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 伟大的悲剧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悲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探险故事,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精神。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在南极探险归途中悲壮覆灭的故事。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崇高的精神内涵。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从而引发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探险故事往往充满兴趣,但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一些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理解不够到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品味文中生动细腻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斯科特探险队的崇高精神,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内涵,感受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伟大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本。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材选取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段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通过这个片段,让学生了解并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伟大的悲剧的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概念,分析小说中的伟大的悲剧的表现形式和含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伟大的悲剧有什么了解?你们能说出一些伟大的悲剧的例子吗?”让学生进行讨论。
2.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伟大的悲剧的片段,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文本内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 这段文字中的伟大的悲剧是指什么?b. 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伟大的悲剧?c. 这个伟大的悲剧对人们有什么影响?3. 分析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a. 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影响?b. 伟大的悲剧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伟大的悲剧对人们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或者文学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短文,或者选择一部描写伟大的悲剧的电影或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获加县城关镇三中王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5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
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2002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
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师: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自己在书中作好批注。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伟大的悲剧》一文,该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人类的伟大和悲剧。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伟大的悲剧》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悲剧吗?悲剧和喜剧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3.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回答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4.词汇和短语学习(10分钟)通过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5.语言点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点,包括句子结构、词义辨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6.写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短文,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同时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xx好,我是初中语文组x号考生,下面可以进行我的试讲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南极,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步伐一起走上这条探险之旅。
出示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检查预习: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作者已经有所了解,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嗯,了解的非常全面。
那生字词你们掌握了吗?PPT上的词谁来读一读?(预设错误:无垠、癫狂、凛冽)整体感知:好书不厌百回读,先听老师范读,听的过程中思考:发现课文中的“悲”在何处?(A 死亡之悲:在归途中全部队员牺牲了B 失败之悲:阿蒙森一行已先到达南极C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品读课文,小组合作:南极条件恶劣,但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再读课文,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人物“伟大”之,在小组进行交流。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2.无私的爱:课文最后一段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说课稿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说教材【价值定位】:《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对探险本身的意义进行探究和对人生意义的进行理性思考。
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课文节选自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故事,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所以,《伟大的悲剧》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教育价值。
【文本定位】:本文定位为获得阅读方法的样本类文本。
二、说学情初一下学期的孩子,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未知世界和别样人生有很强的新鲜感、好奇心,思维的独立意识增强。
但这一时期的孩子又是懵懂的,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中成功和失败的意义,没有清晰的认识。
文章篇幅长,情节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但因阅读方法的问题,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
针对这些学情,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紧扣住“伟大",找出颂扬和赞美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的语句,反复朗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住“悲剧”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让语文课走向文化与人格的高度。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伟大的悲剧为主题的说课,主要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对伟大的悲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解释悲剧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 学习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和解读一篇伟大的悲剧作品,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或者情节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4.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小组报告和课堂讨论,总结出伟大的悲剧的共性特点和深刻思想,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伟大的悲剧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作品的理解,写出对伟大的悲剧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伟大的悲剧的具体例子,以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
记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探险失败后,和他的队员在返回的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理论依据]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初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情感尤为丰富。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2.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法、学法]
教法: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欣赏课件、整体感知、细节品味、联系实际说观点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交流等方法,逐渐感受这种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法:这篇文章内容简单,让学生通过预习筛选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节十分感人,易于引起情感丰富的初二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合一的境界。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一、导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作介绍(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图片、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引入课题《伟大的悲剧》。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太多太多了,从而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为文章定下一个“悲壮”的主基调,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
1.在欣赏《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和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根据叙事要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这也是本单元的单元要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用一句话谈谈读完这篇文章的总体感受?用“这是一个___的故事”句式来说且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不论对全文的内容还是情感都有个总体的把握。
三、研读赏析:
1.体会“伟大”
(1自主
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请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旁边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边理解边记录,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合作、探究: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交流感动的语句;记录难以理解的语句。
→全班交流(穿插课后习题二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交流过程中对重点的语段、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
这一环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并板书。
2.体会“悲”
由伟大引入到悲,让学生说说“悲”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穿插课后习题二在此基础上引用鲁迅的话: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而理解“悲”是指“悲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伟大的悲剧”这一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思维辨证地理解“伟大”和“悲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组合,懂得英雄的真正含义。
四、感悟升华:
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谈对“英雄”的认识,树立真正的英雄观和成败观。
五、总结:
引用美国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而发表的电视讲话里的一段话来总结。
并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件]
1.板书:板书的设计主要围绕文章的重点——“伟大”和“悲”展开,逐条列出内容要点,既是对学生交流情况的总结,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附板书:伟大的悲剧
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无私的爱世人之悲
2.课件:课件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资料。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三次:一利用课件展示二组科学探险遇难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二是放映影片《阿蒙森――斯科特南极探险纪录片》,通过视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为学习全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投放相关课件(图片和重点语句,显示学习重点和关键信息,提
纲挈领,便于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三是在讨论“英雄”时,轻声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展示里根《真正的英雄》演讲稿片段,把情境教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