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考研报录比
- 格式:xls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5
研究生历年报录研究生历年报录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研究生,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作为考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和报录情况,为自己的报考做好充分准备。
以下是研究生历年报录情况的详细分析。
一、研究生招生政策当前研究生的招生政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招生,一种是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
1. 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的招生计划,无论是报考条件、招生人数还是录取标准都是由高校自主决定。
一般情况下,自主招生的录取标准相对较高,竞争也比较激烈。
2. 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是教育部为满足国家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重点学科培养需求而制定的政策,它要求各高校按照国家要求的增量比例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录取的条件和标准相对较为统一,对于报考者而言,相对较为公平。
二、历年研究生报录情况历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和录取情况都有所不同,下面将具体分析一下历年的报录情况。
1. 2020年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高校面对招生的压力增大,导致研究生的报录情况相对较为稳定。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58.19万人,共录取了97.67万人,录取率为37.83%。
2. 2019年2019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和以往年份较为相似,自主招生和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都是主要的考生渠道。
据统计,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61.16万人,录取了107.32万人,录取率为41.12%。
3. 2018年2018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开始实行统一考试,录取方式采用了“考研+复试”的方式。
据统计,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68.99万人,录取了96.71万人,录取率为35.91%。
4. 2017年2017年,研究生招生政策和以往年份相似,依然采用自主招生和硕士研究生增量计划相结合的方式。
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73.20万人,录取了91.12万人,录取率为33.32%。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
《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14年下降至172万人,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2016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
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2016年整体考研人数。
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考研竞争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考研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学科的报考人数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考研人数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这一趋势显示了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追求和重视程度的增加。
考研竞争情况的分析对于了解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等至关重要。
首先,从整体来看,考研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热门专业和名校。
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等专业一直都是热门学科,报考人数众多。
同时,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有限,加之对学生质量要求高,导致报考竞争尤为激烈。
这些热门学科和名校往往吸引了大量本科毕业生报考,造成了竞争的白热化局面。
其次,各个学科的竞争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与当前热门行业紧密相关的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由于其就业前景广阔,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竞争非常激烈。
而一些相对冷门的学科、专业,如某些艺术学科、古文化研究等,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考研竞争还存在一些地区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校往往是考研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考生。
相比之下,相对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吸引力相对较低,报考竞争程度相对较小。
最后,对于考研竞争情况的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各个学科的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
一些热门专业由于其就业前景较好,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身其中。
而一些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学科,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总结来说,考研竞争在整体上呈现激烈的趋势,尤其是在热门专业和名校。
不同学科的竞争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地区也会影响竞争程度。
分析考研竞争情况可以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也能够更好地了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就⽬前部分省市院校情况来看,考研有所降温,研究⽣收费是重要的诱因。
那么今年的报录⽐会是何⾛向?我们先来看看1995—2014近20年的报录⽐,⼤家也好⼼中有数! 2015考研报考总⼈数为164.9万,⽐去年减少6.5万,降幅3.8%,考研报名⼈数连续两年下跌,也代表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出现真正的转折。
但是,随着考研总⼈数的下降,专业硕⼠报考却持续升温,2015考研,报考专业学位⼈数为72.6万,⽐去年增加5万⼈,占报名总⼈数的44%,相⽐2014考研增加了4个百分点。
据数据调查显⽰,2014年全国硕⼠研究⽣报考热度趋缓。
近20年内,考研报名⼈数继2008年⾸次下降之后,2014年出现第⼆次下降。
全国各地考研报名⼈数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如北京、河北、湖北分别下降7.6%、3.8%、1.24%。
近20年考研整体报录⽐统计表⼀览(1995—2014)考硕年份报名⼈数(万)报名增长率录取⼈数(万)考录⽐例2015164.9-4.13%2014172-2.27%57 3.0:12013176 6.3%53.9 3.3:12012165.69.6%51.7 3.2:12011151.17.9%49.53:12010140.612.8%47.4 2.8:12009124.6 3.8%44.9 2.9:12008120-6.8%38.6 3.0:12007128.20.8%36.1 3.5:12006127.128.4%34.2 3.2:12005117.224%31 3.6:1200494.518.5%27.3 2.9:1200379.727.7%22 2.9:1200262.435.7%16.4 3.2:120014617.3%13.3 4.2:1200039.222.9%10.3 4.6:1199931.916.4%7.2 4.9:1199827.413.2% 5.8 4.7:1199724.218.6% 5.1 4.7:1199620.431.8% 4.7 4.4:1199515.538.4% 4.0 3.6:1注:数据仅供参考。
最新!全国各大高校考研报考录取比例!(二)供2023考生
参考
继昨天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校报考录取人数比例,今天继续更新昨天整理的高校中不包含的部分高校,2023研究生考试还未完全结束,大家一定要实时关注考研相关部门及高校发布的官方消息!在招不满的情况下可能会多开放几个名额或者给调剂名额!因此一定要多注意,免得错过重要信息!好了我把今天早上整理的结果给大家公布一下!
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表格原创
今天更新的主要是一些师范类大学及部分985和211高校,数据是2022年的数据,但是每个高校考研的人数基本不变,招生人数也基本不变,是完全可以参考的,若想知道这些高校今年及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可以看我主页下的另一篇文章,是专门统计这个数据的!
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表格原创
大家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高校,或者自己报考的高校,收集数据不易,请大家给个关注,点个赞,评论支持一下!让我继续为大家更新各种数据!下期继续更新其他高校!。
硕士研究生历年报考录取比例
2023年:报考人数474万,录取率16%
2022年:报考457万,录取率24%
2021年:报考377万人,录取113.1万,录取率为30%
2020年:报考341万人,录取111.4万,录取率为32.7%
2019年:报考290万人,录取80万,录取率为27.6%
通过往年数据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报考人数日益增多,录取率在逐步下降。
根据多年来的参考率和当年的录取率来看,研究生每年的录取率在30%左右。
不过,985院校211院校的报考人数较多,竞争更加激烈,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高校竞争较为激烈;一般院校和位置较为偏僻院校有时出现报考人数较少的现象,所以每年都有研究生录取的调剂现象。
法硕领衔!报考人数最多的5大专业,竞争激烈惨不忍睹!高考选志愿的时候,在网上百度哪个专业最热门,哪个专业以后就业赚钱多···结果一入热门专业深似海,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是给未来的自己挖了个坑,找工作不好找,考研竞争大还难考。
今天Messi就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考研报考数据报告给大家整理一下五大热门专业,看看你的专业是不是其中之一~1报考专业数据分析从招生人数来看,工学招生比例最大,管理学次之,第三是医学。
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的报录比数据,工学类报录比相对较低,而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报录比相对较高。
根据19年部分高校的报考数据:南开大学:19157人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药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专业学位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应用心理、工商管理、金融、公共管理、法律(非法学)。
上海师范大学:13039人报考。
其中教育学院报考人数最多达到4737人,应用心理报考人数最多达到787人,小学教育报考503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469人,课程与教学论报考438人。
江苏大学:今年成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为10232人,从报考我校各学科门类的考生数来看,工学类、医学类、管理类的报考人数最多,分别为4875人(47.7%)、1711人(16.7%)和1561人(15.3%)。
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9965人,其中学科教学(英语)报考687人,应用心理(专硕)报考485人,学科教学(语文)报考450人,持续成为报考热门专业。
2考研热门专业介绍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是专硕,法学硕士是学硕。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有什么区别,法律硕士共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
其中法律硕士(法学)只能由法学类专业本科生就读,法律硕士(非法学)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就读。
2023年考研数学专业报录比汇总随着我国科技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深造,其中数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之一。
相信很多同学对于2023年考研数学专业的报录比非常关心,下面将根据各大院校的公布数据做一份2023年考研数学专业报录比的汇总,供大家参考。
本文将从不同层次的院校,包括985高校、211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数学专业报录比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985高校数学专业报录比汇总1. 北京大学报名人数:6000人录取人数:200人报录比:30:12. 清华大学报名人数:5500人录取人数:180人报录比:30.5:13. 复旦大学报名人数:8000人报录比:32:1二、211高校数学专业报录比汇总1. 吉林大学报名人数:xxx人录取人数:300人报录比:33.3:12. 南京大学报名人数:8500人录取人数:280人报录比:30.4:13. 武汉大学报名人数:9200人录取人数:290人报录比:31.7:1三、一般本科院校数学专业报录比汇总1. 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人数:600人报录比:25:12. 南京师范大学报名人数:xxx人录取人数:550人报录比:23.6:13. 华中师范大学报名人数:xxx人录取人数:580人报录比:24.1: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考研数学专业的报录比普遍较高。
一般来说,985高校的报录比在30:1左右,211高校的报录比在30-35:1左右,一般本科院校的报录比在20-25:1左右。
可以看出,各类院校数学专业的竞争都非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报录比只是反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能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
学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除了考虑竞争激烈程度外,还要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就业情况等综合因素。
数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不少同学梦寐以求的是考取985或211高校的数学专业研究生,然而这也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同学们在备战2023年考研时,一定要充分准备,提前了解各院校的情况,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备考计划。
全国热门院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壮大,各大高校的热度也随之不断攀升。
作为考研生,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各个院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信息,还需要了解历年的考研报录比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备考计划。
下面是全国热门院校历年考研报录比汇总,供考研生们参考。
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我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清华研究生招生报录比逐年攀升,2019年的报录比已经达到了17.1:1。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也极具竞争力。
根据历年数据,北京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一直保持在10:1以上,2019年的报录比为13.8:1。
3.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位于上海市。
复旦研究生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考研报录比也一直处于国内前列。
2019年,复旦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为8.23:1。
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也逐年攀升,2019年的报录比为8.3:1。
5.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声誉。
根据历年数据,浙江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一直保持在10:1以上,2019年的报录比为13.6:1。
6.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也相当不错。
根据历年数据,南京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一直保持在8:1以上,2019年的报录比为9.45:1。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理工科院校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也逐年攀升,2019年的报录比为6.86:1。
8.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研究生教育水平也相当不错。
根据历年数据,武汉大学的考研报录比一直保持在8:1以上,2019年的报录比为11.26:1。
大学生考研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近几年,由于就业市场需求疲软,而大学生逐年增多,导致大学生供过于求,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考研学生逐年增多。
据中国教育在线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90万,占2019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3,考研报录比为4:1,考研竞争非常激烈,给考研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研究大学生考研的心理压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南充某高校2019年部分考研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研究,得到大学生考研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其占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缓解考研心理压力。
1 研究对象本文以南充某高校2019年部分考研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总人数为161人,其中男性37人,占23.0%,女性124人,占77.0%;跨考生为43人,占26.7%,非跨考生118人,占73.3%。
编制“大学生考研心理压力”电子问卷,共161人填写,有效问卷1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百分之百。
2 大学生考研心理压力总体现状本文以南充某高校为例,分析大学生考研总体心理压力状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表1、表2和表3。
表1 南充某高校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表表2 在备考的过程中,生理方面的压力表现(多选题)表3 在备考过程中,心理方面的压力表现(多选题)由表1可知,仅有20人感到考研无压力,占总人数的12.4%,感到有压力的人141人,占到总人数的87.6%。
由表2和表3可知,多数考生在备考期间感到有压力,考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由表2可知,对于生理压力,仅有43人没有因压力而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多数考生都出现了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不佳等不良的生理反应。
由表3可知,对于心理压力,焦虑感排在第一位,响应百分比为30.2%,此外考生还存在烦躁、不自信等不良心理反应。
这说明当前考研学生心理压力状况整体上不容乐观,多数考生存在焦虑、不自信、失眠及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考研心理压力较大。
≪2023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1.1 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3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0从近年数据来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3年比2023年增加了36万人。
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
2015-2023年,7年平均增长15.8机20002023年全・考研擢名人或、的SOO4⅝O400i⅜O)002⅝O200 -;田川I11II1I1iH1n1It1.1.1 各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增长以河南省和山东省为例,2023年河南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7.9万人,较2023年增加了7.7万人,增幅为25.5‰)河南置近五年5士胡究生IeM人依2023年山东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1万人,较2023年增加了6.2万人,增幅为17.8%O山珠咨近五年・士研究生搔名人或112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同比超过50%多所高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相比2023年增长率超过40机据统计,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o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比2023年增长1161人,增长率为4.39机最近三年,该校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年增长。
中・人艮大学近三年■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深圳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比2023年增长8231人,增长率为41.7机深圳大学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023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西藏民族大学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23.2%014000%12000%10000%BO00% .6000%Ξ1111111 11I M! IS M H1 K1y ■*⅝H≡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考生的理性,也说明了考生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为第一目标,而不再是名校。
1994-2016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报录比)2016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85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
继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跌后,2016年报名人数出现反弹。
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本文部分信息和数据来源于研途论坛(),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和复制研途论坛()一站式提供考研招生简章、考研资料、真题笔记、经验信息等,致力于打造平民、廉价、优质、高效的考研综合服务平台,上研途、进组织、找大牛!
@数据来源:研途论坛
历年各省市考研报名人数。
研究生招生比例研究生招生比例即指招收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值。
这个比例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高校间可能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教育体制、办学定位以及高校发展战略等因素。
下面将从全球层面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两个方面探讨研究生招生比例。
全球范围内,研究生招生比例普遍较低。
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全球各国大学中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3%左右。
从发达国家来看,美国的研究生比例最高,达到了40%以上;而欧洲国家的研究生比例一般在20%-30%之间;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生比例相对较低,一些国家甚至不到10%。
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各国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同所致。
中国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对较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研究生招生比例在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研究生入学人数约为909万,而本科入学人数约为715万,研究生入学人数占比超过50%。
中国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生教育是深化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生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生培养是高校建设高水平学科和学术队伍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支持,这对高校学术水平的提升非常重要。
因此,通过招收更多的研究生,可以加强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可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研究生招生比例过高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导师和硕士生的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研究生数量庞大,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导致一些导师无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是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优质的研究生就业相对较容易,而部分研究生就业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研究生招生比例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问题。
2022研究生报录比
2022年研究生报录比是指高校至2022年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和申请人数之比。
目前,全国各高校开始报名2022年招收研究生。
随着高校
招收研究生数量的增加,2022年研究生报录比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首先,2022年的报录比将根据申请的专业、学科以及所在的范围
而有所不同。
国家级重点院校的报录比将高于普通院校,优秀学科的
要求也比一般学科的要求高。
考虑到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2022年有
可能出现报录比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国家级重点院校。
原因是,随着
超高声誉、以及专业能力非常强调、国家级重点院校获得大量申请,
也许2022年国家级重点院校的报录比可能会再上涨。
此外,不同领域的学科也会对2022年报录比有所影响。
特别是研
究生数量有限,而申请人数非常多的抢手专业,报录比会比其他学科
高得多。
例如目前主流的抢手专业,如金融、会计、法学等,2022年
的报录比将会更高。
最后,2022年的报录比还受到政策的影响。
未来可能出台的新政
策会对高校的招收力度产生影响,有可能影响2022年的报录比。
通常,
新政策的出台会给高校带来全新的增加规定,这就为高校招聘更多的研究生提供机会,因此2022年的报录比可能会有所上涨。
总而言之,2022年的报录比将因不同院校、专业学科以及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可能会有所上升,也有可能会有所下降。
要获得2022年的准确报录比,还需等到当年的招生结果出来之后,才能给出具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