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油田监测方案最新(完整版)油田监测方案完整版最新1. 背景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发展,保障油田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对油田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我们制定了本监测方案。
2. 目标本监测方案的目标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实现对油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确保油田的安全运营和环境的保护。
3. 监测内容本监测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内容:3.1 地质监测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监测技术,对油田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包括地层结构、地质应力和断裂带等参数的监测,以及地震监测等。
3.2 水文监测通过水文监测技术,对油田的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动力学等进行监测,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3 气象监测通过气象监测技术,对油田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包括气温、湿度、风速和降雨等参数的监测,以及天气预警等。
3.4 油气监测通过油气监测技术,对油田的油气产量、油气质量和油气流量进行监测,以实现对油田的生产情况的即时掌握和调控。
4. 监测方法本监测方案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结合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实现对各种监测内容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5. 监测数据处理和预警监测数据将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异常情况的预警和报警,以及对油田运营情况的监测和调控。
6. 监测报告与决策支持监测方案将生成监测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为油田管理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7. 实施计划本监测方案的实施将分为若干阶段进行,具体的实施计划将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8. 结论通过本监测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全面了解油田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保障油田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将能够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以上是关于油田监测方案的完整版最新内容。
如有需要进一步讨论或调整,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油田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油田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油田,确保油田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开采,油田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面而可行的油田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 油井监测:监测油井的产量、井底压力、井口设备状态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油井的正常运行;2. 油藏监测:通过油藏采样、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等手段,持续监测油藏的储量、储集层物性等参数,为合理开采提供依据;3. 环境监测:监测油田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的水质状况,确保油田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4. 设备监测:监测油田的设备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减少停产风险。
三、监测方法1. 实时数据传输:采用先进的监测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油井、油藏和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2.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3. 定期巡检: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对油田进行巡检,通过现场观察和检测仪器,获取油田运行状态的详细信息;4. 远程监控: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油田的各项指标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派遣人员进行处理;5. 数据共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共享给相关人员,提高油田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监测方案的优势1. 实时性:监测方案采用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及时掌握油田的运行状态,减少停产时间;2. 精准性:采用高精度的监测仪器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3. 经济性:监测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提高油田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控制;4. 可扩展性:监测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油田运营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升级;5. 环保性:通过监测和分析油田的环境影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全面而可行的油田监测方案,通过实时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处理、定期巡检等手段,实现对油井、油藏、环境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监测。
油田动态检测管理制度范文油田动态检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油田动态检测工作的管理,保障油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高油田生产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油田动态检测工作。
第三条油田动态检测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便利,坚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第四条油田动态检测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油田动态检测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工艺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六条油田动态检测工作应及时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章油田动态检测的内容和范围第七条油田动态检测的内容包括:油井生产数据监测、油藏储量及产能评估、地下水动态监测等。
第八条油田动态检测的范围包括:油田生产设施、油工系统、概化工厂、油田水源、油田环境、油气品质等。
第九条油田动态检测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定期巡视、抽查、专项检查等。
第三章油田动态检测的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十条油田动态检测的管理机构由油田公司负责,设立相应的检测中心和职能部门。
第十一条油田动态检测的管理机构应明确相应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各级检测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油田动态检测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油田动态检测计划、指导和监督检测工作、定期进行评估、组织培训和研讨等。
第十三条油田动态检测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检测样品库、检测设备器材库、信息库等。
第十四条油田动态检测管理机构应设立科技人员岗位,推动科技创新和应用。
第四章油田动态检测的计划和实施第十五条油田动态检测计划应根据油田特性、生产工艺、环境要求等制定,由油田动态检测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油田动态检测计划应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等,具体详见附表1。
第十七条油田动态检测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通知。
第十八条油田动态检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检测方法和规范进行操作。
第十九条油田动态检测应采集样品、数据,并进行标注、保存和传递。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的应用
油田开发是指从地下储层中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过程。
油田的开发过程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应用大量的技术手段。
而在应用中,动态监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主要包括井底、井口和油田生产数据等,具体包括地震勘探、地
质建模、钻井工程、油藏开发、生产测试、油井网络管理和监测、油藏数值模拟和预测等
方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提供油田开发中的实时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油藏的状况,从而进行更加合理的油田开发。
首先,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帮助油田开发者更好地了解油田的情况。
通过对井底、井口以及油田生产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油藏的具体位置、油藏中储存的石油量、石油的品质、油藏的地质状况等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油田开发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
为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制定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及时发现油井的故障和问题。
油井
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地质变化、管道异常等问题,很容易出现故障,导致
油田产量的减少。
如果采集到了井底、井口以及油田生产数据等方面的资料,油田开发人
员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最后,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预测油田的开发效果。
通过对油井
的动态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未来的开采效果,比如石油产量的预测。
这项工作对
于油田开发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未来的开采效果,才能更好地制定开发计划。
油田动态监测——应高度重视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油藏动态监测工作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贯穿于油藏开发的始终。
所谓油藏动态监测,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出油藏开发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有关资料,为油田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提高第一性的科学数据。
一、动态监测的内容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油层压力监测;流体流量监测;流体性质监测;油层水淹监测;采收率监测;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一)、油层压力监测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藏内流体不断运动,流体的分布就不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油层性质和油层压力。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一般来说,保持有较高的油层能量,但由于油层性质对不均质性或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油层压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油藏内各部位流体运动的差异。
因此,研究分析油层压力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油层压力监测要求在油藏开发初期就测得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绘制出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以确定油藏的水动力学系统;开发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季度),定期重复测定油井油层压力,绘制油层压力分布图。
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压力对比,可以比较简单而又直观地了解油层压力的重新发布和变化情况。
在油层压力监测中,除了监测油层压力的变化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系统试井监测。
系统试井监测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压力计算的范围。
通过稳定试井,可以测定较为准确的采油指数,确定较为合理的工作制度,求得油井的生产能力。
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运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层渗流参数,分析油井完善程度,确定断层距离,估算油井控制储量,对油井的渗流条件和渗流特性可以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利用水文勘探,干扰试井分析了解井与井之间的开发状况和开采特征。
油层压力监测主要通过井下压力计测压来实现,根据测得的压力回复曲线求得压力资料和其它试井资料。
二)、流量监测针对油藏多油层开发的特点,由于油层性质的差异和压力水平高低不同,在同一口油井中每个层的产油量、产水量都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油层的不同部位,产油量和产水量也是不同的。
油藏动态监测概述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他贯穿于油藏开发的始终。
所谓油藏动态监测,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得油藏开采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有关资料,为油藏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提供第一性的科学数据。
第一部分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油层压力监测;流体流量监测;流体性质监测;油层水淹监测;采收率监测;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一、压力监测开发过程中,油藏内流体不断运动,流体分布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油层限制和油层压力。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一般来说,保持有较高的油层能量,但由于油层性质的不均质性或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油层压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油藏内各部位流体运动的差异。
因此,研究分析油层压力的变化是十分主要的。
油层压力监测要求在油藏开发初期就测得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绘制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以确定油藏的水动力学系统;开发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定期重复测定油井油层压力,绘制油层压力分布图。
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压力对比,可以比较简单而又直观地了解油层压力的重新分布和变化情况。
在油层压力监测中,除了监测油层压力的变化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系统试井监测。
系统试井监测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压力计算的范围,通过稳定试井,可以测定较为准确的采油指数,确定较为合理的工作制度,求得油井的生产能力。
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应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层渗流参数,分析油井的完善程度,确定断层距离,估算油井控制储量,对油井的油层渗流条件和流体渗流特性可以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利用水文勘探,干扰试井分析了解井与井之间的开发状况和开采特征。
近年来,干扰试井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运用。
油层压力监测主要提高井下压力计测压来实现,根据测定的压力恢复曲线求得压力料和其他试井资料。
二、流量监测针对油藏多油层开发的特点,由于油层性质的差异和压力水平高低不同,在同一口油井中每个油层的产油量、产水量都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油层的不同部位,产油量和产水量原始不同的。
技术标准目录汇编1999年9月1 日 17:42:50已访问次数:10次标准名称: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文件目录:基础研究标准性质标准序号标准年代号专业ICS分类号采标情况SY/T62211996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996年12月15日1997年06月30日关键词负责起草单位是否废标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221—1996──────────────────────────────────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1996—12—15发布 1997—06—30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前言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
在油田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为了及时、准确、系统地录取开发动态资料,需要建立油田开发监测系统,其目的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88年印发的《油藏工程管理规定》第四章“油藏动态监测”和1994年开字46号文件中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本标准起草人黄振民目次1 范围 (1)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1)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221—1996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动态监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的监测。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2.1根据各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确定监测内容。
2.2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按开发区块和层系建立。
2.3监测井网的部署要采取一般区块同重点区块典型解剖相结合的办法。
重点区块内要进行加密测试,定期监测,系统观察。
2.4监测井点的部署,在构造位置、岩性、开采特点上应具有代表性,在时间阶段上要有连续性、可对比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2.5监测系统部署采用固定与非固定的方法。
2.6监测系统中各种测试方法、测试手段要综合部署、合理安排。
2.7选定的监测井,其井口设备和井下技术状况要符合测试技术要求,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3.1 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3.1.1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3.1.1.1 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a)整装大油田(稀油)及50口井以上的简单断块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b) 50口井以上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5%以上;-3μm2以下),选开井数10%~15%;c)低渗透率油田(渗透率 50×10d)出砂严重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10%~20%;e) 50口井以下简单断块油田。
选开井数10%~20%;f) 50口井以下复杂断块油田,每个断块选l~5口井;g)气顶、底水油田在气顶区、含油带、底水区各选l~5口井。
3.1.1.2 5O口井以上断块油田、整装大油田选1~10口油井测地层分层压力、每年测试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1.1.3 复杂断块区时评价井(资料井)和部分开发准备井要进行探边测试、井间干扰试井,确定连通关系。
3.1.1.4 开发试验区监测井数比例按方案要求安排。
3.1.1.5 其它类型油田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参照上述油田确定。
3.1.2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a)整装大油田与50口井以上断块油田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50%以上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5%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选1~5口注水井测地层分层压力;b)低渗透率油田、50口井以下断块油田和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0%~15%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2%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c)注水开发的气顶、底水油田,选30%以上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3%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 d)开发试验区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比例的确定按方案要求安排。
3.2 注水井吸水剖面的监测3.2.1整装大油田及50口井以上的断块油田选注水井开井数50%以上的井作为测吸水剖面井。
3.2.2出砂严重和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井口压力在35MPa以上的低渗透率油田,选30%的注水井作为测吸水剖面井。
每年监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其余的注水井、凡管柱正常的,在2~3年内都要测1次吸水剖面。
3.2.3新投注的注水井,试配前要测吸水剖面。
3.2.4开发试验区的注水井,吸水剖面监测按方案要求安排。
3.3 产液剖面监测3.3.1以自喷开采为主的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的井测产液剖面。
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2以机械开采为主的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的10%~15%的井测产液剖面、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3低渗透率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的5%的井测产液剖面;复杂断块出田。
每个断块区选1~2口井测产液剖面。
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4开发试验区的产液剖面监测按方案要求安排。
3.4 流体性质监测3.4.1采油井流体性质监测选采油井开井数10%的井作为固定监测井、在井口取样,进行油、气、水性质全分析。
每年取样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新投产油井半年后进行1次油、气、水性质全分析。
试验区油、气、水性质全分析,按试验方案要求安排。
3.4.2注入水性质监测选注水井开井数5%的井作为水质监测井、建立从洪水水源、注水站、污水站配水间和注水井井口的水质监测系统,每月分析1次含铁、杂质、污水含油,其余项目每年分析l次,时间间隔不少于 5个月。
3.4.3高压物性监测新油田投产初期,选采油井开井数的10%~20%的井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在不同开发阶段,根据油田动态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采油井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3.5 井下技术状况监测3.5.1建立油田套管防护监测系统,进行时间推移测井,监测套管井径及质量变化情况。
3.5.2按油田综合调整方案要求进行油水井固井质量、井下工具下深。
套管外窜、外漏、射孔质量、水井封隔器验封等工程质量监测。
3.6 储层物性和产层参数监测3.6.1在加密调整井中部署1~5口取心井,监测油层水淹、水洗及剩余油分布情况。
3.6.2固定l~5口油井,进行碳氧比能谱测井、监测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
3.7 油水、油气界面监测气顶、底水油藏选1~5口井监测油气、油水界面移动情况。
每年2次、时间间隔5~6个月。
3.8 其它监测其它监测项目及井数按油田综合调整方案要求安排。
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4.1 油水井压力监测技术要求4.1.1油井地层压力监测技术要求4.1.1.1 用压力计实测井数要占采油井测地层压力井数的60%以上。
4.1.1.2 采油井测地层压力的同时要测流动压力和油层温度。
4.1.1.3 对测压力恢复曲线的采油井,压力资料要用现代试井解释软件进行分析处理4.1.1.4 用液面恢复法监测地层压力时,必须用自动监测仪进行测试。
4.1.2注水井地层压力监测技术要求4.1.2.1 注水井测地层压力的同时要测流动压力和油层温度。
4.1.2.2 用井口压降法测注水井地层压力时,压降曲线高于基线以上5mm。
4.1.2.3 对测压力恢复曲线的注水井,压力资料要用现代试井解释软件进行分所处理。
4.1.3油井流动压力监测技术要求4.1.3.1 自喷井和用动液面折算流动压力的油井,每月测流动压力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20天(措施井当月开井10天以上必须测流动压力)。
4.1.3.2 潜油电泵井(装有测压阀)和过环测压井,每季度测流动压力1次,时间间隔2~3个月。
4.2 同位素吸水剖面监测技术要求4.2.1同位素吸水利面测井必须密闭施工,并用压力计对施工过程进行密闭监测。
4.2.2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施工井口压力严格按设计配在压力进行。
4.2.3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前应采取防止污染措施,测试后要进行污染校正,确保资料解释准确。
4.3 产液剖面监测技术要求4.3.1产液剖面监测资料的录取,必须密闭施,测试层位深度,采用磁性定位跟踪校深。
4.3.2测试质量要求如下:a)同一测点前后两组涡轮计数相差小于5%;b)同一测点前后两次取样,含水率测量相差小于5%;c)测量全井含水率与井口化验全井含水率相对误差不超过±10%;d)测量全井产液量与井口计量油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4.3.3有下列情况必须重复测量:a)下测点比上测点计算产量高出5%;b)同一合层两组含水率没有变化;c)单层产水量出现负值时(大于该点合层产量3%);d)测量产液量、含水率与井口计量产液量、化验含水率均超出规定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