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人糕》
- 格式:pptx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2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6千人糕一、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1.这本书的(dí de)确不是我的(dí de),你去问问别人吧。
2.我们每一个人都应(yìnɡ yīnɡ)该学会适应(yìnɡ yīnɡ)新环境。
3.妈妈熬(áo náo)的汤特(tè sì)别好喝。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
nán dào wèi dào láo dònɡ jīnɡ ɡuò tián cài三、给加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保持不变。
1.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2.孩子急忙..尝了一口,笑了笑。
()3.昨天的雨下得特别..大。
()4.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四、选词填空。
A.长长B.常常1.我( )饭后出去散步。
2.小红梳了一条()的辫子。
A.工具B.农具1.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肥料、水......2.没有(),怎么拆除这台机器呢?五、延伸阅读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
1.我把这首诗读了()遍。
2. 你明白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吗?填一填。
种子桌子3. “做一张桌子,需要花朵。
”那么做一个蛋糕,需要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花朵6千人糕答案一、选择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1.dí de2. yīnɡ yìnɡ3.áo tè二、难道 味道 劳动 经过 甜菜。
三、平时 赶忙 非常 确实四、B A B A五、延伸阅读。
4. 35.果实种子大树木头桌子 3.写到即可花朵。
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级(优秀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级,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千人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主要板书计划:10 千人糕米粉米稻子农民米糕锅、煤。
工人布农民、工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社会更美好!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填空、照样子写词语。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0 千人糕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阳糕)为什么称重阳糕为千人糕?2、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1)试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吗指名认读,注意:“重”是后鼻音,“吗”是轻声。
B 出示句子:这不就是普通的糕吗?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 指名试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2)试读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3)试读第三自然段。
A 抽读生字卡片:接、需、厂、纺、纱、制、加、锅。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厂、纱、制。
B 出示句子:一说起布,就会想到种棉花的,摘棉花的,纺纱的',织布的,还有制造纺织机的……这句话读时要注意停顿。
C 指名试读课文。
(4)试读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读准边音“劳”。
千人糕教学设计(优秀6篇)千人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投影画面,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美食——千人糕。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做“千人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我会读生字。
(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1)读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读。
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师生共同订正:“甜”三拼音节,“菜”是平舌音,“汁”是翘舌音,“甘”是前鼻音,“能”为后鼻音。
(2)指名读第二行生字,纠正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翘舌音。
“应”:整体认读音节,后鼻音。
(3)检查评价。
谁能大胆、响亮地读给大家听?指生读。
3.再读课文,初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义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自由读文,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师总结。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能味买具甘汁甜菜劳读一读生字,并扩词。
2.这些生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1)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艹+菜”是“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千人糕》1. 教材分析1.1 《千人糕》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故事。
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旨在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 学情分析2.1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种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例子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2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以对话形式呈现的课文,对于对话描写的理解和朗读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这篇课文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对话背后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会认“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桌”等9个生字。
3.1.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1.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提高朗读能力。
3.2.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要珍惜劳动成果。
3.3.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米糕的制作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4.1.3 以课文中的“千人糕”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品也是众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例如,课本的制作过程。
课本从纸张的生产开始,需要伐木工人砍伐树木,造纸工人将木材加工成纸张,印刷工人把文字和图片印刷在纸张上,装订工人将纸张装订成册,然后经过运输工人的运输,才能到达学生的手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6课《千人糕》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能(可能)(能力)(能干)(本能)桌(桌子)(书桌)(圆桌)(课桌)味(味道)(香味)(味精)(回味)买(买卖)(买书)(买菜)(收买)具(工具)(文具)(玩具)(家具)甘(甘甜)(甘草)(甘心)(甘愿)甜(甜菜)(甜美)(甜瓜)(甜品)菜(种菜)(青菜)(白菜)(炒菜)劳(劳动)(辛劳)(劳工)(疲劳)读一读,记一记一定也许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农具甜菜工具劳动平平常常多音字:好hǎo (好人)hào (好奇)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的de (好的)dí(的确)dì(目的)dī(的士)近义词: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味道—滋味的确—确实反义词:特别—一般平平常常—不同寻常理解词语: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特别:与众不同;不普通。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句子解析:1、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这里的“特别”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这是孩子对千人糕的另一种理解。
“笑了”说明孩子的不以为然的心理。
千人糕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从样子还是味道都很普通。
2、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的确应该”说明孩子觉得千人糕的名字名副其实,赞同爸爸的话。
因为一块看似普通的糕,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
课文分析:《千人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文讲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千人糕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做成的,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中的“千人”是泛指,不是恰好一千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人,这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一样的,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很多。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课文6《千人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课《千人糕》。
该文讲述了一块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千人糕的由来和意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的句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懂得团结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千人糕”所象征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地方的特色糕点,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块具有特色的“千人糕”。
细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千人糕”,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话,让学生学会仿写。
细节:教师选取一句话进行讲解,学生仿写,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描述自己设计的一款“千人糕”。
细节:学生练习,教师挑选部分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千人糕》2. 生字词:团结、合作、辛勤、制作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写作手法:象征、描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千人糕”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略。
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 6、千人糕(一)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千人糕》通过妈妈的话,告诉我们:称重阳糕为“千人糕”的道理,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备注(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一、教学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学生自由举手回答)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二、教学过程第一学程:识记生字课题: 6、千人糕(二)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 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学习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学习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课课后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在二年级上册《雪孩子》,第一次提出了“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在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也提出了“默读第三自然段,能借助图片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本课第三次提出“默读课文”,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相关段落一边思考:“千人糕”名字的由来;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千人糕》课文原文及赏析
《千人糕》课文原文:
爸爸端来一盘糕,说:“这叫千人糕。
”
“千人糕?”我奇怪地问,“这糕是怎么做成的?”
爸爸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
“到底需要哪些人呢?”我追着问。
“要农民种稻子,要工人磨面,要做成糕,还要经过很多人的手。
”
爸爸接着说:“这块糕里,有农民种稻子的辛苦,有工人磨面的劳动,有做糕人的智慧和技巧。
你想想,一块糕需要多少人的劳动啊!”
我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说这糕是‘千人糕’了。
赏析:
《千人糕》这篇课文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生动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食品——糕点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众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课文以“千人糕”为引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课文中的“千人糕”并非真的由一千人制作,而是以此形象地表达了糕点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劳动者。
从种植稻米的农民,到磨面粉的工人,再到制作糕点的师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深刻理解到每一份食物都来之不易,都应该珍惜。
此外,课文也强调了团队合作和互相依赖的重要性。
没有农民的稻米,就没有面粉;没有面粉,就没有糕点。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整个生产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感激他人的劳动。
总的来说,《千人糕》这篇课文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深入浅出地教育孩子们尊重劳动、珍惜食物,同时也传递了团队合作和互相依赖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课文
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千人糕》课文内容如下:
一天,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吃千人糕吧。
”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爸爸回答。
孩子想: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爸爸端来一块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时吃的糕没有什么两样。
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
爸爸说:“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你知道这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孩子说:“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的。
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
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仔细想了想,说:“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课文解析:
本文通过爸爸给孩子讲述“千人糕”,让孩子明白了“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的道理,通过简单的对话向我
们揭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
告诉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