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对人体的危害
- 格式:pptx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12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直接造成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它是危险的伤害,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触电可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直接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件或电线的人员遭受的触电。
它的特征是人体接触电压,就是人所触及带电体的电压;人体所触及带电体所形成接地故障电流就是人体的触电电流。
直接接触电击带来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总是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极限电流。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绝缘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部分存在对地故障电压,人体接触此外露部分而遭受的电击。
这主要是由于接触电压,导致人身伤害和死亡。
1.1触电危害人体的影响因素发生触电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它主要取决于流经人体的电流、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时间、人体阻抗、电流路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以及触电者的体重、性别、年龄、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
电流通过人体的生理效应和影响程度,是由通过人体的电流(I)与电流流经人体的持续时间f(t)所决定的。
在不同的参数时,由概率统计分析所得的I=f(t)曲线,在此,我们仅讨论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1.1感知阈值和反应阈值感知阈:它是指能够使人通过人体轻微感觉的最小电流值。
反应阈:它是指可能导致非自愿肌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线a为感知阈值和反应阈值。
它与通电时间无关,电流值为0.5mA,它是区域1与区域2的分界线,在此直线之左,通常无生理效应。
当未达到当前值时,一般人体无任何感觉,达到或超过该电流值,人体才有感觉和反应。
1.1.2逃逸阈值指拿着电极的人可以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即线b所示是交流电的平均值约为10mA。
它是区域2与区域3的分界线,在区域2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区域3预计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它是到存在室颤概率难以划分的有害过渡区。
1.1.3心室颤动阈值曲线c为心室颤动阈值,它是指可通过人体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是存在较严重的病理生理效应的区域3和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区域4的分界线,在室颤概率曲线c1以下,不大可能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在该曲线以上,不但引起有害的生理效应,而且随着该区域的右移使室颤概率从小于5%,甚至到超过50%,其安全程度相应下降。
低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低频电场和磁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电磁辐射,例如电源线、电器、手机等都会产生低频电场和磁场。
这些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失眠等症状,甚至可引发神经病变。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如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等。
为了减少低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尽量减少接触:使用电器时,尽量减少接触电器的时间,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2. 使用防护设备:可以使用防辐射眼镜、防辐射头巾等防护设备,减少电磁辐射对头部的影响。
3. 合理安排电器布局:尽量远离身体或睡眠区域摆放电器,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增加屏蔽:通过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铝箔纸、金属网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磁辐射的穿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低频电场和磁场的标准和相关研究尚不完善,因此以上防护措施仅为一些常见的建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采取。
电产生的热能对人的影响
电热能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安全问题:由于电流的热效应,会导致电器设备过热,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时还可能烧坏电器设备。
此外,大功率的电暖设备若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人体漏电或触电,甚至引发致命的危险。
健康风险: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会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如造成口干、鼻出血、咽喉肿痛等症状,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便秘等问题。
对于女性而言,长期使用电热产品可能会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而对于男性,电热产品可能减少精子数量并影响其活性。
环境影响:电热设备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电能输入,这将导致电能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电磁辐射:某些电热设备(如电热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电磁辐射,长期接触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应该尽量避免过多接触。
为了避免电热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合理控制电器设备的温度,定期检查维护电器设备以确保安全,以及在长时间不使用时适当断电,以减少电能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选择合适的保暖设备,注意室内湿度平衡,并在必要时增减衣物,以防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健康问题。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范文引言:电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然而,电能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触电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讨论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并介绍安全电压范围和预防触电的措施。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当人体接触到电流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电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1. 电击和电休克: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电流会通过人体流动,引起电击和电休克。
电击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强度和通过人体的路线。
小电流可以引起轻微的刺痛感,而大电流则可能造成烧伤和猝死。
2. 肌肉痉挛: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刺激神经和肌肉,导致肌肉痉挛。
这可能会导致人体失去控制力,造成身体摔倒或无法松开接触电源的情况。
3. 心脏停跳:电流通过人体时,可能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脏停跳。
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紧急医疗干预才能挽救生命。
二、安全电压范围为了减少触电的危害,人们制定了安全电压范围的标准。
安全电压范围是指在人体接触到电流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电压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电压范围:1. 家庭和办公室用电:在家庭和办公室使用的电器中,低于50伏特的电压一般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2. 工业用电:在工业环境中,一般将低于230伏特的电压视为相对安全的。
然而,在工业环境中,由于电流较大,即使是相对较低的电压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3. 高压电线:高压电线一般指高于1000伏特的电压。
这种电压非常危险,接触高压电线可能导致严重的电击和烧伤。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电压范围是相对的,并且危害的程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电流的强度、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
三、预防接触电流的措施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触电的风险:1.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和设备:购买电器和设备时,要确保它们符合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如带有安全认证标志。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和设备可以降低触电的风险。
触电及电流对人体的危害(1)电击和电伤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时电流流过人体,引起人体局部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与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反应和病变,使人出现刺疼、灼热、痉挛、麻痹、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象。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其中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两种情况。
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
电弧灼伤发生在短路或高压电弧放电时,像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或烧坏,同时还会对眼睛造成严重损害。
电烙印是指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皮肤金属化是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中心温度可达6000℃以上),使得其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到皮肤表层而使皮肤金属化。
(2)触电的危害程度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的时间、电流的频率、通过人体的部位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①触电电流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
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与作用于人体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包括体内电阻和皮肤电阻,体内电阻较小(约500Q)且基本不变。
皮肤电阻与接触电压、接触面积、接触压力、皮肤表面状况(干湿程度、有无损伤、是否出汗、有无导电粉尘、皮肤表层角质的厚薄)等有关,且为非线性,可在几十到几万欧之间。
当触电者因神经收缩而紧握带电体时,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都将增大,其触电危险也将增加。
②触电时间越长,触电危害越大。
③50Hz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最为严重。
随着电流频率的增高,危险性将降低。
直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较轻,高频电流还可用于临床医疗(但若电压过高、电流过大仍可致人死亡)。
④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致人死亡,但以通过心脏、中枢神经(脑、脊髓)、呼吸系统最为危险。
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被电击中,但是结果却不同,一种是抽搐倒地然后挂了,另一种情况就很惨,被瞬间碳化,像火烧过一样。
为什么同样中电有不同后果呢?在遇到时候怎么避免呢?那么请读完此文。
上面说的两种情况根本原因不同!第一种可发生在高压和低压时,而第二种只能发生在高压,特高压下以及甚高压。
第一种是由于人体被当做负载接入电路,电流流过人体所致。
当人体被接入电路,身体肌肉,神经抽搐,导致中枢神经障碍,引起呼吸系统或者心脏,大脑无法工作,陷入昏迷死亡。
(家用单相电只要是接触到两相电的火线,而触及零线一般没事儿;而动力线三项电,三项中任何一相都会引发触电,即便中性线也会危险,因为三相电中若电波相位不能准却保证1200相差,就无法抵消会造成残余电势差!)第二种情况由电弧触电造成.简单说就是人不小心进入正在放点的大电容中,两极间产生的高速离子之间轰击释放能量或者与空气摩擦造成瞬间极高温度,将人烤熟!而高压触电也分以上两种,但是高压电距地面高并且往往在生活可接触范围外人一般不会摸到,所以高压触电主要有跨步触电和电弧触电。
跨步触电指落在地上的高压线以接触地面点为圆心,由内往外电势差降低。
人跨出步子造成两腿间电势不等,电流便通过电势高的一条流过胯骨再由另一条流出。
此种情况,人需两脚并拢,或单腿触地。
另一种电弧触电就没法逃,瞬间发生.因此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变电站,高压塔架或者火车,地铁中万分主意.首先介绍什么是电弧:当用开关电器断开电流时,如果电路电压不低于10—20伏,电流不小于80~100mA,电器的触头间便会产生电弧。
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率的游离气体,它不仅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电弧的形成:触头间中性质子(分子和原子)被游离的过程。
开关触头分离时,触头间距离很小,电场强度E 很高(E = U/d)。
当电场强度超过3×106V/m时,阴极表面的电子就会被电场力拉出而形成触头空间的自由电子.这种游离方式称为:强电场发射. 从阴极表面发射出来的自由电子和触头间原有的少数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作加速运动,途中不断地和中性质点相碰撞。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到电流,从而导致电流通过人体的情况。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可造成疼痛、肌肉痉挛、电击伤、电流引发的心室颤动甚至死亡。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1. 电流强度: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人体的电荷量,通常用安培(A)来衡量。
电流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根据国际标准IEC60479-1规定,电流强度在2毫安(mA)以下一般不会对人体带来直接危害,但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感。
当电流强度超过10mA时,人体会感觉到疼痛。
当电流强度超过30mA时,肌肉就会痉挛,无法松开被电击的器械。
当电流强度超过100mA时,人体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严重症状。
超过500mA的电流强度可导致心脏停跳。
2. 电压:电压是指电流在电路中通过一个负载所产生的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来表示。
虽然电压不能直接衡量危害,但它与电流强度有关。
当人体接触到高电压时,电流容易通过身体,导致触电危险增加。
3. 触电时间:人体接触电流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在工业、住宅和公共场所,为了确保人们的安全,有许多安全标准和规定规定了安全电压。
1. 工频电压:在工业和住宅中常用的交流供电电压为220V或110V(50Hz或60Hz)。
一般情况下,这些电压是相对安全的,不会直接带来致命的危险。
但是如果人体接触到这些电压,也有可能引起肌肉痉挛、电击伤和其他伤害。
2. 低电压系统:低电压系统通常指额定电压小于50V(交流电)或75V(直流电)的电路。
这些电压一般认为是较安全的,不会导致直接的生命危险。
但是即使在低电压下,如果接触时间较长,人体仍有可能受到伤害。
3. 安全电压: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安全电压指的是额定电压小于或等于50V的直流电或低频交流电。
在这个电压范围内,人体接触电流的危险性较低,一般不会造成人身伤害。
除了电压和电流强度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如接触面积、接触位置、身体的抵抗等。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到带电体或者电流流过的导体时,导致电流通过人体造成损伤的现象。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电击、电休克和电灼伤等。
首先,电击是指人体接触到电流时直接造成的剧烈痛苦或者无法自主脱离的情况。
电击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其次,电休克是指人体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或者其他重要器官造成的紧急停电状态,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电休克的人体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电流的持续时间等因素。
此外,触电还可能导致电灼伤,即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产生的热量导致组织烧伤、焦炭等。
电灼伤可能造成皮肤破裂、焦痂形成、组织坏死等病变,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针对触电的危害,人们对电器和电力设备进行了安全设计,并在家庭和公共场所设置了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
同时,针对电工等相关从业人员,也有相应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规范。
在正常工作环境下,人体能够感觉到电流的最低阈值一般约为1mA,而能够引起危险的电流通常在10mA以上。
因此,为了确保人体安全,要控制人体接触到的电压和电流在安全范围内。
一般认为,人体接触到的安全电压不应超过60V,对于低电压(不超过50V交流、120V直流)电源,一般不会产生直接对人体造成危险的触电风险。
当电压高于60V时,人体接触到电流可能会引发各种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低电压电源的直接触电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遵守相关安全规范,避免发生意外。
因为即使是低电压,也可能因为特殊情况(如湿润的工作环境、裸露的金属导线等)导致电流大于安全阈值。
在遇到触电事故时,切勿用手直接接触触电者,应尽快切断电源或利用绝缘材料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然后及时求助医生。
总之,触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可能导致电击、电休克和电灼伤等损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电源的安全使用意识,严格遵守电器使用规范,并尽量减少电源接触的风险,保障人体安全。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的两点时,由于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电压)的作用,就会在人体内形成电流,电流通过人体时就叫触电。
人体触电后危害人身的主要是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伤是指人体的外部受到电的损伤,如灼伤、电烙印,或者有部分金属微粒随电流进入皮肤,使皮肤变色,这种现象叫皮肤金属化。
电的外伤对人体的伤害较轻,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电击是指人体内部器官受到电的伤害,如电流作用于人体的神经中枢、心脏和呼吸系统,造成抽搞和痉挛,失去知觉等现象,也可能使呼吸器宫和血液循环器官的活动停止或大大减弱,面形成所谓假死。
此时,若不及时采用人工时吸和其他医疗方法救护,人将不能复生。
一般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人触电时的受害程度与以下因索有关:(1)频率。
频率为50Hz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在高频、较低的频率(25Hz以下)和直流的情况下,人体能耐受较大的电流。
(2)电流强度与电压。
人体的最小感觉电流,工电流约为1mA,直流电流约为5mA,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就有致命的危险。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过人体的电流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有很大的变动范围,从!500日到几万欧姆,它与人的皮映状况、接触面积,皮肤表面破损或潮湿等因素有关,人体电限最小值仅800~1000日。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因此在恶劣的情况下,人所接触到的电压只要0.05Ax(800~1000Ω)=40~50V,就有致命危险。
(3)的持续时间。
触电持续时间越长,伤害程度越严重。
(4)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流过人体途径,也是影响伤害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部分,危险最大。
(5)体质。
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状态对触电的后果也有影响,在同样的外部电压作用下,一个身体健康面精力旺盛的人,就比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或醉酒的人所受到的伤害程度要轻。
根据劳动环境条件的不同,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小于40V,其安全电压等级为36V。
触电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触电主要是指电流流经人体,使人体机能受到损害。
人体对流经肌体的电流所产生的感觉,是随电流的大小而不同,伤害程度也不同。
当人体流过工频1mA或直流5mA电流时,人体就会有麻、刺、痛的感觉。
当人体流过工频20~50mA或直流80mA电流时,人就会产生麻痹、痉挛、刺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
自己不能摆脱电源,就有生命危险。
当人体流过100mA以上电流时,人就会呼吸困难,心脏停跳。
一般来说,10mA以下工频电流和50mA以下直流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能摆脱电源,故危险性不太大。
与触电电流大小有关的因素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表现为触电电流的大小。
引起触电电流大小的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
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是皮肤电阻,表皮0.05~0.2mm厚的角质层的电阻很大,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约为6~10kΩ,甚至高达100kΩ;但角质层容易被破坏,去掉角质层的皮肤电阻约为800~1200Ω;内部组织的电阻约为500~800Ω。
触电电压:电压越高,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通过10mA以上的电流就会有危险。
因此,要使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若人体电阻按1200Ω算,根据欧姆定律:U=IR=0.01×1200=12V。
如果电压小于12V,则触电电压小于12V,电流小于10mA,人体是安全的。
我国规定:特别潮湿,容易导电的地方,12V为安全电压。
如果空气干燥,条件较好时,可用24V或36V 电压。
一般情况下,12V、24V、36V是安全电压的三个级别。
触电时间:触电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
触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为:电流的毫安乘以持续时间,以mA·s表示。
我国规定50mA·s为安全值。
超过这个数值,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触电部位及健康状况: 触电电流流过呼吸器官和神经中枢时,危害程度较大;流过心脏时,危害程度更大;流过大脑时,会使人立即昏迷。
心脏病、内分泌失调、肺病、精神病患者,在同等情况下,危险程度更大些。
用电安全基本知识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
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1、人身触电的危害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1)电伤-非致命的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2)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2.常见的触电形式人体触电主要原因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体以及跨步电压。
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
(1)单极触电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如图1。
1所示。
图1.1-1(a)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时,单相的触电电流途径.图1。
1—1(b)为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里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里的危险性大。
(a)中性点直接接地(b)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图1.1—1 单相触电(2)双极触电双极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 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1.1-2所示。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图1.1—2 双极触电(3)跨步电压触电所谓跨步电压,就是指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分布区行走的人,其两脚之间的电压.,电流从接地极四散流出,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电位分布,人在走近短路地点时,两脚,,离落地点越远,离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
电的危害
1、触电: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致使人的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人体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会危及生命。
如果电流足够强大也会导致烧伤,烧伤有可能在身体的表面,如手和胳膊,也有可能在人体内部,对内脏造成伤害。
2、燃烧:电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热,电线或者机器过热,通风不良就会热量积蓄,发生火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电器就要降温,比如电脑里就安装了风扇;电线都有它自己承受的能力,超过它的能力用电,电线就会过度发热,会引起电器起火,为了避免这个危险,我们每家都会安装保险,最初的保险是一段金属丝,我们称之为“保险丝”,危险时,这段金属会自己熔断,保证安全,不过现在已经更新换成了“空气开关”。
3、辐射: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电磁辐射已成为“第四污染源”。
来自电脑、电视、手机、B超、微波炉、电磁灶、电热毯、电冰箱、空调机等的电磁辐射,这些或多或少都对人体产生危害。
我们要注意,卧室尽量不要摆放电器;微波炉工作时,人不要站在旁边;手机接通后再放到耳边,因为接通那一瞬间电磁辐射最强。
摩擦起电:摩擦会使电荷积累,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放电。
人如果穿了化纤一类的衣物,最容易积蓄电荷,在干燥的季节这些电荷最容易保存,此时开门把手时或者开车门时会被电到;大型运输燃油和天然气罐内摩擦也会起电,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避免事故,从罐体就会有一条铁链子接到地上以释放电荷;棉纺织车间内,
空气中尘埃和空气混和,遇静电可能发生火灾;电子设备中如有摩擦放电,则会产生干扰,甚至损坏电子元件;衣服上的静电积累,对人体也有危害。
避免摩擦起电的方法:保持空气湿度,尽量少用化纤、塑料器具(环境特别干燥的时候),用电设备要良好接地,提供放电通路。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一、电流对人体危害的类型1. 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
仅50mA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电击,神经系统受到电流强烈刺激,引起呼吸中枢衰竭,严重时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引起昏迷和死亡。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
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分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对于高电压,人体虽然没有触及,但因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产生电弧放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的危险程度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的危险性大。
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无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危险性都比较大。
3)跨步电压触电当电网或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步。
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一般按0.8m 计算)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漏电处电位的分布如图1-1所示,人走到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危险性越大。
一般在距接地点20m 以外,可以认为地电位为零。
如图1-1 对地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示意图在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因此要求在检查高压设备的接地故障时,室内不得接近接地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接地故障点8m以内。
若进入上述范围,工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靴。
2.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光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上留下明显伤痕,有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电弧灼伤是由弧光放电引起的。
例如,低压系统带负荷刀开关,错误操作造成的电路短路、人体与高压带电部位距离过近而放电,都造成强烈弧光放电。
电弧灼伤也能使人致命。
电烙印通常是在人体与带电体紧密接触时,由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应面引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