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EPQ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随着人们的生活、医疗水平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
体育作为最有效的缓解方法,急需提上日程。
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问题已经引起诸多国家的重视,它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升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促使老年人体育锻炼,进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己成为当今社会体育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1.2研究目的对老年体育项目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有效预防老龄化现象,其目的体现在:(1)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效节省医疗费用,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娱乐身心。
(2)有效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陶冶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
(3)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户外锻炼,形成小的集体组织,满足各种兴趣爱好,同时有利于搭建交友平台,预防心理疾病。
1.3研究意义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开展体育娱乐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展示老年人风采,推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天津市市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3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50人,女性150人,年龄在60-75岁之间。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万维网检索,查阅老年人体育锻炼、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为开拓本研究思路,设计研究内容提供参考。
2.2.2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的场所为市区内各个公园:中心公园、水上公园、西沽公园、中山公园、桥园公园、文化中心。
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86份,收回率为95.3%。
2.2.3访谈法走访了天津市体育局、天津市老龄委、居委会。
通过访谈获得了大量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2 .2.4.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 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EXCEL 软件。
3.调查结果与分析3.1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的研究通过问卷的询问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老年人中,经常参与锻炼的男性老年人所占比例60%,远高于女性42%。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社区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体育健身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状况并不理想。
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人体育健身意识较低,参与率不高,健身设施匮乏,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通过对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老年人健身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城镇社区老年人健康体育生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为构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健康中国的目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体育健身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城镇社区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情况,包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方式、内容等方面的情况;2.分析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等;3.探究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个人意识等方面的因素;4.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老年人体育健身对于城镇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而体育健身作为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对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23 内江科技学2011年第10期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余光辉,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锻炼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老年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中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健康老龄 2.2 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就成了本丐纪的重要,1,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劢机的人民物质文化呾生活、教育、卫生等条件的改善,体社会议题。
中老年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丰富的物质人群中渗透。
表3显示,体育锻炼劢机由高到低排序呾精神生活。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老节心情、结交朊友、各人爱好、改善形体、消除疲劳年人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神经他。
表明福建三明市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劢机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及新陈代谢能力,延缓衰老过,90%,、调节心情,62%,、结交朊友,55%。
,程,延长寿命。
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所引起的身体结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化,抗病能力增强,而丏有利于促进精神呾身体的统 1.1 研究对象量,使中老年人的生活变得丰富。
同时,能获得人际以福建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年人彼此切磋体育锻炼技能,进行信息交流,可以消分层抽样法,抽取参加体育锻炼1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 40陌生感。
人,女性60人,年龄在40~65岁之间。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呾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最进5年之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呾总结。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不制定。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呾内容,参考国内己有的研究成果,从使中老年人能简单、易懂的原则的前提下设计了《福建省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表3 三明市城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的百分率统计, %卷》。
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老年人体育锻炼是维护其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连市是较为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口较多,但其体育锻炼现状尚未得到全面了解。
因此,本文拟对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体育锻炼的情况,掌握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大连市城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三、研究内容1.对大连市城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锻炼现状、体育锻炼需求和问题。
2.分析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开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问卷调查针对大连市城区老年人,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了解其体育锻炼现状、需求和问题。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和问题、体育锻炼需求等。
2.文献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了解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和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了解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2.掌握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案和服务提供指导和参考。
3.促进大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开展,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王子闻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桂林市秀峰区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比较高,体育健身概念也比较深入人心,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且缺乏较好的健身场所和科学的健身指导。
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分析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状况的环境因素,为促进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前言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的急剧增加,有关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的现象,各种疾病时常困扰着老年人,严重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身运动来缓解的。
本文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对桂林市秀峰区的胜利小区、翠竹苑小区、中华路小区、乐泰小区四个小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现阶段的身体状况及锻炼情况,为指导广大老年人科学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依据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對象为桂林市秀峰区的胜利小区、翠竹苑小区、中华路小区、乐泰小区四个小区的常住老年人(≥60岁),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调查500人。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查阅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获取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为本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2.问卷调查法通过家庭问卷调查老年人运动的基本情况,锻炼的时间,科学性和健康知识。
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问卷分发到534份,回收505份,回收率为95%。
剔除失效问卷5份,有效率为99%。
3.数理统计法使用微软 Excel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胜利小区、翠竹苑小区、中华路小区、乐泰小区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500 名老年人中,年龄在60-69岁占40.3%,70-79岁占41.9%,80岁以上15.8%。
老年人运动状况调查报告1. 摘要本报告对我国老年人的运动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运动的现状、问题及需求,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本调查共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份有效问卷,涵盖60岁以上老年人的运动习惯、运动频率、运动方式、运动障碍等方面。
2. 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健康状况受到广泛关注。
运动作为维护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其状况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国老年人的运动状况,为政策制定者、社会工作者和家庭提供有益的参考。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运动习惯、运动频率、运动方式、运动障碍等方面。
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000份,涉及城市与农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4. 调查结果与分析4.1 老年人基本信息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2.6%,女性占47.4%;年龄分布以60-69岁为主,占45.2%;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68.3%;经济状况以一般为主,占55.7%。
4.2 运动习惯61.8%的老年人有规律的运动习惯,32.7%的老年人偶尔运动,5.5%的老年人不运动。
4.3 运动频率老年人平均每周运动3.5次,其中2.1次为有氧运动,1.4次为力量训练。
4.4 运动方式老年人最喜欢的运动方式依次为:散步、广场舞、太极拳、乒乓球和羽毛球。
4.5 运动障碍调查显示,68.2%的老年人存在运动障碍,其中最常见的为关节疼痛(32.6%)、体力不支(26.5%)和缺乏运动指导(21.7%)。
5. 建议与对策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对运动的重视程度,培养运动习惯。
2. 丰富运动方式,注重有氧与力量训练的结合,提高运动效果。
3. 针对运动障碍,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4.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运动环境。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社区老年人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而体育健身作为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其现状和发展值得深入调查和分析。
本文将就城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若干个城镇社区作为调查对象,针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问卷涵盖了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健身方式、健身活动的需求和障碍等多个方面。
我们也深入了解了社区提供的体育健身活动情况及老年人对于相关活动的评价。
二、调查结果1.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城镇社区老年人都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有超过80%的老年人每天都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包括晨间操、广场舞、散步等。
这表明老年人对于健身的重视程度较高,也深刻体现了老年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
2.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方面,超过60%的老年人表示每周都会参与相关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以广场舞和太极拳为主。
有超过40%的老年人每天都会进行体育活动,这表明老年人在体育健身方面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健身方式在健身方式上,老年人主要通过晨间操、广场舞、太极拳、散步等方式进行健身活动。
广场舞和太极拳是老年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因为它们动作简单,易学易练,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
4.健身活动的需求和障碍在健身活动的需求和障碍方面,老年人普遍认为需要更多的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以方便他们进行健身活动。
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一些老年人表示参与健身活动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身体不适、缺乏健身知识等。
5.社区提供的体育健身活动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城镇社区都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例如晨间操、广场舞、健身指导等。
老年人对于社区提供的体育健身活动普遍表示满意,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增加活动时间、增加健身设施等。
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研究背景和目的•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老年人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老年人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结论和建议01研究背景和目的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背景探讨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为促进老年人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了解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及特点。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年龄全国范围内,包括城市、农村和不同地区。
地域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锻炼类型02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显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部分原因是缺乏运动设施、无人陪伴等。
尽管参与率低,但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意愿普遍较高,他们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希望通过锻炼保持健康、增强体质。
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参与意愿高参与率低调查发现,散步和跑步是老年人最常参与的体育锻炼形式,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活动对场地要求不高、易于开展。
散步、跑步另外一些老年人则喜欢参加太极拳和广场舞等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增加社交互动。
太极拳、广场舞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到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械进行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器械锻炼大多数老年人能够保持每周多次的锻炼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
每周多次老年人选择的锻炼时间通常较短且适中,一般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时间适中03老年人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其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有重要影响。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更可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而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则可能因健康状况限制而难以参与。
运动技能老年人的运动技能水平也会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具备一定运动技能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锻炼,而技能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则可能因无法掌握运动技能而放弃锻炼。
调查报告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习惯与健康状况概述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篇调查报告旨在了解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习惯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一系列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我们对于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在几个不同的城市选择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
健身习惯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习惯的一些普遍情况。
首先,大部分居民都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有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其次,跑步是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有超过60%的受访者选择了跑步作为主要的锻炼方式。
其他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打篮球、游泳和瑜伽等。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身。
在过去几年中,健身房的兴起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通过个人访谈和身体指标测量,我们了解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约有30%的受访者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工作日程紧张的年轻人尤为普遍。
另外,我们还发现40%的受访者存在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问题。
他们过多地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缺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50%的受访者存在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这对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习惯整体良好,大部分受访者每周都会进行体育锻炼。
2. 跑步是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其他健身方式。
3. 中国城市居民普遍认为自己的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 睡眠不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工作压力过大是城市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
城市居民运动习惯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居住在城市里。
然而,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等原因,城市居民的运动习惯逐渐出现问题。
为了解城市居民的运动现状及相关问题,本次调查旨在全面分析城市居民的运动习惯。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8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每周运动时间、运动种类及运动意愿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大部分为18-45岁的青壮年,其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较高,达到60%,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比为10%。
另外,调查发现有30%的受访者在城市居住时间不足一年,说明城市居民普遍存在流动性较大的特点。
2. 每周运动时间调查结果显示,约3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不足2小时,4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为2-4小时,30%的受访者每周运动时间超过4小时。
可见,大部分城市居民的每周运动时间较少,未能达到健康标准。
3. 运动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运动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步行和跑步为主。
其中,70%的受访者选择步行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而只有20%的受访者选择跑步。
其他形式的运动,如健身房锻炼、球类运动等,选择比例较低。
4. 运动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受访者希望加强运动,但由于缺乏时间和场所等因素,无法满足自身的运动需求。
另外,约15%的受访者认为城市环境不适宜进行运动,而有约25%的受访者表示对运动没有太大兴趣。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相应建议:1. 城市居民的运动时间普遍较少,需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运动。
因此,建议城市相关部门增设更多的运动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方便的运动场所。
2. 城市居民的运动种类过于单一,需要推广多样化的运动方式。
市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健身设施的投入,并组织多种多样的运动活动,以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
城市居民健身习惯调查报告根据对城市居民健身习惯的调查,本报告旨在了解城市居民的健身状况,探讨他们的健身习惯以及相关健康问题。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调查结果1. 健身频率调查显示,超过70%的城市居民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健身活动,其中约30%的人每天都会参与健身。
这意味着大部分城市居民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2. 健身方式在健身方式上,城市居民选择多样性。
58%的人选择去健身房进行器械锻炼,该方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健身方法之一。
此外,38%的人选择户外跑步和骑自行车来增强心肺功能。
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瑜伽、游泳等其他形式的健身活动。
3. 健身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选择在工作日的晚上进行健身活动,尤其是在下班后的七点至九点之间。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白天工作忙碌,只能在晚上有时间进行健身。
二、健身习惯影响的因素1. 健身氛围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健身氛围对他们坚持健身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他们倾向于选择环境舒适、设施齐全的健身房,因为这些场所提供专业教练和多种锻炼设备,使健身活动更加便捷和高效。
2. 社交因素社交因素也是城市居民坚持健身的动力之一。
在健身房中结识新朋友,与他人分享运动体验,激励彼此的参与度更高,增加持续锻炼的动力。
3. 健身目标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城市居民坚持健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持健康和塑造好体型。
他们追求良好的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三、城市居民健康问题尽管城市居民普遍关注健身,但调查还发现了一些与其活动习惯相关的健康问题。
1. 缺乏专业指导部分被访者反映,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导致他们在锻炼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引发了一些运动伤害。
因此,提供专业教练或开设相关健身课程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2. 过度运动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居民倾向于过度运动,超负荷锻炼以求快速达到理想的身材。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体力透支、肌肉拉伤和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
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揭示现阶段的问题和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改善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200名城市老年人参与。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期为一个月,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调查结果1. 健康状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0%的城市老年人自评为健康,但实际上仅有50%的人体检结果符合健康标准。
其中,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
同时,约3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睡眠质量较差。
2. 生活方式方面大部分城市老年人过于依赖电子产品,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会给眼睛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约70%的老年人存在长时间久坐不动的问题,且很少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3. 饮食习惯方面在饮食方面,大部分城市老年人存在摄入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他们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蔬菜、水果等富含微量元素和纤维的食物摄入不足。
这导致血压、血糖等指标易升高,体重增加,从而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
4. 体育锻炼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的城市老年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其余大部分老年人缺乏运动。
这也是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估偏高:老年人普遍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这可能导致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问题。
2. 缺乏健康意识与生活规律: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普遍不健康,缺乏饮食均衡、适度运动等健康意识和规律。
3. 缺乏社交参与:城市老年人把大量时间花在家里,很少参与社交活动,这可能导致精神状态的下降,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四、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让他们了解并掌握正确的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城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袁礼锋;张博【摘要】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fitness in lif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ld people,which makes lifetime sport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ctivity space and technical guidance,single physical exercise and so on,it need to be paid social attention and concern.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ld man taking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to know themotivation,frequency,time,proj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ld people taking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and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find out the root cause,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exercise of old people.%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健身生活化越来越普及,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
但是活动场地匮乏,体育锻炼缺乏技术指导,体育锻炼的项目单一等等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频度、时间、项目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寻找其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中国城市居民对健身与运动的态度与行为调查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觉醒,健身与运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健身与运动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健身的认知、态度、习惯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政策和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健身与运动的认知程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对健身与运动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他们普遍认为健身与运动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交流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中,大部分人知道健身可以增加体力、改善体形和塑造健康的形象,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以及延缓衰老。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健身与运动的态度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健身与运动持积极态度。
他们普遍认为运动是一项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并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
许多人将健身视为追求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方式,认为通过健身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此外,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健身还成为了展示个人魅力和追求时尚的一种方式。
然而,少数人对健身持消极态度。
一些人认为健身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而他们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难以抽出时间去健身。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体力、经济或其他原因不能参与某些高强度的运动,因而对健身持较为冷漠的态度。
三、健身与运动的行为习惯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健身与运动行为习惯。
其中,常见的健身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舞蹈、骑行等。
他们通常会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且会定期地进行锻炼。
许多人选择到健身房、公园或其他运动场所进行健身,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家中进行运动。
此外,城市居民还愿意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和健身培训课程,以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和知识。
然而,仍存在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部分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等原因,无法坚持每天或每周进行规律的锻炼。
一、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体育生活方式是个人、群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体育活动形式的总和。
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比较优越,大都是退休职工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退休金、社会保险,少数人是子女供给。
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及家庭角色发生转变,在角色转变过程中以及角色转变之后,其身心都会产生巨大变化,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很多城市老年人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他们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就是从事闲暇娱乐活动。
老年人把看书、看报、看电视、棋牌作为他们主要生活的方式,而体育健身还没被老年人完全认同,没把体育健身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目前国内老年人参与锻炼比例较高,但仍有相当多老人不参与锻炼。
我国城市老年人受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宁愿食补、药补,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参加锻炼,其锻炼方式也以中国传统的导引、太极等项目为主,而对新型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知之甚少。
二、城市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失落感。
失落感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有的一种感受。
退休之前,老人们有自己的社会角色。
退休后之后,原有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被打破了,老年人一下子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有些不适应当下闲暇的日子,非常怀念退休前朝九晚五的生活,留念集体,时间长了,失落感就产生了。
(二)孤独感。
老年人退休前都是每天和同事八小时度过的,和同事们有共同语言,退下来后,身边少了熟悉的工作同事和朋友,改变了生活方式,产生孤独感和疏远感。
(三)恐惧感。
恐惧感是一种精神疾病,老年人产生这种感觉是担心自己生病而使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会因此给儿女增加生活和经济负担。
在生活中家人对这种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但它对人身心的危害却是存在的,影响着日常的生活。
因此在发现有恐惧症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对自身产生更大的危害。
(四)抑郁感。
抑郁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
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EPQ调查【关键词】老年人;运动;EPQ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1〕,随着老年人生物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发生变化,并且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
本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从四个维度分析运动对老年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早晨在长春市某公园和吉林大学老年大学每天进行不同锻炼项目的老年人132人为实验组,入选条件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史为12个月以上,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锻炼的时间要超过1 h;其中太极拳组45人均为男性,秧歌组60人,男27人,女33人,健步走组27人,男24人,女3人,平均年龄(71.67±5.196)岁。
选择长春市某社区未参与任何运动的老年人58人,男33人,女25人为无运动组,平均年龄(70.17±10.83)岁,入选条件为能生活自理,平时主要进行散步、偶尔运动且运动时间不超过20 min。
1.2 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对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
P量表为神经质和精神质;E量表为内向或外向性格;N量表为情绪稳定性;L量表为掩饰性〔3〕。
受试者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获得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组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二组老年人年龄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老年人男性参与运动者多于女性,经两两比较运动组间性别有显著性差别而非运动组男女之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调查例数少或区域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男性早晨不作家务有关。
参与运动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无运动组老年人(P﹤0.01)。
二组老年人的职业比较有显著性差别,无运动组从事教师及公务员者很少而运动组中较多(P﹤0.01),见表1。
2.2 二组老年人EPQ调查结果分析见表2。
2.2.1 二组老年人神经质和精神质比较 P分值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无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可能会更容易出现古怪、敌意、攻击行为等心理变态倾向〔4〕。
应注重无运动或社交活动少的老年人的心理沟通及与家人或邻里的联系,鼓励他们经常参与运动及社会活动并为他们创造与外交流的机会。
表1 二组老年人基本情况比较表2 二组老年人EPQ结果比较 2.2.2 无运动组老年人的E分值低 E分值代表内向或外向性格,分值低说明此组老年人内向性格偏多,易产生孤僻、冷漠、悲观等负性情绪,但同时他们对应激反应要大于外向性格,也就是说他们比外向性格的人遇事更加冷静。
2.2.3 二组老年人N分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艾森克理论分析N分值会随人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可能与自主神经活动下降有关,也就是说运动与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可能无关。
2.2.4 无运动组L分值比运动组低 L分值代表掩饰性,提示无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掩饰性,人的社会成熟性或掩
饰性随着年龄的增高而越来越强,因此其也同时具有更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压力。
2.3 运动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朱红军〔5〕等通过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王利〔6〕等通过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等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说明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活动,与本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
也就是说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比同龄老年人内向、孤僻、冷漠和具有较强的掩饰性。
建议老年人多参加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运动项目,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老年的抗病能力、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和改善情绪〔7〕。
【参考文献】
1 刘永策,林明鲜.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6079.
2 高国武,王新.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8992.
3 魏孝琴,陈非,高杰,等.老年前期与老年期正常人群EPQ 评定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61 3.
4 高玉霞,于伟,徐一平,等.护理专业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EPQ测试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9878.
5 朱红军,毛文忠.长年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1 2.
6 王利,王森.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学,2004;8(6):11289.
7 刘逊.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