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装置运行V09-TNT-02
- 格式:pdf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30
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023年6月,正式试运行的甘肃武威的钍基熔盐反应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也是全球首个商业试运行的第四代核反应堆。
反应堆中利用钍-铀循环产能,90232Th (钍核)吸收一个中子后转化为钍233,经过两次b 衰变后生成易裂变的铀233。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232123390090Th n Th+® B.233233090921Th U 2e-®+C. 钍233与钍232是同位素 D. 钍233与铀233是同位素2. 2024年1月,我国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用于捕捉爱因斯坦预言的黑洞及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天文现象。
若卫星在距地面600km 的轨道上绕地球稳定运行,该卫星的( )A. 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 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 角速度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D. 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3. 如图所示为背越式跳高过程的动作分解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起跳时,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B 起跳速度越大,地面对人做功越多C. 起跳速度越大,人在最高点机械能越大D. 起跳速度越大,人在最高点重力的瞬时功率越大4. 如图所示为橙子简易筛选装置,两根共面但不平行的直杆倾斜放置,橙子沿两杆向下运动,大、小橙落入不同区域,不计阻力,则( )A. 橙子受到每根杆的弹力方向不变B. 橙子在杆上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C. 离开杆后,橙子在空中做匀变速运动D. 离开杆后,大橙速度变化比小橙的快5. 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杯前侧表面上有a 、b 、c 三点,粗细均匀的铅笔紧靠玻璃杯后侧外壁竖直放置,且在b 点正后方。
核动力火箭的工作原理核动力火箭是一种利用核能作为能源驱动的火箭,其工作原理基于核裂变和推进剂喷射原理。
核动力火箭通过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将推进剂加热并喷射出来,产生推力,从而实现火箭的推进。
1. 核裂变的基本原理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钚等)被撞击后,核子发生裂变的过程。
在核裂变过程中,重核的原子核被撞击到,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核裂变的方程式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重核→轻核+中子+能量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比化学燃烧释放的能量要高几个数量级。
这使得核裂变成为一种理想的能源来源。
2. 核动力火箭的组成核动力火箭由核裂变反应堆、推进剂喷嘴和结构部分组成。
2.1 核裂变反应堆核动力火箭的核裂变反应堆是主要的能源装置。
它通常由重核(如铀、钚等)作为燃料,用中子作为触发剂,通过控制核裂变过程实现能量的释放。
核裂变反应堆有三个关键部分:1.燃料:核裂变反应堆的燃料通常使用铀-235或钚-239等重核燃料。
这些燃料具有稳定的核结构,可以在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
2.触发剂:触发剂使用中子来触发重核的裂变过程,释放能量。
触发剂通常使用具有高中子截面的物质,如重水、石墨等。
3.反应控制系统:为了控制核裂变反应的速率和强度,核动力火箭配备了反应控制系统。
该系统使用控制棒(如镉)等材料来吸收中子,从而调节反应堆中的裂变速率。
2.2 推进剂喷嘴推进剂喷嘴是核动力火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用于将加热后的推进剂喷射出来,产生推力。
推进剂喷嘴由多个喷嘴组成,通过控制喷嘴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调节喷射速度和推力。
推进剂喷嘴的工作原理基于喷射原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射的推进剂会产生反作用力,从而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喷嘴的形状设计使得火箭喷出的气体能够以高速流出,并形成一个向后的喷流。
2.3 结构部分核动力火箭的结构部分包括燃料储存器、反应堆保护罩、推进剂储存罐等。
这些部分主要用于保护核裂变反应堆和储存推进剂。
2024届湖南省湘东九校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全真演练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如图所示,2022年1月22日我国“实践21号”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捕获”已失效的北斗二号卫星后,成功将其送入“墓地轨道”(可视为圆轨道),此后“实践21号”又回归同步轨道,这标志着中国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太空垃圾清理”。
已知同步轨道和墓地轨道的轨道半径分别为、,转移轨道与同步轨道、墓地轨道分别相切于、点,地球自转周期为,则对北斗二号卫星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墓地轨道运行时的速度小于其在同步轨道运行的速度B.在转移轨道上运行时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若要从点逃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则在该处速度必须大于D.沿转移轨道从点运行到点所用最短时间为第(2)题两个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在水面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
则( )A.质点振动加强B.质点振动加强C.质点始终在波谷D.质点的位移始终最大第(3)题2023年,某造船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型、世界最大核动力集装箱船,它采用了第四代钍基堆型熔盐反应堆。
其涉及的核反应包含(钍)衰变为(镤),下列关于此衰变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方程为B.钍核含有90个质子和140个中子C.衰变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的核外电子D.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核的平均结合能第(4)题飞机进行投弹演习,若飞机在距靶点500m高度处以100m/s的恒定水平速度向靶点上空飞行,到达靶点上空附近后释放炸弹,忽略空气阻力,g取。
下对说法正确的是( )A.炸弹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100m/sB.飞机应在到达靶点正上方处释放,才能保证炸弹准确落到靶点C.飞机可以在任意处释放,都能保证炸弹准确落到靶点D.炸弹下落到靶点时间为10s第(5)题布雷顿循环由两个等压变化、两个绝热过程构成,其压强p和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如果将工作物质看作理想气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到B过程,气体的内能在减小B.状态B的温度低于状态C的温度C.C到D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D.经过一个布雷顿循环,气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第(6)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两相同物块用细线相连,两物块质量均为1kg,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2,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N。
四川省遂宁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人教版模拟(冲刺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由a到e从金原子核旁飞过,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金原子核可视为静止,以金原子核为圆心,三个同心圆间距相等,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c处与圆相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在c处的动能最大B.α粒子在处的电势能相等C.α粒子由c到d过程与由d到e过程电场力做功相等D.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a处的切线有可能经过金原子核的中心第(2)题2022年12月9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电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1、2号反应堆达到初始满功率,实现了“两堆带一机”模式下的稳定运行。
这为该堆型今后商业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已知该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核燃料释放核能来发电的,其中的一个反应过程生成和,并放出粒子X;具有放射性,衰变后会变成,并放出粒子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氚核B.发生的是α衰变C.通过增大压强,可以使的半衰期增大D.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第(3)题玻尔原子模型认为氢原子的轨道和能量都是量子化的,轨道半径,能级,其中表示基态氢原子半径,表示氢原子所在能级的量子数,…。
在高真空与极低温度的宇宙空间观察到一种量子数的氢原子,处在很高的激发态,被称为里德伯原子,它具有寿命长、半径大、电偶极矩强等普通氢原子不具有的特点。
关于里德伯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里德伯原子的能量比普通氢原子的小B.里德伯原子的电离能比普通氢原子的大C.已知普通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放出紫光,则里德伯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放出紫外线D.已知基态氢原子半径为0.053 nm,则里德伯原子半径会达到微米级第(4)题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3s后撤去外力,物块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拉力F的大小为( )A.2N B.3N C.5N D.10N第(5)题如图所示,电子示波管由电子枪、竖直偏转电极YY'、水平偏转电极XX'和荧光屏组成,当电极YY'和XX'所加电压都为零时,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恰好打在荧光屏上的中心点即原点O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上极板Y的电势高于Y',而后极板X的电势低于X'时,电子将打在第一象限B.电子从发射到打到荧光屏的时间与偏转电极所加电压大小有关C.电子打到荧光屏时的动能与偏转电极所加电压大小有关D.电子通过XX' 时的水平偏转量与YY' 所加电压大小有关第(6)题如图所示,一轻杆通过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的O点,轻杆的另一端C用弹性轻绳连接,轻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A点。
2024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物理核心考点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撞击大气中的粒子X引发核反应产生粒子Y,核反应方程为;Y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衰变而变成X,核反应方程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质量数为1B.Z的质量数为2C.Z的电荷数为2D.Z的电荷数为3第(2)题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第(3)题我国正计划建造核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的动力来自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有一种核裂变的方程为→X++ 10,则关于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子数为78B.核子数为54C.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4个D.中子数比质子数多26个第(4)题如图所示,我国空间站在离地面高约400km的圆轨道运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每天可看到16次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间站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B.空间站的运行周期约为90minC.航天员“飘浮”在空间站中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D.由于稀薄大气的影响,如不加干预,运行一段时间后空间站的动能会减小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B.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表面,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则这种金属的逸出功W0越小C.康普顿效应成功地解释了光的波动性D.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第(6)题微信运动步数的测量是通过手机内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实现的。
RD-0410 俄罗斯核动力火箭发动机在60s中期到80s早期这段时间里,RD-0410是一系列真实存在的火箭发动机,在当时是值得人们为之骄傲的事情。
NERVA 核能火箭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当时被设计建造起初是用于完成火星使命,它是KIWI工程的承接者。
内华达州的NERVANERVA(Nuclear Engine for Rocket Vehicle Application,火箭飞行器用核引擎)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简称AEC)和NASA旗下的项目,由航天核推进局(Space Nuclear Propulsion Office,简称SNPO)领导。
整个项目于1972年终止,SNPO也于同年解散。
NERVA核动力火箭引擎示意图NERVA计划论证了核热力火箭可以成为太空探索的一项可现实可靠的工具。
在1968年底,SNPO测试完成最新型号的NERVA引擎——NRX/XE后,认为NERVA可以用于载人火星任务。
尽管NERVA引擎在测试后已经被认可可以胜任飞行任务,而且引擎也正准备整合入宇航器中,但在最终飞往火星的梦想实现前,NERVA随同其他耗资巨大的太空任务被尼克松政府取消。
NERVA曾被AEC,SNPO和NASA寄予厚望,而实际上,整个项目的成就也达到甚至超过它原先的目标。
NERVA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太空任务提供核动力推进系统的科技基础”。
[1]实际上,几乎所有计划使用核动力火箭的太空任务都是使用由NERVA NRX或是Pewee发展而来的设计。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于1952年开始研发核动力火箭。
1955年,劳伦斯-利弗莫国家实验室的副主任找到了一种方法得以大幅度减轻反应堆重量使得项目提速,之后该项目开始被称之为“流浪狗计划”。
到1961年,由于“流浪狗计划”的飞速进度,NASA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开始考虑在他们的太空任务中使用核动力火箭。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计划最早在1964年使用来自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发的核动力火箭将核动力空间试验机(RIFT:Reactor-In-Flight-Test )发射升空。
、[定义]:装置以原子核的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通过工质(蒸汽或燃气)推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工作的一种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核反应堆将核能转化为热能,再利用冷却剂将热能输出堆芯,冷却剂携带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传递给二回路工质,工质受热形成蒸汽,蒸汽进入透平作功,带动螺旋桨转动。
舰艇核动力装置技术是指在舰艇核动力装置的建造、使用中所应用的技术。
[国外概况] 自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问世以来,核动力装置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除核潜艇外,现役的核动力舰艇还有巡洋舰、驱逐舰和航空母舰,这些核动力舰艇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
一、舰艇核动力装置的优点1、核动力装置使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期连续航行。
核动力装置以核能为能源,核裂变时不需要空气,因此核潜艇能在水下长期连续航行,其隐蔽性远远超过常规动力潜艇。
2、续航力不受限制。
核反应堆一次装料,可运行几年甚至几十年,如美国正在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潜艇上使用的S9G反应堆,其寿命可达33年。
从而使核潜艇具有"无限"的续航力。
3、大功率。
现在已运行的舰艇动力反应堆,单堆功率在30~300兆瓦(MW)之间,有的核动力舰艇(如航空母舰)装有多个反应堆,强大的动力使得这些庞然大物能以20~50节的高航速航行。
二、国外舰艇核动力装置的应用概况目前,国外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拥有了核动力潜艇,美国和法国拥有核动力航母,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动力巡洋舰。
表一给出了国外舰艇核动力装置的数量。
1、美国核动力装置的情况美国的舰艇核动力,基本上是在西屋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两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发展的。
西屋公司设计和建造的是SW系列,包括一座陆上模式堆S1W,及S2W、S3W、S4W、S5W、S5Wa、S5W-Ⅱ、S6W等装艇堆。
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建造的是SG系列,包括S1G、S3G(双堆)、S5G、S7G、S8G六座陆上模式堆和S2G、S4G、S5G、S6G、S8G、S9G等装艇堆。
分布式策略的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雷世雄;徐非;谭翔;彭敏俊【期刊名称】《应用科技》【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对核动力装置中的故障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系统结构和运行特点,基于分布式诊断策略将核动力装置划分成三级子单元结构,将故障诊断任务划分到不同的子单元中,采用核主元分析(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进行故障检测,监测核动力装置的运行状态,采用模型法对不同的设备单元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故障诊断、识别,并辅以专家知识进行补充,得到故障问题的最优解,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核动力装置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
在全范围仿真机上的测试表明,基于分布式策略的故障诊断方法有效,核动力装置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度,满足故障诊断的功能要求。
【总页数】7页(P68-74)【作者】雷世雄;徐非;谭翔;彭敏俊【作者单位】海军驻武汉七一九所军事代表室,湖北武汉430000;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海军驻武汉七一九所军事代表室,湖北武汉430000;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5【相关文献】1.基于 SDG-QTA 的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J], 吴国华;刘永阔;谢春丽;彭敏俊;段智勇2.基于分布式行波测距的输电线路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 [J], 黄志都3.船用核动力装置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J], 蔡猛;宋修贤;孙俊忠;金仁喜4.基于部分信息融合的分布式故障诊断策略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J], 朱琳;李双宏;杨煜普5.高速铁路接触网分布式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J], 章来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临沧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培优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在水平面上的O点以某一较大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木块,经过一段时间木块落回原处。
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竖直向上方向建立坐标轴Ox,已知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下列反映木块动能随其位移x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A.B.C.D.第(2)题2023年6月7日,世界首台第四代核电技术钍基熔盐堆在我国甘肃并网发电。
钍基熔盐堆用我国储量丰富的钍作为燃料,并使用熔盐冷却剂,避免了核污水排放,减少了核污染。
如图所示是不易裂变的转化为易发生裂变的并裂变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轰击生成的核反应是核聚变B.释放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部核反应产生的C.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D.可以通过升温、加压的方式减小核废料的半衰期,从而减少核污染第(3)题如图所示,一具有磁性的小铁球用轻质柔软的细绳挂于铁架台上的O点,将小球拉离平衡位置并释放,小球摆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架台中会产生涡流B.小球仅受两个力的作用C.小球速度为0时加速度也为0D.小球每次经过最低点时都处于平衡状态第(4)题图示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
已知双星的总质量为M,双星间的距离为L,双星运动的周期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L一定、M变大时,T不变B.当L一定、M变大时,T变小C.当M一定、L变大时,T变小D.当M一定、L变小时,T不变第(5)题如图所示,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两导轨上端用一定值电阻相连,该装置处于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
现有一金属杆ab以沿导轨平面向上的初速度v0从导轨底端开始运动,然后又返回到出发位置。
在运动过程中,ab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ab和导轨的电阻,则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金属棒ab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B.C.D.第(6)题在匀强磁场中放置一个金属圆环,磁场方向与圆环平面垂直。
广西梧州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苏教版考试(评估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据腾讯新闻网报道,日本拟将核污水倒入大海释放存储空间,由于核废水中含有以目前技术手段无法去除的放射性物质“氚”,这将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渔业等相关人士产生影响。
氚的半衰期约为12.5年,若排放核污水中含有质量为1吨的氚,经过25年后,该核污水中氚的含量大约还有( )A.B.C.D.第(2)题世界上首个第四代核能技术的钍基熔盐堆在我国甘肃并网发电,该反应堆以放射性较低的Th为核燃料。
已知的半衰期为24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的电子来自于钍原子的核外电子B.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都能改变的半衰期C.4个经过48天后一定还剩余1个D.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可变成第(3)题“梦天号”实验舱携带世界首套可相互比对的冷原子钟组发射升空,对提升我国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为某原子钟工作的四能级体系,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能级I跃迁至激发态能级Ⅱ,然后自发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跃迁到钟跃迁的上能级2,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跃迁到钟跃迁的下能级1,实现受激辐射,发出钟激光,最后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回到基态。
该原子钟产生的钟激光的频率为()A.B.C.D.第(4)题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其表面因不断与空气摩擦而带电。
某次飞行中,飞机0.5s内带电荷量增加约17μC,此过程中形成的电流约为( )A.34 mA B.34 μA C.8.5 mA D.8.5 μA第(5)题如图甲所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恰好与x轴重合,A点的坐标为。
一质子从坐标原点运动到A点,电势能增加了50eV,x轴上各点电势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沿x轴正方向B.质子沿x轴从O点到A点加速度越来越大C.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25V/mD.质子在A点的电势能为75eV第(6)题健身球是一种内部充气的健身辅助器材。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已知钠原子在A、B、C、D、E几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的光的波长分别为:589nm(B→A),330nm(C→A),285nm(D→A),514nm(E→B):金属纳的极限频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能级的能量比D能级低B.钠原子在这几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的有4种C.钠原子在这几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最长为589nmD.钠原子在这几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波长最短为285nm第(2)题2022年8月9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反应堆顺利吊装就位,向投产发电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核电项目投产后核反应堆中存在如下核反应:,则( )A.该核反应方程式中X为质子B.该反应类型是重核裂变反应C.的质量数是235,中子数是92D.和核子的比结合能,均比核子的比结合能小第(3)题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有两质量均为m的物块A、B,它们分别与平行于斜面的两根劲度系数均为k的轻质弹簧固连,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斜面上。
已知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M为振子的质量,k为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
初始时,物块A、B间用一平行于斜面的轻绳相连,此时下方弹簧恰好处于原长。
某时刻轻绳突然断裂,关于此后物块A、B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B可能会发生碰撞B.物块A、B振动的相位差随时间变化C.物块A的加速度为零时,物块B的加速度可能不为零D.物块A、B振动的最大速度之比为1:1第(4)题甲状腺痛患者手术切除甲状腺后,可以通过口服含有碘131的药物进一步进行放射性治疗,为避免患者体内的碘131产生的辐射对他人造成危害,应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碘131发生衰变的过程可以用方程来表示,不考虑患者对放射性药物代谢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的衰变为衰变B.碘131衰变方程中的Z为原子核C.患者口服剂量的大小,不影响隔离时间的长短D.患者服药后,药物中含有的碘131经过两个半衰期全部衰变第(5)题以下物理量为标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的是( )A.电流、A B.力、N C.功、J D.电场强度、N/C第(6)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B.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射线C.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第(7)题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平面内有匀强电场,半径为R的圆周上有一粒子源P,以相同的速率在平行于圆周面内沿各个方向发射质量为m的带电量为的微粒,微粒可以到达圆周上任意一个位置。
核动力装置运行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C.蒸汽发生器的蒸发段(下筒体)
⏹管板:碳钢锻件,与冷却剂接触表面堆焊因科镍600厚555m。
管板上钻有8948个孔,与传热管联接。
⏹U形传热管:共4474根,材料因科镍690,管束正方形排列,
外径19.05mm,壁厚1.09mm,总重50t。
⏹材料特点
❑良好的机械性能
❑导热系数
❑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管束套筒:将二次侧分隔为下降通道和上升通道⏹支撑隔板:沿管束直管段设置9块,以固定管束,防止振动
⏹流量分配挡板:使二次侧水有效地冲刷管板表面,避免腐蚀
D.蒸汽发生器的汽水分离段
部
⏹二级分离器:六角形带钩波纹板分离器
⏹给水环管:位置稍低于旋叶式分离器,分配给水⏹限流器:在蒸汽出口接管内,当蒸汽管道破裂时限
制蒸汽流量
E.蒸汽发生器的汽水分离段
带钩波纹板分离器工作原理
F.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破损原因与后果
⏹破损原因
传热管壁很薄,由于机械损伤和腐蚀,在很高的温度下运行,容易产生应力破坏
⏹后果
一回路冷却剂泄漏到二回路,严重时造成放射性物质扩散到环境
G.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的防止与监测
⏹防止办法
材料,水处理,制造工艺,运行控制
⏹监测方法
蒸汽发生器出口处蒸汽的16N放射性——快速而精确冷凝器抽气泵处空气的放射性——快速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中的放射性——精确但较慢
H.蒸汽发生器的排污
⏹排污原因
二回路给水会受漏入的海水以及管道内的腐蚀产物污染,在蒸汽发生器内蒸发时各种杂质会产生浓缩,为减轻腐蚀,在管板上侧要连续排污。
⏹排污系统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APG)
I.蒸汽发生器的给水
⏹正常给水
正常工况时,由给水流量调节系统(ARE)供水
⏹应急给水
在机组启动、热停堆、冷停堆的某个阶段以及主给水系统发生故障时,由辅助给水系统(ASG)提供紧急给水。
J.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
⏹蒸汽发生器水位
指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下降通道环形空间的水位
⏹水位控制的目的
将水位保持在与负荷相匹配的水平,防止瞬态时水位过高淹没干燥器,增加出口蒸汽的湿度,损害汽轮机叶片;
防止水位过低,造成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部分暴露于蒸汽中,造成热应力损坏。
蒸汽发生器水位整定值
蒸汽发生器测量仪表设置
K.蒸汽发生器水位和给水流量测量
⏹水位测量
每台蒸汽发生器有一个宽量程和四个窄量程水位变送器;
宽量程:15.9m,用于水位指示
窄量程:3.6m,用于指示、控制和保护
⏹给水流量测量
每台蒸汽发生器主给水管装一个文丘利管,配三个流量变送器
L.蒸汽发生器蒸汽流量和压力测量
⏹蒸汽流量测量
每台蒸汽发生器设两台蒸汽流量变送器,由压差测流量
⏹蒸汽压力测量
每条蒸汽发生器蒸汽管线上设三个压力变送器,位于安全壳隔离阀与卸压阀之间
RCP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
-下泄管线:3号环路冷管段(进入RCV)-上充管线:2号环路或1号环路冷管段(返回RCP)⏹余热排出系统(RRA)
-出口接管:2号环路热管段(进入RRA)
-入口接管:1号、3号环路冷管段(冷却后返回RCP)⏹安全注入系统(RIS)
-热管段和冷管段的高压安注管线(HHSI)
-每条冷管段的中压安注管线
-冷管段和部分热管段的低压安注管线(LHSI)
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
1.5 核动力装置运行特点
高效、清洁、安全、经济、可持续核能
强放射性、高温高压水、衰变热
潜在危险
运行特点
电站:A 模式,G 模式
船用:负荷变化大
电厂运行模式
模式A:基本负荷运行方式
——机跟堆(Reactor Lead)
功率控制系统简单,
冷却剂平均温度调节系统
模式G:负荷跟踪运行方式
——堆跟机(Turbine Lead)
功率控制系统复杂,运行方式灵活
冷却剂平均温度调节系统
根据汽轮机负荷信号调节功率
船舶核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
☐一回路系统
⏹主冷却剂系统
⏹压力安全系统
⏹水质控制系统
⏹辅助水系统
⏹工程安全设施
⏹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二回路系统⏹蒸汽系统
⏹蒸汽排放系统⏹凝水-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
⏹润滑系统
⏹造水系统
核动力装置运行特点
安全性
要求:核安全目标
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保证工作人员、居民及环境免
受放射性危害。
措施:控制反应性
确保堆芯冷却
包容放射性产物
多道实体屏障多级纵深防御
核动力装置运行要求
经济性
要求:提高负荷因子(多发电)
发电量=电功率*运行时间
措施:满功率运行
少停堆
船用要求
机动性:战术要求,此时不考虑经济性
生命力(可靠性):作战使命,异常工况
运行工况与运行规程
⏹运行工况的划分
⏹运行规程的分类
运行工况划分
工况Ⅰ:正常运行和运行瞬变,包括:
正常的启动、停闭和稳态运行
带有允许偏差的极限运行
运行瞬变
工况Ⅱ:中等频率事件(预期运行时间)保护系统动作
工况Ⅲ:稀有事故
专设安全设施投入
工况Ⅳ:极限事故
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
运行规程
⏹分类
●正常运行规程
●事故运行规程
●I规程—处理较小故障和公用系统失效
●A规程—处理管道破裂
●H规程—超设计基准事
●U规程—最终事故柜规程
⏹依据
●核安全法规,设计资料,安全分析,运行经验
运行规程
•要求
•足够详细,不需要进一步考虑就能进行操作•必须经过验证——实际装置、模拟器
•必须通过评审、正式批准正常运行规程•形式
•纸质文档、电子文档
•运行支持系统
•规程自动生成系统
主要运行参数
⏹主要运行参数有哪些,为什么?
⏹这些参数如何控制
主要运行参数
核功率热功率电功率
功率主冷却系统压力(稳压器压力)平均温度出口过冷度
冷却剂温度稳压器水位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
蒸汽发生器
压力安全壳压力堆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