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62 MB
- 文档页数:17
博物馆设计案例分析
1.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2. 目标博物馆(Museum of Tomorrow)
目标博物馆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其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博物
馆外形独特,像一艘飞船,象征着未来的探索和科技发展。
建筑外墙覆盖
了太阳能板,通过收集和利用太阳能为博物馆供电。
内部空间采用大面积
的玻璃幕墙,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能源管理。
展厅中用到了虚拟现实和互动技术,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Cité de l'espace)
图卢兹宇宙城市航天博物馆位于法国图卢兹,是一个以航天和宇宙为
主题的科普场馆。
博物馆的外形像一个巨大的球体,象征着地球和宇宙。
建筑内部分为不同的展厅,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历史、技术和未来发展。
展
品之间通过透明的玻璃墙隔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宇宙飞船和太空模型。
博物馆还设有模拟飞行和太空漫步等互动体验项目,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
的体验。
这些博物馆设计案例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展品的陈列和空间的创意布置,将建筑和展览融为一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同时,博物馆设
计也注重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能源利用。
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博物馆作为一个教育和文化交流场所的使命和责任。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和展示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遗产的场所,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享几个博物馆相关法律案例,以期为广大博物馆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博物馆藏品侵权纠纷(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陶瓷展”时,未经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了一位艺术家创作的陶瓷作品作为展览品。
作者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博物馆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其作品进行展览,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博物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作者经济损失。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因未征得作者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这提醒博物馆在举办展览时,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依法使用他人作品。
具体措施包括:1. 在使用他人作品前,应与作者或其合法继承人签订授权使用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 在展览现场,应注明作品的作者、来源等信息,尊重作者的署名权。
3. 如需复制、出版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人作品,应依法支付报酬。
三、案例二:博物馆藏品失窃案(一)案情简介某博物馆在举办“古代书画展”期间,一件珍贵文物被盗。
警方调查发现,盗窃者系博物馆内部员工,其利用职务之便,将文物盗走后非法出售。
(二)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博物馆珍贵文物,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博物馆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盗窃珍贵文物,给博物馆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提醒博物馆应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盗窃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保力量,确保博物馆安全。
2. 对博物馆内部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3. 定期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盘点,确保藏品安全。
第1篇一、引言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示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参观、体验、互动等方式,将博物馆资源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本文以某高校博物馆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其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成果与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博物馆成立于200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近万件,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铜器、瓷器等。
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教学实施过程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博物馆导览课程:由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为学生讲解博物馆的基本情况、馆藏文物及展览内容。
(2)文物鉴赏课程: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文物鉴赏知识,提高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
(3)博物馆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展览策划、文物修复、展览布展等。
2. 实践教学活动开展(1)参观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2)互动体验: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学生亲手触摸文物,感受文物的历史魅力。
(3)专家讲座:邀请博物馆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博物馆的实践项目,如展览策划、文物修复等。
3. 实践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和收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作品质量等进行评价。
四、实践成果与启示1. 实践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3)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综合素质。
2. 启示(1)博物馆实践教学应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形式语言研究绩溪博物馆案例分析绩溪博物馆是中国安徽省六安市绩溪县首家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95年。
本文将对绩溪博物馆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形式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
绩溪博物馆的案例分析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建筑与环境设计绩溪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古代楚国建筑特色和现代美学元素,使其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博物馆的外立面以典型楚式风格为基调,采用大量的琉璃和陶瓷材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筑的形式语言通过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表达了对楚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同时,博物馆的园林环境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师精心布置了花木和水景,以及与馆内展览相关的雕塑和景观。
这种环境设计不仅美化了博物馆的外观,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参观空间。
通过环境设计,绩溪博物馆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绩溪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方面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博物馆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展览中融入了声光电等多种元素,提供了丰富的观展体验。
这种展示手法通过形式语言的运用,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展品所传递的信息。
其次,博物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区域。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VR技术等实现与展品的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兴趣。
3.教育与传播绩溪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场所,还承担着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讲座,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此外,博物馆还开设了培训班,为有志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
通过教育和传播,绩溪博物馆为当地和外来观众提供了了解绩溪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促进了绩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网络和新媒体的运用绩溪博物馆在网络和新媒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博物馆开设了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并通过这些平台与观众保持互动。
通过建立线上展览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观众能够在家中也能参观博物馆,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绩溪博物馆在建筑设计、展览设计与展示手法、教育与传播以及网络和新媒体运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上海博物馆案例分析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工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作为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下面将对上海博物馆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案例背景介绍2.问题分析尽管上海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博物馆的展区面积相对较小,无法展示全部的馆藏。
其次,展示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无法吸引年轻人。
此外,博物馆的讲解方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进行个性化服务。
3.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博物馆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首先,博物馆可以利用现代化展示技术,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展览方式,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文化。
其次,博物馆可以增加展区面积,提供更多的展览空间,以展示更多精品文物。
此外,博物馆可以与其他博物馆、学术机构等合作,举办更多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4.成效评估上海博物馆经过改进后,可以得到以下成效。
首先,通过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展示方式,博物馆将能够更好地展示馆藏文物,吸引更多观众。
其次,借助现代化展示技术,博物馆将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参观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
此外,通过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博物馆将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5.经验启示上海博物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需要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
其次,博物馆应当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活动,提供更广泛的文化交流机会。
此外,博物馆应注重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选择,从而吸引更多观众。
综上所述,上海博物馆是中国一座重要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现代化展示技术、增加展区面积和改进服务方式,上海博物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提升影响力,并为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国际类博物馆设计案例学习分析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承保护的重要场所,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分析几个国际著名博物馆的设计案例。
一、卢浮宫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威名不仅由于其中收藏的珍贵艺术品,也与它宏伟的建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卢浮宫的设计非常注重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的融合,整个建筑从外立面到内部空间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首先,卢浮宫的主干建筑是一个严谨的长方形,占地面积宽大,四周有花园,并采用对称布局。
建筑外立面采用巨大的楼柱和弧形拱顶,彰显了建筑厚重而壮观的外观特点。
其次,卢浮宫的内部设计融合了神秘主义和宗教元素,魔幻和奇幻的色彩和色调是卢浮宫的特点之一。
内部的墙壁和拱顶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繁华和华丽的色彩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神和内外崇文的气息。
二、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纽约市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规模之大和艺术藏品丰富程度更是令人瞩目。
大都会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同样注重了现代化和创意的风格,在大都市中建造了如此壮观的建筑。
博物馆厅堂大、色调明快、分区明晰,内部还设置了类似商业区的展示区,各种文物真品、艺术品能在其中穿梭而不显来浮夸。
大都会博物馆整个设计方案所达到的目的是使整个建筑和历史地位相符,但又不失现代化和实际性,以适应今天的需求。
三、杜拜博物馆杜拜博物馆是最新且最具未来感的博物馆之一,它秉承了阿拉伯文化传统和现代化设计的风格创造,是杜拜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有其独特的视觉震撼效果,其整体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果敢、前瞻、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及现代化思想。
博物馆内部运用了多种创新科技的设计手段,使之成为建筑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总结由以上三个博物馆的设计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博物馆的设计风格多种多样,且与当地历史文化和环境息息相关。
无论是卢浮宫的古典艺术气息、大都会博物馆的现代化设计风格,还是杜拜博物馆的新奇感,其设计都充满魅力和生命力,对每一个参观者都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第1篇一、引言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在我国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规定。
然而,在博物馆运营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法律纠纷,其中文物侵权案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以A博物馆文物侵权案为例,对博物馆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博物馆法律问题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A博物馆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北方地区首家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有各类文物、艺术品、古籍等,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A博物馆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
然而,在2019年,A博物馆因一件文物侵权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案件事实2019年,我国某知名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其中一件拍品被鉴定为A 博物馆收藏的某件文物。
然而,该拍卖公司并未获得A博物馆的授权,也未向A博物馆支付相应的报酬。
在拍卖过程中,该文物以高价成交。
A博物馆得知此事后,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拍卖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四、法院判决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拍卖公司未经A博物馆授权,擅自拍卖其收藏的文物,侵犯了A博物馆的知识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拍卖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A博物馆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
五、案例评析1. 案例特点本案具有以下特点:(1)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本案中,A博物馆主张的侵权行为属于知识产权侵权,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多个方面。
(2)涉及文物价值。
本案中,涉案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因此,赔偿金额较大。
(3)涉及博物馆运营。
本案的发生对A博物馆的声誉和运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案例启示(1)博物馆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博物馆在收藏、展示和利用文物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拍卖公司应依法经营。
拍卖公司在拍卖文物时,要确保其来源合法,尊重文物的知识产权。
博物馆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1: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第三,大英博物馆还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教育。
它提供丰富的讲解解
说和导览服务,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每个展品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此外,博
物馆还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讲座和互动活动,使观众积极参与进来,并
且将知识变得更具趣味性和亲民性。
最后,大英博物馆的免费入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成功。
免费入
场政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观博物馆,提高了文化和艺术的普及率。
此外,大英博物馆还有一个出色的礼品店和咖啡厅,为游客提供购物和休息的场所。
案例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一个专注于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博物馆,他们的
成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良好地理位置为其成功做出了贡献。
它
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地区的一个繁忙的旅游区,这使得它容易被游客找
到并方便观览。
第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方式也为其成功做出了贡献。
它将
展览分为不同的主题和时期,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意义。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世界各地的巡回展览,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
艺术体验。
最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教育。
它提供多种教育计划和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社区项目等。
这些活动和项目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促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
于苏州市中心地区,是苏州市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从建筑特色、展览内容、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外观造型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展示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同时,建筑内部的环境设计也非常考究,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材料和技术,营造出了舒适、安静的参观氛围,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
展览内容不断更新,每一次展览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主题新颖,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精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再次,苏州博物馆注重教育活动的开展。
博物馆通过举办讲座、讲解、亲子活
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上有着突出的
表现,而且在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苏州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更多的文化机构能够向其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物馆设计案例解析一、内容描述为了让观众能够轻松欣赏艺术品,设计师们首先把整个博物馆空间划分得非常合理。
无论是大型展品还是小型艺术品,都能得到合适的展示空间。
而且整个博物馆的布局设计十分人性化,即使在馆内迷失方向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慌,很快就能找到指示牌或求助的工作人员。
而且馆内的陈列布局也很有艺术感,让您仿佛置身于艺术的世界里,每次参观都有新的发现。
这就说明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和体验感受。
不仅如此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也非常吸引人眼球,建筑师们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建筑手法和材料,让整个博物馆外观既有艺术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而且这里的设计理念是倡导环保与可持续的,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整个博物馆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
这样的博物馆设计案例,不仅让参观者享受到艺术的盛宴,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文关怀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美好的体验过程使得人们在游览之余还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1. 介绍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当我们走进一个个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碰撞。
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珍贵文物的地方,更是展现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
那么如何设计这样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空间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解析几个博物馆设计案例。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不仅能让参观者沉浸其中,还能让文物“活”起来与观众产生深刻的互动。
博物馆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美学,更关乎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它要让每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
再者博物馆设计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面貌的集中展示,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能够提升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甚至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
那么怎样的博物馆设计才算得上优秀呢?我们接下来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解析,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博物馆设计的魅力,以及它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王澍宁波博物馆案例分析一、项目概况二、建筑设计1.空间布局王澍宁波博物馆建筑采取了传统中国建筑的形式,布局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是展示厅和办公区域,中部是藏品展览区域,后部是一个露天庭院和自然景观。
空间布局与整个博物馆的功能定位相符合,使游客可以有序地游览博物馆的各个部分。
2.建筑外观王澍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观独具特色,整体呈现出船的形状,象征着宁波这个海港城市的特点。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白色瓷板,营造出简洁、明亮的空间感。
同时,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波浪形的设计,使建筑整体呈现出起伏和流动感,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对比。
3.空间设计王澍宁波博物馆在空间设计方面也非常出色。
建筑内部布置了多个展厅,以及一个高耸的中庭,使人们在空间中产生上下起伏的感觉。
展厅的层高与空间结构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展示藏品,还能够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此外,中庭的设计也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使博物馆的室内空间更加明亮。
三、建筑意义1.融入地域文化2.传承与创新王澍宁波博物馆既传承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又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手段。
博物馆的外观和空间设计既具有传统的中国建筑特点,又具有现代建筑的美感和功能性,体现了王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建筑语言的创新。
3.相互关联的空间四、总结王澍宁波博物馆是一座集传统与现代、功能与美观于一体的建筑之作。
其空间布局、建筑外观、内部空间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王澍的设计理念和对地方文化的理解。
王澍宁波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对于当代建筑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建筑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准,也为后来的建筑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案例1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师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建成时间:1997年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设计初衷】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
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案例1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师简介】弗兰克·盖里(FrankOwenGehry)1929年2月28日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成为当代着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着称。
他现在归化于美国籍,并且生活在洛杉矶,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有名的建筑教授。
盖里的设计风格源自于晚期现代主义(latemodernism),其中最着名的建筑,是位于西班牙,毕尔包,有这钛金属屋顶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介绍】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0405平方米)建筑层数:展厅部分3层,行政部分4层建成时间:1997年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设计初衷】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
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博物馆选址】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信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
【设计理念】1.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
2.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
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
3.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
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
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外观材料】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型玻璃墙的弧形体。
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
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
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
【空间】在盖里的作品中,对于提高室内空间心理舒适度的探索成为他在建筑空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盖里认为空间尺度应与使用者的心理尺度相结合,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建筑有史以来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常常忽略了这个要求。
为此盖里----“我将房子分成小房间,每一件都想象成现实独立的实体,如同一个小村庄。
”即整个建筑是由多个不同形态的个体组合而成,而这些个体单元都对应一个主要的房间,这个房间就被称为“单一空间”。
上面的图片分别是中庭空间、展示空间。
由这些图片可以了解到在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空间,这些空间让人激动、慨叹、停留、思考。
室内的采光很充足,却也不影响展示的空间的功能使用,反而能够让参访者更加愉快参看展示品。
同时,盖里对光的运用加深了空间对参访者的印象。
【展厅分布】永久性作品展厅临时性作品展厅精选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厅【流线组织】1.水平流线一层:通过中庭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二层:通过环廊连接各个空间三层2.垂直流线垂直空间,无非就2种,电梯和楼梯,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垂直流线主要是通过衣服中庭的多部电梯和楼梯【体量生成】【采光】在博物馆中,2层及3层各有3个陈列永久藏品的方形陈列室。
它们被包围在其他用房中央。
3层屋顶上3个方形大天窗正对着3层的3个陈列室,为他们提供了自然采光用。
3个大天窗下连着3个小采光井,他们穿过3层陈列室将自然光引入2层的陈列室内,使与室外环境完全隔离的2层陈列室依然获得了自然光线。
案例2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赖特【设计师简介】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过了600件。
赖特以设计私人住宅而着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古根海姆博物馆简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
该建筑是纽约着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着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设计,建筑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说外观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条巨大的白色弹簧,可能是因为螺旋线结构也有人说像海螺。
【设计理念】赖特创造性的给出了一种新的博物馆参观方式,即观众先乘坐电梯到达博物馆的顶层,然后观众从6层楼开始沿着弧形的坡道缓缓往下行走,同时展示品展示在坡道的墙面上,这很大的程度上是观众参观轻松愉快。
同时,赖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
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外观】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
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
外部体形简洁明了,但简洁不简单,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作为背景的高层板式楼层给了赖特足够的尊重。
【内部空间】外部的体形反映内部的空间,在现代主义的作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因此,毋庸置疑,当我们看到外部体形上又下往上旋转的巨大弧形的体形,我们已经可以猜到其内部的空间必定是坡道围绕着中庭缓缓往下延伸,同时中庭的圆形玻璃顶为中庭提供了采光,提供了一个舒服的光环境。
同时在展示廊道的采光是二次采光,对展示品的影响较小。
【技术图纸】上面左图为剖面图,右图为首层和二层的平面图。
同样,平面剖面也是比较简单,但是在简单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确实深刻的,富有人情味的,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
正是因为设计师的创造性的设计,才使得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有特色,有创新。
【比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别是弗兰克盖里和赖特设计的。
他们也是在一系列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最为出名的博物馆。
其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因为其出奇的设计构思,大胆的创新设计在经济方面,许许多多的参访者来到毕尔巴鄂仅仅是为了参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该市创造了不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该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同时在空间方面,内部的空间复杂多变可以提供多种视觉体验,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缺点方面,我个人认为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费用较大。
但是,瑕不掩瑜,毋庸置疑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师成功的。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无论是从体型,空间,平面都是很简洁的,然而它反映出来的内容却是丰富的,饱满的。
然而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弧形的坡道的展示却是让参观者轻松了不少,然而展示空间应该是可以让人停留下来思考,交流的。
况且当人站在坡道上的时候,身体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看展示品的时候不是很舒服。
这也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最大缺点。
案例3苏州博物馆设计师:贝聿铭【设计师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
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着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博物馆选址】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涵深刻。
阴影部分为博物馆选址【设计理念】“中而新,苏而新”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贝聿铭被评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任大师。
就苏州博物馆而言,贝聿铭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通过玻璃,木材,混凝土等材料以及贝聿铭常用的设计手段比如几何形体、通透的玻璃幕墙、多边形窗户、玻璃顶配金属遮光条采光、园林式庭院等将中国传统建筑、苏州传统建筑、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现代主义的手法演绎,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中式风格建筑。
【建筑外观】左图为苏州博物馆入口,除入口外,因为沿街的关系因此在沿街立面上采取的是用围墙封闭,这也是江南园林的常用手段,在建筑色彩上,苏州的传统建筑色彩为“白+黑”,苏州博物馆的色彩为“白+灰“,降低了颜色的对比度,是建筑不像传统建筑那样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