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产后出血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产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团队参与抢救。
2.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 静脉注射止血药物,如缩宫素、氨甲环酸等。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如出血原因不明,应考虑进行剖宫产止血。
6. 做好子宫切除术准备,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二、妊娠高血压疾病应急预案1. 立即通知医师,查看病人,建立静脉通路。
2. 安置单人房间,保持安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备好抢救用品,如压舌板、氧气等。
4.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5. 给予解痉、镇静、降压、脱水药物,并观察疗效。
6. 如发生子痫,立即给予解痉、镇静、降压等治疗。
7. 做好各项化验及术前准备,有剖宫指征者,及时终止妊娠。
三、羊水栓塞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参与抢救。
2.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 静脉注射抗过敏、抗休克、解痉等药物。
4. 立即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减轻症状。
5.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胎盘早剥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产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参与抢救。
2.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交叉配血。
3. 静脉注射止血药物,如缩宫素、氨甲环酸等。
4. 如发生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5. 如病情稳定,考虑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
五、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团队参与抢救。
2. 快速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给予吸氧。
3. 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4. 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胎儿宫内窘迫应急预案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团队参与抢救。
2. 密切监测胎儿心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如病情严重,考虑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危重产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产科及相关部门,针对因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导致生命安全的危重产妇的抢救。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危重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院的危重产妇抢救工作。
组长:产科主任副组长:主治医师、护士长成员:产科、麻醉科、ICU、内科、外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2. 成立危重产妇抢救专家组,负责制定抢救方案、评估病情、指导抢救工作。
组长:产科主任成员:产科、麻醉科、ICU、内科、外科等相关科室专家。
四、应急预案1. 抢救流程(1)接诊:医护人员接诊危重产妇,立即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立即抢救。
(2)报告:立即向危重产妇抢救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3)抢救:根据病情制定抢救方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
(4)监护:对危重产妇进行持续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会诊: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6)转诊:如病情需要,及时将危重产妇转至上级医院或ICU。
2. 抢救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输血等治疗。
(2)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如降压、扩容、抗感染等。
(3)进行必要的手术干预,如剖宫产、子宫切除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3. 抢救物资准备(1)急救药品:如止血药、抗生素、降压药等。
(2)急救器械:如输液泵、吸引器、除颤器等。
(3)手术器械:如手术刀、缝线、止血钳等。
(4)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等。
五、应急响应1. 一级应急响应:待产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应立即报告科室内危重产妇抢救小组,进入一级应急响应状态。
2. 二级应急响应:待产孕妇患有中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3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应立即报告科室内危重产妇抢救小组,进入二级应急响应状态。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范围内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重症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的孕产妇抢救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小组:(1)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负责制定和实施抢救方案,指导抢救工作。
(2)重症孕产妇抢救护理组:负责对重症孕产妇进行全程护理,确保抢救措施落实到位。
(3)重症孕产妇抢救物资保障组:负责抢救所需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三、应急响应1. 一级应急响应:(1)当孕产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孕产妇出现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如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子痫前期等;- 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 孕产妇出现严重感染、心衰、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一级应急响应流程:- 护理人员立即通知抢救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抢救专家组迅速到位,评估孕产妇病情,制定抢救方案;- 抢救护理组对孕产妇进行紧急护理,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抢救物资保障组及时调配抢救所需物资;- 抢救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二级应急响应:(1)当孕产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孕产妇出现轻度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 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经初步处理后病情稳定。
(2)二级应急响应流程:- 护理人员立即通知抢救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抢救专家组评估孕产妇病情,制定抢救方案;- 抢救护理组对孕产妇进行紧急护理,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抢救领导小组指挥协调各部门,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1. 实施应急预案时,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抢救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
3.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范围内因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导致生命安全的危重孕产妇的抢救。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1. 组长:由分管院长担任,负责指挥、协调全院孕产妇抢救工作。
2. 副组长:由产科主任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
3. 成员: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急诊科、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等相关专业人员。
(二)成立院内孕产妇抢救专家组1. 负责制定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组织落实。
2. 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
3. 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负责院内孕产妇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4. 专家组成员由分管院长、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相关人员组成。
四、应急响应(一)预警状态1. 待产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应立即报告科室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进入预警状态。
2. 孕妇待产在院期间患有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应立即报告科室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进入预警状态。
(二)应急响应1. 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抢救。
2. 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缩短抢救时间。
3. 根据病情,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 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情况,做好记录和总结。
五、应急保障(一)人员保障1.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危重孕产妇的能力。
(二)物资保障1. 储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器械等物资,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对物资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
(三)信息保障1. 建立健全孕产妇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危重症孕产妇抢救应急管理,以快速、有效、有序的方式对危重症孕产妇进行应急救治,有效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保障客户的生命安全。
范围: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定义: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病理因素或致病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生命的情况,称为危重症孕产妇。
职责:1.危重症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对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进行组织协调、联系会转诊的工作。
2.孕产妇抢救小组:具体负责对危重症孕产妇进行抢救,负责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保障其正常运行,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负责孕产妇的评估和报告。
标准:1.应急响应1.1 Ⅲ级应急响应:孕产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5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应立即报告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进入预警状态。
1.2 Ⅱ级应急响应:孕产妇在院期间患有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1000ml的,应立即启动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响应。
1.3 Ⅰ级应急响应:孕产妇在住院期间患有各种严重并发症或合症或处于危重状态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应立即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上报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联系上级医院,及时转诊或请相关专家进行抢救。
2.启动及抢救、会及转诊程序:2.1 遇危重孕产妇病例,妇产科主任必须马上到场,立即报告医务部及分管领导,启动院内抢救应急响应。
2.2 院内孕产妇抢救小组成员接到启动响应电话,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及时了解病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好人员、物资调配工作。
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及时报告相应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
2.3 接诊危重孕产妇后,医院必须积极进行院内会诊及抢救,视医院条件和病情需要确定就地抢救或转诊,必要时请上级专家电话或现场会诊。
病人确需转院的,应做好转院途中的人员、物资保障。
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一、危重孕产妇的定义危重孕产妇是指在妊娠或分娩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生命威胁或严重身体功能障碍的孕产妇。
危重孕产妇的救治需要具备及时、全面、科学的医疗救护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二、预防措施1. 孕孕产妇应在怀孕期间积极进行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前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2. 孕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
3. 定期组织模拟应急演练,提前做好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准备。
三、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1. 一旦发现危重孕产妇,应立即启动救治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2.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 充分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
4.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不同环节间信息畅通。
四、实施步骤1. 快速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对危重孕产妇进行初步评估,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 确定诊断:根据病情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危重孕产妇的诊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
4. 实施治疗:医护人员应根据救治计划,有序实施各项治疗措施。
5. 监测观察:对危重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抢救转运:若病情严重,需及时转运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
五、总结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应急预案是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救治体系,才能有效提高危重孕产妇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提高应对危重孕产妇的能力,为孕产妇的健康保驾护航。
危重孕产妇急救应急预案第一条目的意义加强危重孕产妇急救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第二条适用范围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它因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危重孕产妇的抢救。
第三条急救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筹协调,分级响应,反应及时,措施得当。
第四条组织架构一、危重孕产妇急救领导组组长:分管院长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院感办、设备科、总务科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产科、儿科、麻醉科、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内外科等业务科室科主任组成。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医务科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抢救调度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危重孕产妇急救专家组组长:分管院长副组长:妇产科主任成员:由产科、儿科、麻醉科、内科、外科、检验科(输血科)、放射科、药剂科、及护理等具有副高(或主治)及其以上专家组成。
三、危重孕产妇科室急救组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成员:全科医护成员第四条工作职责一、医院领导组:1、建立组织机构,制定预案制度职责;2、组织指挥抢救,安排院内院外会诊;3、保障资源调配,确保抢救顺利进行。
二、医院专家组:1、参与医疗紧急救治;2、参与制定抢救方案;3、负责急救评估报告;4、参加院内院外会诊。
三、科室急救组:1、制定科应急预案流程制度;2、组织协调本科室紧急抢救;3、对科室急救体系日常管理;4、负责危重孕产妇信息上报。
第五条应急响应一、应急响应分级(一)Ⅲ级待产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 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
(二)Ⅱ级孕妇待产在院期间患有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或产后2 小时内出血量达800ml 的。
(三)Ⅰ级孕妇待产在住院期间患有各种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处于危重状态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的。
二、应急响应启动(一)程序符合危重孕产妇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1、首诊科室医护人员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2、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3、医务科报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组;4、根据病情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对危重产妇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他因素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急危重产妇的抢救。
二、组织机构1. 医院急危重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的急危重产妇抢救工作。
成员包括:- 组长:分管院长- 副组长:产科主任、ICU主任- 成员: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2. 院内急危重产妇抢救专家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组织抢救资源调配,及时上报抢救个案。
成员包括:- 分管院长- 产科主任、ICU主任- 相关科室专家- 护理人员三、应急响应1. 一级应急响应:- 待产孕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待产;- 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 孕妇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产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将孕妇送至抢救室,抢救专家组迅速到位,进行紧急救治。
2. 二级应急响应:- 孕妇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孕妇患有中度高危因素的待产;- 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300ml;- 孕妇出现轻度高危因素的并发症。
- 产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孕妇送至相应科室进行救治。
四、应急措施1. 抢救室准备:- 配齐抢救设备和药品;- 保持抢救室清洁、整齐,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人员安排:- 确保抢救专家组及时到位,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3. 救治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血、改善呼吸、维持循环等;- 对新生儿进行紧急抢救。
4. 信息报告:- 及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抢救情况;- 做好抢救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危重产妇的能力。
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在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中,确保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对于保护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和快速处置各类危急情况至关重要。
针对此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确保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提供及时的抢救措施。
下面将介绍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的要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1)建立应急预案小组:由相关医疗团队组成,包括妇产科医师、护士、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等,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2)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成员的职责,并让其了解在危急情况下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步骤。
(3)制定工作流程图: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流程图,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要求和参与者。
(4)配备必要设备和药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获得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二、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救治流程(1)紧急通知:一旦发生危重情况,应急预案小组成员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包括手术室、麻醉科、输液室等。
(2)快速评估:应急预案小组成员应迅速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孕产妇的生命体征、病情等,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迅速输液和使用必要的药物。
(4)氧气治疗:如果孕产妇出现缺氧情况,应立即给予氧气治疗,并做好呼吸道通畅的准备。
(5)紧急手术措施:在必要时,应急预案小组成员应立即启动手术准备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措施,以保护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6)及时沟通:应急预案小组成员应与相关科室保持紧密沟通,及时更新病情,并根据需要协调其他医疗资源。
三、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的效果评估与改进(1)定期评估:定期对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包括工作流程图是否合理、沟通是否顺畅、设备和药品是否有效等。
(2)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确保危重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培训与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核心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危重孕产妇急救体系,提高急救能力;2. 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3. 提高医护人员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工作。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本预案,协调各部门工作。
2. 设立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由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内科、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
五、急救流程1. 接诊(1)接诊人员应迅速评估孕产妇病情,判断是否为危重孕产妇。
(2)如确定为危重孕产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危重孕产妇急救小组。
2. 急救小组响应(1)急救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评估。
(2)根据孕产妇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诊。
3. 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3)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呼吸支持。
(4)控制出血,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5)维持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
4. 转诊(1)如病情允许,在做好急救措施后,将孕产妇转诊至上级医院。
(2)转诊过程中,确保孕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
5. 后续治疗(1)将孕产妇转诊至上级医院后,与上级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孕产妇病情。
(2)根据上级医院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料。
六、应急物资与设备1. 急救车、救护设备、急救药品等。
2. 血液、氧气、急救药品等。
3. 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设施。
七、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危重孕产妇急救知识培训。
2. 定期开展危重孕产妇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改进。
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
为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危重孕产妇,提高应急抢救能力,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在我院内因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或其它因素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危重孕产妇的抢救。
二、组织机构
(一)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
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的孕产妇抢救工作。
人员组成:组长:,副组长:,成员:。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院内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负责制定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负责院内孕产妇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人员由分管院长、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组成。
三、应急响应
Ⅲ级应急响应:待产孕妇患有重度高危因素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400ml,经半小时积极处理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出血量继续增多的,应立即报告科室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进入预警状态。
Ⅱ级应急响应:孕妇待产在院期间患有各种危及生命安全的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或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800ml的,应立即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孕妇待产在住院期间患有各种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或处于危重状态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应立即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上报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联系朝阳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及时转诊患者或请相关专家进行抢救。
四、启动及抢救、转诊程序
(一)应急响应启动:符合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首诊院内科室和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启动院内抢救应急响应。
(二)应急响应:院内孕产妇抢救专家小组成员接到启动响应电话,应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及时了解病情,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做好人员、物资调配工作。
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及时报告相应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以及朝阳区妇幼高危管理办公室,危急解除时也应及时上报朝阳区妇幼高危管理办公室。
(三)院内抢救:接诊危重孕产妇后,各科必须积极进行抢救,视医院条件和病情需要确定就地抢救或转诊,必要时请上级专家电话或现场会诊。
病人确需转院的,应做好转院途中的人员、物资保障。
上级会诊专家到达之前,做好输血、手术或转诊的各项准备。
专家到达之后,双方积极配合进行抢救。
(四)上级专家会诊:在院内抢救时如需要会诊,首先联系朝阳区高危孕产妇电话呼叫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库相关专家进行电话会诊。
如病情需要,可请求市级专家到现场参与抢救。
(五)转诊治疗:危重孕产妇抢救原则上实行首诊负责制,就近抢救,合理转运。
如我院医疗设备或技术条件确实不能承担进一步救治要求,并应先联系朝阳区危重孕产妇抢救电话,按照朝阳区高危转诊程序,安不同的病情实施转诊。
接诊与转诊要求:
1、实行首诊负责制。
首诊科室接诊危重孕产妇时,应及时诊治。
在孕产妇不宜搬运时,我院首诊科室应负责在上级专家指导下继续救治。
2、建立绿色通道。
对危重孕产妇实行无条件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停药。
如有借故
推诿,延误救治或发生让孕产妇自行转诊导致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相关科室有关人员的责任。
3、转出单位在转诊时应同时递交危重孕产妇转诊记录,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主要诊断、主要治疗经过、主要辅助检查记录,经治医生姓名、电话等。
4、转诊途中,转出科室要配备医疗救护力量,尽力确保产妇在转诊途中的生命安全。
5、院内孕产妇抢救小组确定抢救方案后应及时向朝阳区高危孕产妇办公室报告。
五、报告制度
(一)实行首诊报告制,院内危重孕产妇首诊接诊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为重症高危孕产妇的责任登记人,抢救首诊科室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病案》的填报,统一报院内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报告内容:孕产妇姓名、年龄、住址、户藉地、孕产次、孕周、目前病情、抢救经过、急需协助解决的事宜等。
(三)报告时限:各科室凡发现符合本预案规定的急危重症高危孕产妇,应于接诊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报告院内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
六、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
所有抢救领导及专家小组成员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随叫随到。
遇紧急情况,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可先行调用抢救需要的相关人员,参与紧急抢救。
(二)技术保障。
院内加强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保证抢救的及时性。
(三)物资保障。
我院需要不断完善抢救设施,做好各种抢救药品的储备,抢救设施完好率要求100%,及时与市血站联系,保证提供孕产妇抢救用血。
(四)经费保障。
危重贫困孕产妇抢救造成的欠费,争取由朝阳区卫生局列入贫困孕产妇补助资金中列支相关抢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