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专业信息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
中传传播学考研各细分专业说明传播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专业方向以及2015年各方向招生人数如下: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15年招10人);应用传播学方向(15年招3人);媒介与女性方向(15年招5人);国际传播方向(15年招5人);媒介素养方向(15年招5人);传播研究方法方向(15年招4人);传播心理学方向(15年招3人);传播政策与法规方向(15年招7人)。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一、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中传传播学硕士就业,中传传播学考研辅导,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中传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传播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二、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传传播学硕士招生量大,15年的招生人数为42人,其中包含保送生13人,考研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传播学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传播学硕士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传传播学专业就业怎么样?中传传播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传播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国传媒大学(CUMT)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下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广泛而深入的考研专业目录。
将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研专业目录介绍如下:一、新闻与传播学类1.新闻学:涵盖新闻采编、新闻报道、新闻学、新闻传播理论、公共关系学、政治传播学等专业。
2.传播学:涵盖传播学理论、传播技术、传播行为、传播手段、社会传播科学研究等专业。
3.媒体管理与创新:涵盖媒体管理、媒体策划、媒体公关、媒体创新、媒体科技、媒体运营、跨文化传播学等专业。
4.广播电视文化:涵盖广播电视文化史、广播电视理论、电视剧制作、影视新闻与创意写作、广播电视编导、电影电视制片及导演、摄影及灯光等专业。
二、经济学类1.经济学:涵盖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商业会计学、信息经济学、财政学、管理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
2.社会经济学:涵盖社会学及人类学、社会保障学、社会工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专业。
三、法学类1.法学:涵盖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等专业。
2.社会法学:涵盖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社会文化研究等专业。
四、社会学类1.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及政治学:涵盖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史、古典社会学、社会变迁理论、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理论与话语分析等专业。
2.中国社会:涵盖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国现代社会、中国民族与社会结构、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国文化社会学等专业。
3.社会保障:涵盖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经济学、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调研等专业。
五、文科非英语学类1.中国语言文学:涵盖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专业。
2.外国语言文学:涵盖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等专业。
3.文化学:涵盖中国文化学、世界文化学、多文化社会学及研究、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等专业。
考研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与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区别在考研选择专业的时候,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通信专业)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简称信号专业)是两个常见的选项。
虽然它们都与通信和信息相关,但实际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专业的定位、学科核心内容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来论述考研中通信专业与信号专业的区别。
一、专业的定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应用的能力。
该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在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设计、开发和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的能力。
通信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等相关知识与技术,通过实践课程和实验室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侧重于信号与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与应用。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其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等领域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
信号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相关课程,通过科研项目与实践实验,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实验设计能力。
二、学科核心内容通信专业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调制与解调技术等。
学生将学习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网络通信、多媒体通信等前沿领域的相关知识。
信号专业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
学生将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算法,在图像处理领域研究处理技术与方法,同时学习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相关知识。
三、就业前景通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就业于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互联网公司、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
他们可以从事通信技术的研发、通信网络的设计与管理、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与优化等工作。
随着5G技术的发展,通信专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复试分数线【发布时间:2014-3-27, 作者: 凯程中传考研辅导专家洛老师】2014年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复试分数线是310分,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复试非常重要,考研复试的备考首先要明确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考研复试科目和复试参考书,然后想办法把考研复试的参考书、指定教材买到,做好复试的复习计划。
有条件的考生在明确了复试科目之后可以通过上一届研究生师哥师姐拿到一些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复试真题或者研究生复试重点范围,肯定也会对复试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又到了考研复试的时间,洛老师整理发布2014考研复试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同时我也有中传mfa艺术硕士考研复试真题2010-2014年共五年复试真题,同学们可以找我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名称学科门类总分单科单科(满分=100分)(满分>100分)020205通信与信息系统经济学3304568030201政治学理论法学3454466030207通信与信息系统法学34444668通信与信息系统法学3314466030501通信与信息系统法学3154466030505通信与信息系统法学3154466050101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905583050102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65583050103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865583050105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106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805583050108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55583050201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205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209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211外国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01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02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2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Z1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Z2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Z3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555830503Z4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Z5国际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6055830503Z6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503Z7通信与信息系统文学3505583070102通信与信息系统理学2853857070104通信与信息系统理学3153857080901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2853857080902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2853857080904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2853857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3103857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33038572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2853857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2853857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28538570835Z1软件工程技术工学2853857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3354872120202企业管理管理学3354872120401行政管理管理学33548721301J1文化产业艺术学34534511301J3艺术与科学艺术学32534511301Z1艺术史论艺术学32534511301Z3传媒艺术学艺术学3253451130201音乐学艺术学3283451130301戏剧戏曲学艺术学3253451130302电影学艺术学3323451130303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01电视艺术理论337345102电视策划3373451 03广播电视文艺3373451 04电视剧史论3373451 05电视艺术与技术3253451 06录音艺术32534511303Z1播音主持艺术学艺术学3403451130401美术学艺术学3253451130501设计艺术学艺术学32534511305Z1动画艺术学艺术学33534511305Z2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32534511305Z3互动艺术与技术艺术学3353451085211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2853857125100工商管理工商管理1604182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3183857085209集成电路工程工程硕士2953857055300出版出版3655583135104电影艺术硕士3383451055200新闻与传播新闻与传播01新闻实务3655583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3505583 03国际新闻与传播3635583 04电视新闻采编363558305通信与信息系统采编实务3635583 06口语传播实务3505583 07品牌营销传播3505583135105广播电视艺术硕士01播音与主持艺术3383451 02动漫创作3313451 03艺术管理3383451 04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3453451 05文化产业项目策划3373451 06文化市场3373451 07媒体策划与运营3453451 08电视编导3453451 09传媒音乐应用3253451 10电视制作3303451 11编剧3503451 04530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01汉语国际教育330426302中国文化双语传播3154263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70分,外国语不低于30分。
考研专业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门涉及信息传输与处理、通信网络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电信、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本文将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以及考研相关信息。
学习内容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的特性与表示方法,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以及信号与系统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 数字信号处理:学习基于数字信号的处理方法,掌握数字滤波器、离散变换等相关知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与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 通信原理:学习模拟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与解码、多路复用等内容,了解如何设计与实现通信系统。
- 无线通信: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与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调制与解调技术、多址和功率控制等内容。
- 网络通信: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网络协议、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以支撑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就业前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科研机构、软件开发公司等各个领域就业,担任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职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对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就业前景的好处还在于薪资水平较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较高,且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资水平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此外,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学位,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与专业水平。
考研相关信息对于有意考研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准备充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与考研相关信息: - 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和专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合适的考研院校和专业。
考研六大热门专业利与弊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
该专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对现代通信体系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技术。
本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2、培养目标1.研究生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科学方面的一般理论与技术;2.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便进行学术研讨;4.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3、主要研究方向新一代通信网络、光纤宽带通信网、网络探测和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宽带/高速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抗干扰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遥感系统、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语音与图像处理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等。
4、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11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5、相近专业与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学科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就业前景1、就业方向:此专业几乎渗透到所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
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2、就业前景:(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该学科自身优势决定了其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热点中的热点,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目前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广播电视学(0503Z2)1. 广播电视史方向广播电视史是新闻史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广播电视业发展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而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我校从建校后即开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和研究,并于1979年设立硕士点,1999年设立博士点,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
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置沿革;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理论的演化;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从史学视角对我国广播电视诸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揭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创建和发展的独特进程和特殊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当下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广播电视史属于专门史,涉及多个学科,涵盖了哲学、历史学和广播电视学等,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利用联系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史实的确认与分析来研究广播电视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本方向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广播电视学知识。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媒体实践和研究训练,在理论功底、科研能力、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获得显著提高。
毕业后既可进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机构从事新闻采编、经营管理等实际业务工作,可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进入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等工作。
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广播电视史学资料丰富完备,拥有专门的广播电视节目片库,在国内拥有独特的优势地位。
2.外国广播电视方向本方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它建立在外国新闻史研究、外国媒介史研究与广播电视媒介研究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而开辟出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研究方向01网络多媒体技术02传媒信息安全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04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与复试内容复试材料《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和相关材料复印件须按下列顺序提前装订好,现场确认完成后提交给考点留存。
中国传媒大学信号与系统之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是中国传媒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了电信领域中的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它们在通信中的应用等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信号的基本概念。
信号可以被定义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一种波形、电压或电流等形式。
按照不同的特征,信号可以分为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两种。
连续时间信号是指在所有时间上都有定义的信号,而离散时间信号则是只在离散时间点上有定义的信号。
在信号的分类中,我们还可以按照信号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进行划分。
周期信号是指具有固定时间间隔的重复信号,而非周期信号则是没有固定的重复性。
系统是信号处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系统可以被理解为对信号进行处理或改变的装置或算法。
系统可以分为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
连续时间系统是指输入输出都是连续时间信号的系统,离散时间系统则是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时间信号的系统。
在系统的性质中,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线性性、时不变性、稳定性等概念。
线性性是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不变性是指系统的响应不受时间的影响,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出不会无限增长或衰减。
在通信中,信号与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运用信号与系统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一些通信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无线通信中如何优化信号的传输质量,或者在图像和音频处理中如何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音质等。
总之,信号与系统是中国传媒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号与系统的理论,为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信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种波形、电压或电流等形式。
系统是对信号进行处理或改变的装置或算法。
中传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难度析及经验分享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微波光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光波导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微波毫米波集成技术、光波技术及其应用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课题主要涉及电磁理论中的辐射与散射、计算电磁学、微波毫米波器件与电路、微波毫米波通信与雷达系统、超宽带(UWB)技术、新型天线技术、复杂目标的散射特性和复杂环境的传播特性、光器件与光传感技术、空间光通信与量子密钥分配技术以及与相关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等。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在博士招生考试科目如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普通招考初试科目:①1001英语或1002日语或1003俄语选一②2021随机数学或2022数理方程选一③3022电磁场普通招考加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适用):①4001思想政治理论②5022天线理论基础③6021线性代数二、综合考核内容中国传媒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内容为:综合考核时间为2019 年4 月(具体时间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另行通知)。
综合考核主要针对申请者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外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满分100 分):以随机抽题、现场作答和考核小组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及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满分100 分):通过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考核小组交流等方式对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及专业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
综合素质(满分100 分):通过查阅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听取申请者的个人陈述,从思想品德、学术成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总成绩=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40%+英语语言应用能力*10%+综合素质*50%。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一、专业介绍1.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背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是指以信息传输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原理、通信网络、信息处理、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及组件、通信软件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和专业技术。
这一专业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涉及到信息传输的理论和应用,通信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使得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专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需求和发展前景也愈发广阔。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信网络的快速扩张和更新换代,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课题和科研机会。
二、学习内容2.1 课程设置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通常包括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工程、信息理论与编码、光纤通信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2.2 科研机会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机会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前沿技术和学术动态,培养科研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或者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观点与展望3.1 就业前景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通信、互联网、电子、计算机等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尤其是在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愈发旺盛。
3.2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会变得日益重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文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掌握前沿科技和学术动态。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8)新闻传播史论(817)互联网信息实务参考书目为1.《中国新闻史》哈艳秋2.《外国新闻史》李磊3.《新闻理论》雷跃捷4.《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5.《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6.《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段鹏7.《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8.《新媒体概论》宫承波9.《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10.《媒介批评》雷跃捷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2.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3.段鹏:《中国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研究》4.彭兰:《网络传播概论》5.宋凯:《社会化媒体:起源、发展与应用》6.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7.喻国明:《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9.[美]克莱·舍基:《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10.[西]曼纽尔·喀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1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1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13.[美]凯文凯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14.[以]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新闻学(050301)1.新闻史方向作为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史、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之一,新闻史研究以人类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史为对象,以探索人类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与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为具体研究内容,通过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史纵向性的脉络梳理和横向性的对比研究,了解与把握人类社会系统中新闻传播事业体系的地位、功能与影响,奠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扎实基础。
新闻传播史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人类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传播体制发展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新闻传播媒介演变史、各国新闻事业比较史等较为宏观性的领域,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业务史、新闻人物研究和媒介科技发展史予以充分的重视。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发展史观为主要指导方针,充分吸纳其他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体系,通过扎实的文献资料法、横向比较法、田野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和其它有效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探讨与发掘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信息传播规律,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成果与参考信息。
本专业方向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通过两年系统扎实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路径,熟稔世界各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情况,能够前瞻性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未来趋势潮流,成为具备丰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专业历史视野与创新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毕业生将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从事传播实务工作的技能,能够进入传媒机构、科研院所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科研实力雄厚。
除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中国新闻史研究、外国新闻史研究、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等专业核心课程。
2.新闻理论方向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目的是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自觉运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研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代码:081001)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的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根底、专业根底与专业知识,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开展动态。
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才能的进步,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和创新才能,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消费理论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才能。
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通信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根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受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的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挪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代码:081002)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以研究信号与信息的处理为主体,包含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应用等环节中的信号与信息的处理,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主要理论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的各个领域。
1、模拟分量电视信号,取样结构为4:2:2的亮度信号Y、色差信号Cr、Cb的抽样频率各是多少?2、GOP是什么意思?里面有几个I帧P帧B帧?所谓GOP,意思是画面组,一个GOP就是一组连续的画面。
MPEG编码将画面(即帧)分为I、P、B三种,I是内部编码帧,P是前向预测帧,B是双向内插帧。
简单地讲,I帧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P帧和B帧记录的是相对于I帧的变化。
一个是GOP(Group Of Picture)图像组的长度,一般可按编码方式从1-15;另一个是I帧和P帧之间B帧的数量,一般是1-2个。
前者在理论上记录为N,即多少帧里面出现一次I帧;后者描述为多少帧里出现一次P帧,记录为M。
3、还让我画出4:2:0和4:1:1 取样结构图来?4、还问了FIR滤波器和IIR滤波器的区别?(线性相位),那线性相位有什么好处?FIR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输入消失,输出消失。
IIR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输入消失,输出不消失。
iir幅频特性精度很高,不是线性相位的,可以应用于对相位信息不敏感的音频信号上;fir幅频特性精度较之于iir低,但是线性相位,就是不同频率分量的信号经过fir滤波器后他们的时间差不变。
这是很好的性质。
另外有限的单位响应也有利于对数字信号的处理,便于编程,用于计算的时延也小,这对实时的信号处理很重要。
其他的不记得了,我信网的同学有的问到了:1、IP地址的分类,给出一个地址,让你指出它是A类B类还是C类,指出它的子网码、子网掩码来?2、软件的生命周期?(这个问题我也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会问这个)软件生命周期(SDLC,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其他的我真不记得了,也不知道。
大家自己好好看看吧!通信、信号专业常见问题(众多通信信号同学一起整理!!)1.通信系统组成(尤其是数字系统,各部分作用2.通信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两者的相互协调。
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专业信息分享
1.声频技术方向
声音是传媒领域的重要基础媒介。
声音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制作水平决定了制作出来的节目的整体质量。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声音制作可以借助的手段越来越多,同时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也越来越多。
声频技术是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为人的听觉活动服务的技术,包括声音的产生、传输、接收、以及处理等问题。
由于传媒领域所传播的声音以音乐、语言、和艺术效果声为主,所以声频技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
本研究方向的校内支持学科包括传播声学、录音艺术、实验语言学、演艺工程等。
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
(1)电声器件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2)室内声环境与扩声技术;
(3)声频测量理论和方法;
(4)数字声频技术与音频信息检索;
(5)声音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
(6)声音录制与处理的艺术与技术;
(7)听觉心理以及与视觉心理的交互作用;
(8)音乐传播声学;
(9)汉语语音信息处理与语音评测。
本方向的研究工作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注重声频技术领域内科学原理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探索研究。
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优良的科学素质。
为科研、教育、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输送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本方向的师资由教育部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录音系、信息工程学院等从事声频技术研究的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的积累。
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声学、心理声学、建筑环境声学、音质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语音信息处理、数字音频技术、声频测量技术、传播声学进展等。
2.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
数字电视技术是现代广播电视和现代多媒体通信等领域重要的技术基础,“数字电视技术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优势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数字视频测量和监测技术、数字视音频网络技术、视音频检索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研究的重点内容:(1)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研究与应用、(2)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研究与应用、(3)数字电视图像质量评价研究与应用、(4)数字电视测量和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5)视音频检索和多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6)数字电影和高清电视版权保护研究与应用、(8)数字视频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9)交互电视研究与应用、(10)立体电视技术研究。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电视压缩编码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软、硬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广播电视、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IPTV、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3. 数字广播技术方向
发送技术是广播电视领域核心技术,通过大功率发射机可以实现高效、大范围、便捷的声音、电视及多媒体业务覆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在广播电视无线发送系统上的投入逐年加大,无线发送技术在广播电视及多媒体移动传输覆盖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射频技术的发展,地面广播正在实现数字化,各种数字广播标准不断产生并得到推广,例如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手机电视广播等。
数字广播技术研究过程涉及无线通信、射频技术、通信信号处理、集成电路技术等多个领域。
数字广播技术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数字调制技术——OFDM、编码调制、空时编码及MIMO
(2)信道编解码技术——LDPC、各种级联码、迭代译码技术
(3)发射机技术——大功率射频功放、发射机校正、发射机监测
(4)数据广播技术——数据广播协议、多媒体广播软件开发
(5)网络技术——单频网技术、无线广播与无线通信技术融合、广播网络控制
(6)集成电路技术——接收机基带处理芯片设计、发射机数字调制和校正电路设计
(7)播出安全技术——发射机系统安全体系、技术及方法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发射技术、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通信系统软件硬件开发能力,成为广播电视领域、无线通信领域中系统开发、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
4.信息网络技术方向
信息网络是信息传输的载体,信息网络技术主要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多功能、大容量的传输。
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协议、网络管理和业务应用,其特色是以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以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为基础的三网融合技术和综合业务应用。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我国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网络体系、网络结构、网络覆盖和频率配置;(2)HFC网反向传输信道噪声以及它对大容量、双向、多功能信息传输的适应性;(3)电(光)缆调制解调器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传输技术;(4)有线电视网、通讯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5) 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网络管理;(6)DVB-C
以及有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7)宽带网络技术及其软件化研究;(8)光纤数字干线传输网的研究;(9)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视频点播、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远程监测、电子商务、传输会议电视等综合业务应用的研究;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掌握信息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信息网络设计和维护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广播电视、多媒体通信、IPTV、信息产业从事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研究、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5.传输覆盖与监管方向
传输覆盖与监管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当前的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基于数字技术的综合信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各类广播式与互动式业务内容的传输与覆盖网络,研究如何提升其传输覆盖的有效性,增强对传输覆盖网络的信息服务监控与管理能力,实现基于融合网络的媒体交叉综合传输覆盖。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型媒体传输覆盖模式的发展,以及国家“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广播电视公共覆盖服务项目的实施,加大通信传输覆盖面积,提高传输覆盖网络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防止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通信破坏,加强传输网络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的公共安全监控和服务监管,已成为日趋紧迫的问题。
同时,宽带互联网、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和IP新技术的引入,为数字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新技术框架下解决互动化、全媒体传输覆盖网络的有效监管问题,已呈现出显著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本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无线广播(短波与中波)线路计算机仿真与干扰分析;(2)综合传输覆盖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服务技术;(3)网络化广播电视传输体系的分析与设计;(4)面向数字化的调频、中短波与电视广播的频率规划;(5)开路广播电视(包括数字地面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系统的规划设计;(6)有线电视与IPTV系统规划与监管的研究;(7)三网融合与数字家庭物联网服务系统研究;(8)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监管关键技术研究;(9)网络化覆盖新技术与媒体服务支撑技术研究;(10)网络广播电视台与手机电视台服务覆盖技术研究;(11)全媒体内容与服务聚合分发关键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广播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掌握广播电视与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所涉及的广播电视、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智能监控、综合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逐步具备采用硬软件设计技术独立分析解决媒体传输覆盖领域内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与综合业务素质,在未来广播电视业、新闻传媒业、融合信息服务业和信息与通信产业等领域内从事各类综合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关键技术研发、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等工作。
6.信息安全技术方向
随着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诸如双向HFC、IPTV、高清电视、3G、P2P等新技术、新业务不断产生,使得信息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安全技术被应用到版权保护、广播监控、身份认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等方面,在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同时广播电视作为政府的喉舌,其信息安全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因此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成为行业的焦点,而且广电网络的数字化平移和三网融合都需要加强广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
网络的开放化和广电网、移动网、因特网的融合趋势,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与系统安全建设,提高系统的检测、防御、自愈等能力,另一方面数字电视、高清节目、IPTV、内容集成与分发、内容创意产业和各种新媒体也是迭起丛生,对包括媒体内容保护、监控过滤等在内的媒体内容安全更是呼之欲出。
本方向涉及加解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安全签名与认证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播出与监控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宽带互动电视与新媒体的业务保护
(2)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与权限管理
(3)广播加密与数字影视的内容保护
(4)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与监控技术(有线、卫星、无线)
(6)数字内容安全与媒体资源分发(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
(7)有条件接收与有条件播出
(8)网络信息内容过滤与监控
(9)视音频实时监控(节目、广告等)
(10)移动网络信息内容保护
(11)IPv6、P2P、Mobile等网络安全
(12)自防御与自愈网络体系
(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3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