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24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24 KB
- 文档页数:8
24《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本课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
启发我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5)随班就读学生,做好教学衔接。
三、重点难点(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理解题目1. 引语: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大自然有多少奇丽的景象,吸引着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去赞美。
近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瑰丽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课件2 )2.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出示课件3—7)3.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学习课文《火烧云》,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8)4. 理解题目。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5.了解作者。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萧红。
(出示课件9)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10)1.自读课文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小学语文优质课《火烧云》教材分析及教案第一章: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简介《火烧云》是一篇描绘傍晚时分天空色彩变化的美丽景色的文章。
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瑰丽多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化。
3.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化。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和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化。
2.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
第三章: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入课文《火烧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讨论。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化。
2. 教师通过举例和互动,帮助学生运用生字词。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2. 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五、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火烧云的美丽和变化,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流利、准确、有感情。
《火烧云》教学反思《火烧云》教学反思篇一教学设计思想:学习第一部分时,要想象霞光映照下人及动物的色彩,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惊喜的语气。
学习第二部分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出现课文描写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及变化情况。
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想想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其它颜色和形状。
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火烧云的多姿多彩、变化迅速的特点。
朗读时才能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出这一特点。
第三部分应略处理,注意读出对火烧云景色的留恋之情。
媒体使用是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火烧云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启发学生仿写。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边读边想像火烧云变化的情境,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
从47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下来。
情感目标:体会火烧云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火烧云》一课。
1、火烧云是什么意思?它的同义词有哪些?(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彩色云霞。
)朝霞、晚霞、彩霞。
2、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说一说。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3、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4、师: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5、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板书:出现变化消失)二、新授课(一)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指名回答,想象当时的情景。
3、他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呢?(人、物原本的颜色不同)小结:从这人和物颜色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很美,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火烧云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请你把人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师: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阴凉冬听雪。
孩子们,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美好的景观,常常令我们惊叹不已。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象--火烧云(板书:火烧云)师:这云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了,齐读课题。
师:课题的文章的眼睛,读好课题很关键,谁再来读师:孩子们,见过火烧云吗?生:没有师:没关系,老师准备了一组火烧云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PPT)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火烧云太美了!生:火烧云变化多端,样子非常多。
生:火烧云的颜色特别多,看得我眼花撩乱了。
师:图片再美也是静止的,而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却是动态的,要比这漂亮的多,快来读读课文欣赏一下吧。
(出示自读要求)生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师:孩子们,课文中有7个生字宝宝想跟大家认识一下(出示ppt)自己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读正确。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教写生字“灿”)师:刚才大家都认真读了课文,还记得吗,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的?生:时间生:火烧云上来、火烧云变化、火烧云下去(板书:上来变化下去)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檀、盈”两个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词语“威武”;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借住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体会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变化多端,背诵优美句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火烧云的图片。
师:同学们,大自然里有许多奇异的景象,那种神奇常常令人们惊叹不已。
现在咱们就来欣赏一组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景色吗?(生:火烧云)2.引出课题:火烧云。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火烧云的图片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生:高兴、激动、喜悦……)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的学习。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词语都会读了吗?(1)PPT出示两组词语第一组:模糊一模一样模:多音字指生读。
及时评价。
第二组:紫檀色笑盈盈威武一位小老师领读,全班跟读。
师评价。
(2)PPT出示词语“威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要想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答。
(3)教师板书示范,学生同步书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笔顺。
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
(4)师巡视指导,出示评价标准。
同桌互评。
三、精读课文,感受变化。
1.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师: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什么?(预设1:颜色预设2:形状预设3颜色和形状……)板书:颜色形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自然段是写颜色的变化,哪些自然段是写形状的变化呢?指生回答。
2.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火烧云》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火烧云》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现象的奇特美丽。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在短暂的时间里,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都急速变化着,以至于让人看得恍恍惚惚,而在“揉一揉眼睛”的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到六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集中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第四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文中连续出现“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反映了火烧云变化速度之快。
第七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用了两个“一会儿”写出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也很快,让爱好它的人意犹未尽,充满留恋。
本文的语言平实但精妙。
首先,为表现火烧云的变化多而且快,作者选了短句,其次,文章运用了很多排比句。
第三,文章很多句子都以“了”结尾,有的时候会把几个以“了”结尾的句子排在一起。
第四,文章用词非常丰富,在颜色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词,理解和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作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教学反思两篇第一篇: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
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并根据文中内容加以联想一车幅火烧云变化中的图形,以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
第二天,学生们都带着自己的画兴高采烈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展示自己作品快乐时刻的到来。
我开篇先在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从表象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再丰富学生表象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加工、改造、夸张、连接,使学生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
接着,在学生能读课文后,我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行字。
然后我开始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画的火烧云,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使他们活跃起来,而且加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
我没有就此罢手,而是适时给出“附加题目”。
我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它动物或植物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
随着学生同桌间的小声而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描述开始了。
学生们有的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学生们一个个争着举手,抢着要说,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
且不论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学生的语言是否精美,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
是一篇自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设计理念】《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我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重点在于“注意积累材料”和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运用讲授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不同形式和层次地阅读和交流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游戏导入: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
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4、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
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导读: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 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⑴ 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 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⑴ 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火烧云的变化)⑵ 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⑴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2024年《火烧云》教学反思(通用5篇)《火烧云》教学反思1今天我有幸听了贾老师和裴老师的语文教学示范课,收获很大!这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上有很大的帮助!她们在课上思维敏捷,学生也非常活跃富有朝气。
另外,她们的课准备的很充分,所以我认为认真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贾老师的课,讲的是四年级火烧云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美景图片,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她的课上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齐读,开火车读,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读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烧云还有没有其他的颜色?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贾老师语言精练,语调非常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基本功扎实,在她的课上,学生发言积极,表现很活跃。
裴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认字,她这节课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口令清晰,总是能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也总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亲切的语调和微笑,提高了学生们的发言的积极性。
整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同学们都学的开心快乐。
总之,她们的课值得我更深入地去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我会不断地听课学习,让自己快速成长。
《火烧云》教学反思2《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本文的学习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
抓住作者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去学习重点段,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那些段落是作者的观察和想象,然后在分别找出作者观察和想象分别抓住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去描写的。
这样学生快速的就找到了,我自然的就引导了重点段的学习。
在说你还知道其他类似文中描写的颜色吗?你能向文中那样想象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两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抢着表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谈话激情:现在,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微机出示自信课前谈话是走向成功的桥梁),同学们一起来读。
的目的是对,只要相信自己,课上敢于思考,积极发表激发学生的自己的见解,就一定会有收获。
好,上课。
课上参与一、导入新课热情。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就是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出课件)二、检查朗读通过检查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让学生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整体感知三、自主学习课文。
A.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看看你通过学生自会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读)学探究理解课B.同学们都读得那么认真,下面请你们前后文内容培养四人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收获多。
(学自主学习的生交流,师巡视。
)习惯。
C.谁能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1)知道了霞光照在地上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谈自小结:火烧云上来时地面上发生了这么多让己的收获。
人惊喜的变化,真美!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及时的肯定(2)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根据学生的与鼓励增强回答板书:颜色、形状]学生的信心四、朗读体会与积极性。
(一)颜色A.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你们都抓住了火烧云引导学生联的颜色和形状来谈,很好!谁再把描写火烧云系课文内容颜色的这一部分读读。
(指名读)解决问题,师:(出示文字)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一训练学生的段,体会一下火烧云颜色有什么特点?(让分析和归纳学生看屏幕读)的综合能力生:颜色多。
24《火烧云》教学设计《火烧云》学情分析平时学生对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熟视无睹,缺少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关注火烧云的自然现象。
学生要将自己观察到的景象与课文所描写的景象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课文中作者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学生要深入体会云变化的有趣。
学生会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
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说说课文中没有提到的景象。
如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的什么形状等,让学生通过想象,也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一番描述,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边读边想,并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通过不断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火烧云》效果分析《火烧云》描绘了变化极多极快的火烧云的奇特和瑰丽。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情,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二是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感受火烧云的美丽;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课前预习使其对这一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一开始的提问法,很快将他们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节,使得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到了一起。
教学这篇课文,我始终把握两个内容为授课的重点与难点。
分别是:概括火烧云的特点以及让学生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大自然的美。
因为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概括重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个能力,所以,今天的课堂上,我们重点帮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学生似乎很快就习得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火烧云》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读懂并理解《火烧云》这篇课文中的情节。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
3.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
4.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火烧云》这篇课文中的情节、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出示多张中国地图上的火烧云图片,引导学生探究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并让学生简述自己的了解。
2.出示课本上的封面和第一幅图片,带领学生感受烟雾笼罩的山林画面,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阅读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并在读后简述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和生词,并带领学生探究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教师在读完课文后请学生自己朗读两遍,教师纠正读音和重点。
3.学习“火烧云”知识1.请学生回忆导入环节中火烧云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PPT、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加深对“火烧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
4.课文理解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极其体现。
2.每个组派代表朗读段落,其他组成员分析理解这一段的内容。
3.教师扮演评委,从语音语调、音素、语速、语音连贯性、语用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判,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5.情感教育1.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发表对故事主角的感受。
2.带领学生分析人物思想和行为,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物的行为和毅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
四、教学反思整体而言,这节课设计的有趣、生动,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理解火烧云,深入了解课文中的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的积累和传递。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过多依赖师生互动,限制了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
2.很多学生在声音的语音语调、音素、语速、语音连贯性、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别,需要更多的练习。
3.情感认知环节的时间过短,而且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引导。
小学语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火烧云》选自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火烧云》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现象的奇特美丽。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在短暂的时间里,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都急速变化着,以至于让人看得恍恍惚惚,而在“揉一揉眼睛”的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到六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然段集中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第四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文中连续出现“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反映了火烧云变化速度之快。
第七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用了两个“一会儿”写出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也很快,让爱好它的人意犹未尽,充满留恋。
本文的语言平实但精妙。
首先,为表现火烧云的变化多而且快,作者选了短句,其次,文章运用了很多排比句。
第三,文章很多句子都以“了”结尾,有的时候会把几个以“了”结尾的句子排在一起。
第四,文章用词非常丰富,在颜色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究生字词,理解和积累好词佳句;研究作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会照样子写“XXX”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研究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惯,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2.进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朗诵、想象、交流,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说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说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呈现——变化——消逝”的顺序叙说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与“快”两个特性;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特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最新火烧云教学反思与评价(优秀9篇)火烧云教学分析及反思火烧云教学反思篇一开学第三天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们来到舜文教学督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在此次督导过程中受益匪浅。
沐浴在各位教研员老师悉心指导的雨露中,我们这些年轻稚嫩的小苗再次拨正了自己成长努力的方向。
在聆听了朱老师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七清”后,不禁自问作为教师的我“清”了吗?对照教研中朱老师所说的“七清”,反思自己的课堂令人汗颜。
对于教材的理解,自己到底做到了几分?本节课中学生的发展,又有多少呢?教师要清楚课时目标,课标中学段的目标要求,与各年段间的衔接。
在四年级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火烧云》一课中的训练重点为边读书边想画面,但是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我却忽视了课题中的星号。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导读语中“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中已对学习本文的读书方法有所指,再加上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本课正是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的大好时机。
然而在我的课堂上此教学目标却不见了踪影,在课时目标上我没达到“清”的要求。
这是导致读书的无目的性、无发展的原因,没有落实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
作者通过火烧云变化快、变化多,展现了火烧云的美、大自然的神奇。
我想学生读书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我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想画面的方法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使得学生对于火烧云缺乏感性的、深层次的认识。
试问没有唤起他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又怎能读出感情呢?语文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全都抓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深入,这样学生是很难有所发展的。
要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什么?可以在重点词、句、段中重点着力。
通过“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至东边”中,抓住“烧”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这是一处语言文字训练点,可以借助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来让学生感受。
火烧云上来了,烧红了西边,烧红了东边。
你感受到什么?火越烧越旺,动起来了,漫延起来了。
美吗?通过教师对火烧云烧起来场景的渲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及感性认识,在头脑中产生一副美丽的火烧云的图片,这时学生会对烧字之妙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不会像我的课堂中学生理解不到位,最后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时学生的茫然。
部编版三下2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檀、喂”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1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
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4.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材整合:《绚丽的晚霞》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1.猜谜语。
课件出示:形状像浓烟,变化万万千,雨雪是它造,能挡日和天。
(打一自然物)(板书:云)2.顺势导入,补充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去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板书:24火烧)。
齐读课题。
3.检查词语。
(1)同学们,咱们在单元先导课中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现在检查一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词语。
齐读一遍。
强调多音字“模”的读音。
4.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火烧云的?(2)课文写出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只是交流学生读书的收获,不做细致强调,多少均可,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5.集体交流。
师生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结构: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
(板书:上来变化下去)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一)品读“火烧云上来了”1.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地面上的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部分内容。
提示:作者在这里用了多个“变成……了”,是用了排比的句式让我们感受到了霞光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二)感受“变化极多、极快”过渡:是啊,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还应致力于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设计力图将文本以立体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在充分的读中让学生领悟到写颜色的不同的表达方法,体验到文本的语言美及大自然的美,从而享受到语文的快乐,语文的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多彩与多变。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兴趣。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在不断地欣赏语言及所描绘的自然美的过程中感悟抓住美句体会意境的读书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3、情感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享受文本的语言美及语言所描绘的自然的壮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关于火烧云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受美1、同学们,看见过魔术吗?你最欣赏哪位魔术大师?很好,这些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魔术大师,都很善于变化。
但你们知道老师喜欢哪一位魔术师吗?2、今天,大自然这位魔术师又向我们展示了一页辉煌的篇章。
(点击课件,出示云)看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点击出示“火烧云”三字)刚才大家欣赏了大自然的杰作,那能否来读读她的名字,让大家从她的名字中享受到美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鼓励)3、火烧云是美丽的,作家萧红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运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了火烧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
4、同学们,欣赏了火烧云的,还认识了她的名字,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教师在学生质疑后归纳成四个问题:什么时候有火烧云;为什么称她为火烧云;火烧云的颜色和样子即怎样美;火烧云的由来;)(二)初读课文,感知美1、请大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可以低吟,相信不一会儿大家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颜色多、形态多且变化快的特点。
2. 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课后生字并且组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幻灯片出示会读、会写的生字,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威”“武”的书写,以及多音字“模”,强调“模样”和“模仿”的读音。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三.深入研读1. 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成为火烧云?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一个“烧”字,既能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也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2、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晚饭过后”“乘凉”看出是夏天的傍晚。
3.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4.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呢?高兴、喜欢、笑盈盈,体会本段中多次出现的“了”,流露出的情感。
5.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用第七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1.小组讨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
结合幻灯片图片,来感受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再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从四个“一会儿……”体会火烧云变化快。
引导学生试着造一个排比句。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1)学习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通过朗读,找出火烧云在空中变成马、大狗小狗、狮子,感受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速度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中、忽然、接着、一转眼4.结合前面学习的几个自然段,回顾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5.火烧云下去后,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失望、遗憾……6.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的?展开想象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1.火烧云形成的原因2.有关作家萧红的介绍。
六.总结全文。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
七.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课下去观察天空中云彩的形状,以及早晨和傍晚的太阳,并将观察到的和自己的同学交流交流。
八.板书设计24 火烧云颜色多、快变化形状多、快《火烧云》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与这些孩子相处将有一年的时间了,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作业的情况、考试的成绩来看,发现这些班学生课堂上比较内向,即使自己会的问题,也不愿举手,可能是害怕答错,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
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1、上课发言情况。
班中发言比较积极的只有几个当组长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很少发言,甚至有个别孩子几乎从不发言。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学生来回答,回答完后,给其积极的、鼓励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作业情况。
由于学生基础不一,两极分化严重,因而学生表现出在作业的书写工整方面、速度方面、正确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奇怪的是,写得好的同学,完成的速度快、正确率高,而一些慢的同学反而写的不好、正确率还低。
在这方面,我是从学生的书写为突破口的,要求学生必须把字写工整。
3、主动学习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溥,主动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
课下或者作业完成后,不知道主动拿出课外书来看,其次是课堂自主学习效率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监督,就不学习了。
对这种学生,我是注重思想教育,让其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浪费时间。
4、朗读感悟的基础。
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每篇新授课时,都会播放范读的视频,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力很强,初步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三年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我会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火烧云》学习效果分析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按课文内容填空,加深了学生对排比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印象;动态静态的描写,是对学生习作的训练;按顺序排列句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在第三题出现错误。
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第一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全班29名学生参与答题,27人做对。
有2人出现了错别字,把“彤”和“紫”写错了。
第二题:“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括号里标明。
”全班29名学生参与答题,29人全对。
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找到句子中的动词“烧”“来”,也就区分开动态和静态描写了。
第三题“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这是一段描写海上日出的文字,作者观察比较细致,对于一些没有看过日出的同学来说,可能想象不出当时情景。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同时,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在课堂上多进行口头造句,引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2.强化学生的读书训练,让学生能养成仔细读书的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
《火烧云》教材分析《火烧云》凭借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火烧云这个自然景象的奇特美丽。
本文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重点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在短暂的时间里,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都急速变化着,以至于让人看得恍恍惚,而在“揉一揉眼睛”的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成3部分:第一自然段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自然段集中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第四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且快,文中连续出现“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词话反映了火烧云变化速度之快。
第七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用了两个“一会儿”写出火烧云下去的速度也很快,让爱好它的人意犹未尽,充满留恋。
本文的语言平实但精妙。
首先,为表现火烧云的变化多而且快,作者选择了短句,尤其在写火烧云变化的几个段落都是短句,这种短句与火烧云的快节奏变化非常和谐,文章作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其次,文章运用了很多排比句,比如,“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成串的排比写出了火烧云一连串颜色上的变化,读来赏心悦目。
第三,文章很多句子都以“了”结尾,有的时候会把几个以“了”结尾的句子排在一起。
比如,“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这样的句子连在一起,由于最后一个字都相同,造成一种押前的效果,读来朗朗上口。
第四,文章用词非常丰富,在颜色词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红彤彤”“金灿灿”是以叠词的形式展现火烧云颜色的明亮而饱满;“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展现不同颜色糅合在一起的特征;“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则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比拟,突出火烧云的色彩明媚又惹人喜爱。
插图将课文巧妙地嵌于整个火烧云的场景之中。
上方的课题置于色彩绚丽的漫天红霞之中;正文下方是一位乘凉的人手执蒲扇,路过篱仓外,与靠在墙根的白胡子老汉对话。
画面上的一切都被镀上了霞光,照应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上来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火烧云》评测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地方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
二、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括号里标明。
①火烧云红通通的。
()②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三、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了。
(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彩霞。
《火烧云》教学反思《火烧云》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
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开始上课的时候,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学生不太了解的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文第1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象。
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作者观察火烧云时又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变化多、变化快。
一、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在教学中,重视对词语的积累反馈,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