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概述 (1)
- 格式:ppt
- 大小:627.50 KB
- 文档页数:31
中国税制概述中国税制是指中国政府对居民和企业征收的各类税收制度,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税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本文将就中国税制的概况、分类以及税收政策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税制的概况中国税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时期,如土地税、屯田制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税制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现代税制的框架。
目前,中国的税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资源税等,这些税项是直接从纳税人所得或交易中征收的。
间接税则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这些税项是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环节来征收的。
二、中国税制的分类1.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从个人或企业所得中征收的税,具有直接性和可见性。
中国的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按照个人所得额的大小,采用渐进税率进行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和税率在不同时间和政策下可能会有调整,以保证个人所得的公平和社会稳定。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其利润额支付的税金。
中国目前实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等还可以享受更低的税率。
2.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交易环节来征收的税,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的纳税人承担。
中国的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增值税是中国税制中最主要的税种之一,适用于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环节。
增值税的税率根据不同的商品和服务类型,分为不同档次,一般为17%,而部分商品和服务可以享受低税率、免税或者减税政策。
消费税主要是对部分特定商品征收的,如烟草、酒水、高档消费品等,其税收目的主要是调节消费行为和增加财政收入。
关税是对境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征收的税,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际贸易。
三、中国税制的政策调整中国税制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以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公平。
近年来,中国税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方面。
中国税制教科书一、我国税制概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税制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现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税收体系。
其中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关税等。
二、税收分类与税制体系按照税收性质和征收方式,我国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税制体系主要包括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等。
三、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我国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调控需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税制改革,如营改增、个税改革等,以降低税收负担、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四、税收制度的具体实施税收制度的具体实施涉及税收立法、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征管、税收执法等多个方面。
政府通过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强化税收征管体系,保障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税收管理与税收执法税收管理与税收执法是确保国家税收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的关键。
我国建立了税务机关为主导的税收执法体系,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打击逃税行为等措施,提高税收征收率。
六、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作为税收的主体,既有权利也有义务。
纳税人享有知情权、申诉权、减免税申请权等,同时需履行纳税义务,按照规定报送税收信息,接受税收检查。
七、税收优惠政策与措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此外,还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提供税收优惠支持。
八、国际税收与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合作,与世界各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避免重复征税和减轻国际贸易税收负担。
同时,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打击跨境逃税行为。
九、税收知识普及与纳税诚信为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我国积极开展税收知识普及活动,如税收宣传月、纳税人学堂等。
同时,倡导纳税诚信,对诚信纳税人给予激励措施,对失信纳税人实施联合惩戒。
一、税收的概述(一)税收的概念及对其的理解1.定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2.对税收概念的理解⑴从直观来看,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⑵从物质形态看,税收缴纳的形式是实物或货币。
⑶从本质上来看,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
⑷从形式特征来看,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⑸从职能来看,税收具有财政和经济两大职能。
特点: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求平衡;调节资源配置;调节社会财富分配。
⑹从性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税收的本质1.税收本质的涵义: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3.税收本质的内涵⑴税收体现分配关系⑵税收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实现的特殊分配,它是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的。
(三)税收的三性特征及其关系1.三性特征:缴纳上的无偿性(核心);征收方式上的强制性;征收范围、比例上的固定性。
2.三性特征的关系⑴三性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是三性的核心,是由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决定的。
⑶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无偿性、固定性的保证。
⑷固定性是强制性的必然结果。
⑸税收的三性特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区别于非税的重要依据。
二、税法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税法:国家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单选,填空(二)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效力分类:税收法律(人大及常委制定);税收法规(国务院制定);税收规章(税务管理部门制定)。
2.按税法的内容分类:税收实体法(规定实体权利和义务,税法的核心);税收程序法(程序关系为调整对象)。
3.按税法的地位分类:税收通则法(共同性问题);税收单行法(某一类问题)4.按税收管辖权分类:国内税法(一国范围内);国际税法(国家与国家之间税收权益分配)三、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中国税制》税收制度概述xx年xx月xx日•税收制度基本概念•中国税收制度的沿革•中国现行税收制度目录•中国税收征管体制01税收制度基本概念税收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性、无偿性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特征强制性:税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依法缴纳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国家征税后,不直接给予纳税人相应的补偿或回报,而是通过再分配形成国家财政收入。
固定性: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进行征收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征税对象和征收比例,不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010*******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税收制度概念: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征税、纳税、管理税款所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征税对象:指对什么进行征税,包括商品、劳务、财产等。
•税率:指征税的数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纳税环节:指征税对象在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纳税期限:指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
•减免税:指对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违章处理: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
税收制度的类型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照计税依据分类:可以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按照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按照征税对象分类: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02中国税收制度的沿革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起源与演进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形成。
夏商周时期农业税起源,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和按亩征税的原则。
秦汉时期实行田赋和徭役制度,同时征收商业税、关税和盐铁税。
宋元明清时期实行两税法,征收户税和地税。
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完善阶段。
中国现代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引进西方税收理念,建立近代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