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537.00 KB
- 文档页数:5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问答(附答案)问题一、牙科手机使用后如何清洗?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手工清洗方法:牙科手机使用后在带车针情况下使用牙科综合治疗台水、气系统冲洗牙科手机内部水路、气路30 s,再将牙科手机从快接口或连线上卸下,取下车针,去除表面污染物,带光纤牙科手机可用气枪吹净光纤表面的颗粒和灰尘,擦净光纤表面污渍;带螺纹的牙科手机表面可用软毛刷在流动水下清洗。
最后,使用压力罐装清洁润滑油清洁牙科手机进气孔管路,或使用压力水枪冲洗进气孔内部管路,然后使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
2、机械清洗方法:如条件允许,建议选用热清洗消毒机机械清洗牙科手机(1)表面清洁:将牙科手机从快接口或连线上卸下,取下车针,去除表面污染物(2)牙科手机放人机械清洗设备内,固定牙科手机,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3)机械清洗设备内应配有牙科手机专用接口,其清洗水流、气流符合牙科手机的内部结构(4)机械清洗设备用水宜选用去离子水、软水或蒸馏水问题二、口腔门诊消毒/灭菌后飞医疗器械能存放多久?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般消毒灭菌后物品的存放时间取决于物品是否有包装、包装类型和器械的危险程度。
裸露灭菌及一般容器包装的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灭菌后应立即使用,最长不超过4h;中、低度危险口腔器械消毒或灭菌后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d 。
包装材料无菌有效期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器械储存区还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架)或存放车,并应每周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储存室内环境应符合GB15982要求。
问题三、口腔科操作中要求或进行职业防护,具体如何操作?防护用品如何处置?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1.准预防的基本理念就是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物质,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编号:ZZKQ-YY-001版号:2018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范围二、适用范围三、术语和定义四、管理要求五、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六、检测要求七、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八、器械储存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一)口腔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三)牙科小器械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六)牙洁治器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A类空腔负载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750(1≤L/D≤750)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L≤1500mm),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L/D≤1500)并且长度不小于3000mm(L≤3000mm),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带着问题学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问题一:牙科手机使用后如何清洗?(P281)规范来源:《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 附录D 参考解答:牙科手机清洗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1、手工清洗方法:牙科手机使用后在带车针情况下使用牙科综合治疗台水、气系统冲洗牙科手机内部水路、气路30 s,再将牙科手机从快接口或连线上卸下,取下车针,去除表面污染物,带光纤牙科手机可用气枪吹净光纤表面的颗粒和灰尘,擦净光纤表面污渍;带螺纹的牙科手机表面可用软毛刷在流动水下清洗。
最后,使用压力罐装清洁润滑油清洁牙科手机进气孔管路,或使用压力水枪冲洗进气孔内部管路,然后使用压力气枪进行干燥。
2、机械清洗方法:如条件允许,建议选用热清洗消毒机机械清洗牙科手机。
(1)表面清洁:将牙科手机从快接口或连线上卸下,取下车针,去除表面污染物。
(2)牙科手机放人机械清洗设备内,固定牙科手机,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
(3)机械清洗设备内应配有牙科手机专用接口,其清洗水流、气流符合牙科手机的内部结构。
(4)机械清洗设备用水宜选用去离子水、软水或蒸馏水。
问题二:口腔门诊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能存放多久?(P300)规范来源:《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参考解答:一般消毒灭菌后物品的存放时间取决于物品是否有包装、包装类型和器械的危险程度。
裸露灭菌及一般容器包装的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灭菌后应立即使用,最长不超过4h ;中、低度危险口腔器械消毒或灭菌后置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d 。
包装材料无菌有效期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器械储存区还应配备物品存放柜(架)或存放车,并应每周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储存室内环境应符合GB15982要求。
问题三:口腔科操作中要求“...”或“...”进行职业防护,具体如何选择?防护用品如何处置?(P301)规范来源:《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506-2016参考解答:标准预防的基本理念就是认定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物质,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0646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口腔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牙科小器械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牙科手机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3.4根管器具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锉、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
3.5牙洁治器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3.6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人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3.7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3.8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3.9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编号: ZZKQ-YY-001版号: 2018.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范围二、适用范围三、术语和定义四、管理要求五、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六、检测要求七、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八、器械储存.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一)口腔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三)牙科小器械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六)牙洁治器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 的小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 A 类空腔负载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 L)与孔直径( D)的比率大于等于 1,小于或等于750( 1≤ L/D≤750)并且长度不大于 1500mm(L≤ 1500mm), 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 1500 之间( 2≤ L/D≤1500)并且长度不小于 3000mm( L≤ 3000mm),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编号:ZZKQ-YY-001版号:2018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范围二、适用范围三、术语和定义四、管理要求五、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六、检测要求七、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八、器械储存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一)口腔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三)牙科小器械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六)牙洁治器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A类空腔负载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750(1≤L/D≤750)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L≤1500mm),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L/D≤1500)并且长度不小于3000mm(L≤3000mm),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
口腔科消毒灭菌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参照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制定本规定.一、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1.口腔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和或灭菌.2.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3.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平消毒.4.低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中或低水平消毒5.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必须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加工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7.光固化机头使用时必须消毒,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后丢弃;纸尖、牙胶尖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二、诊疗环境消毒制度1.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断分隔,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2.诊室开诊前半小时开窗、开门,保持空气自然流通,诊室结诊后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治疗工作结束后,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工作台和地面,每周对诊室内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窗、墙面、桌椅等.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附属设施包括头托、扶手、各种开关、医师座椅等用一次性垫巾覆盖并及时更换,不能覆盖者用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消毒,有污染时及时擦拭消毒.5.每位患者治疗结束,手机卸下车针空转30秒,吐盆及时冲洗,牙椅及扶手每位患者治疗后及时擦拭.6.每日诊疗结束后,各吸唾管道彻底清洗,用含氯消毒剂冲洗5-10分钟.三、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1.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2.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三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4.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5.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6.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7.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浓度,8.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