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8
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摘要: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起来说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本文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重点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过程。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生产关系建国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建立了农户个体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就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农户的个体所有制土地;二、到了五十年代中期,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这种个体农户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成从初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又成为了人民公社;三、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部曲。
1956年底,我国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把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改造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了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显得过于仓促,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初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历史证明,这种管理体制严重的脱离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其弊端如下:用人民公社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形式组织农业生产同中国现实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济领域的活动,是一个由自身内部规律所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根本规律。
最新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的:调动农民的⽣产积极性,促进__农村经济__发展。
2.概况(1)尝试:__1978__年,安徽凤阳__⼩岗村__农民实⾏分⽥包⼲到户,⾃负盈亏。
这种建⽴⽣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
(2)推⼴:__1983__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
(3)深化:农村__乡镇企业__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3.意义:农民有了⽣产__⾃主__权,⽣产积极性提⾼,农村⽣产⼒解放,农业⽣产和农民收⼊有了很⼤提⾼。
易混易错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拥有了⼟地所有权。
(×)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体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拥有使⽤权和经营权,⾃主经营,⾃负盈亏。
【问题思考】中国改⾰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1)⼈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中国农村⼈⼝多,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4)为解决温饱问题,⼀些地⽅的农民开始了⾃发改⾰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城市经济体制改⾰1.依据:__1984__年,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城市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的步伐。
2.内容(1)所有制形式:单⼀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__政企分开__,扩⼤企业的⽣产经营⾃主权,实⾏__经营责任__制。
(3)分配⽅式:以__按劳__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
3.中⼼环节:增强__企业__活⼒。
4.影响:企业有了经营⾃主权,⼤⼤调动了企业、职⼯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崭新局⾯。
易混易错城市经济体制改⾰的中⼼环节是实⾏政企分开,扩⼤企业的⽣产经营⾃主权,实⾏经营责任制。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解说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简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
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定承包合同。
由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国内社会动荡,生产力始终没有得到恢复。
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1)包干到户。
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
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
(2)包产到户。
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
政策支持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