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总结PPT

  • 格式:ppt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占80%
(3)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和腹腔内 占位病变使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4)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使气道平 滑肌收缩,管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交感神经节 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气道平滑肌舒张,管 径变大,阻力降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氨 茶碱、前列腺素E2可使气道平滑肌舒张;前列腺素 F2α、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内皮素以及吸入气 中CO2含量增加均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加。
概念
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 的气体交换称肺通气
动力
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压力差是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肺泡表面张力 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动力的产生: 称为呼吸运动,包括 平静吸气 平静吸气 胸廓弹性阻力 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膈肌收缩 肋间外肌收缩 膈肌和肋间外 非弹性阻力: 主要的吸气肌有膈肌 肌舒张 和肋间外肌,主要的 穹窿顶下 肋骨和胸骨向上 气道阻力 胸廓回位 移,胸腔 提,肋骨下缘向 呼气肌有肋间内肌和 惯性阻力 的上下径 外侧偏转,胸腔 腹肌。 的前后径和左右 胸膜腔内压减小 粘滞阻力 增大 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 径增大 引起的变形的力称为 肺缩小 胸膜腔内压增大 弹性阻力,常用顺应 性来反映其大小,即 肺扩大,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 吸气 呼气 织的可扩张性,顺应 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肺通气功能评价(2) 指标
每分通气量
概念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值
呼吸频率每分钟12~18次,潮气 量为500ml,则每分静息通气量 为6~9L。 70~120L/min
最大通气量
以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每分 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通气贮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l00% 等于或大于93%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和作用
概念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内压通常 比大气压低,为 负压。平静呼气 末约为-5~- 3mmHg,吸气末 约为-10~- 5mmH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形成
作用
婴儿出生后自第一次呼吸开 维持肺的扩张,促进静脉 始,肺即充气,从此始终处 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于扩张状态;同时胸廓生长 的速度比肺快,胸廓总是牵 引着肺,而肺则倾向于回缩。 胸膜腔内压是由作用于脏层 胸膜的力构成。因肺泡壁薄 而柔软,作用于肺泡壁的力 即可作用于脏层胸膜,这就 是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和使 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两者 方向相反。胸膜腔内压=肺 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末 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 压。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 腔内压=-肺回缩力。
最大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或 每分钟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 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肺换气
过程 影响因素
低Po2高Pco2的静 (1)气体分压差 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 (2)气体的扩散系数 肺泡气中的O2便顺着 (3)呼吸膜膜面积 分压差扩散到血液, (4)呼吸膜的厚度 而静脉血中的CO2则 (5)通气/血流比值(V/Q) 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 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肺血流量(Q)(心输出量) 向肺泡扩散,使静脉 的比值。正常A/Q为0.84,意味着肺泡通气量与 血在流经肺部之后变 肺血流量比例适宜,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如果 A/Q比值增大,表明通气过度或血流不足,使得 成了动脉血。
(生理学)第五章呼吸系统总结
呼吸环节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肺通气 1.外呼吸 肺换气 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流中的运输 3.内呼吸 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肺通气的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阻力
肺弹性阻力:
影响因素
(1)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合成并释放,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①肺弹性纤维回缩力 1/3 ②肺泡表面张力:存在于肺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生理作用:①降低吸气 泡气-液界面能使其表面积尽 阻力,增加肺顺应性。②维持大小肺泡容量 的稳定。③维持肺组织适当的扩张与回缩。 量缩小的力量。2/3 ④减少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 作用,防止肺水肿。 (2)肺组织纤维化使肺弹性回缩力增大, 顺应性降低。
肺通气功能评价(1)
指标
基本 肺容 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 容 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概念
正常值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平静呼吸时约为500ml 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1500~2000ml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900~1200ml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1000~1500ml 在平静呼气末作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 量,等于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等于余气 2500ml 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潮气量、补 男性约5000ml, 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之和。也等于 女性约3500ml 深吸气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等 男性约3500ml, 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女性约2500ml 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用力呼气时所呼 出的最大气量。 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用力呼气时在一定 1秒率为80% 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一般以它所占用力 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第1秒钟内呼出的 气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
部分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造成肺泡 无效腔增大。反之,V/Q下降,则意味着通气不 足或血流相对过剩,部分混合静脉血流经通气不 良的肺泡时气体未得到充分更新,在流经肺部之 后仍然是混合静脉血,相当于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化学刺激 血CO2 呼吸运动变化 加深加快 机制 (1)主要通过使脑脊液中H+浓度增加, 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2)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 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兴奋呼吸中枢。 H+ 加深加快 (1)主要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 中枢。 (2)少量H+进入脑脊液,兴奋中枢化学 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 O2 加深加快 完全通过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 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