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2.02 KB
- 文档页数:5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从而消除糖尿病患者足部的隐患,降低病残率。
方法:对患者进行良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正确把握和控制、健康教育,控制好血糖,预防感染。
结果:35例糖尿病足患者除1例截肢外,其他均经1~3个月的治疗愈合,恢复了肢体功能。
结论:应用正确的临床护理方法对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有明显效果,包括全身治疗、创面及溃疡面的局部抗感染治疗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缩短创面溃疡的愈合时间,减少截肢的发生,让患者减少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临床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8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截肢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组织感染或坏疽所致[1]。
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5例,通过加强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护理,提前预防,达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截肢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5例,均符合1999年who对关于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足(df)判断依据是:足部分或全部红肿、溢脓、皮肤缺损、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2]。
其中男20例,女15例,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病程约4~20年。
主要的表现:双足感觉异常,疼痛、麻木、坏疽、发凉、足趾发绀,皮肤反复溃烂而不易愈合,足背的动脉博动减弱或是消失。
b超检查,提示下肢血管的管径变细,血的流量减少。
糖尿病足的程度: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糖尿病足分为6级。
①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但无溃疡;②1级:皮肤表面溃疡,无感染;③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④3级:深部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⑤4级:局部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⑥5级:全足坏疽[3]。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论文范文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高,随之而引起的糖尿病足护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足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足护理论文篇一:《糖尿病病足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
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
病程1-10年,平均5年。
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2.1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
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2.2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严重时可导致截肢。
为了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并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分别从临床护理和预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1、观察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较差,容易出现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伤口、疮口、切口等处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如红肿、发热、脓液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治疗。
2、保持皮肤干燥糖尿病患者因身体缺乏积水器,所以皮肤创伤不易愈合。
因此,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患者浸泡在水中或长时间受潮湿气。
此外,换药时也要注意皮肤干燥,以免患者感染。
3、足部护理足部的护理是糖尿病足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因为糖尿病足易于发生,而足部护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发生。
在足部护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磨破褥,切口,疮口等;(2)足部清洁,勿用含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洗,不要泡脚;(3)足部皮肤保持干燥,勿让湿气累积;(4)适当地保护足部,如穿合适大小、松紧度适宜、防滑、舒适度好的鞋袜等。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1、血糖控制糖尿病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
控制血糖的方法有:(1)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2)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发现高血糖及时调整药物;(3)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检查内容包括:足部检查、神经检查和血管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足部异常情况及血管病变等,及时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糖尿病患者要遵循饮食原则,控制食物热量,减轻身体负担,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基本营养物质。
总之,糖尿病足临床护理和预防措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才能更好地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37期 291·临床监护·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冷昭燕(江安县中医医院 门诊部,四川 宜宾)摘要:目的分享笔者多年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的护理体会并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年我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2例,通过分析糖尿病足的典型表现、专科护理措施以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并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同时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自觉症状得分的差异。
结果干预后糖尿病足患者自觉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
结论糖尿病足临床护理与预防措施对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临床护理;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7.168本文引用格式:冷昭燕.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291.0 引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当此类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时,说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往往伴有末梢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患者远端肢体感觉受损,同时,也有可能合并眼底血管病变、肾血管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并发症[2]。
当发生糖尿病足时,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兴趣爱好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糖尿病足的治疗所需耗费的费用较高,溃疡面经久不愈,耗时也较长,使患者工作种类和时间受限,对患者造成严重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3]。
糖尿病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当发生并发症时,患者的神经、血管受损是属于不可逆的,所以,临床护士应教会患者自行控制血糖的方法,故糖尿病足的预防尤其重要,一级预防是为了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控制糖尿病足的进展[4]。
随着糖尿病诊治和预防技术的进步,以及专科医师和专科护士培训的开展为临床培养了大批糖尿病专科人才,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也相应被规范化,故临床护士如何运用规范化的糖尿病足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5]。
---------------------------------------------------------------范文最新推荐------------------------------------------------------ 糖尿病足病患者临床护理策略论文【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综合预防护理【摘要】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
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即糖尿病发病的三步曲:溃疡、截肢、死亡。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危险因素及诱因经研究证明,糖尿病足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免疫障碍;④伤口难愈合。
危险因素及诱因:①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性,有人把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其中外部因素包括:肥胖、血糖控制不良、脚外伤、不适当的脚部护理、酗酒、吸烟、没有掌握糖尿病有关知识及不依从性等;内部因素主要有糖尿病病程长,男性,合并肾、眼睛病变,老年,足部变形等。
②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诱因,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可高出2倍。
且86%的下肢截肢是由于足部血管或神经病变部位表皮小损伤诱发。
常见于鞋袜不适合或长时间行走致足底压力过大,早期表现为局部茧子的形成,这更加重了局部的压力。
足茧的出现往往是发生足溃疡的先兆。
因此说,理解溃疡如何演变而成很重要,这样预防溃疡和截肢的方案才能起作用。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2.1加强危险因1 / 5素的筛查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坚持每年进行1次全面的足部检查。
①询问。
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糖控制情况;有无足部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足的护理论文篇一:糖尿病足护理论文糖尿病足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坏死导致截肢的有效性。
方法:对11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治疗,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
结果:治愈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复发率降低。
结论:指导患者做好自我足部护理,减少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1 生活护理指导1.1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软皮的皮鞋、运动鞋是[2]最理想的,鞋型应尽可能选择方头,要保证鞋与足相比较宽且有一定的抗击外力的作用。
不要穿高跟、尖头、硬皮以及塑料的鞋子。
要常常检查鞋内部可能存在的异物,选择的袜子要既透气又吸汗(全棉之类),不要穿有补丁的棉袜和鞋子,以免受力不均,影响血液循环,并且要求常常换洗。
1.2 正确的洗脚和保护脚为保护足部卫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
洗脚前最好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温,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所以对温度的感觉能力下降。
温度一般为40°c 左右为宜。
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为宜。
洗完脚要用软毛巾将脚擦干。
秋冬季节足部宜干裂时可使用适量润肤霜。
冬季禁忌用热水袋取暖,不能用烘烤器直接贴患者足部,以防烫伤和水泡发生。
每日进行足部检查,若有皮肤皲裂湿冷,肤色变化,感觉缺失,或局部红肿热痛等,都可能提示已经发生足部病变,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 饮食护理2.1 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
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定时、定量,吃低盐低脂,低蛋白,营养丰富宜消化食物,饥饿时可增加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2.2 合理用药物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与血糖密切相关。
持续过高的血糖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急慢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足的主要根源。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目录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一、资料与方法二、护理三、讨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一、临床资料二、护理三、小结一、资料与方法(一)1、(1)①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其中男52例,女98例。
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 ②诱因鞋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10例。
不明原因55例。
(1) ③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
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二、护理(2) ①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治疗和用药。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
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 ②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
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 ③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
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
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
糖尿病足护理论文范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糖尿病足的护理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一、糖尿病足的概述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足部溃疡、坏疽、坏死等病变。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狭窄、闭塞,进而导致下肢缺血、缺氧,引起足部溃疡。
2、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足部皮肤破损后往往不易发现,进而导致感染、坏死。
3、感染: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感染,如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这些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加重病情。
二、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
同时,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缺血、缺氧状态。
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
4、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对于皮肤瘙痒、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5、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与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结论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的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有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病人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人表现为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病人致残重要原因之一。
重视糖尿病病人的足部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1 预防 1.1 预防是关键凡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好血糖,还要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粘度,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
每季到做一次全面检查。
了解有无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肌肉骨骼病变。
1.2 增加对疾病的认识采取多种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属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如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方法,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使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1.3 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指导病人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如测量血糖仪的使用、血压的测量方法、体重指数的等,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1.4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需向病人详细讲解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强调饮食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掌握具体实施及调整的原则和方法,生活,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指导和患者及家属掌握饮食原则:定时、定量、定餐。
根据病情的个体要求计算出每日对糖、脂肪、蛋白质的需要量,按1:2:2分配。
注射胰岛素以后30min内必须进餐。
2.2 日常生活护理由于患者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减少足部受压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预防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若足部皮肤干燥,清洁后可涂用羊毛脂,但不可常用,以免皮肤过度浸软,不光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应选择轻巧柔软、前端宽大的鞋子,不穿凉鞋、皮鞋,不穿不合脚的鞋袜,不过度修剪趾甲。
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烤灯时谨防烫伤。
定时足部按摩,加强足部及小腿的活动,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经常检查足部温差,及时发现皮肤有无破损,足部有无畸形、包块、胼胝是否增大等。
糖尿病足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摘要】调查显示,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来预防或减少发病率的。
糖尿病足发生后,有效的临床、心理护理以及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和运动保健是有利于患者康复的。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干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死等病变[1]。
调查显示,7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糖尿病足患者身上[2],这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1预防对策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治疗起来很困难,但预防却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
1.1卫生知识的宣教首先,糖尿病足与糖尿病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临床中注重宣教糖尿病知识,使糖尿病患者意识到控制血糖、定期检测血糖的重要性;同时遵医嘱坚持用药,不随意中断降糖药物治疗或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并且定期门诊治疗,随时关注病情,加强足部护理,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足发生。
其次,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症状体征,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的初期症状能自我识别,及早治疗。
简单方法有:①观足色:若糖尿病人发现自己的双足发凉、麻木、足部发紫、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这就是足部供血不好的表现,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②按压脚趾腹:用手按一下足部和大脚趾腹后放开,如果几秒后按压处还是白白的,则是血运差的表现,这也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正常皮肤按压后一放开血液会很快涌上来,皮肤会很快恢复血色[2]。
1.2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引起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吸烟,酗酒,甜食、油腻食物、食量不合理,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张等,针对这些现象,要教育患者在坚持药物治理的同时,必须戒烟、戒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避免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保证平衡饮食,同时适当有氧运动,调整心态,确实加强自我保护。
糖尿病足的护理查房论文今日查房的患者为一名62岁的男性,因糖尿病足双侧感染住院治疗。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双脚皮肤干燥脱皮,皮肤溃烂渗液,并伴有局部红肿疼痛。
患者自述近期感觉双脚异常麻木,并且双脚温度低于正常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的双脚进行了清洁、消毒和换药处理。
同时,开展了床位卫生、定时翻身和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
在饮食上,饭后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遵从医嘱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保持精神愉快。
在此次查房中,我们强调了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和监测,以及脚部保健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希望患者不仅在医院康复,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脚部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的教育指导。
向患者讲解了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应采取的自我管理措施。
提醒患者要保持双脚的清洁干燥,避免用热水泡脚或磨脚皮,不穿过紧或过松的鞋袜,定期检查双脚皮肤,注意保持足部血液流通等。
通过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预防,能够降低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定期测量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监测病情的变化。
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药物治疗计划,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给予患者温暖的护理和关怀,帮助其越过疾病的难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案和严格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努力,早日康复。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论文范文(2)糖尿病足护理论文篇三:《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摘要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在控制好血糖,感染的前提下,应用全身治疗和护理相结合。
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可明显减轻病情的发展,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包括:夜间疼痛性痉挛,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下肢肌肉萎缩,皮温减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科对2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糖尿病足主要由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
感染会加重糖尿病,导致恶性循环,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糖尿病人群的不断扩大,糖尿病足的治疗和护理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糖尿病21例均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21例合并糖尿病足均符合病人症状。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男女比约为2:1,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3岁,平均糖尿病病史11a,入院时的平均空腹血糖11.6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17.8mmol/L,其中水泡4例,溃疡6例,干性坏疽1例,混合性坏疽8例,湿性坏疽2例,坏疽部位分别为足趾和足底部,表现为皮温下降,动脉搏动减弱,皮肤糜烂,溃疡分泌物多,皮肤暗褐色、变黑。
1.2方法(1)降糖治疗。
21例中10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
11例采用短效+长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
(2)抗感染治疗。
因为一般为混合感染,11例用广谱抗生素+甲硝唑,10例口服广谱抗生素治疗。
(3)局部治疗。
机械垫衬,减轻溃疡部位负重;创面处理行破溃局部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胰岛素浸泡15~20min.2结果21例患者血糖控制结果比较满意,空腹7.0mmol/L,餐后2h血糖10.1mmol/L.4例足部干燥,创面缩小;2例足趾坏死后缺如,15例痊愈。
探索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临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观察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和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培训等。
结果 54例得到了治愈,1例患者自动出院,无截肢和死亡病例。
由于住院期间给予丰富细致的健康宣教,54例出院患者无1例因复发而再次入院。
结论只要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让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就能避免“失足之痛”,甚至挽救生命。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的害处,很多时候表现在并发症上,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的不断扩大,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的三重打击,糖尿病患者脆弱的双脚很容易受损,感染发炎以致溃烂,可导致截肢,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是国内外非外伤性截肢的首位因素。
为了避免“失足之痛”,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55例病例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1-87岁,平均72,糖尿病史最短10年,最长31年。
治愈54例,自动出院1例。
本组55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周围神经病变44例,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缺血性溃疡38例,坏疽1例。
2 方法2.1 局部创面处理糖尿病足患者脚部出现溃疡感染,换药抗脚部炎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怎样注意抗炎消毒、外科清创等细节。
2.1.1 抗炎消毒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患肢局部应用碘酒、酒精消毒,喷洒抗生素,碘酒、酒精能有效的清洗患者的溃疡组织,在糖尿病足溃疡部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糖尿病足坏疽的扩散。
2.1.2 减轻压力糖尿病足患者应尽量去除局部水肿、引流出分泌物,必要时外科切开脓肿引流。
同时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敷料不要包扎太紧,影响脚部供血,保持脚部血液循环的畅通。
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目录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一、资料与方法二、护理三、讨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一、临床资料二、护理三、小结一、资料与方法(一)1、(1)①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其中男52例,女98例。
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 ②诱因鞋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10例。
不明原因55例。
(1) ③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
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
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二、护理(2) ①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治疗和用药。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
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 ②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
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 ③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
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
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
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 ~80℃ ,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
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
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 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
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讨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
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
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
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
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
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O年。
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二、护理2.1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
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多数老年患者摄人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
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
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
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
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2.3 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
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
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
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体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老年人体环境稳定性降低,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
注射时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
在饭前30 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时,需注意充分补液,纠正脱水,同时选用普通胰岛素小剂量连续静脉滴注,降低血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补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的成分和速度。
2.5 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
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
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三、小结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
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