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工业区投资建设情况简析
- 格式:doc
- 大小:386.50 KB
- 文档页数:9
花十年5600亿弄成的又一烂尾工程害市累省的曹妃甸:花十年5600亿弄成的又一烂尾工程发表于:2013-07-06 20:32:40作者:vsign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级别:大元帅积分:473443渤海湾风平浪静,深陷“钱紧”危机的曹妃甸则处于火山口上。
7月2日至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曹妃甸工业区实地调查发现,这个历经10年建设、累计投资规模已经超过5600亿元、曾经的“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上,大部分工程已经是偃旗息鼓。
因受曹妃甸“拖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河北省第一经济大市——唐山已从河北第一市沦为第二市,其经济开始出现整体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石家庄以175.05亿元的财政收入,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此前,唐山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均超越河北省会石家庄,经济指标位居河北第一。
唐山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梁峻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唐山在财政收入之所以被石家庄超越,“和唐山以钢铁、能源、化工、建材、装备制造为支柱的第二产业整体下滑有关,也与在第三产业中占比60%左右的生产性服务业遭遇困难有关”,曹妃甸的境遇只是其中的显性表现。
一位长期关注河北发展的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唐山过分依赖钢铁、能源、化工等产业,没有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大潮中把握好转型机遇;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以重工业为主的唐山面临着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环保投资压力,宜居环境不好。
河北省社科院一位专家则认为,唐山经济下滑和所辖的曹妃甸当初定位过高有关,“曹妃甸的摊子铺得太大、目标定得太高、没有在渤海湾港口群中找好位置”。
曹妃甸危机起因首钢?曹妃甸港口的设计年吞吐能力2.73吨,2012年吞吐量达到1.92亿吨,吞吐能力仅利用了2/3。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西侧,唐山市南部约70公里处,最初只是一个4平方公里的带状小岛。
2003年,河北省决定开发曹妃甸,并将之作为“河北省一号工程”。
历经2008年“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曹妃甸已变成规划面积高达38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唐山港京唐港区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出海口,已与国内外12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正在开发建设的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是渤海湾中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两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实现国际通航,煤炭码头、原油码头、LNG码头正在积极谋划实施之中。
海上运输对唐山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区范围包括: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海县及滦南县南堡镇、柳赞镇。
陆域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1470平方公里。
未来将建成环渤海地区的国际性能源和原材料集疏主枢纽港,中国北方地区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曹妃甸工业区位于曹妃甸新区西南部,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建设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最终将工业区建设成我国北方国际性铁矿石、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南堡海洋化工园区位于曹妃甸新区西部,西与丰南区相邻,规划面积412平方公里,按“三园一区”产业格局建设,即三友工业园、南盐工业园、物流仓储加工园、城市功能区。
其产业发展依托三友集团和南堡盐场,在做大做强“两碱(纯碱、氯碱)一化(化纤)”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下游产业,逐步发展为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嘴东临港物流及钢铁深加工园区位于曹妃甸新区南部,双龙河入海口西侧,与曹妃甸石化产业区隔河相望,规划建设面积50平方公里。
依托曹妃甸精品钢材基地和唐山钢铁产业基础,发展钢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
根据产业选择和总体定位,配套产业区分为出口加工区、综合产业区、物流区等。
曹妃甸湿地公园商务休闲区位于曹妃甸新区的北部,南临唐曹铁路,东临迁曹公路,北临沿海公路,西临唐海湿地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21.08平方公里。
曹妃甸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厂房一期简介一、工程简介曹妃甸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厂房工程位于曹妃甸工业区。
东至A10路,西至A9路,南至北环路,北至B2路。
总建筑面积为304300㎡,其中A、C建筑面积为219740㎡,共计四十九个厂房。
曹妃甸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厂房一期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设放烈度7度。
结构类型:轻钢、局部框架。
生产性质:主要用于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的加工与生产。
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至50年。
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墙体材料:外墙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复合彩板,内墙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楼地面形式:现浇整体面层和以胶泥或砂浆结合的块状面层,采用标号大于C10,厚度大于60的混凝土垫层,排水坡度0.5-1.5%。
屋面:厂房采用复合彩钢屋面,坡度不小于5%。
曹妃甸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厂房是由唐山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二、单位厂房简介A区厂房二、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五、十六、十七为双层钢结构,局部为双层砼框架。
A区厂房一、五、六、七、十二、十三、十四、十八为单层钢结构,局部为双层砼框架。
B区全部为单层钢结构厂房,其中厂房十九、二十、二十九、三十、三十一局部为三层砼框架,厂房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局部为双层砼框架。
C区厂房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为双层钢结构,局部为双层砼框架。
C区厂房十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六为单层钢结构,局部为双层砼框架。
三、综合服务楼简介曹妃甸工业装备制造区配套工业厂房服务楼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度21.9米,总建筑面积8274.2㎡,建筑物占地面积3314.6㎡。
建筑物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级数为7.5度耐火等级为2级。
综合服务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请主体为250厚,局部300厚,内墙200厚。
屋面工程:钢筋混凝土板上加115厚聚苯板保温,防水层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
关于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曹妃甸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作为首个国家级科学发展示范区,它的区域经济发展将对京津唐地区,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曹妃甸; 区域经济; 思考曹妃甸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海域中的一个沙岛,作为渤海湾内正在开发的深水港口和在建的临港工业区,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最大工程之一。
随着首钢整体搬迁落户曹妃甸和冀东南堡10亿吨储量大油田的发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建的曹妃甸工业区,而如何将曹妃甸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港和临港工业区,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曹妃甸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曹妃甸位于我国渤海湾北岸线转折处,毗邻北方经济中心京津唐工业区,距唐山市区8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便于借助京津的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的发展。
临近曹妃甸区域的京津唐地区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塞,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的密集度更是位在世界前列,为曹妃甸港构筑了最经济、最便捷的后方交通体系,从而使曹妃甸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优势。
2. 港址资源优良曹妃甸作为一个距离大陆岸线仅20公里的带状沙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公里的滩涂地,通过填海造地后,可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曹妃甸向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北靠陆地有浅滩”的天然条件。
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构成了曹妃甸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以伦比的优势。
由于曹妃甸岛岸线和沟槽地质条件稳定,港口30米水深的岸线长达6公里,且不冻不淤,是渤海唯一不需要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3.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工业基础曹妃甸所处的唐山地区气候温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质地优良,主要包括煤、铁、石油、金属和非金属五大优势矿产。
这里有我国大型的煤炭生产企业开滦集团公司,也是中国焦煤的重要产区之一;唐山北部山区的铁矿资源丰富,迁安铁矿是首钢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冀东油田2007年5月新发现原油储藏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就处于曹妃甸港区。
TRANSPOWORLD 2012 No.8(Apr)146投资建设以大钢铁、大码头、大化工、大电力为标志的曹妃甸工业区正成为各方投资的热土,而现代工业先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际领先的建设目标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通过对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设计和交通系统规划的介绍、研究,综合分析该类型工业区的规划特点,以期对其他项目的规划做出有价值的参考。
曹妃甸工业区介绍地理位置曹妃甸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港址水深岸陡,不冻不淤。
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海槽深部达36米,是渤海的最深点。
这里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是渤海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
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工业区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工程随即被誉为“河北一号工程”。
2005年2月中央政府批准了首钢集团迁往曹妃甸工业区的计划,2005年10月首钢与唐山钢铁集团共同成立了新的钢铁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公司”。
2006年3月,曹妃甸工业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曹妃甸工业区近期规划人口规模14万、2020年人口规模110万,远景人口规模150万。
工业区将立足京津冀、背靠“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优势,认真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大力构筑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努力把曹妃甸建成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高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曹妃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成为各方投资的热土。
曹妃甸工业区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规划区域布局曹妃甸工业区用地规划总规模为229.41平方公里,基本由围海造地形成,其规划区域如图2所示:曹妃甸工业区的对外交通规划公路工业区将形成以唐曹高速公路、迁曹高速公路为主,1号路、工业区2号路、南曹快速路、滨海大道等为辅的对外公路网络。
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及重点招商产业介绍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是曹妃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妃甸深水大港的直接腹地。
园区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2008年开始建设,2010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交通枢纽型物流产业聚集区,2011年7月被评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目前,以上汽绿色能源汽车、文丰重工装备制造、东方物流、大昌再生金属资源加工产业园等为代表的40多个项目入区建设,总投资260多亿元,园区日益展现出其特有活力、巨大潜力和最佳竞争力。
一、投资环境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是企业布局沿海的最佳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极为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011年11月,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今年新春伊始,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省长张庆伟等7位省领导带领20多个省直部门到曹妃甸、唐海现场办公,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重要增长极,并在体制、财税、用地、人才等各个方面给予曹妃甸全力支持。
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正以此为契机,向着国际化、高端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加速前进,将为企业更好利用国际性集疏大港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强力的平台支撑。
河北唐海临港工业园区是企业抢占市场的必争之地。
园区处于曹妃甸新区和冀东北工业聚集区的中心区域,西距北京220公里、天津120公里,北距唐山50公里,东距秦皇岛港150公里,南距曹妃甸深水大港20公里,园区内迁曹铁路、唐曹高速、迁曹公路穿境而过,拥有专用出口及车站货场;在建的张唐铁路、滨海大道以及规划的迁曹高速、曹妃甸四号港池在园区汇集,形成了集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于一体的全方位交通网络,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出海大通道。
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立足京津唐、辐射三北、面向世界,既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又为传统产业向外转移扩散提供发展空间。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
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
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
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
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
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
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
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
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
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
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曹妃甸经济变化总结汇报曹妃甸是河北省唐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渤海之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曹妃甸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就曹妃甸经济变化的主要方面进行总结汇报,并详细阐述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曹妃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过去,曹妃甸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导,农民多以务农为主要生计。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曹妃甸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现如今,曹妃甸已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工业城市,拥有多个大型工业园区,如曹妃甸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铁合金产业园等。
同时,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和旅游业成为曹妃甸经济的新亮点。
其次,曹妃甸的经济增长迅猛。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曹妃甸的GDP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9年曹妃甸的GDP达到约800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这种强劲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投资的大幅增加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政府大力扶持引进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如渤海钢铁厂、津星钢铁等,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同时,曹妃甸也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增长动力。
再次,曹妃甸的外贸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推进,曹妃甸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曹妃甸的外贸总额在过去几年内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约170亿元,较10年前增长了近3倍。
曹妃甸主要出口电子产品、冶金制品、化工产品等。
外贸的发展不仅为曹妃甸带来了更多的外汇收入,还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最后,曹妃甸的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经济的发展,曹妃甸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人民收入稳步增长,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曹妃甸也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努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环境。
这些积极变化使得曹妃甸成为了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
总之,曹妃甸近年来在经济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迅猛、外贸规模扩大以及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这些变化都为曹妃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曹妃甸概览曹妃甸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原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被誉为“国宝之地”。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我国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1992年开始启动曹妃甸工程的前期工作,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和3500多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研讨和优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翔实的依据和定性结论。
曹妃甸工程先后被河北省、唐山市列为“一号工程”;2005年10月,被列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2006年3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曹妃甸工业区初步规划面积为310平方公里,将立足京津冀、背靠“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等优势,认真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大力构筑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努力把曹妃甸建成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今后五年,工业区计划完成开发建设投资1500亿元左右,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港城建成区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建设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统揽,逐步把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国际性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曹妃甸工业区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集聚钢铁、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示范产业群,形成完整的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项资源、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成为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高中地理】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烂尾位于渤海湾西侧、隶属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21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其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成败,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
“十一五”时期,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相互竞逐,共同构成中国区域开发中最受瞩目的双子星座。
然而,似乎是一夜之间,曹妃甸就从荣耀的巅峰坠落,挣扎于生死边缘: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正在落空,而早期用于基础设施开发的巨额投入,正迎来偿债高峰期,紧绷的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
“如果曹妃甸能撑过这几年的艰难期,也许还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如果撑不过去,曹妃甸就完了……”多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官员和学者表示。
一度的“明日之星”曹妃甸何以陨落?本报记者奔走京津冀三地,历时近月余的调查显示:这其中有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误判,有2021年那波4万亿刺激政策的推波助澜,有强势官员的好大喜功,也有河北、唐山区域开发操盘者的经验不足,更有中国过去30年土地开发、投资拉动式发展模式的不合时宜,等等。
而且,曹妃甸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其遭遇带来的昭示之一是,在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传统投资拉动的土地开发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今天各地热衷的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建设,亦存在走向“曹妃甸式败局”的可能。
1. 被搁置的国际生态城建设曹妃甸优先建设临港商务区,意味着生态城将被无限期搁置,已经停工的项目,也极有可能长期烂尾一圈蓝色的建筑施工围挡圈起了滦(县)曹(妃甸)大桥施工现场,黄色的起重吊、白色的混凝土搅拌机静静地矗立,预制好的桥梁横卧在荒草丛中,已经扎好钢筋骨架而未及浇筑的桥梁则锈迹斑斑、扭曲变形,木料和钢筋杂乱地堆放,两排尚未架上桥梁的桥墩整齐地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桥墩上预留做连接之用的钢筋裸露在外,被雨水侵染的锈迹一缕一缕染黄了桥墩,印刻着岁月的沧桑。
曹妃甸的发展前景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石墨烯产业示范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便是曹妃甸发展前景的展望。
首先,曹妃甸区位优势明显。
曹妃甸位于华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曹妃甸紧邻港口、机场和高铁站,交通便捷,便于物资和人员流动。
此外,曹妃甸还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这些区位优势将为曹妃甸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其次,曹妃甸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曹妃甸石化产业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涵盖了石油化工、煤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其中,石墨烯产业示范区是曹妃甸的重点项目之一,将开展石墨烯的生产研发、应用开发等工作,有望成为全国石墨烯产业的先导区。
此外,曹妃甸还有一批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能够为曹妃甸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再次,曹妃甸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作为石化产业基地,曹妃甸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与此同时,曹妃甸还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这将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曹妃甸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
最后,曹妃甸政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曹妃甸的长远发展,政府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他们注重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曹妃甸。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这些政策将为曹妃甸的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曹妃甸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曹妃甸作为中国石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具备较好的区位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积极的政府支持。
随着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产业的不断创新,曹妃甸的发展前景可期。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曹妃甸将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石化产业的领军区,为河北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曹妃甸工业区投资环境简介曹妃甸位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原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因岛上曾建有唐朝皇帝李世民一曹姓妃子的庙宇而得名。
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建设面积310平方公里。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是曹妃甸最明显的发展优势,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顺应国家能源、交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北方地区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引领现代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曹妃甸从1992年开始谋划论证,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组织各类会议100多次,邀请专家、学者3500多人次。
2003年河北省把开发建设曹妃甸确立为全省“一号工程”。
2004年底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进口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首钢正式落户曹妃甸。
2005年10月曹妃甸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2006年3月曹妃甸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地理位置曹妃甸地处渤海湾经济圈中心,距北京220公里,天津120公里,秦皇岛170公里,唐山市区80公里。
交通便利发达,铁路有京山、京秦、大秦等国铁干线东西贯通,唐遵、卑水、汉南、滦港4条国铁支线南北相连;公路可与京沈、唐津、唐港高速和正在建设的沿海高速、唐承高速互通。
从国际航运看,距韩国仁川港400海里,距日本长崎680海里、神户935海里,与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南非、印度等国海运航线也十分顺畅,构成运输便捷、成本较低的海陆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是什么原因让唐山曹妃甸变得四大皆空?狐讯沙龙宣传站:潇洒周郎ztx126@sohu狐讯沙龙(6月16日)今天,在男人大视界看到一篇文章曹妃甸:坠落巅峰的开发样本。
网友世界播报叙述道,位于渤海湾西侧、隶属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唐山、规划面积38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业区,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曹妃甸不行了”、“曹妃甸玩不下去了”、“曹妃甸成了烫手山芋,哪个官员都不愿意去”……流言,如同一个可怕的幽灵,在曹妃甸、在唐山徘徊。
看后,不禁令笔者大吃一惊,好像记得以前的报道《唐山印象——凤凰涅槃后的生态之城》,是那样的欢欣鼓舞、那样的荡气回肠。
该文记者“当听完唐山副市长所做的‘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说明会’上的汇报,当参观完曹妃甸,我深深的明白了:北方深圳是什么意思?我感受到了他正以惊人的速度腾飞。
”他还用了几个关键词对曹妃甸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了描述:干净规矩;速度效率;气势磅礴;物产丰富文化。
特别是讲到“速度效率”时说:“深圳有速度,唐山有效率。
”就连本地的导游员也非常自豪地介绍,63平方公里的南湖我们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他规划完成,这就是“唐山速度”。
不管是速度也好,效率也罢,也都说明了一个城市正在以超速度奔驰。
曹妃甸工业区原计划构建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和大电力。
但是,仅仅两年之后,也就是现在的2013年,就出现了一片惊呼之声,使得曹妃甸成了“四大皆空”!国际生态城建设被无限期搁置,唐山市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河北和内蒙古力推的内蒙古在曹妃甸建立的临港“飞地”产业园,如今也都遭遇困境。
同时,曹妃甸整个招商和项目建设形势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有文章报道,身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曹妃甸已经从荣耀的巅峰坠落,巨额债务偿还压力,使其资金链处于崩溃的边缘。
曹妃甸工业区投资建设情况简析
一、工业区的定义
1、工业区概念
工业区: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
由于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城市工业区。
多由加工工业企业群组成,大部分是在优越的地理条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结构比较协调,并有紧密的生产联系,往往体现着城市经济的某种特征。
按工业企业群的生产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性工业区,如中国北京的电子工业区、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哈尔滨的动力机械工业区等;另外一类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工业企业少,一般建为综合性工业区。
如中国沈阳铁西工业区,北京东郊工业区等。
②矿山工业区。
在采掘工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企业群组合。
与开发区域资源相结合,可组成部门结构复杂、矿业与工业均较发达的矿山工业区。
如中国淄博市的南定、甘肃的金昌、安徽的铜陵。
③以大型联合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区,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等。
工业区以企业联合布局为基础,以企业群为主体,厂与厂间的距离一般很近。
工业区内各企业由于共同使用统一的供排水系统、交通道路、工程管网、热电站、变电所、港口码头、建筑基地、三废处理设施,以及城镇生活福利设施等,从而大大节省各企业的厂外工程投资,节约用地,提高经济效果。
2、曹妃甸工业区简介
曹妃甸工业区地处唐山市南部沿海,以建设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统揽,正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性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
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曹妃甸工业区规划建设情况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曹妃甸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曹妃甸将建立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总投资将达5万亿元人民币。
1、港口物流规划
依托曹妃甸天然港址优势,建设4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6个5至10万吨级煤炭码头、1个10万吨级LNG码头。
2、产业规划
1、依托进口矿石码头,结合首钢集团整体搬迁,由首钢集团、唐钢联合在曹妃甸建设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800万吨、工程总投资635亿元。
产品以汽车、家
电、建筑、造船、压力容器等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精品版材为主。
2、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建设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
同时,利用进口原油,建设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总投资273亿元。
3、依托“北煤南运”和大秦线扩能分流工程,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建设460万千瓦大型火力发电厂,并实行工业区集中供热。
该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182.2亿元建设4座装机容量为1000MW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二是利用进口LNG,投资25亿元建设两座300MW的燃气热电机组。
4、发展循环经济,为了实现工业区内产业群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在建设上述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同时规划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废弃物重复利用项目,包括:利用钢铁工业炼制焦炭的煤焦油,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发展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利用钢铁厂的工业废渣,建设年产240万吨的矿渣超细粉工程;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
3、循环经济
曹妃甸工业区被列入中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我们将秉承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使曹妃甸成为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4、旅游规划
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和植物园等滨海生态公园、旅游休闲区,开展港口工业旅游以及港口周边的自然景观旅游等。
5、城市规划
在工业区东北5公里的地方规划建设一座占地150平方公里可供150-200万人居住的曹妃甸滨海新城,预计到2015年城市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形成59万人口规模,将提供区域金融、研发、居住、文化、旅游的综合性城市。
三、曹妃甸工业区的重点投资领域
曹妃甸工业基地重点投资五大领域,分别是钢铁、装备制造、化工、高新技术和电力,各领域具体发展方向如下:
1、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利用进口矿石,由首钢和唐钢脸儿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基地,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我国长期以来进口的高附加值板材,一期钢铁生产能力970万吨,最终形成300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
2、装备制造业
依托曹妃甸深水岸线资源和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大型装备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配套岸线长25公里。
重点发展修造船、港口机械、海洋工程、石油钻采设备、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矿山机械、中性钢结构、大型农业机械装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
3、化工工业
建设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建设2000万吨炼油、255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的石油产业群;乙烯为基础原料发展聚合物产业,精细化工和日用化工产品。
海洋化工将以依托海洋淡化,工厂化制盐,发展氯碱及镁溴等系列产品。
煤化工将发展以建设1000万吨甲醇及二甲醚生产线、煤焦油深加工、苯、酚、萘精制、烯烃等为重点的化工产品。
4、高新技术产业
以曹妃甸大型企业的主导产品和经济实力为依托,建设一个以自主研发为主导,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
规划建设面积31平方公里的高新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
能源、节能环保、光电子技术、新材料、现金制造与智能化、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与医药、高新技术服务等产业。
5、电力产业
由香港华润集团投资建设装备容量460万千瓦的超临界火力发电厂,已经部分投产。
四、2010年曹妃甸工业区投资建设情况
从建设之初至今,曹妃甸已进入大规模推进产业聚集阶段。
自开发建设以来(到2010
年 4月底),曹妃甸已累计完成产业项目投资751.8亿元,形成了现代港口物流、钢铁、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五大主导产业竞相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集聚的新格局。
2010年,曹妃甸工业区大力实施“产业聚集攻坚年”,全力打好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攻坚战,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17个,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同比增长50%。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前5个月,曹妃甸工业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港口吞吐量等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9.7亿元,同比增长31.3%;财政收入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37%。
3月16日,工业区组织了总投资626.7亿元的30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涉及码头建设、钢铁深加工、修造船、机械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产业和领域。
6月21日,工业区组织了第二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78亿元,涉及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利用、智能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港口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产业和造地、土地整理、路桥建设、市政管网配套、商业网点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掀起开发建设新热潮。
以下为2010年曹妃甸工业区重点前期、新开工、续建项目:1、前期项目:
2、新开工项目:
3、续建项目:
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快速发展建设,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及资金支持。
不久的将来,曹妃甸必将成为我国北方国际性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