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之开放存取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66
《文献检索》第九章网络学术文献检索开放获取概述目录CONTENTS 1.开放获取(Open Access)概述2.开放获取的通道3.开放获取的主要影响4.开放获取存在的问题1.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概述☐Open Access(简称OA)通常被译作开放获取、开放存取、开放共享、开放访问、开放阅览等☐OA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目的是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共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开放获取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念和文化问题(1)开放获取(OA)的定义:“开放获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
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
唯一的限制:要求保证作者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同时在使用作者作品时注意相应的引用信息。
这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而是提供这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利用。
(2)信息流的变化编辑出版发行图书馆经销商科研人员出版商开放获取信息中介(3)资金流的变化编辑出版发行图书馆经销商科研人员出版商开放获取信息中介(4)开放获取的特点开放获取的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开放获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
互联网是开放获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其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进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提供基础。
开放获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
在开放获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
开放获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开放存取——网络时代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数据库】文化、教育、体育类2006年一季度【文献号】613【原文出处】情报资料工作【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505【原刊页号】46~49【分类号】G9【分类名】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复印期号】200601【标题】开放存取——网络时代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作者】孙红娣【作者简介】孙红娣,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
(江苏苏州215006)【内容提要】网络环境下学术资源的“公开获取”已经在国际学术界成为一种新趋势,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创新的、高效的模式;是学术信息共享的一种自由理念。
其意义在于学术信息的免费获取以及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
文章就开放存取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作了粗略的探析。
【摘要题】专题探讨【关键词】网络环境/学术信息/开放存取/公开获取【正文】1、“开放存取”相关概念及产生背景开放存取或公开获取(open access, OA)是在网络环境下学术界传播信息及出版学术信息的一种新方式,其意在于允许人们通过公共网络自由获取网上的学术文献和科学信息,可进行浏览、下载、拷贝、传播、检索等处理[1]。
它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二是指学术信息的可获得性。
其意义在于学术成果可以无障碍地传播,任何研究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平等免费获取和使用科学成果。
“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包括多种类型:科学数据、期刊目次及全文、学位论文、学术报告、教学资料、参考工具资料等。
它的产生与开放存取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s, 原为Free Online Scholarship Movements)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最根本的两大背景是:(1)基于订阅的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模式已带来严重的学术交流障碍;(2)网络的运用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
1. 1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发行滞后性、不易获得性及信息获取的成本价格影响了信息的正常交流基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
开放存取资源有哪些90年代,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科技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的关注,网络出版技术的发展也为开放存取机制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开放存取表达了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无障碍流动的理想目标和美好愿望,它促使学术成果能更快、更广泛、更自由的传播,从而解决学术期刊带来的交流危机,学术信息和成果的无障碍交流,可以更好地推动知识的创新和人类智力资源的传播,反过来又推动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开放存取的研究比较系统,主要有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PeterArzberger博士为首的理论研究阵营,PeterArzberger作为主要撰稿人负责OpenAcceForum管理,联合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对开放存取有关的政策法规、财政金融、组织管理、文化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如他在2004年3月《科学》杂志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政府政策和科研团体之间缺乏一致性,可能会阻碍了开放存取这一理想的实现,开放存取将带来更大的长期经济利益,政府决策人将更加信息灵通,还可以加速科学本身的进步,必须促进数据开放存取的国际框架;另外,开放存取运动的先驱PeterSuber对开放存取的基本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并对开放存取涉及的各类机构、人员应如何采取行动促进开放存取发展提出了详细建议,他的论述为开放存取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清晰思路;AmyE.C.Koehler在分析了当前开放存取运动的研究后认为,目前开放存取运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费问题、出版商和用户态度,但很少能涉及到开放存取运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研究;2007年1月,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合机构(SPARC)与美国大学以及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西雅图联合召开学术论坛,探讨开放存取政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认为,开放存取运动对于学术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的意义深远,主要发言人评价目前已有的以及新出现的开放存取政策,探究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机构知识库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图书馆能够影响科研资助方的计划吗?学术界和教育界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图书馆应该如何做以加强与学者和用户的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