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专题 参考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古代诗歌知识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知识中国古代诗歌知识(P)——LJX中国文学源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代诗歌分类(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不同主旨)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
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
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诗词大会参加参考书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它不仅是一档大众文化娱乐节目,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作为观众,我们常常会被选手们吟诗唱和的才华所吸引,不禁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知识。
因此,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参考的书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诗词。
一、《全唐诗》《全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诗人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的诗歌。
它对于研究唐代文化、社会和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了解唐代诗词风采和经典作品的重要读本。
二、《全宋词》《全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词集,收录了宋代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词人作品。
宋代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词人们以琼瑶曲调、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受。
《全宋词》是研究宋代文化和了解宋词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唐宋诗词研究》《唐宋诗词研究》是中国古代诗词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由中国知名学者主持编纂。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诗词流派、创作技巧和文学思潮,全面展示了唐宋时期诗词的发展演变。
读者通过学习该书可以深入了解并分析唐宋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四、《增广贤文·名言警句选编》《增广贤文·名言警句选编》是一本集中了中国古代经验智慧和道德伦理的名言警句的经典著作。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表达方式,也是普通百姓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广贤文》中的名言警句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也为中国诗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19首诗歌作品的集合,包括了《登鹳雀楼》、《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经典作品。
这些诗歌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成为了后世诗人的楷模和参照。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诗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
六、《辞源》《辞源》是中国汉语词典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对汉字的意义、用法和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中国古典诗歌诗词大全中国古典诗词大全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宋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同: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21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中国浪漫诗词
中国浪漫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浪漫情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一些中国浪漫诗词的相关参考内容。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远山青翠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于激情和壮丽的追求的渴望。
2.《相思》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南国的红豆花开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寄托了浓郁的爱情和深深的眷恋之情。
3.《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夜中的美景,极富浪漫色彩,通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凸显了诗人对家园情感的挚爱。
4.《采桑子》 - 张旭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汉家宫阙千秋事,那得宠辞欢一晚情。
这首诗以清明节时燕子归巢和梨花飘落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转和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展示了对一份短暂的情愫的思念。
5.《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秦观
九曲黄河万里沙,白日依山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首词以全长的黄河景观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黄河的情感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浮沉和岁月流转的思考。
以上是一些中国浪漫诗词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爱情、思乡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情感和浪漫情怀的追求。
这些诗词既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的表达。
唐宋诗词鉴赏参考书目唐宋诗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和诗词诗集,为了更好地鉴赏、欣赏唐宋诗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不可错过的唐宋诗词鉴赏参考书目。
1.《全唐诗》《全唐诗》是由海内外学者多年整理、校勘、修订而成的一部收录唐代诗歌的文集。
收录了唐代两千的诗人,共计五万余首诗,是研究唐诗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全唐诗》中的诗歌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唐代文人墨客的风花雪月,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2.《宋诗选》《宋诗选》收录了宋代的优秀诗歌,共计4237首,包括了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篇。
这本书是宋诗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它不仅全面地反映了宋代的诗歌风貌,而且展示了宋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习俗等等。
3. 《唐宋诗鉴赏辞典》这本书是唐宋诗鉴赏的重要参考书,作者归纳了唐宋两个时期的诗人、作品、题材、技法及文学流派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部诗词鉴赏的辞典。
这本书内容详实,对于研究唐宋诗词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4.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收录唐代诗歌的文集,它是从数量庞大的唐代诗歌中精选出的精品。
这些诗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含义深刻,属于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学习唐诗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5. 《宋词三百首》与《唐诗三百首》相似,《宋词三百首》也是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宋词的经典之作。
这些宋词内涵丰富、语言优美、催人泪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
《宋词三百首》不仅令人充分感受到宋代文化的精华,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6.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也是唐诗中的经典作品。
这些古诗表达了个人的情感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触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体现了唐代诗人优雅细腻的情感和审美取向。
这本书虽然只有十九首诗,但它是研究唐诗的经典之作,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经典1、《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赠去婢》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白头吟》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8、《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全面版)中国古代文学必背古诗词汇总(全面版)中国古代文学必背古诗词词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诗词更是其瑰宝。
背诵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必背古诗词的综合列表:
1. 李白《静夜思》
2.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王之涣《登鹳雀楼》
5. 孟浩然《春晓》
6. 王维《登鹳雀楼》
7.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8.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 陆游《秋夕》
10. 杜牧《秋夕》
这些古诗词作者才华横溢,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
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
人的智慧和情感,并从中汲取灵感。
在背诵古诗词时,可以结合注释和翻译来理解其内涵和意境。
同时,也可以研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
代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背诵古诗词需要时间和毅力。
可以每天背诵一首,然后反复复,逐渐累积起来。
同时,通过欣赏古诗词朗读或音乐演绎,也能够增
添一种艺术与愉悦的体验。
背诵中国古代文学必背古诗词,是一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之美,也能
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文学
历史的长河,用心去背诵这些珍贵的古诗词吧!
*请注意:以上古诗词的原文及翻译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版本
以具体资料为准。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今天本店铺就与大家分享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诗词歌赋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1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1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中国古代诗词歌赋2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3、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5、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6、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7、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唐诗三百首参考文献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唐代三百位诗人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以下是一些关于唐诗三百首的参考文献:
1. 《唐诗三百首》:这是明代蘅塘退士所选编的一本唐诗选集,所选作品涵盖了唐代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歌,是唐诗入门的首选教材。
2. 《唐音》:这是清代学者蘅塘退士所编的一本唐诗选集,所选作品质量较高,对于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3. 《唐诗纪事》:这是宋代学者邵雍所编写的一本唐代诗歌传记,所选作品涵盖了唐代大部分著名诗人,对于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4. 《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是当代学者仇兆鳌所编写的一本唐诗选集,对于每一首诗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
5. 《唐诗与文化》:这是当代学者周振甫所编写的一本唐诗选集,除了对唐诗进行解析外,还涉及到了唐代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于了解唐代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一些关于唐诗三百首的参考文献,它们对于了解唐代诗歌和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读者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唐诗选集进行阅读和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专题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种诗体不是以人论为分类标准的? DA.山谷体B.荆公体C.少陵体D.玉台体2.下列哪种情况是南朝乐府诗的特征之一。
CA.既有杂言诗又有五言诗B.分为律绝、古绝、拗绝C.多用隐语D.有很多衬字3.被称为“小律诗”的诗体是( B)。
A.七律诗B.绝句C.骚体诗D.杂言诗4.“片”又称为(B)。
A.调B.阙C.曲D.词5.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称“慢者”为(B)。
A.小令B.长调C.中调D.小调6.唐代杰出的三位山水诗人是(A)。
A.王维、杜甫、李白B.孟浩然、谢灵运、王维C.白居易、陶渊明、杜甫D.李白、苏轼、王维二、判断题1.诗体按照音律来分的话,可分为古体、近体。
√2.嵇康以五言古诗为著称。
×3.三平调更是近体诗专用。
×4.《诗经·小星》主要传达的是誓报国仇的家国情怀。
×5.白居易的“三吏”、“三别”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群众带来的极重繁重灾难。
×三、论说题1.《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孤单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题:本诗短小精悍,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
请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谈谈。
答:墨客先写环境。
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
而后以“宫花孤单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
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
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酿成了白发老妇。
事过境迁,此间包罗着几何哀怨、几何凄凉便不言而喻了。
末句“闲”字与上文“孤单”相呼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
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艳服丽服只为取悦君王,现在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琵琶行·并序》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专题参考资料
近年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由于学者们的不断挖掘和
整理,涌现出了大量深入浅出的专题研究。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
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本文提供以下参考资料:
专著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选读》:作者高瑜,详细解读了中国古
代文学的名篇,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针对每一篇进行了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者张凌硕,该书全面地反映了中国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探究了古代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对名篇进行
了深刻的解读。
期刊
- 《文学评论》:该期刊是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每
期都有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发表,深入探究古代文学名篇的内涵和
意义。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该期刊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重要
刊物,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文学名篇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是研究中
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网站
- 国学网:国学网是中国文化传统相关方面的权威网站之一,
包括古代文学、诗词歌赋、历史等专题内容。
其中涵盖了大量古代
文学名篇的相关文献和解读资料。
- 古籍网:古籍网是收录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网络数字图书馆,收录了大量古代文学名篇的经典著作和评论专著。
通过以上专著、期刊和网站的参考资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的内涵和深度。
同时,也可见古代文学作品在当
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有: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翻译: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美,京城寒冬已过只怕春宵短暂。
没来由地嫁了个做官的丈夫,不贪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翻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5、《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南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这些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中国古代著名诗集中国古代著名诗集(精选篇1)1、《湘月/念奴娇》张炎?? 宋随风万里。
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苹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2、《送文畅上人东游》吕温?? 唐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3、《随意》陆游?? 宋随意上渔舟,幽寻不预谋。
清溪欣始泛,野寺忆前游。
丰岁鸡豚贱,霜天柿栗稠。
余生知有几,且置万端忧。
4、《归耕》陆游 ? 宋随牒人间鬓欲疏,归耕且复补东隅。
甑炊地碓新舂米,衣拆天吴旧绣图。
有圃免烦官送菜,叩门翻喜吏徵租。
不愁问字无来客,惟欠杨雄宅一区。
中国古代著名诗集(精选篇2)1、《古松法友诵经水西园赋赠》雪浪法师 ? 明随意寄招提,名园自水西。
托松临古涧,将鸟学卑栖。
辨字追龙篆,探微得马蹄。
遍游华藏界,还与一麈齐。
2、《秋怀》杨万里 ? 宋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宜搜。
聿来胥宇蚁移冗,无以为家燕入秋。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浙矛头。
从今归去便归去,未到无颜见白鸥。
3、《安眠》王洋 ? 宋随处便随眠,昏昏息万缘。
魂如双翅蝶,身在四禅天。
素饰罗为幌,芳茵锦作筵。
心如怀宠辱,未必得安然。
中国古代著名诗集(精选篇3)1、《春草》唐彦谦 ? 唐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
青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
2、《和社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黯然有感诗三》王周 ? 宋随柳参差破绿芽,此中依约欲飞花。
春光是处伤离思,何况归期未有涯。
3、《答刘琨诗二首一》卢谌 ? 魏晋随宝产汉滨。
摛此夜光真。
不待卞和显。
自为命世珍。
4、《增城丞嘉禾张元辅才过郡辄去未及款曲已而同》曾丰 ? 宋随牒相逢瘴海边,经从不为小留连。
蓝田昼短子姑去,彭泽春浓我欲眠。
近境曾无携具日,殊乡却有对床缘。
本诗短小精悍,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
请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谈谈。
答:诗人先写环境。
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
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
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
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
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
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
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
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
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
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
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
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
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
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
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