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水产配合饲料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1
一、配合饲料的定义指根据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把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完全符合动物生长需要全价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和生鲜饵料及单一饲料的比较1、营养全面。
2、水中稳定性强。
3、原料来源广泛。
4、质量有保证。
5、使用安全,运输、贮藏方便。
6、便于集约化生产(饲料生产和水产养殖)。
二、渔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和规格渔用配合饲料的分类(按物理性状)1、粉状饲料2、颗粒饲料:鱼饲料直径为2-8mm,虾饲料0.5-2.5mm,长度为直径的1-2倍。
(1)软颗粒饲料:含水率25-30%,密度为1g/cm3(2)硬颗粒饲料:含水率≤12%,密度为1.3g/cm3(3)膨化饲料:含水率≤6%,密度<1g/cm3淀粉含量>30%,脂肪含量<6%31100即粒度直径小于0.152 mm。
(2)高蛋白、低糖,脂肪含量在10-13%,能充分满足幼苗的营养需要。
(3)水中稳定性要好。
(4)营养素易被消化吸收。
(5)颗粒大小应与仔、稚鱼(虾)的口径相适应,颗粒大小一般在10-300µm范围。
(6)具有一定的漂浮性。
12、微粘合饲料(Micro-bound diet, MBD)3、微包膜饲料(Micro-coated diet, MCD)1将各种配制好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等放入含表面活性剂的溶剂中乳化,其中活性物质经化学反应形成胶囊。
按工艺分为两种:(1)界面聚合法:主要原理是通过胺类化合物与酰氯类化合物在两相界面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酰胺胶囊。
不易干燥,易磨损。
全蛋白膜胶囊,以氨基酸的氨基与酰氯聚合成囊,易干燥,复水时不破裂。
12合,溶解度降低后从溶液中凝集析出,与连续相分离,包覆于饲料表面形成囊壁结构。
这种方法不需有机溶剂,但仅适用于油溶性成分,水溶性物质极易散失,并且囊壁固化后可能导致可消化性下降。
2、微粘合饲料微粘饲料是先将饲料的各种原料微粉碎,按照种苗营养需求进行配制,混合均匀后加入粘合剂,充分搅拌干燥后再微粉碎制成。
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配制技术叶元土(苏州大学农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水产动物种类繁多,仅中国就有海水、淡水鱼类3000种左右,其中淡水鱼类达到900余种,目前在进行养殖生产的鱼类(包括引进种类)近100种。
目前进行这类研究的机构、人力和投入也非常有限,且这些研究力量与实际需求相比几乎是杯水车薪,因此,要完全掌握和了解全部的养殖水产动物营养需要标准还是一项难以实现的愿望。
目前对鲤鱼、草鱼、鲫鱼、武昌鱼等的营养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引进种类如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的营养研究是中外结合也具备一定基础,而对于多数新增养殖种类还是参照现有养殖种类、并借助人类营养、畜禽营养的研究基础在进行饲料配制和生产。
一、关于蛋白质与氨基酸的营养、饲料配制技术1、蛋白质的需要量水产动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要量高于陆生动物,这是水产动物在长期的生物进行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变化中形成的,在自然水域中光合作用的产物非常有限,水生动物主要选择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也主要适应于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类物质。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水产动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的满足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蛋白质、氨基酸的总量的需求与供给,一般在25-45%的范围内;二是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质量的需求与供给,包括饲料可消化或利用蛋白质的量、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平衡模式等。
数量的满足较为容易,而质量的保障却非常困难。
对于饲料生产企业,在水产动物配合饲料配方编制时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保障配合饲料的氨基酸质量,以及根据饲料原料的变化、养殖季节的变化、养殖种类的变化对饲料配方进行适时的调整,这是配方技术的主要难点所在。
(1)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合理范围总结已经研究和应用的结果,水产动物的蛋白质需要量范围在25-4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值。
如果再结合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和目前的生产情况分析,建议合理的范围应该在28-34%左右。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饵料投喂技巧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养殖方式,为保证养殖过程中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正确的饵料投喂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饵料投喂技巧,帮助养殖者实现良好的养殖效果。
1. 饲料类型选择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养殖的目标和水产动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饲料类型是首要任务。
一般而言,饵料可分为粉状饲料、颗粒状饲料和饲料球等多种形态。
饲料的成分应综合考虑水产动物的生态环境、生长阶段以及饵料的营养成分等因素。
2. 合理喂养时间与频率在进行饲料投喂时,养殖者需要合理掌握喂养时间和频率。
一般建议每天喂养2-3次,喂食时间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两个相对温凉的时段,避免高温时段影响饵料的质量和养殖动物的进食。
此外,养殖者还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生长状况灵活调整投喂时间和频率。
3. 适量投喂、避免过量养殖者在投喂饵料时一定要注意适量投喂,避免过量。
适量投喂有助于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过量则容易导致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养殖者可以通过观察饵料的食用情况和养殖动物的食欲来判断是否投喂适量,并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定量投喂、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4. 注意饵料的质量和保存保持饵料的质量和保存是养殖饵料投喂技巧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饵料,避免使用劣质饵料造成养殖效果不佳。
其次,养殖者需要妥善保存饵料,避免受潮、霉变等情况。
饵料存放区域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露天存放。
在投喂前检查饵料的颜色、气味和质地,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5. 饲料与水质的匹配水产养殖中,饲料与水质的匹配非常重要。
饵料的投喂应根据水产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整。
养殖者需要了解水质的PH、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并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合理的饲料与水质的匹配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水质污染和水产动物的疾病发生。
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
饲料的投喂技术,包括鱼儿授食面、授食时间及授食量等因素。
传统的人工投饲方法由于费时费力,受人为的情绪影响较大,已逐渐被机械投饲所替代。
生产实践得知,机械投饲时授食面广、授食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所饲养的个体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鱼儿的生长成绩也较人工投饲有好的表现。
1 投喂方法投饲要遵循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在生产之初,就应驯化鱼儿形成有规律性的摄食习惯。
机械投饲,撒料均匀,鱼类受食面大,既节省饲料又利于个体弱小鱼种的生长,生产效果普遍比人工投饲的效果要好得多。
人工投饲的随意性较大,因此,投喂应注意以下两点。
目前,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往往不设饵料台,池塘面积较小的多数养殖场直接将饲料均匀撤入池塘;池塘面积较大的,又只是沿池塘边投饲,这样饲料直接落入池底淤泥上,既不利于观察鱼类摄食,容易引起投饲过量或投饲不足,也不方便鱼类觅食,残饵还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
因此,应合理设置饲料台,方便观察鱼类摄食,及时清除残饵,调整投饲量。
网箱养殖中,网箱底部和四周的网衣,网目往往大小相同,为了便于网箱中水质交换,网箱的网目随鱼生长而由小到大逐渐更换,投饲时,未被鱼类及时摄取的饲料,就会穿越网箱的底层造成浪费。
为了避免浪费、少投饲料,又不利于鱼类生长;如果使用小网目的网衣做箱底,又容易造成箱底水流不畅,污物沉积,诱发鱼病;如果按“少食多餐“或慢投饲,延长鱼类的摄食时间,又要消耗太多的劳动力。
网箱养殖,可以直接在网箱底部用密眼网纱做底衬,投喂后,及时检查箱底残饵情况,调整投饲量,定期清洗和更换网箱底衬,以减少饲料流失,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箱底污染,诱发鱼病。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管理技巧水产养殖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养殖方式,既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供应,又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的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方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饲料配方和管理技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提高养殖效果的方法。
一、饲料配方1. 蛋白质含量的控制:蛋白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适当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通常,幼苗期的水产动物需要较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而成年期则需要适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的平衡:脂肪是水产动物饲料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但过多的脂肪含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并增加养殖成本。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需要控制脂肪含量,确保适量的能量供给。
3. 动物原料的合理利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饲料原料包括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和混合蛋白。
在配方中,应根据价格和营养含量考虑,合理搭配不同的原料,使饲料成本降低同时满足水产动物的养分需求。
4. 添加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在饲料配方中,应添加适量的必需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等,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效益。
二、饲料管理技巧1. 定时定量喂养:水产动物的消化功能有限,过量的饲料会导致水质恶化和浪费。
因此,应按照规定的投喂量和频率进行喂养,避免过度投喂。
2. 饲料湿化处理:水产动物普遍具有悬浮性喂食习惯,因此饲料的湿化处理非常重要。
湿化后的饲料能够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提高水产动物的采食率和消化率。
3. 增加饲料的可溶性:可溶性饲料可以更容易被水产动物吸收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饲料配方中,可以适当添加可溶性维生素、酶和氨基酸等,以提高饲料的可溶性。
4. 加强饲料的稳定性:饲料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消化。
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稳定剂和抗氧化剂,以延长饲料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
要想培育出优质的水产品,水产饲料配方很重要。
今天小编就草鱼、青鱼和鲤鱼的饲养配方为例,和大家分享下一些相关信息。
(一)草鱼饲料配方(1)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该配方饵料系数为1.9;如另加青饲料,则饵料系数为2.2,该配方由珠江水产研究所供给(鲫鱼饲料)。
(2)稻草粉80%、豆饼10%、米糠10%,该配方由长江水产研究所供给,饵料系数为4.9。
(3)玉米料粉7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5%,其增加物和粘合剂为:甘薯12%、食盐0.5%、复合维生素2%、磷酸氢钙2%,饵料系数为4.8。
该配方为山东水产学校研制的78-5号颗粒饲料配方。
(4)甘薯藤粉80%、豆饼粉15%、麸皮5%,其增加剂和粘合剂是:甘薯粉12%、食盐0.5%、复合维生素2%、磷酸氢钙2%,饵料系数为4.5,该配方为山东水产学校研制的73-1号颗粒饲料配方。
(二)青鱼饲料配方(1)干草粉40%、蚕蛹30%、菜饼10%、大麦20%,饵料系数为3,该配方由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供给。
(2)青干草40%、棉饼30%、豆饼10%、菜籽饼5%、蚕蛹5%、鱼粉5%、元麦5%,饵料系数为3,本配方由上海水产学院供给。
(3)豆饼47.5%、鱼粉35%、酵母1%、无机盐等16.5%,饵料系数为2.26,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供给(花鲢水产饲料求购)。
(叁)鲤鱼饲料配方(1)麸皮45%、豆饼40%、大麦10%、鱼粉5%,增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当,饲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供给。
(2)麸皮45%、鱼粉30%、豆饼15%、大麦10%,增加剂量同(1),饵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供给。
(3)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抗生素下脚料各1%、粘合剂2%,饵料系数为2.7,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供给。
鱼用配合饲料的种类和配置文章来源:华隆鱼饲料 水产养殖在其苗种按需要放养好后,饵料的准备就成为主要技术问题。
饲料是指能被水产养殖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物质。
饲料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为水产养殖动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或者说是水产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是提高水产养殖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和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效益,减少饲料营养成分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的损失,调控产品质量。
另外,用某种单一原料或非全价的混合饲料养殖水产养殖动物,由于饲料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平衡,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动物身体代谢的生理要求或组织成分的生成,造成饲料转化率低,饲料系数高,降低了养殖效益。
水产养鱼饲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饲料既包括饲料原料,也包括由各种原料加工而成的工业饲料,如添加剂预混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等。
所谓鱼用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营养需要,将多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而成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配方科学合理、营养全面,完全符合鱼类生长需要的配合饲料,特称为鱼用全价配合饲料。
(一)、配合饲料的种类依照饲料的形态可分为粉状饲料、面团状饲料、碎粒状饲料、饼干状饲料、颗粒状饲料和微型饲料等六种。
颗粒饲料中照含水量与密度可分为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膨化颗粒料和微型颗粒饲料等四种。
依照饲料在水中的沉浮分为浮饲料、半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三种。
依照饲料的营养成分可分为全价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加剂饲料和添加剂四种。
依照养殖对象可分为鱼苗开口料、鱼种饲料、成鱼饲料和鱼饲料等四种。
现按形态分类对主要种类分述如下:(一)粉状饲料粉状饲料就是将原料粉碎,并达到一定程度,混合均匀后而成。
因饲料中含水量不同而有粉末状、浆状、糜状、面团状等区别。
粉状饲料适用于饲养鱼苗、小鱼种以及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
粉状饲料经过加工,加粘合剂、淀粉和油脂喷雾等加工工艺,揉压而成面团状或糜状,适用于鳗鱼、虾、蟹、鳖及其他名贵肉食性鱼类食用。
很多人对全价配合饲料不是特了解,今天小编就为您简单的解析下。
全价合作饲料中的“全价”是指饲养鱼类成长所需的养分成分配比齐全的饲料;“膨化”是指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道技术,即饲料质料通过高温高压的膨化工序而制成的一种饲料商品;而“合作饲料”是指依据鱼类养分需要以及所选质料的配比加工而成的饲料。
运用全价膨化合作饲料有啥优点呢?1.养分彻底由于人工饲养环境与鱼类天然成长环境有很大的不同;饲养业主又希望饲养鱼类的成长和密度要远高于天然环境中的鱼类。
因此,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就要明显高于天然环境中的成长需要,所以直接运用小杂鱼投喂是很难到达这一方针的。
2.消化吸收率高由于全价膨化合作饲料在加工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对质料的熟化效果,而使其养分成分更容易被鱼类吸收运用。
这即是为啥运用全价膨化合作饲料养鱼,能下降饲料系数的首要原因。
3.进步饲养密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养密度的进步,就意味着饲养业者所得到的回报率越高。
当单位水体的饲养密度进步后,鱼类在饲养水体中的空间缩小了,对水质的需要也就要大大高于天然环境的水平,由于运用全价膨化合作饲料能下降饲料系数,使排入水体中的残饵和排泄物大大下降,便有能够使饲养密度大幅度进步,乃至比运用其它方式饲料的养鱼密度要高得多。
4.削减病害由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鱼类密度要远高于天然条件下的密度,因此饲养鱼类的病害发作率要大大地高于天然条件下的鱼类。
水是病害传播的首要路径,所以进步水质、防止病害发作是工厂化饲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饲料是影响水质最重要的要素,所以只要当运用饲料系数下降到最佳极限时,才有能够到达鱼类的疾速成长,又能最大极限地减小饲料关于饲养水体水质的晦气影响(水产饲料加盟)。
5.下降设备出资本钱随着鱼类工厂化饲养工业的不断扩大和开展,许多适合于鱼类饲养的水资源 (特别地下温水)已被过度运用,水源缺少的问题越来越杰出。
为了更充分地节省水资源,饲养业者不得不出资兴修循环水系统,来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以满足出产的继续开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