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课表
- 格式:docx
- 大小:13.64 KB
- 文档页数:9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学习年限:3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4.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18个月。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其中必修课按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设置,必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8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2)第一外国语:100学时,3学分;(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3. 补修课程是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补学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而设置的,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入学分。
四、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具备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
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备案,中途如需调整,需要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
五、文献阅读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外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学生类别: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数:人年级:2014专业:通信与信息系
研究方向:①
统
学生类别: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数:人年级:2014专业:通信与信息系
统研究方向:②、③
学生类别: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 ④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数:人年级:2014专业:通信与信息系
统
学生类别: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数:人年级:2014专业:通信与信息系
研究方向:⑤、⑥
统
2020-2-8。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一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林玉霞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二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林玉霞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三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林玉霞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汪健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四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夏丹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五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黄媛媛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六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裴斐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七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裴斐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黄艳云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八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裴斐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林玉霞老师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九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张小红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郭成芳老师。
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十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张小红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郭成芳老师。
2、《英语精读》50课时,《英语听力》30课时。
2014级研究生第一学期课程表(十一班)1、《英语精读》授课教师:张小红老师;《英语听力》授课教师:郭成芳老师。
注: 1.上课时间:1~2节 8∶00~9∶35; 3-4节 9∶50~11:25; 6~7节 1:30~15:05; 8~9节 15∶20~16∶55; 10-13节 18:30~21:45 ;2.教室格式说明:校区- 教学楼 - 教室;校区(“1”代表小营,“2”代表健翔桥,“3”代表清河)。
例如1-1-217表示小营校区1号教学楼217室;2-3-601代表健翔桥校区3号教学楼601室;3-1-502,表示清河校区1号教学楼502室注: 1.上课时间:1~2节 8∶00~9∶35; 3-4节 9∶50~11:25; 6~7节 1:30~15:05; 8~9节 15∶20~16∶55; 10-13节 18:30~21:452.教室格式说明:校区- 教学楼 - 教室;校区(“1”代表小营,“2”代表健翔桥,“3”代表清河)。
例如1-1-217表示小营校区1号教学楼217室;2-3-601代表健翔桥校区3号教学楼601室;3-1-502,表示清河校区1号教学楼502室注: 1.上课时间:1~2节 8∶00~9∶35; 3-4节 9∶50~11:25; 6~7节 1:30~15:05; 8~9节 15∶20~16∶55; 10-13节 18:30~21:452.教室格式说明:校区- 教学楼 - 教室;校区(“1”代表小营,“2”代表健翔桥,“3”代表清河)。
例如1-1-217表示小营校区1号教学楼217室;2-3-601代表健翔桥校区3号教学楼601室;3-1-502,表示清河校区1号教学楼502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表(研一)研究生院 2015年02月28日注: 1.上课时间:1~2节 8∶00~9∶35; 3-4节 9∶50~11:25; 6~7节 1:30~15:05; 8~9节 15∶20~16∶55; 10-13节 18:30~21:452.教室格式说明:校区- 教学楼 - 教室;校区(“1”代表小营,“2”代表健翔桥,“3”代表清河)。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课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课表星期节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大节8:00-9:50 线性系统理论I-11-8周 80人线性系统理论I-21-8周 80人移动互联网1-16周 80人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9-16周 40人图论及其应用9-16周 60人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9-16周 40人多媒体综合英语1 赵综合英语2 周新综合英语3 伍综合英语4 孔综合英语5周综合英语6 戴综合英语7 徐信息检索-1崔雁(1-8周)知识产权-1(9-16周)线性系统理论I-11-8周 80人线性系统理论I-21-8周 80人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1-8周 90人图论及其应用9-16周 60人英语听说强化训练1外教信息检索-5邓要武(1-8周)知识产权-3(9-16周)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1-8周 90人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1-8周60人现代半导体器件与工艺1-8周 40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9-16周 90人2大节10:10-12:00 近代数字信号处理1-8周 90人数字通信理论1-8周 90人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1-8周 40人通信网安全理论与技术1-8周 90人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1-8周 60人VLSI 物理设计1-8周 40人现代检测技术9-16周 80人无线网络资源管理和性能评价9-16周 80人数字逻辑综合与测试9-16周 40人电磁场理论1-8周 90人数字图像处理1-8周 60人无线通信新技术1-8周 120人交通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1-8周 80人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1-8周 40人计算智能理论及应用1-8周 60人密码学1-8周 60人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9-16周 40人轨道交通优化控制技术9-16周 60人近世代数与编码技术9-16周 40人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9-16周 80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9-16周 90人近代数字信号处理1-8周 90人数字通信理论1-8周 90人智能交通系统1-8周 120人通信网安全理论与技术1-8周 90人传感器网络1-8周 60人通信网理论基础9-16周 90人现代检测技术9-16周 80人数字逻辑综合与测试9-16周 40人电波传播原理与应用9-16周 60人新型光电子与光纤器件1-16周 60人密码学1-8周 60人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1-8周 40人大数据存储与处理1-8周 80人现代电子测量技术1-8周 40人VLSI 物理设计1-8周 40人基于模型驱动(MDA)的安全系统设计9-16周 80人无线网络资源管理和性能评价9-16周 80人4大节14:10-16:00 数值分析I-1数值分析I-3数值分析I-5(1-16周)矩阵分析I-4(1-16周)最优化方法I-1最优化方法I-2泛函分析I(1-8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1-8周 60人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1-8周 90人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1-8周60人差错控制编码1-8周 40人OFDM移动通信技术1-8周 80人现代半导体器件与工艺1-8周 40人矩阵分析I-1矩阵分析I-3矩阵分析I-6(1-16周)电子与通信专业外语(1-16周)MEMS器件与设计1-8周 40人随机过程I-1随机过程I-2(1-16周)随机过程I-3(9-16周)数理方程(1-8周)控制工程专业外语(1-8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外语(1-16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1-8周 60人数值分析I-7(1-16周)5大节16:20-18:10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1-8周 60人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检测1-8周 60人大数据存储与处理1-8周 80人传感器网络1-8周 60人移动自组织网络9-16周 80人数值分析I-2数值分析I-4数值分析I-6(1-16周)矩阵分析I-5(1-16周)最优化方法I-3最优化方法I-4泛函分析I 任(1-8周)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检测1-8周 60人预测控制理论及应用1-8周 40人移动自组织网络9-16周 80人矩阵分析I-2矩阵分析I-7(1-16周)随机过程I-3(9-16周)随机过程I-4(1-16周)数理方程(1-8周)控制工程专业外语(1-8周)6大节19:00-2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1-12周)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辩证法概论-2(1-6周)自然辩证法概论-3自然辩证法概论-4(9-14周)计算机网络体系与协议1-11周 110人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1-11周 30人电磁兼容测量技术1-11周 80人光接入网技术1-11周 60人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1-11周 60人高等路由原理与技术1-11周 120人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9-16周 40人 9教南212光波导理论1-11周 80人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1-11周 90人现代电子技术1-11周 60人GSM-R原理及应用1-11周 90人智能交换系统实验1-11周 50人9教西3017大节21:00-21: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1-12周)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辩证法概论-2计算机网络体系与协议1-11周 110人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1-11周 30人电磁兼容测量技术1-11周 80人光接入网技术1-11周 60人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1-11周 60人高等路由原理与技术1-11周 120人光波导理论1-11周 80人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1-11周 90人现代电子技术1-11周 60人GSM-R原理及应用1-11周 90人智能交换系统实验1-11周 50人9教西301(1-6周)自然辩证法概论-3自然辩证法概论-4(9-14周)注:1、上表为下学期公共课上课安排,共各学院排专业课参考。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春)全日制研究生公共课总课表研究生院培养办2013年12月目录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春)全日制研究生公共课总课表 (3)表1: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基础外语安排表 (5)表2: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基础外语分班表 (6)表3: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政治课分班表 (8)表4: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数学及其他课程分班表 (9)表5: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部分科目期末考试时间 (11)表6:2014年(春)全日制研究生公共课课程教材 (12)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春)全日制研究生公共课总课表3备注:1、上课地点:为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大楼(缩写:研)/A区主教学楼(缩写:主)/A区理科楼(A理)/A区八教学楼(A8)/B区二综合楼(B二)/体育学院/虎溪校区一教学楼(D1)/虎溪校区艺术楼(DYB.DYC)/虎溪校区综合楼(DZ)/虎溪实验楼(DS)/虎溪一食堂楼上(DH联谊厅)/虎溪东大门2、本课表中的“学硕”即学术型硕士,“专硕”即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即2013级博士(含2013春入学的硕博连读学生);3、英语第二学期开课学部(院):老校区信息学部、文理学部硕士英语及博士英语;4、政治第二学期开课学部(院):建筑学部、工程学部;硕士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含自然辩证法概论);5、《历史保护学——理论与实践》、《现代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为人文素质选修课,算入毕业学分,但学生所选的所有人文素质课程学分不超过总学分中的2个学分;6、虎溪校区数学类课程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只有《数值分析》在虎溪开班;7、学生在个人MIS系统信息平台中查分班信息;排课分班详见附表;8、2014年2月15日学生报到注册,2月17日上课,4月5日清明节,4月11-12日春季运动会,6月2日端午节,6月28日毕业典礼,7月7日放暑假。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论文研究工作二年),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 数字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2. 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3. 嵌入式通信系统(嵌入式无线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宽带传输技术)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指导方案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总学分数不低于28学分,培养环节学分4学分。
其中学位课和专业课不低于15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齐相应的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要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教学方式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能力培养。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应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学院和导师的安排,参加专题讨论,并至少提交一篇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必须助研,即参加导师组织领导的科研工作。
可以选择助教、和助管工作:助教即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助教其他教学环节;助管是协助学院研究生科、教学科等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硕士论文开题一般在研二的上学期进行,开题条件是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形成明确的论文题目,系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
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实际和科研任务提出。
研究生应先撰写出开题报告,再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开题申请。
福建农林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表福建农林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表年级:2014级时间:2014年9月15日(第3周)起执行福建农林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表说明一、外语课程说明1、本学年《研究生英语口语》改为选修课,设30学时,1学分,每学期开课,本学期开设6个班级。
带#的课程为外教《研究生英语口语》。
2、本学年研究生英语实行分类教学,分为A类(考研成绩45分及以下),B类(考研成绩高于45分,未通过CET-6),C类(考研成绩高于45分且通过CET-6等未申请免修学生)三个层次,请严格按照以上安排参加学习。
3、2014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英语免修免考:(1)英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
(2)入学前五年内曾在英语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
(3)达到公派研究生出国外语水平考试标准,成绩在有效期内。
出国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应达到以下考试的其中一项标准:GRE≥1000,新托福≥80,雅思≥6,PETS-5合格者,GMAT≥670。
(4)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425分及以上(2012年6月及以后通过)。
申请免修免考学生应在9月18日前提出申请,逾期为未办理手续者视为不申请。
未申请免修学生参加C类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
请各学院在9月18日前将符合以上其中1项条件的研究生名单、有关材料证明复印件(应有学生本人签名并加盖学院公章)及申请免修学生名单提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申请免修事宜另行通知,参见研究生院网页或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4、第二外国语修读时间为一学年,本学年研究生第二外国语开设日语、德语二个语种,视学生选课情况决定是否开课,9月份选课,国庆假期后开始上课。
二、政治理论课说明硕士生开设政治理论必修课2门,所有硕士生都应修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工农医类学生开设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可根据实际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学生开设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可根据实际选读《自然辩证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