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1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备战2018年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 格式:doc
- 大小:395.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之句子朗读的节奏【教学目标:】一、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二、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读,请给下面两句话添上标点符号。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二、知识梳理:文句停顿分类文句停顿分为和。
三、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一)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夫君子之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方法总结】(二)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可以一战今天下三分今齐地方千里【方法总结】(三)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公大笑乐屠大窘先帝不以臣卑鄙【方法总结】(四)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投以骨转视积薪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方法总结】(五)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方法总结】(六)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方法总结】(七)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方法总结】(八)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方法总结】(九)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方法总结】四、巩固复习(一)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A.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尝求古仁/人之心D.吾/谁与归(二)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答案:二、知识梳理:文句停顿分类文句停顿分为句内停顿和句外停顿。
三、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一)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夫 /君子之行乃 /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方法总结】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语之后,应当停顿。
(二)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可/ 以一战今/ 天下三分今齐地/ 方千里【方法总结】“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若是/则已矣【答案】A【分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A.句意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正确划分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2018年中考文言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总结专题及训练(5篇范例)第一篇:2018年中考文言文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总结专题及训练2018年中考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专题训练和不同角度分析规律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其一犬坐于前(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划二处)(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划二处)(7)可爱者甚蕃(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恐前后受其敌(《狼》)(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上)(划二处)(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划二处)(5)广故数言欲亡(划二处)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二处)(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其一犬坐于前(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4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人不知而不愠(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6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2)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章》)(6)夫战,勇气也以上能总结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以上试题的答案及解析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其一/犬坐于前(5)土地 /平旷,屋舍 / 俨然(划二处)(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中考文言文朗读停顿及词类活用复习指导(一)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句中停顿来找到文言文句子中的相应停顿。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然后找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句子的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 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如:(1)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2)可/以一战。
3. 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水之人/争/奔走焉。
4.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接。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其一犬/坐于前。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 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1)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2)瞻余马首/可也。
6. 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画两处)久 之 目 似 瞑 意 暇 甚【答案】久 之/目 似 瞑/意 暇 甚【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久之/。
21、桃花源记的朗读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爱莲说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核舟记朗读节奏划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划分★【考点剖析】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设题方式】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方法指导】文言语句停顿的规律: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十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①今 / 天下 / 三分。
(《出师表》)【“天下”是一个词,“今”“天”不能连读,“天下”不能断开】②中 / 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中间”是两个词。
“中”是“其中”的意思,“间”是“夹杂”的意思,两个词不能连读】③忠之属也,可 / 以一战。
(《曹刿论战》)【“可以”古今异义,是两个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①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
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②余闻之也 / 久。
(《伤仲永》)【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而不是“我很久了”,句子的主语是“余闻之”,“也”表示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③王之弊 / 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受蒙蔽很严重啊”,句子的主语是“大王受蒙蔽的情况”而不是“王”,所以应该在“王之蔽”后面停顿】④但少 /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如吾两人者”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能断开】二、十个规律:1.方法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①醉翁之意 / 不在酒。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第一篇: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 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中该如何停顿这句话的顿我自己以前也迷惑过,后来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应该这样停: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由如下:1、前面三个分句为动宾结构,在动词与宾语之间停顿,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停顿。
难点在后一分句: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直到今晚才真正有些明确,原来,我将这个“行”字理解为“行为”或“所做的”,导致这句话说不通,其实这个“行”还有另一个不常用的义项,“行将就木”,“行”者,“将”也,有旁证,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行衰谢”。
[引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5页]“拂”作“违背”解。
[同上,314页]这样,这句话就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画两处)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为: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二、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余,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一、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陈太丘与友/期行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