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部编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重点难点:1、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壮举”。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简单介绍)2、揭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提要求。
2、学习生字新词①历史值得纪念虎门寨闻讯赶来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应邀健步震惊中外脊梁盐巴一担担销毁响彻斤斤计较斤两欺侮分外②收缴锅子烟渣卷进咆哮嚣张指读,齐读,相机正音:应邀脊梁(轻声)担字形:区分“历”和“厉”、“欺”和“期”“寨”“毁”的写法水泄不通:泄,排出。
水都流不出去。
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得很严密。
林立:像林中的树一样密集地竖立着。
比喻众多。
健步:轻快有力的脚步。
分外:特别。
销毁:烧掉,毁掉。
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的暴怒或水的奔腾怒啸。
嚣张:放肆;邪气、恶势力猖狂。
3、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说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情?(伟大壮举)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三、理清脉络第二课时课前谈话:(播放视频)同学们,这些外国殖民者掠夺的不仅仅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们更是在扭曲我们的灵魂,消磨我们的斗志,泯灭我们的精神啊!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
2、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用文章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伟大壮举。
3、伟大壮举就是伟大的举动,就是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举动,你能读好这个词吗?指名读(评:很有气势、气势盛大)齐读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839年的6月3日,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那一天,感受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吧。
板书:伟大壮举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场面之“壮”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虎门销烟的气势宏大,把找到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划出来。
)年级四年级主备人陈芬复备人单元第二单元课题7.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认识其伟大意义。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林则徐禁烟的资料以及关于鸦片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复备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朗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理解这句话的大意。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和教师补充介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为认识虎门销烟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三.总结全文1.看书中36页插图,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面对着林则徐的塑像,你最想说些什么?徐并不后悔,在他发配伊犁与家人临别之际,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当时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很多人都明哲保身,林则徐认为国家的命运需要个人不计生死,体现了林则徐的爱国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此时,你又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四.作业:1.听写词语。
2.复述课文。
3.练笔:(1)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2)给烟民的一封信板书设计:7.虎门销烟壮举开头呼应。
补充资料,适当拓展,加深对林则徐的认识。
7.虎门销烟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并能流利复述;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媒体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出示林则徐图片: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先来认识一位民族英雄,你知道他的名字吗?2.老师介绍林则徐的生平。
其中一个壮举就是(随机揭题、读题)3.解题:虎门--虎门寨(“寨”字形;介绍虎门位置)销烟--销毁鸦片(“毁”字形;)4.课件出示美丽娇艳的婴粟花:这些花虽然有着娇艳美丽的外表,但它们却能制成一种迫害人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板书鸦片大烟)出示鸦片危害人类的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片,师简介:鸦片对人类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一旦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的丧失劳动能力,致使摧残人命,家毁人亡。
二、学习生字词。
1.过渡: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字词。
①历史--值得纪念(哪个日子?1839年6月3日)②水泄不通(找词语所在句子,理解含义。
泄:排出。
形容非常拥挤。
)③嚣张--谁嚣张?为什么?(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无视我国的法律)也可以说这些外国侵略者十分--放肆、猖狂④欺侮(近义词:欺负)--不可欺侮--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⑤盐巴(口语,指大块盐)⑥咆哮--咆哮(的大海)⑦响彻云霄--震惊中外--伟大壮举(理解“壮举”:壮观的、声势浩大的举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7《虎门销烟》一、教材分析: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序。
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点明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在叙事过程中,还着力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侧面反映出虎门销烟是大快人心、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场面烘托到位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
如第二自然段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虎门销烟的场面,显得更壮观、轰动:晴空万里,蓝天之下,碧海荡漾,绿树环绕的虎门寨格外壮丽,在这样风光旖旎的地方销烟,其意义非同寻常。
海滩上云集的人群,更表达了百姓禁烟的愿望。
“礼台”、“彩旗”、“朝服”等进一步渲染销烟场面的庄严隆重。
这样的描写,渲染了气氛,为下文重点描写销烟经过,揭示销烟意义,蓄了势,作了铺垫。
二、设计理念:语文学习必须接触语文,这种接触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话,而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体会场面的庄严热烈;通过朗读思考,理清销烟的经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