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9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21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21讲。
中文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21讲。
主编,孙光伟。
书籍信息。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21讲孙光伟张伟主编长征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2009年5月北京第9次印刷书号:978-7-80204-319-0页数:381。
内容简介。
为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纯洁。
满足部队开展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需要。
根据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
我们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
这次修订。
我们运用新的材料补充了不足的内容。
更新了过时的内容。
在篇目编排上按照胡锦涛主席所讲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展开。
在体例上仍然按照原标准进行。
力求每一个专题形成一个独立的讲稿。
便于部队领导和基层干部授课时参考。
目录。
忠诚于党篇第1讲认识时代方位。
适应时代要求................... 3内容摘要......................................... 3一。
马克思主义对时代问题的认识............... 4二。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主要特点................. 7三。
国外学者对时代问题的认识................. 11四。
如何认识新世纪新阶段..................... 15五。
军人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 20思考讨论题...................................... 23第2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内容摘要......................................... 24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25二。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0三。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讲稿一、索引(一)价值观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对我们的人生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它是我们行事为人的规范,帮助我们了解和判定自己以及别人的行为。
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错误的价值观可能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二)历史背景纵观历史,在我国,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军队的建设中。
远的不提,咱就从近代中华名族开始复兴说起。
孙中山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苦苦探索的仁人志士中,比较杰出的一位。
当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经历了成功又失败的跌宕起伏之后,他终于明白:要想彻底革命,必须要有自己的武装,于是辛苦经营,创立了“黄埔军校”。
他在那时就提出了军人价值、军人使命等概念,强调指出:军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卫民者,军人之天职”的道理,发挥其“忠爱民国”的优良品质,尽其“兴武止战”之使命;只有努力恪尽“天职”,永葆“良质”,才能“以保军人之价值”。
“捍族卫民必勇”,是孙中山的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古已有之的“精忠报国、和军制胜”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当然,由于诸多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孙中山的探索以失败告终。
中华民族的希望的火把也不得不传递给新的一代,更有生命力的阶层。
于是工人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重担。
但革命的道路也并不顺利,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之后,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武装,从此慢慢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部队是有史以来对中华文明影响最深刻、最广泛、最受世界人民敬仰的军队之一,对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性格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
我想,这只武装之所以能受到广大人民如此爱戴,正是因为在我军创建之初就已继承和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访问大陆后在美国以《民族“武德”的重视》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正值民族面临旷古未有的生死斗争期间,久已沦丧的‘武德’开始复兴了——孕育于江西的红军和陕北的八路军,成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宣讲材料之一翻开人类历史的长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支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离不开崇高的价值追求。
从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看,核心价值观始终是我军特有的传统和优势。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坚持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去年底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求全军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
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意义重大,内涵丰富,思想深邃。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每名同志都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把握,自觉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价值观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
一般来说,它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总的观点总的看法。
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同时反过来影响世界观、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
在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中,价值观是一个体系。
核心价值观,是这个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
就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是立身做人、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和精神动力。
对于政党、国家、民族、军队来说,核心价值观就是精神旗帜,是最高的思想认同,是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不竭源泉。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军队都非常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
像我国古代军队倡导的忠、勇、仁、智、信、严等传统武德,实质上就是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代西方国家军队甚至军种、院校,也普遍都有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责任、荣誉、国家”,法军的“自由、平等、顽强、坚韧”,德军的“忠诚、服从、勇敢、奋发”,等等。
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崇尚荣誉”要“正视名利”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崇尚荣誉”要“正视名利” “崇尚荣誉”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每一名军人都应该自觉践行。
行动上的自觉,源于理论上的透彻。
为此,需要认真研究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与“荣誉”最为相关是“名利”问题,崇尚荣誉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要“正视名利”。
一、荣誉与名利的区别与联系(一)荣誉与名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方面,荣誉与名利存在着重要区别。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名利既包括精神上的追求,又是指个人利益;而荣誉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为了荣誉,人们可以牺牲生命。
莎士比亚之所以说“取走我的荣誉,我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就在于没有精神上价值追求,人的生命就如同行尸走肉。
所以,我们说“荣誉重于生命”。
从荣誉与名利的区别来看,我们需要讲崇尚荣誉,而不能说崇尚名利。
另一方面,荣誉与名利又存在着本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首先,他们都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都涉及到怎样做人的问题,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荣誉与名利都需要自身的主体能动性,需要自身的努力。
第三,荣誉与名利都是社会给予的肯定,是人行为与社会肯定这两方面的结合。
第四,荣誉与名利有直接的联系,荣誉本身就是名、一种美名,是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荣誉与名利也会产生某种间接的联系。
在某些情况下,有了名誉也就是有了名,各种好处,想挡都挡不住。
现实生活,正是如此。
从荣誉与名利的联系来看,需要有对名利的“正视”态度,而不该“视而不正”。
如果我们在讲“崇尚荣誉”时,不承认或者是不去揭示它们的这种本质联系,硬要形而上学地予以割裂,认识就会带有片面性,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自相矛盾。
例如,有的同志讲荣誉,只讲人的行为,不讲社会肯定,就带有片面性;为了论证崇尚荣誉也应该淡泊名利,把对名利的“正当争取”与“追名逐利”混为一谈,就是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无视荣誉的社会肯定方面,而认为“无名英雄”也是一种社会肯定,就陷入了自相矛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在其军事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应阶级、政党要求的根本价值观念。
军人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军人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军队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也是一支军队的精神旗帜。
如何确立、奉行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一个重课题。
一、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军人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军队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时代变革与社会的转型,我军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在价值观念多元的时代如何塑造主流精神;另一个是军队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要保证高标准履行好使命任务,必须在提高硬打击能力的同时,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这无疑需要具有包括理想信念在内的核心价值观作支撑。
世界绝大多数军队都有其核心价值观。
美军更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甚至军兵种和院校都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美国空军核心价值观是:“正直、进取、忠诚、坚毅、无畏和奉献精神”;美国海军的核心价值观是:“荣誉、勇气、奉献”。
著名的西点军校是“责任、荣誉、国家”。
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他们教育训练的内容,以促进官兵品格的形成和战斗精神培养。
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军队也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如法国军队强调的是“纪律、忠诚、献身”,印度军队倡导的是“克制、自尊、守纪、集体精神”,等等。
我们应从我国国情、军情和我军的性质宗旨出发,确立我军的核心价值观。
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使命、忠诚、纪律、牺牲。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必须为“不变质”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必须为和谐军营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基本准则;必须为官兵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我军凝聚力、战斗力的形成。
在“高度现代化的全球化时代”,“软实力”成为愈益凸显的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军队尤为重视军队的“软实力”建设,尤为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视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养成,以便在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激荡碰撞中更好地凝聚军心,增强战斗力。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评价一支军队的存在价值,主要是看其是否为国家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是否满足国家发展的防卫需求。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影响力,也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古往今来,军人作为国家的保卫者,从来都是与国家唇齿相依、存亡与共。
在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需要时,军人必然首先挺身而出,为国家建功,为民族赴义。
军人的这种使命感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对军人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
亚里士多德说:“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
”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支撑和左右着军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每个军人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并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精神因素。
一位基层军官曾这样袒露过自己认识军人使命的心路历程:1998年抗洪大军从大堤上撤下来时,一些部队即将被撤编,很多战友即将转业复员,有些同志心情比较压抑。
但当道路两旁欢送的人群中,投来无数热切的目光,发出无数欣慰的赞叹;姑娘和孩子们往军车上抛鲜花,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则递上鞋垫和煮好的鸡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那肩上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在那一瞬间重新意识到军人存在的价值。
这一事例表明,军人的个体价值与军队的核心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并通过履行使命来实现。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的灵魂和支柱。
胡锦涛同志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郑重指出: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软实力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民族性,在由政治、文化、精神和机制等因素构成的军事软实力大体系中,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作用最直接。
作为一支军队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恒久地渗透于官兵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制约着所有的价值判断标准,从根本上反映着军人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一支军队代表哪个阶级、听从谁的指挥、履行何种使命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