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人大第六版)第14章 指数
- 格式:ppt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34
第14章 指 数一、单项选择题1.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
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答案】A【解析】个体指数是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某种产品的产量指数、某种商品的价格指数等。
个体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基础。
2.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称为( )。
A.数量指标指数B.质量指标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答案】A【解析】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等,数量指标通常采用实物计量单位。
3.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
A.数量指数B.质量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答案】D【解析】总指数是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多种商品的价格指数等。
4.拉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A.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B.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C.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D.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答案】A【解析】拉氏指数是1864年德国学者Laspeyres提出的一种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它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将作为权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5.帕氏指数方法是指在编制综合指数时( )。
A.用基期的变量值加权B.用报告期的变量值加权C.用固定某一时期的变量值加权D.选择有代表性时期的变量值加权【答案】B【解析】帕氏指数是1874年德国学者Paasche 提出的一种指数计算方法,它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将作为权数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6.拉氏指数的特点是( )。
A .权数固定在基期,不同时期的指数可以比较B .权数固定在基期,不同时期的指数不能比较C .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同时期的指数可以比较D .权数固定在报告期,不同时期的指数不能比较【答案】A【解析】拉氏指数的特点是以基期变量值为权数,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
第14章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商品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量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A.7%B.10%C.2.94%D.3%【答案】C【解析】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故销售量指数=(1+5%)/(1+2%)=102.94%,则销售量增长率=销售量指数-100%=2.94%。
2.我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采用()方法编制的。
[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 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B.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C.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答案】A【解析】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采用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又由于权数直接影响指数的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据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资料调整一次权数。
3.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厦门大学2014研]A.166.32%B.85.68%C.185%D.54%【答案】B【解析】生产费用总额指数=产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1+26%)×(1-32%)=85.68%,即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85.68%。
4.Q为销售量,P为价格,当∑Q0P0=120万元,∑Q1P1=165万元,∑Q1P0=135万元,∑Q0P1=140万元时,按一般原则计算的销售量总指数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A.112.5%B.116.7%C.117.9%D.122.2%【答案】A【解析】销售量总指数通常以基期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故销售量总指数=∑Q1P0/∑Q0P0=135/120=112.5%。
5.把数据中的每个数值减去最小值然后除以极差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对于经过这一变换之后的数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 A.服从正态分布B.没有计量单位C.取值在0和1之间D.是相对数【答案】A【解析】经题干中的方法处理后,数据保持原分布不变,而原分布不一定是正态分布。
第一章导论1.1.1(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3)离散型变量.(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
2(1)总体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集合;样本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集合。
(2)参数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统计量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1。
3(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的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4)截面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集合。
(2)分类变量。
(3)参数是所有在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
(4)参数(5)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
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始信息已经存在,是由别人调查和实验得来的,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称为“二手资料"。
使用二手资料时需要注意: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资料的目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时间,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
在引用二手资料时,要注明数据来源.2。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按一定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中的概率,概率抽样的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
如果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实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
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
非概率抽样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3.调查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的方法?实验式、观察式等。
一、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及结构1、单项选择题:30分。
考核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判断题:10分。
考核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3、简答题:30分。
考核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计算题:30分。
考核对基本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
二、期末考试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
三、各章复习内容期末复习资料:教材、学习指导书习题、作业第一章统计总论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答: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收集数据:取得数据;处理数据:整理与图表展示;分析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数据解释:结果的说明;得到结论: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客观结论)第二章数据的搜集1.数据的来源答:(1)数据的间接来源:系统外部的数据(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如各类统计年鉴、各类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咨询机构、专业调查机构等提供的数据、各类专业期刊、报纸、书籍所提供的资料、各种会议,如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及专业性、学术性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资料、从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系统内部的数据(业务资料,如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单据,记录、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报表、各种财务,会计核算和分析资料等)(2)数据的直接来源(原始数据)调查数据实验数据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调查的数据(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实验的数据3.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重点:数据来源、数据搜集方法、抽样误差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重点:熟悉条形图、直方图、饼图、环形图、箱线图、线图等1.对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主要是作分类整理;对数值型数据则主要是作分组整理2.适合于低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合于高层次的数据;但适合于高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并不适合于低层次的数据3.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各类别数据的图形;有单式条形图、复式条形图等形式;主要用于反映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也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4.分类数据的图示—帕累托图:按各类别数据出现的频数多少排序后绘制的柱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5.分类数据的图示—饼图:也称圆形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角度来表示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用于表示样本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用于研究结构性问题;绘制圆形图时,样本或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用圆内的各个扇形角度表示,这些扇形的中心角度,按各部分数据百分比乘以360度确定。
第十四章 统计指数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产量与单位成本个体指数。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生产费用。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2)产量指数:%64.1155500063600010==∑∑qz q z()∑∑=-=-元860055000636000010qz q z(3)单位成本指数:%84.9963600635001011==∑∑qz q z()∑∑-=-=-元10063600635001011qz q z2.某商场销售的三种商品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2)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解: (1)销售额总指数:%06.1212600031475011==∑∑q p q p()∑∑=-=-元547526*********011qp q p(2)价格的变动:%29.10928800314751011==∑∑qp q p()∑∑=-=-元267528800314751011qp q p销售量的变动:%77.1102600028800010==∑∑qp q p()∑∑=-=-元280026000288000010qp q p3.试根据下列资料分别用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计算销售量指数及价格指数。
解: 价格指数:%5.924804441011==∑∑qp q p %765003800001==∑∑q p q p销售量指数%965004800010==∑∑qp q p %8.1163804440111==∑∑q p q p4.某公司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试问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多少,产量增长对产值有什么影响?解:%125260325601001006050.110010.110025.10000010001==++⨯+⨯+⨯===∑∑∑∑p q p q q q p q p q k q()∑∑=-=-万元652603250010qp q p三种产品产量平均增长了25%,由于产量增长使得产值也相应增长了25%,绝对额增加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