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优质幼儿园ppt获奖课件-幼儿大班数学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大班数学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了解图形的名称、特征及分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几何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组合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几何图形卡片、磁性黑板、挂图。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幼儿关注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卡片,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讲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认识的几何图形,并尝试进行分类。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种几何图形,用剪刀、彩笔和胶水进行创意组合,制作出有趣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黑板上贴上各种几何图形卡片,标明名称和特征。
2. 在另一侧黑板上画出分类图,将幼儿的作品按照几何图形分类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用生活中的物品(如积木、拼图等)拼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探索几何图形的无穷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与空间•逻辑与推理•时间与钟表•测量与比较•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01数的认识与运算010203认识数字0-9及其对应的数量学习正确书写数字0-9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的读法与写法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序方法了解数字在比较和排序中的应用数的比较与排序学习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掌握通过数的合成与分解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了解数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的合成与分解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了解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学习加减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规则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2图形与空间01020304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基本图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一个所有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的二维图形。
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形成的图形。
图形的拼组与变换图形的拼组通过移动、旋转、翻转等操作将多个基本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图形的变换通过拉伸、压缩、扭曲等操作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对称性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010203上下、左右、前后的概念空间方位的描述空间方位的变换空间方位的初步认识理解并区分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理解并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旋转等变换过程。
80%80%100%图形与空间的综合应用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状,并能进行简单的空间想象和推理。
运用图形与空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拼图游戏、路线规划等。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图形与空间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03逻辑与推理找规律填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如递增、递减、重复等。
根据已知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或缺失的数字。
通过练习,提高幼儿对数字序列的敏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
了解基本的逻辑概念,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件优质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与空间》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简单的立体图形如球体、正方体、长方体;探索图形的拼组与分解;初步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平面和立体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拼组、分解的能力,发展其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图形的认识和基本属性的掌握。
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分解,以及对称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磁性教具板、挂图、模型等。
学具:安全剪刀、彩纸、胶棒、七巧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三角形警告标志、正方形的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所见图形。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展示图形,讲解图形特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2. 讲解与互动(15分钟)对不同图形进行分类,引导幼儿识别和命名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通过图形拼图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拼组与分解的理解。
讨论图形的对称性,用挂图或模型进行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图形拼贴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让幼儿用七巧板进行自由创作,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对幼儿的操作和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图形的名称、图形的直观图示以及关键概念,如“对称”等,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平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使用彩纸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对称的图案。
2. 答案:幼儿记录的图形至少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
对称图案的制作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