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260.47 KB
- 文档页数:5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以下是部分摘抄并附上解释:
1.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解释: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追求知识而不是物质享受,对待生活要谦虚谨慎,与有道德的人相处,这样可以算得上好学之人。
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这句话是说,学习要不断地温习,不断地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也应该感到高兴。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通过对过去知识的温习,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东西,掌握新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老师。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解释:这句话是说,只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知;只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知识水平,才是真正的智慧。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解释:这句话是说,看到有道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论语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谅,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解释: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篇》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篇》解释: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篇》解释: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篇》解释: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篇》解释: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1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篇》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1、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
答: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发愤忘⾷,乐以忘忧,不知⽼之将⾄云尔。
答:⽤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要到来。
3、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答:⼏个⼈在⼀起⾛路,其中⼀定有⼈可以当我的⽼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 答:⼀个真正的有责任的⼈,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实现的道路很漫长。
因为以仁为⾃⼰的责任,所以是重⼤的责任。
因为以⽣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遥远的。
5、⼦绝四:⽏意,⽏必,⽏固,⽏我。
摘孔⼦《论语》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见。
(4)我:这⾥指⾃私之⼼。
答:孔⼦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见之举,没有⾃私之⼼。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循循然善诱⼈,博我以⽂,约我以礼。
答:颜渊感叹地说:“(对于⽼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我努⼒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忽然⼜像在后⾯。
⽼师善于⼀步⼀步地诱导我,⽤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使我想停⽌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尽了我的全⼒。
7、朽⽊不可雕也。
摘孔⼦《论语》 答:腐烂的⽊头⽆法雕刻。
⽐喻⼈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可救药。
亦作“朽⽊难彫”。
亦作“朽⽊不雕”。
8、⼦以四教:⽂⾏忠信。
摘孔⼦《论语》 孔⼦从四个⽅⾯教育⾃⼰的弟⼦,⼀、⽂学,即知名学。
研究如何提⾼知名度,⼆、⾏学,规范⼈们⾏为,使⼈们的⾔⾏举⽌有章可循。
三、忠学,是修养学。
是培养⼈⾃觉⾃愿地做⾃⼰该做的事。
四、信学,是知⼈辨事之学,是培养⼈判断⼒的学问。
论语名言名句摘抄大全及解释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著作,其中有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是其中一些的摘抄和解释: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按时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开心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并不怨恨,这不是君子的行为吗?2.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诗经》三百 (零五) 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1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的名言警句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名言警句流传至今,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并进行翻译和解释。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如果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如果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拓宽思考的范围。
学而不思则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很容易被迷茫困惑;而思而不学则陷入自己思考的局限性,容易陷入错误的结论之中。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和虚情假意的外表,少有真正的仁爱。
•解释:这句话指出了虚假的言辞和外表对于真正仁爱的缺失。
巧言令色往往会有目的性地欺骗他人,而真正的仁爱是内心的真诚和善良,不需要通过做作的外表来展示。
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翻译:作为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谨慎而诚实。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孝顺父母是传统的美德,尊敬兄长是尊重家庭中较年长者的责任,而谨慎和诚实则是培养学生自律和品行端正的重要要求。
4. 巧言不如直道,无邪比于有功。
•翻译:机智的言辞不如坦率直言,没有邪恶的行为比有功劳更重要。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坦率和正直的重要性。
与用巧妙的言辞迎合别人不同,直言不讳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而没有邪恶的行为更为重要,即使有功劳也不能抵消邪恶行为的危害。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心事重重。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心胸开阔和心境纯净的重要性。
君子通常能够无私地为他人着想,心境开放;而小人由于私心杂念,常常心事重重、戚戚不安。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善待和尊重。
文言文翻译理解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名言警句被世人广泛传颂。
本文将基于文言文的翻译理解,深入探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一、君子论语中常以君子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代称。
《论语·学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通过翻译可以理解为:“君子倾向于沉默寡言,但在行动中积极而敏捷。
”这句话在表达上相对拗口,我们可以把它转换成现代汉语:“君子不多言,但行动却迅猛。
”这样,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句名言的含义。
二、学习与教育论语中多次提到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论语·为政》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学习并不断地实践,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三、慎独与修身《论语·学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君子做事全面周到,小人只做某个方面好。
”这句名言强调了人们行为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寓意在于提醒人们要慎重行事,全面发展自己。
四、诚实与忠诚在《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名言:“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说话真诚可靠,行为坚定而恭敬,即使到达野蛮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可靠,行为不坚定而恭敬,即使在熟悉的城区也行不通。
”这句名言强调了诚实与忠诚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是在不同环境下都保持真诚和坚定。
五、友谊与交往《论语·里仁》中有一句名言:“朋友之道,斯为美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朋友之间的相处,是多么美好啊!”这句名言表达了论语对友谊关系的看重,强调了友谊之道的尊贵和美妙。
六、治国理政《论语·为政》中有一句名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治理国家,首要的是正直;如果子才能正直,有谁敢不正直?”这句名言强调了统治者的正直与正义,强调了执政者的责任与使命。
论语里的名言名句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出处:《论语·子罕》解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出处:《论语·里仁》解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4、以约失之者鲜矣。
出处:《论语·里仁》解释: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人是很少的。
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出处:《论语·里仁》解释:事奉君主劝谏过于烦琐,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规劝过于烦琐,就会被疏远。
6、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出处:《论语·里仁》解释: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仁的修养,就不会有特别讨厌看不惯的人和事了。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解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处:《论语·颜渊》解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处:《论语·子路》解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出处:《论语·里仁》解释:君子言语上要谨慎,行动上要敏捷。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处:《论语·宪问》解释: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是可耻的。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出处:《论语·季氏》解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论语》中的名言及意思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和道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学习的知识也要经常温习,才能真正掌握啊!比如你学了一首古诗,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是不是就记得更牢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多有意思呀!想想看,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呢,就像你的同学可能画画很棒,那他不就是你在画画方面的老师嘛!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哎呀,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复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嘛!好比你以前做过的数学题,再做一遍说不定就有新的解题思路了呢!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不就是说我们自己不喜欢的,可别强加给别人呀!就好像你不喜欢吃香菜,也别硬塞给别人吃呀,对不对?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得结合起来呀!就像走路,光迈腿不想往哪走可不行,光想不迈步也到不了目的地呀!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别不懂装懂呀!你想想,要是你不懂还装懂,那不是自欺欺人嘛,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呢!7.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呢!就像每天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没做好,然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呀,你说是不是?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优秀的人就向人家学习呀,看到不好的就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好比看到别人很有礼貌,你是不是也想变得有礼貌呀?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做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多好呀!不像那些小人总是忧心忡忡的。
你愿意和坦荡荡的人做朋友还是和长戚戚的人做朋友呢?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下,才能看出谁是真正坚强的呀!就好像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些不退缩的人,才是真厉害呢!我觉得中的这些名言名句和道理真的是太经典了,能让我们学到好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态度呢!。
四⼤圣贤(孔⼦、⽼⼦、孟⼦和庄⼦)经典名⾔名句及解释⼀、孔⼦经典名⾔名句:1、⾔必信,⾏必果。
(论语·⼦路)解释:说话⼀定守信⽤,⾏动⼀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安下必来。
3、朝闻道,⼣死可矣。
(论语·⾥仁)解释: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佾)解释: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解释:(教学⽣)不到他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形的)⼀个⾓,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解释:聪明,爱好学习,向下⾯的⼈请教⽽不以为耻。
分7、⼰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解释:⾃⼰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
8、仰之弥⾼,钻之弥坚。
(论语·⼦罕)解释: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努⼒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述⽽)解释:学习永不满⾜,耐⼼地教导别⼈⽽不倦怠。
10、⼈⽆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解释:⼈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解释:学习知识并按⼀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兴的吗?1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释:做⼯的⼈想把活⼉做好,必须⾸先使他的⼯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解释:过去的已经⽆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解释:君⼦⼼胸平坦宽⼴,⼩⼈局促,经常忧愁。
《论语》中名言警句40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名句及翻译赏析1. 《论语》句子赏析以及翻译孔子说:“如果不是心里想了却想不明白,就不要去启发;如果不是能说却说不清楚,就不要告诉他答案;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再教给他更多的东西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初(莫通暮,翻译为晚春暮春,其意为春夏之交,不是初)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小孩,在沂水中游泳,(之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
2. 《论语》名句+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儒家名言名句及解释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派思想流派,强调仁爱、礼仪、忠恕、中庸等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儒家名言名句及简要解释:
1.论语-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孔子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之情,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
2.论语- 子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解释: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观念,即要求人们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
3.论语-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解释:强调了学习和师德的重要性,要在与人相处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4.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释:大学强调的是修养道德、亲近民众、追求至善的道路。
5.中庸- 中庸之道,天下为公。
•解释:中庸强调“天下为公”,意味着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天下人谋幸福。
6.孟子- 孟子曰:
•"仁者爱人人恶己,智者知人人为己。
"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仁爱和智慧的境界,仁者能够宽恕别人对自己的过错,智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
7.荀子- 荀子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解释:荀子表达了人非完美,谁能不犯错误的观念,但重要的是能够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
这些儒家名言名句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论语句子解释精选《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具有极高的价值。
其中的每一篇句子,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句子呢?以下是十句名人名言,帮助我们更好地解析《论语》中的句子。
1. “重在参悟,勿在模仿。
”——朱熹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论语》时,要理解其中的内涵,用心去参悟。
不能简单地模仿,而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析其中的道理。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一句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只有不断地习惯和实践,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
3.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颜回》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直寻为我们的原则,去对待别人的恶劣行为;同时,也要以德报德,让他人感受到我们本身的善良和美好。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为政》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知识来说,只有真正喜欢并享受它的人,才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学习过程中,思考和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没有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迟早会被淘汰。
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有预谋,有计划地去行动,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否则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时刻为别人着想,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8. “非礼勿言。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守信用和原则。
对于那些非正义和不道德的事情,我们应该有勇气去拒绝和抵制。
9.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朱熹这句话表达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只有在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地携手前进。
1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无论是出于什么,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而考虑。
论语中名句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讲解】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5.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6.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7.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
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讲解】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与翻译论语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3、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精选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原文】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学而》)【直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原文】2.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直译】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意译】我们之所以用最高的礼节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是因为我们认为同世界各国的朋友和谐相处是最可宝贵的。
【原文】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直译】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意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在社会上是怎样可以站住脚的。
【原文】4.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直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原文】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直译】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意译】孔子的志向是:让普天下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普天下的朋友得到信任,让普天下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原文】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直译】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意译】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一个高尚的人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原文】7.知(通“智”,读“zhì”)者乐,仁者寿。
(《雍也》)【直译】机智的人动而不括故乐,仁厚的人静而有常故寿。
【意译】一个机智的人乐于自由运动,一个仁厚的人长于保持操守。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说明:认真地学习就是享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说明:不知道就不知道,要知道就要去学习。
3、君子忧道不忧贫
说明:仁慈的人担心的是道德问题而非财富问题。
4、吾日三省吾身
说明:每天检视自己:我的行为是善良的吗?我的言谈是忠实的吗?我的目标是正确的吗?
5、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明:知道和好的只是表面的,但最好的是乐于为他人服务的人。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给人带来的思考是深远的,其中有五句最为出名: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应当从读书开始,要有目的有毅力,勤奋刻苦,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且,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也可以极大的提升学习的效率。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识和善待一切人,把自己的一切美德与他人分享,是一种愉悦的行为,更是非常重要的礼仪。
3、“君子忧道不忧贫”,民族之间应当以文明、友好和理解互助相处,拒绝一切奢华和浮华,开展睦邻友好交往,加强文化、社会科技等发展活动。
4、“吾日三省吾身”,一定要坚持自我检讨,在言行一致上表现本色,谨言慎行,守正不阿,严格自律,把自己的思想行为放在准则的限度内。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他人”,高尚的志士要做到无私无畏,仁爱一切,不求回报,也不干涉和伤害别人。
这也是论语所要讲的重要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按照这些价值观从容舍过。
论语名言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四十岁事理通达,不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便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逾越法度规矩。
”、3. “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个含有折理的语句,意思是,早晨明白了道理,那怕晚上就死去,也没有遗憾的。
教育人们,不要认为自己年岁大了,再学也没用了,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学无止境,闻道貌岸然有先后,即使自已年岁大了也不要放弃学习。
4.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
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5.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不是恼)ne四声:语言迟钝,不善讲话敏:敏捷【评点】少说多做,也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8.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9.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中的名言及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而又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志于学”,是说孔子有志于学,立志要学习;“三十而立”指孔子三十的时候已立业,学说已渐成体系,(用在现在的人身上大概是事业小有建树的意思);“不惑”遇事明辩不迷惑,少疑惑;“知天命”,所谓“不怨天,不尤人”,懂得了天命,正确看待自己;“耳顺”说各种话都能听能容忍;“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
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2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6.过则勿惮改。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9.过犹不及。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3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32.当仁,不让于师。
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3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5.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3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3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4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