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676.52 KB
- 文档页数:25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及应用示例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
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而X-R控制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X-R控制图的操作步骤步骤1:确定控制对象,或称统计量。
这里要注意下列各点:(1)选择技术上最重要的控制对象。
(2)若指标之间有因果关系,则宁可取作为因的指标为统计量。
(3)控制对象要明确,并为大家理解与同意。
(4)控制对象要能以数字来表示。
(5)控制对象要选择容易测定并对过程容易采取措施者。
步骤2:取预备数据(Preliminary data)。
(1)取25个子组。
(2)子组大小取为多少?国标推荐样本量为4或5。
(3)合理子组原则。
合理子组原则是由休哈特本人提出的,其内容是:“组内差异只由偶因造成,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
其中,前一句的目的是保证控制图上、下控制线的间隔距离6σ为最小,从而对异因能够及时发出统计信号。
由此我们在取样本组,即子组时应在短间隔内取,以避免异因进入。
根据后一句,为了便于发现异因,在过程不稳,变化激烈时应多抽取样本,而在过程平稳时,则可少抽取样本。
如不遵守上述合理子组原则,则在最坏情况下,可使控制图失去控制的作用。
步骤3:计算Xi,Ri。
步骤4:计算X,R。
步骤5:计算R图控制线并作图。
步骤6:将预备数据点绘在R图中,并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7;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步骤7:计算X图控制线并作图。
将预备数据点绘在X图中,对状态进行判断。
若稳,则进行步骤8;若不稳,则除去可查明原因后转入步骤2重新进行判断。
步骤8: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并检验其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若过程能力指数满足技术要求,则转入步骤9。
步骤9:延长X-R控制图的控制线,作控制用控制图,进行日常管理。
上述步1~步骤8为分析用控制图。
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图解1. 什么是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中的变异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纠正不良的变异。
2.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的原理基于统计学中的过程稳定性原理。
通过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并绘制在控制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和判断过程是否出现了特殊原因的变动。
3. 控制图的应用步骤3.1 确定需要监控的指标在使用控制图之前,需要明确需要监控的关键指标是什么,例如产品的尺寸、重量等。
3.2 收集数据并绘制控制图收集一定数量的数据,并绘制控制图,一般常见的控制图有平均值图、范围图、p图和np图等。
3.3 设置控制限根据统计学原理,我们可以使用3σ法则来设置控制限。
控制限分为上限和下限,一般情况下,将上限和下限设置为±3个标准差。
3.4 监控过程并分析将新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在已有的控制图上,若数据点在控制限范围内,则认为过程处于可控制状态;若数据点超过控制限,则认为过程存在可疑现象。
及时分析出现不稳定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3.5 持续改进控制图不仅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过程中的变异和问题。
通过持续监控并分析数据,我们可以逐步改进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4. 控制图的应用场景4.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控制图可以帮助企业监测生产线上的关键指标,例如产品尺寸、重量等。
通过控制图的分析,所产生的数据可以作为制造流程改进的依据。
4.2 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服务质量。
例如餐饮行业使用控制图来监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4.3 医疗行业在医疗行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医疗流程的关键环节。
例如手术室使用控制图来监控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以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4.4 金融行业在金融行业中,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控交易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例如交易时间、成功率等。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风险。
控制图的原理、作用及应用范围1.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是一种用于分析和监测过程稳定性的统计工具,它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概念,并结合实际数据将过程的表现可视化呈现出来。
控制图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随机性原理:过程中的变化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控制图通过测量样本数据并计算统计量,与过程的预期稳定性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变异是否超出预期范围。
- 稳态原理:在一个稳定的过程中,所测量的样本数据会围绕着一个中心值进行随机波动。
通过指定上下控制限,控制图可以帮助识别超出正常变异范围的异常情况。
- 规范化原理:控制图将过程数据标准化为无量纲形式,这样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过程的稳定性和性能。
2. 控制图的作用控制图在质量管理和过程改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过程稳定性:通过控制图的使用,可以对过程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
当过程的变异超出控制限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 识别特殊因子:控制图能够帮助识别过程中的特殊因子,如异常事件、材料变化等。
通过对控制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解决,以提高过程的品质和效率。
- 指导决策:控制图提供了过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有助于决策者快速了解过程的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控制图显示过程稳定时,可以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当控制图显示过程异常时,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控制图的应用范围控制图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过程,尤其在生产制造和服务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 制造业: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帮助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服务业:控制图可以用于监测服务过程的性能指标,如平均等待时间、客户满意度等,帮助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 医疗领域:控制图可以应用于医疗过程的监测和改进,如手术时间、治疗效果等,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spc控制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SPC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控制图进行过程分析和质量控制。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SPC控制图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各类控制图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控制图进行数据分析。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控制图进行过程分析和质量控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增强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PC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SPC控制图的定义、分类、作用和基本原理。
2.控制图的绘制方法:详细讲解如何绘制各类控制图,包括均值控制图、范围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等。
3.控制图的应用:介绍如何运用控制图进行过程分析和质量控制,举例说明控制图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控制图的解读与分析:教授如何解读控制图中的数据,分析过程波动情况和异常原因。
5.控制图的改进与优化:讲解如何根据控制图分析结果进行过程改进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绘制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图的应用和解读。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心得体会,互相促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地展示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过程。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控制图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浅谈控制图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和分析工程项目中数据的方法和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项目管理者了解和掌握项目的实时状态,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1. 质量控制: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控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指标,如产品的尺寸、重量、强度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2. 生产效率控制: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控工程项目中的生产进度和效率指标。
通过控制图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线上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控制图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数据采集和准确性: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受到数据的准确性的影响,所以在采集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分析方法:控制图的分析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并正确解读分析结果。
3. 稳态和非稳态:控制图的分析是基于数据的历史记录,所以要确保数据处于稳态。
如果数据处于非稳态,可能会导致控制图的分析结果不准确。
4. 控制线和异常值:控制图的分析需要设置合适的控制线,用于判断数据是否异常。
在设置控制线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控制线设置不合理导致误判异常值。
控制图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使用控制图,可以有效地监控和分析工程项目中的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但在应用控制图时,需要注意数据采集和准确性、数据分析方法、稳态和非稳态以及控制线和异常值等问题,以确保控制图的分析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控制图1、概念控制图又叫做管制图,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工序管理图。
控制图是一种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科学方法设计的图,图上有中心线(CL )、上控制线(UCL )、下控制线(LCL ),并有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计量值的描点序列。
控制图主要用于:过程分析及过程控制。
图1表示了控制图的基本形状:2、原理控制图的作图原理被称为“3σ原理",或“千分之三法则”。
根据统计学可以知晓,如果过程受控,数据的分布将呈钟形正态分布,位于“μ±3σ"区域间的数据占据了总数据的99。
73%,位于此区域之外的数据占据总数据的0.27%(约千分之三,上、下界限外各占0.135%),因此,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良品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所以我们一般将它忽略不计(认为不可能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出现了异常波动。
μ:中心线,记为CL ,用实线表示; μ+3σ:上界线,记为UCL ,用虚线表示; μ-3σ:下界线,记为LCL ,用虚线表示。
3、控制图的种类①、计量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由量具实际测量而得。
A 、平均值与全距(或极差)控制图( R Chart ); B S Chart );C Chart );D 、单值控制图(X Chart );②、计数值控制图:控制图所依据的数据均属于以计数值(如:不良品率、不良数、缺点数、件数等)。
A 、不良率控制图(P Chart); B 、不良数控制图(Pn Chart );质 量 特 性 数 据C、缺点数控制图(C Chart);D、单位缺点数控制图(U Chart)。
4、控制图的用途根据控制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将其分为分析用控制图、控制用控制图:①、分析用控制图(先有数据,后有控制界限):用于制程品质分析用,如:决定方针、制程解析、制程能力研究、制程管制之准备。
质量控制控制图应用与实践案例研究现代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质量控制控制图作为一种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探讨质量控制控制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概述质量控制控制图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绘制的图表,用来监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指标是否稳定,是否受到异常因素的影响。
通过不断地绘制和分析控制图,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图主要包括均值图、极差图、方差图等,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图进行应用。
二、案例背景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经过初步分析,怀疑是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存在质量波动。
为了及时解决问题,企业决定引入质量控制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三、均值图应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绘制了均值图。
通过观察均值图的变化趋势,发现在某一时间点出现了异常波动,及时对该时间点进行调查和处理,最终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四、极差图应用除了均值图,企业还绘制了极差图。
极差图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发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异问题。
通过对极差图的分析,企业发现了一个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五、方差图应用在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应用过程中,企业还使用了方差图。
方差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对方差图的分析,企业成功地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方差,提高了产品质量。
六、控制图建立与优化在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建立过程中,企业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指标和控制图类型,并确定控制上下限。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优化控制图,根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控制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七、过程改进与结果分析通过质量控制控制图的应用,企业成功地改进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控制图的原理控制图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过程中的变化和异常,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来纠正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控制图的原理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通过收集数据并将其绘制成图表,来分析过程的变化和规律。
首先,控制图的原理基于过程的稳定性。
在质量管理中,稳定的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过程的输出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控制图通过收集过程数据,将其分析并绘制成图表,从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过程的稳定性。
如果过程稳定,控制图上的数据点将分布在中心线附近,并在控制限内波动;如果过程不稳定,数据点将偏离中心线,或者超出控制限,这时就需要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控制图的原理基于异常的识别和处理。
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异常情况,如材料质量变化、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
控制图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当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或趋势时,我们需要对异常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问题,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控制图的原理还基于统计学和概率论。
控制图通常使用的是正态分布或者其他概率分布来描述过程的变化规律。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过程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来确定控制限,从而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控制图的原理正是基于这些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帮助我们了解和控制过程的变化规律。
总的来说,控制图的原理是基于过程的稳定性、异常的识别和处理,以及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
它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监控和改进过程,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通过掌握控制图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常规控制图的作法及其应用一、各类常规控制图的使用场合1.X-R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收率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
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正态分布分散或变异情况的变化,而X-R控制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正态分布的变化。
2.X-s控制图与X-R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s)图代替极差(R)图而已。
3.Me-R控制图与X-R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Me)图代替均值(X)。
4.X-Rs控制图多用于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
5.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质量指标的场合,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它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
6.n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
设n为样本,p为不合格品率,则np为不合格品数。
7.c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长度,一定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不合格数目。
焊接不良数/误记数/错误数/疵点/故障次数8.u控制图当上述一定的单位,也即n保持不变时可以应用c控制图,而当n有变化时则应换算为平均每项单位的不合格数后再使用u控制图。
二、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1.控制图用于何处?对于所确定的控制对象——统计量应能够定量,这样才能够应用计量控制图;如果只有定性的描述而不能够定量,那就只能应用计数控制图。
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
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一个过程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在使用控制图时应选择能够真正代表过程的主要指标作为控制对象。
3.怎样选择控制图?选择控制图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所控制质量特性的数据性质来进行选择,如数据为连续值的应选择X-R图,X-s图,X-Rs图等;数据为计件值的应选择p或np图;数据为计点值的应选择c图或u图。
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要求;如样本抽取及测量的难易和费用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