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间速度路程 张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计算。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2. 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计算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小红跑步锻炼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他们都在运动,那他们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3)教师讲解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骑自行车上学,每分钟骑行200米,他骑行了10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小红跑步锻炼,每分钟跑步300米,她跑步锻炼了20分钟,小红一共跑了多少米?等问题,让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解法。
这部分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行程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理解和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方面,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解决实际行程问题,特别是涉及多环节的行程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利用直观的教具和图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图像、表格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行程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行程问题引入新课:“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驶,家和学校之间的路程是5公里,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学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的兴趣。
呈现(10分钟)1.揭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和关系。
2.通过实例和图像,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操练(10分钟)1.分组讨论和解答一些基本的行程问题,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计算。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解答一些实际的行程问题,如“小明从家到学校需要20分钟,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评价和讨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3. 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图片、公式卡片、练习题。
2.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兔子跑得快,但最后输给了乌龟?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1)速度: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2)时间:速度和路程的比值。
(3)路程: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3. 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及公式(1)速度 = 路程÷ 时间(2)时间 = 路程÷ 速度(3)路程 = 速度× 时间4. 示例讲解以龟兔赛跑为例,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运用。
5. 练习题讲解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关系。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讲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时,要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公式的运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小象:4分钟跑240米小熊:3分钟跑240米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读题一遍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1、全班交流: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比较小牛和小熊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速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 学会使用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这三个基本关系式进行计算。
-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路程、时间和速度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距离。
- 时间: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通常以小时、分钟、秒表示。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通常以千米/小时、米/秒表示。
2. 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3. 应用举例:- 如果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如果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米,小明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走路,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学校?教学步骤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与路程、时间和速度相关的实际情景,如汽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概念。
-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式。
3. 练习:- 出示一些与路程、时间和速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强化正确。
4. 应用:-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第【1】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9、80页《路程、时间与速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数量关系之一,也是乘法的模型,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材结合动物竞走的情境,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已知竞走的路程和所花的时间,比谁走得最快;第二个问题是进一步解决第一个问题中的难点——竞走路程与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谁走得快;第三个问题是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第四个问题是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课前互动:游戏互动《变蝴蝶》。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点到本节课的两个关键词“路程”和“时间”。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上学歌》片段)听出什么歌了吗?同学们每天上学要想不迟到,就要把握好时间(板书:时间),你每天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所用的时间有多有少,是不是用时少的就走得快呢?(预设:不一定,因为他们家离学校的路程不是同样多)看来要比较快慢只看时间不行,还得考虑路程的远近(板书:路程),说明比快慢跟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快慢比较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具体情境导入小猴、松鼠和小兔去参加跑步比赛,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表格,你能看懂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吗?路程时间小猴280米4分钟松鼠240米4分钟小兔240米3分钟学生回答并引出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如果让你选择两种动物比较他们的快慢,你会怎么比较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教学预设:1.比较小猴和松鼠:时间一样比路程2.比较松鼠和小兔:路程一样比时间那猴子和小兔的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他们的快慢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预设:小猴:280÷4=70米小兔:240÷3=80米80米>70米小兔快你能看明白他的想法吗?可以借助线段图去理解:根据线段图引出速度就是每分钟走的路程:小猴行走了4分钟,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表示1分钟内走过的路程,在数学中我们把小猴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叫速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谁跑得快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观点碰撞,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相应的路程。
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快慢不仅和时间有关,还和路程有关,感受速度产生的需要。
2.创设情境,理解速度学生板书神七飞船:40÷5=8千米张老师:16÷2=8千米通过老师的速度和飞船的速度一样,引起感知上的冲突,得到只有长度单位表示速度不行,要想清楚表示速度,还需要加上时间单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5课时_速度、时间、路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路程》这一课时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他用了多少时间?他骑了多远的路程?从而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系列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如:图片1,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速度是5km/h,用了20分钟,路程是10km。
图片2,小红跑步,速度是8km/h,用了15分钟,路程是12km。
以此类推,呈现5-10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张图片,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速度》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路程时间速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行程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行程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行程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行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用了3小时到达。
请问小明家到公园的路程有多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关系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关于行程问题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