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2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 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基本要求为保证口腔器械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必须对口腔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的方法、设备和药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部关于消毒灭菌的有关规定。
二、消毒灭菌设备和药品的选择和使用1.消毒设备:对于口腔医疗机构,应配备高温高压灭菌器和干热消毒器。
并将灭菌器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定期清洁和消毒。
2.消毒药品:对于口腔器械进行消毒,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品。
消毒药品应在有效期内,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三、消毒灭菌操作规范1.清洗:清洗口腔器械前应先进行分类,将不同材质、功能的器械分别处理。
器械表面应清除全部的污垢、血污和分泌物等。
清洗时要注意保护手、避免受伤。
2.消毒和灭菌:对清洗干净的口腔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按照口腔机构规定的消毒程序和灭菌程序进行操作。
(1)化学消毒:将器械放入消毒液中泡制一定时间后取出,放置自然风干,即可使用。
不同消毒液对不同器械有不同作用,应根据器械材质、生物质的种类、数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液类型和浓度。
(2)高压蒸汽灭菌:将清洁干燥的器械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时间和温度应根据器械的种类和灭菌设备的规定进行。
(3)干热消毒:将清洁干燥的器械放入干热消毒器中进行消毒。
消毒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器械种类和干热消毒器的规定进行。
灭菌后,器械应放置在干净、干燥的容器或包装袋中妥善保存。
(4)超声波清洗:适用于一些小型、复杂的器械。
将器械放入清洗剂浸泡一定时间,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去除器械表面的污垢。
3.器械包装和储存: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应进行包装,包装后的器械应贴上标识标签,标明名称、型号、消毒日期、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包装好的器械应存放在干净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防止受热、直接阳光曝晒,避免存放在有害气体或有较强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四、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防范职业暴露: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穿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防护装备,避免在操作中暴露于消毒液、污染物、高温火烧等危险因素之下。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ﻬ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要求规范WS506-
2023
该规范是针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做出的规范。
以下是规范要求的主要内容:
一、通用要求
1. 所有口腔器械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 口腔器械包括手术刀具、口腔诊疗设备、牙科医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3. 消毒灭菌处理应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包括处理环境、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及操作人员等。
4. 消毒灭菌方法应选用符合卫生行业法规及技术要求的标准方法。
5. 灭菌、消毒指示剂应在操作前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6. 消毒灭菌后,应存放在无菌包装袋中,并在包装袋上标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 热处理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热空气干热灭菌。
2. 化学法:包括低温等离子气体灭菌、乙烯氧化灭菌、氢氧化乙烯灭菌、过氧乙酸灭菌、臭氧灭菌、紫外线灭菌、电子束辐照灭菌。
三、消毒灭菌操作要求
1. 必须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及材料的完好性和规范性,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3. 根据操作手册要求准确选择处理方法,并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操作标识及管理。
4. 操作材料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混用。
5.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消毒处理消毒器具和操作台面。
该规范的要求是为了保证口腔器械在使用前得到彻底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杜绝口腔医疗事故的发生。
所有医疗机构、口腔诊所
和口腔保健机构都应当按照该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口腔医用器械的安全和健康。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是口腔医疗卫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它涉及到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来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质量。
下面是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要点:一、准备工作1. 仔细阅读消毒灭菌器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准备所需的消毒液和灭菌器,确保其有效期和规格符合要求。
3. 对消毒液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有效浓度和 pH 值。
4. 提前检查和维护消毒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器械能够正常运行。
二、器械的清洗1. 拆解和分类清洗器械,将易损、易失、可清洗的附件和小器械分开清洗。
2. 使用清洁刷等工具彻底清洁器械,清除器械表面的血液、唾液和污垢。
3. 将清洗的器械置入清洗机中,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和消毒液进行清洗,确保清洗彻底。
三、消毒处理1. 根据不同器械的材质和耐受性,选择适当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高温烘干消毒、化学灭菌等。
2. 按照要求将已清洗的器械放入消毒器中,避免交叉叠加和相互接触。
3. 设置合适的消毒参数,如温度、时间、压力等,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
4. 在消毒过程中,及时观察消毒器的运行状态,确保消毒过程没有异常情况。
5. 消毒结束后,及时将器械从消毒器中取出,放置在清洁的干净台面上,待其自然冷却。
四、灭菌处理1. 对于需要灭菌的器械,需按照规范将其包装好,使用无菌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包装过程中要注意包装的严密性和无菌性。
2. 将已包装好的器械放入灭菌器中,保证器械之间的距离和间隔,避免交叉污染。
3. 设置合适的灭菌参数,如温度、时间、压力等,确保灭菌的效果和安全。
4. 在灭菌过程中,及时观察灭菌器的运行状态,确保灭菌过程没有异常情况。
5. 灭菌结束后,灭菌器自动开启排气通道,等待灭菌器自然冷却。
五、质量控制1. 定期检测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 pH 值,确保其符合要求。
2. 对灭菌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工作状态正常。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云南竹子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编号:ZZKQ-YY-001版号:2018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范围二、适用范围三、术语和定义四、管理要求五、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六、检测要求七、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八、器械储存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一、范围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存储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三、术语和定义(一)口腔器械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三)牙科小器械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四)牙科手机用来向牙科工具或器具传递(带转换或不带转换)工作所需能量的手持工具夹。
(五)根管具器用来对根管进行探查、穿透、预备或充填的器具,如根管搓、根管扩大器、根管光滑髓针等(六)牙洁治器专门设计和(或)用于清除牙齿表面牙垢的手动或电动牙科器械。
(七)高度危险口腔器械穿透软组织、接触骨、进入或接触血液或其他无菌组织的口腔器械。
(八)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口腔器械。
(九)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参与口腔诊疗服务,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收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口腔器械。
(十)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的自动控制,其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的小型自动控制蒸汽灭菌器,以下简称小型灭菌器。
(十一)A类空腔负载单端开孔负载,其长度(L)与孔直径(D)的比率大于等于1,小于或等于750(1≤L/D≤750)并且长度不大于1500mm(L≤1500mm),或者两端开孔负载其长度与孔直径的比率大于等于2,小于或等于1500之间(2≤L/D≤1500)并且长度不小于3000mm(L≤3000mm),而且不属于B类空腔负载。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要求规范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于2017年6月1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班海群、XXX、XXX、XXX。
本标准的推荐性条款包括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部分包括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包括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
资料性附录包括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
本标准的引用文件包括XXX消毒卫生标准。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医疗机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文介绍了几个与医疗器械包装、消毒和灭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一些口腔器械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方面,本文列举了一些口腔器械的定义,包括口腔器械、牙科小器械、牙科手机、根管器具、牙洁治器和不同危险等级的口腔器械。
这些术语和定义对于医疗器械的包装、消毒和灭菌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准和规范方面,本文介绍了GB/T、WS310.2、WS310.3和WS/T367这几个与医疗器械包装、消毒和灭菌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对于医疗器械的包装、消毒和灭菌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第三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消毒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二、消毒要求第五条口腔科诊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清洁,去除器械表面的有机物、血液、唾液等污染物质。
第六条口腔科诊疗器械应根据其材质、用途、危险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第七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1.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2.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第八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应使用经国家认证的消毒剂,并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第九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确保器械的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温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第十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后,应进行效果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监测方法包括生物监测、化学监测等。
第十一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灭菌知识、操作技能及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法规、标准。
第十三条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预防交叉感染。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四、质量控制与监督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质量控制体系,对消毒工作过程进行持续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Regulationfor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techniqueofdentalinstrument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管理要求25.口腔器械处理基本原则36.口腔器械处理操作流程37.监测要求58.消毒与灭菌物品放行59.器械储存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培训内容与管理要求6附录B(规范性附录)口腔器械危险程度分类与消毒、灭菌、储存要求7附录C(规范性附录)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操作方法8附录D(规范性附录)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方法10附录E(规范性附录)小型灭菌器灭菌与监测要求13附录F(资料性附录)灭菌器灭菌周期运行记录表15前言本标准的4.2.2d)、4.3.3、4.4.3、6.1.2a)和c、6.2.2、6.2.3、6.2.4、6.3、6.6.2、6.6.3、6.7.2、7.1.3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曙铭、刘翠梅、俞光岩、苏静、丁效芳、刘东玲、章小缓、班海群、李六亿、王春丽、李秀娥。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