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95.01 KB
- 文档页数:3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西亚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教学难点】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国经济的腾飞【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7%,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约60.5%(2010年)二、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师:“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高涨;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
师:二战时亚洲独立国家有哪些?学生:印度、新加坡、中国、韩国多媒体展示印度的独立师:说说印度的独立的时间、依据、方式、建国情况时间: 1947年,英国被迫公布依据:《蒙巴顿方案》方式:印(印度教徒)巴(穆斯林为主)分治建国: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师:为什么说印度独立是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学生:印度是亚洲的大国,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以印度为中心,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多媒体展示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治”师:“印巴分治”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
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第 14 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
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应从阐述独立前的解放斗争转到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上来。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
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大部分亚洲国家在“二战”后初期获得独立《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发展经济的政策、成就与问题中国、朝鲜、越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加坡、韩国的工业化政策和成就进口替代、出口主导与不均衡增长战略海湾国家收回石油权益与“石油繁荣”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亚洲“四小龙”①通过对“二战”战后初期亚洲大部分国家在“二战”后初期获得独立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通过对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亚洲新兴国家因地制宜结合本国国情发展经济的不同举措,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学知识理解分析各国发展经济的条件和模式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二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②通过评价《蒙巴顿方案》,认识新老殖民主义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长期动荡和发展艰难的重要原因。
③了解印度、新加坡、韩国和西亚国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就,认识亚洲特别是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④通过比较亚洲各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政策,认识各国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认识到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活的经济发展变化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是亚洲新兴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以此培养学生会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②西亚国家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长期斗争告诉我们,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艰巨任务。
③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国重视教育和科技,努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和科技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形成科教兴国意识。
2017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教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 14 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组织学生讨论。
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应从阐述独立前的解放斗争转到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上来。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二、复习旧知:三、讲授新课(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
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二)、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你对目前新加坡和韩国的印象怎样?南了解市场上有哪些韩国产品?目前新加坡和韩国以是工业化国家,教材讲了它们哪些方面的成就?新加坡和韩国发展经济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措施有哪些不同之处?对我国有何借鉴作用?(三)、西亚经济的发展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你了解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吗?海湾周边有哪些国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储藏情况怎样?海湾地区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四)、中国经济的腾飞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1、中国内地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在哪个时期,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内地经济起飞是在什么时期?起飞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繁荣香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香港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会出现和保持经济的繁荣?3、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台湾地区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四、课堂小结【备课资料】知识卡片1.影响油价波动的原因: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世界石油总产出量情况;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石油产量的控制情况;产油国政局稳定情况等等。
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学习目标】: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学习重难点】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与西亚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复杂性【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学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1.“1947年,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英国被迫公布《蒙巴顿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
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穆斯林共和国成立。
2.印度独立后,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3.在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过程中,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加坡、韩国先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引进外交和先进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后又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并注意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 14 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正确理解以印度为代表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在战后初期获得独立的原因。
认识东亚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认识和总结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结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
要正确认识到,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进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为此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应从阐述独立前的解放斗争转到独立后的民族振兴上来。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
难点:印巴分治。
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今天,我们来学习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简要介绍本课的导言,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亚非拉国家纷纷取得独立,走上独立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以及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组织学生讨论。
如:(1)结合尼赫鲁庆祝印度独立的讲话,谈谈印度历史上遭受的“厄运”,谈谈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艰难历程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
(3)结合当今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印巴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重点理清印度历史发展的以下线索:
(1)印度于17世纪开始遭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18世纪中期被英国完全占有,1858年英王派总督管辖印度,直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77年的侵略和近200年的直接统治历史。
(2)印度自1857年进行反英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先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次大
战后、二次大战后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直至最终获得独立。
(3)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4)印巴之争的历史根源。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并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5)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各国经济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的新加坡和韩国,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以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高速发展,超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如:(1)印度经济发展成就。
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
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
2(2)印巴冲突根源分析。
第一、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
第二、“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
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然后教师强调:中国、朝鲜、越南等国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加坡和韩国的工业化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1)你对目前新加坡和韩国的印象怎样?南了解市场上有哪些韩国产品?
目前新加坡和韩国以是工业化国家,教材讲了它们哪些方面的成就?
新加坡和韩国发展经济的共同原因有哪些?措施有哪些不同之处?对我国有何借鉴作用?
(2)、新加坡和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
①相同点:①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②从国情出发,制定和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③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④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⑤发展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⑥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②不同点:韩国以不均衡增长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新加坡更造福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和环境美化。
(三)、西亚经济的发展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你了解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吗?
海湾周边有哪些国家?该地区的石油资源储藏情况怎样?
海湾地区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中国经济的腾飞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1、中国内地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在哪个时期,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中国内地经济起飞是在什么时期?起飞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繁荣
香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香港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会出现和保持经济的繁荣?
3、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学生读课文,师生共同讨论:
台湾地区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亚洲“四小龙”是指哪四个国家和地区?
六、本课小结:
讨论作结:有人说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地区。
你能否结合历史说明这个观点?
七、板书设计:按以上逐条板书。
八、布置作业:完成本课基础训练之练习
九、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