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文化欣赏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14
民族服装之壮族服饰文化民族服装之壮族服饰文化2005年9月24日中华服装网服装招商网清末以前的服装在清朝末年(1911)年)以前,壮人穿的衣服,都是自纺、自织、自缝制的。
当时,女子的服装与男子相比显得多采些。
她们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
下身穿的是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裙子外面,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
脚登圆口绣花鞋。
壮族男子穿的上衣,是黑布对襟衣,圆领阔袖,两襟扣子7—9个,扣子用黑布织成,穿时,将两襟的扣子扣起来。
男子穿的下衣即裤子也是黑布,裤口宽大,一般为1—1.2尺寸。
成年尤其是老人,头包长约4—5尺的黑巾,或用一块黑长方形的布合缝,上端打折,顶开圆孔,戴于头上。
平时,一般打赤脚,只有过年过节,喜庆日子,走访亲友,才穿上土布鞋或龙凤鞋。
清末民国以后的服装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
围裙上头以两条印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带。
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
脚穿土布鞋。
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
老年人头扎黑布巾。
1949年以后,壮族地区的城镇居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他们的服装紧跟全国的变化,一般都穿中山装、干部服,与当地汉族人民一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在边远的山区看到壮族同胞西装革履,花裙花衣更不用说。
传统的壮族服装也悄悄发生变化。
壮族男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有不同的发型。
从广西花山崖画上可见早期壮人男子是剪短头发的。
崖画上有少量男子头上插有两支迎风舞动的羽翎。
画上有为数不多的少女留长辫,有一姑娘的发梢上还缀有一朵山花。
古书上记载,壮族祖先的发型还有披发,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
到唐代,男子仍“露发”(断发),女子挽髻垂于后,用三、四寸的竹条斜贯其中。
中国传统服饰壮族的豪放与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服饰-壮族的豪放与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服饰文化。
本文将聚焦于中国传统服饰之一的壮族服饰,探讨壮族服饰的豪放与民族特色。
一、壮族服饰的特点壮族是中国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壮族服饰以其豪放、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壮族男女的服饰在款式、颜色和配饰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1. 男性服饰壮族男性的主要服饰包括蓝色或黑色的短衫、马褂和长褂等。
这些服饰通常采用丝绸或亚麻制成,具有华丽的刺绣和独特的图案。
壮族男性还会佩戴白色或黑色的头巾,阳光下闪耀的银饰也是他们的重要装饰。
壮族男子的服饰一直以来都以大胆、简约的风格突显了他们的豪放个性。
2. 女性服饰壮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绣花闪亮的彩色丝绸为主,色彩鲜艳且多样。
上衣被称为“大襦”,通常是蓝色或红色的,胸前会绣有精致的花纹。
下身穿着宽松的长裙,裙摆上也会进行精细的刺绣。
壮族女性还会佩戴饰有金银元素的头饰和银饰品,使整体造型更加华丽。
二、壮族服饰的历史与演变壮族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壮族服饰在样式和款式上逐渐丰富和演变。
壮族服饰的发展与壮族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古代,壮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群体,男女的服饰较为朴素。
随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壮族服饰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元素。
例如,与青海藏族和云南傣族等民族的接触,使得壮族服饰中加入了大量的刺绣和彩色图案,服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三、壮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壮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1. 豪放和自由壮族是一个热爱自由、豪放的民族,壮族服饰中所体现的宽松、舒适的设计,正是反映了这种民族性格的特点。
壮族服饰让人感受到一种开朗、豁达的气息,融入了山水自然的元素,使人感受到自由与舒适。
2. 民族特色的彰显壮族服饰的丰富色彩和华丽图案,彰显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课程名称:壮族文化系列课程之壮族服饰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壮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掌握壮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1. 壮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2. 壮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 壮族服饰的图案和色彩搭配。
2. 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壮族服饰图片、视频、实物(或模型)、PPT课件。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壮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哪个民族的服饰?”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壮族服饰,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的特色服饰。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壮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如:衣领、袖口、襟口、图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壮族服饰的图片,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三、讨论与探究1. 教师提出问题:“壮族服饰有什么独特之处?”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操作1. 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壮族服饰的制作步骤。
2. 学生动手制作壮族服饰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壮族服饰的独特性。
2. 学生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壮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二、深入探究1. 教师播放壮族服饰制作工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壮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精细,图案丰富,色彩搭配和谐。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其他民族服饰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民族服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