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232.81 KB
- 文档页数:1
运用电教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电教资源,渲染氛围、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合理、恰当的利用电教资源进行授课,巧妙、适时的利用电教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电教资源的使用会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举足重轻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设备以它传输信息形象、直观、新颖、多变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举足重轻的地位。
那么,怎样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他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运用电教资源,渲染氛围,激发兴趣人的情感是在一定情景中产生的,多媒体正是利用它的形象性特点,被我运用到了语文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再现1958年抗美援朝战场上,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时的场面,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真实地渲染氛围,创设了情景,把学生的情感带入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之中,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电教资源,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教学之前,选定媒体之后,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在画面中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地使用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认为只依靠文本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奇美,难度很大,于是我制作了课件。
对南海的奥秘、奇美的景色做了展示,还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学生合作动手,美丽的西沙群岛跃然纸上。
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语文的实效性。
再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出示课件,通过对话,分别展示陶罐和铁罐的行为,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说说喜欢谁,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一致认为喜欢陶罐,因为他谦虚、有礼貌。
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现代电教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是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防止疲劳发展,对学生的注意、理解、记忆等智力心理因素有良好的影响。
语文课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但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抽象化。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中,不持久,易分散,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
如何充分利用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潜和转化,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运用现代电教媒体,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电教引趣,渲染气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可见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电教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它能把抽象的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色彩的冷暖、声音的高低、光线的明暗、物体的静动等方法,将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变生动,渲染了教学气氛,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多年的实践证明,各种年龄的儿童都喜欢看电视、看投影、听录音、听广播、玩游戏。
我们经常发现只要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顿时就会精神抖擞,劲头十足,兴趣髙涨,课堂气氛活跃异常。
如果教师这时抓住学生想看教师将给他们展示什么电教情境的迫切心理,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讲课,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髙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火烧云》这课,教师出示投影片,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学生认真读书,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浅谈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广使用,电教手段频频走进课堂,给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快乐走进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巧妙、新颖的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趣、意境,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巴东三峡》一文时,学生对三峡的了解是陌生的,无法想象三峡的山水景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首先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峡的幻灯片,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将图片缓缓出示,再加上简洁明了的解说语,让学生很快的从直观上对三峡的景色有大致的印象;激起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精彩的多媒体画面,给学生提供了初步视觉印象,唤起了学生对“巴东三峡”这一雄伟奇丽景色的感受和向往。
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材料的创造性理解提供了铺垫。
看到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于是应顺势而导;“请同学科用心地把课文读一读。
”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
只要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调动自身所有感官,带着好奇,带着情趣,全身心地投入,进行自主、快乐地学习,那么课堂教学已成功了一半。
二、音乐渲染,感受课文的情感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
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
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优美的语言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顿悟。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7-11T09:59:40.9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9月总第63期供稿作者:◆魏娜靳永彩[导读] 多媒体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媒体,其操作上的方便快捷是其它任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魏娜靳永彩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中学255000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
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成为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浓厚兴趣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
一个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
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创设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场景,就十分必要了。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往往能在这时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效果
1.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
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
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2.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可以改变以老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多媒体反馈,调动学生实践
多媒体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媒体,其操作上的方便快捷是其它任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以往课堂练习的小黑板形式和投影方式需要很多教具,而交互性又太差。
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反馈,既方便,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性。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填空,填一处,按鼠标,屏幕上即显示出用红色填好的正确答案。
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同时又巩固了课文内容,增进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
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
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此外,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到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应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
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