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格式:ppt
- 大小:809.00 KB
- 文档页数:43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论语精选十则一、原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大全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1.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
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1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全文(二十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
译文:人要是不懂得礼数,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要是不能辨别言语的是非,就无法了解别人。
赏析:人要有礼义廉耻之心,人所有的言行都要合乎礼仪道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我们要能从中听到话外之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
译文:宽厚待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以待人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做事敏捷就会做出成绩,公正无私就会让人心悦诚服。
赏析:要想得到众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人。
做事即是做人,当我们把人做好了,一切事都会顺遂如意。
3、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君子最怕恶名缠身,一旦沾染恶名,所有的坏名声都会指向他。
赏析:为人要谨言慎行,不做玷污名节的事,否则,周围的人都会谴责我们。
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做官有余力就要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要去做官。
赏析:做官即是做事,这句话告诫世人,在工作之余应该多读书学习,用书中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大的节操不能逾越道德的界限,小的操行有出入也还是可以的。
赏析:为人处世,我们不能违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而那些微乎其微的缺点,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人无完人。
6、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世间的道理。
赏析: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少。
没有个一人天生就明白人生的道理,要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读书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地学习并坚守志向,恳切发问并思考问题所在,仁德就在里面。
赏析:只有博学才能多才,独学而无友。
涉猎广泛,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确立人生的目标。
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带着思考去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还可以追赶。
赏析: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论语》《论语》《论语》1 1、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2、君⼦上达,⼩⼈下达。
(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佾(yi)》 4、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仁》 5、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6、⼠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德出⼊可也。
(⼦张) 8、君⼦务本,本⽴⽽道⽣。
(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季⽒) 11、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五⼗⽽⽆闻焉,斯亦不⾜畏也已。
(⼦罕) 12、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卫灵公) 13、贫⽽⽆谄,富贵⽆骄。
(学⽽) 14、⾮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 15、君⼦坦荡荡,⼩⼈常戚戚。
(述⽽) 16、躬⾃厚⽽薄责⼈,则远怨矣。
(卫灵公) 17、质胜⽂则野,⽂胜质则史,是⽂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18、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仁) 19、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20、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
2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仁) 23、君⼦耻其⾔⽽过其⾏。
(宪问) 24、唯⼥⼦与⼩⼈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26、不知命,⽆以为君⼦君⼦也;不知礼,⽆以⽴也;不知⾔,⽆以知⼈也。
2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28、君⼦周急不继富。
29、君⼦欲讷于⾔⽽敏于⾏。
(⾥仁) 30、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1、⼀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12则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