量小点声,因为办公室很多老师,家长也爱面子。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
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
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
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探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智能发展、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进入学校教育之前,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家庭在儿童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作为连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纽带,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之余,更应该认识到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减少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阻力,获得家长的支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使班主任更好的了解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以便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一、把握家长心理,肯定孩子
孩子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牵动着家长的心,班主任对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称赞的话语,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
对于家长来说,班主任对他们孩子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们教育方式的认可,对他们教育成果的肯定。
因此,作为班
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把握家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
班主任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应该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式,先对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加以赞赏和肯定,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时,要客观公正,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是真的在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
这种肯定学生的做法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孩子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后那么家长自然而然的愿意与班主任多接触,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更愿意向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
二、以诚相待,尊重家长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二者的合作首先应该建立在双方彼此尊重、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但由于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习惯性地把自己摆在“权威”的位置上,对家长“发号施令”,并且反复强调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家校互动是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不是使问题恶化。
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抛弃那种“唯我独尊”的姿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尊重家长的人格,向家长反映问题时要有耐心,态度要诚恳,避免言辞过激,更不能训斥家长,否则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对立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进而影响教学效
果。
三、讲究语言艺术,区别对待不同家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同时,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 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文化素质、修养水平、教育环境、教育方法都不相同,因此每个家长对待学校教育工作的态度也不相同。
作为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就要讲究语言艺术,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而提高沟通时效。
如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态度敷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了。
这类家长就是我们所说的“敷衍型”家长,作为班主任在与这类家长进行沟通时,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统一,相互衔接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意识。
除此之外,还有“庇护型”和“支持型”的家长,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首先应正确区分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家长的特点来运用恰当的沟通语言。
如果班主任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话,往往是即浪费了口舌又浪费了时间,事倍功半。
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讲究语言艺术,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助于提高沟通时效。
四、善于倾听,理解家长
一个好的沟通者,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在倾听的过
程中,会让对方产生自己受重视的感觉,能够让对方更愿意接受我们。
作为班主任应该把握并善于利用这一沟通技巧,在和家长交谈时,班主任要做到专注、尽量不打断家长,关闭手机等,倾听家长对待问题的看法,倾听家长的感受和需要,并积极、热心、诚恳、及时地给予家长反馈。
在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巧妙地提出问题改进的意见。
同时,沟通的方式和场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进行考虑,提前和家长进行约定,注意沟通语言的婉转,既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又使家长客观、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一来,就会增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家长也将更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维护班主任的尊严和威信。
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五、利用多种沟通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班主任除了可以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之外,还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 Q 群、微信群这些便捷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
但在使用这些沟通方式时,班主任切忌在群中发表带有情绪色彩的信息,更不能在群中训斥、批评孩子,要充分尊重孩子和家长的人格,尊重孩子们的隐私,做到隐私信息保密。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从而建立师生间通畅的沟通渠道。
总之,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者”,二者的密切合作,良好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 李潞燕.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沟通艺术[J].学周刊,2 0 1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