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环境统计报表制度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情况,确保有效监控和管理企业环境风险的制度。
下面是一份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示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目的为了保证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工作情况的准确记录和报告,便于上级、有关部门及内部员工对企业环境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管,确保环境风险管控良好,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环境统计报表的部门和岗位。
三、报表种类和报送周期1. 环境污染防治报表:每年报送。
2. 环境风险整改报表:每季度报送。
3. 环境投入产出综合统计报表:每年报送。
四、报表内容和要求1. 环境污染防治报表内容:1.1 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固等各项污染物排放情况统计数据。
1.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各个排放源的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标准等信息。
1.3 对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对超标排放的原因分析、整改情况和有效性评估等。
1.4 报表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并附上必要的支撑材料。
2. 环境风险整改报表内容:2.1 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及整改进展情况等。
2.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各项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和整改进展情况。
2.3 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4 报表要求准确、及时,并附上整改相关的支撑文件。
3. 环境投入产出综合统计报表内容:3.1 主要包括环境投入和环境产出的统计数据。
3.2 统计数据需详细记录包括环境投入的费用、资源、技术等和环境产出的指标、效益等。
3.3 报表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并附上相应的支撑文件。
五、报表制作和验收1. 报表制作:1.1 由各相关部门按照报表内容和要求收集、整理和填写相关数据。
1.2 报表应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查和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报表验收:2.1 上级领导或专业部门负责人对报表进行审查和验收。
2.2 验收人员应对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
“十二五”环境统计试点工作计划及方案“十二五”环境统计试点工作计划及方案是指在“十二五”期间,对环境统计工作进行试点,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具体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试点工作,建立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分析和发布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统计工作模式,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1.建立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2.完善环境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环保、气象、水利等单位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共享,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3.加强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制定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实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和评价。
4.推进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和发布。
制定环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和信息化处理,推动环境统计数据的发布和应用。
5.开展环境统计试点工作。
选取若干个省、市、县,开展环境统计试点工作,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统计工作模式。
三、工作进度第一年:确定环境统计试点工作计划和方案,制定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控制、分析和发布的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统计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第二年:建立环境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完善环境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开展环境统计数据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
第三年:推进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和发布,开展环境统计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形成环境统计工作模式。
四、工作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大环境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加环境统计工作的投入。
同时,加强环境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环境统计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5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一、总说明- 5 -二、报表目录- 7 -三、调查表式- 10 -(一)综合年报表- 10 -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 11 -各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12 -各地区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16 -各地区火电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0 -各地区水泥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2 -各地区钢铁冶炼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3 -各地区制浆及造纸行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5 -各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27 -各地区非重点调查工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29 -各地区工业锅炉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0 -各地区发表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31 -各地区农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32 -各地区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3 -各地区县(市、区、旗)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34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35 -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 37 -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情况- 38 -各地区垃圾处理情况- 40 -各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情况- 42 -各地区环境管理情况- 44 -(二)综合季报表- 48 -各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49 -各地区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0 -各地区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1 -各地区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3 -各地区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4 -各地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56 -(三)基层年报表- 57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58 -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2 -水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4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6 -制浆及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68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况- 69 -工业锅炉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 7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72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73 -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运行情况- 75-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置)厂运行情况- 78 -(四)基层季报表- 81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2 -火力发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5 -水泥制造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7 -钢铁冶炼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88 -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90 -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91 -四、指标解释- 93 -五、附录- 142 -各类代码- 143 -一、总说明(一)为了解全国环境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一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依照“十二五”环境爱护规划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治理工作深化进展的需要,“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报表制度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具体如下:
一、“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1、“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按照环境统计调查频次将环境统计指标归结为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和定期报表指标。
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治理6个部分;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包括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
按照统计指标内容将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归集成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含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治理六大类。
其中工业源的范畴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8)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农业源的范畴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源的范畴是指城镇范畴内的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畴为辖区内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范畴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疗废物处置厂;环境治理的范畴是指环保系统内相关业务部门治理工作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形。
按照统计指标特性将各类污染源指标分为四部分,分不是差不多信息指标、台帐指标、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形指标和污染物产排情形指标。
其中,污染物产排情形指标和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形指标是核心指标,是环境爱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反映环境规划和治理成效的指标;差不多信息指标和台帐指标是为了支撑及核实核心指标准确性的辅助指标。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图1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2、“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要紧内容 (1)环境统计年报指标体系 ①工业源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工业源报表包括《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火电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水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钢铁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情形》6张基表,对应7张综表。
与以往的环境统计相比,“十二五”工业源指标强化了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台帐指标和污染治理指标的设置和统计。
反映工业污染源污染防治情形的基表1张,反映工业源非重点调查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形的综表1张。
②农业源
农业源报表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季报及快报
年报指标体系
工业源 城镇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农业源
环境治理
污水处理厂 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
机动车
情形》、《各地区农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形》2张表。
③城镇生活源
城镇生活源包括《各地区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形》、《各地区县(市、区、旗)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形》2张表。
④机动车
机动车包括《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差不多情形》、《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形》2张表。
⑤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报表包括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厂3个部分,其中污水处理厂调查为2张表,包括《各地区都市污水处理情形》、《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形》;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调查为2张表,包括《各地区垃圾处理情形》、《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运行情形》;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厂调查为2张表,包括《各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情形》、《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厂运行情形》。
⑥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指标为“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新增加的报表,调查内容是在原先专业报表基础上进行简练,提取其中集中反映环境治理总体工作进展情形,能够公布公布使用的要紧指标,要紧有环保机构、环境信访与法制、能力建设、污染操纵、环境监测、自然生态爱护、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宣传教育、污染源自动监控、排污费征收、环境阻碍评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等工作情形。
(2)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体系
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突出数据的时效性,依照国家层面季度环境和经济形势,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季度统计。
二、“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要紧变化
(一)调整了调查范畴
1、新增了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农业源调查内容包括畜禽养殖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
2、细化了机动车污染调查统计。
调查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三
轮汽车及低速载货汽车、以及摩托车的总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量。
3、新增了生活垃圾处理厂(场)调查内容。
调查范畴为垃圾填埋厂(场)、垃圾堆肥厂(场)、垃圾焚烧厂(场)和其他方式处理垃圾的处理厂(场)。
4、删除了医院污染排放情形调查表。
因城镇生活源报表中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均已包含医院污染物排放。
(二)指标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1、新增了部分重污染行业报表。
为更准确核算污染物排放情形,除连续保留火电行业报表,“十二五”报表制度又增加了水泥、钢铁、造纸行业报表。
2、依照“十二五”环境爱护工作重点,新增了相关指标。
如增加了氮氧化物及废气中重金属产排情形的相关指标;增加了污染物产生量指标,加强了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台账指标和污染治理指标设置;细化了危险废物统计指标;增加了生活源总磷、总氮等污染物指标。
3、进一步完善了指标设置。
在“十一五”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交叉重复和难于界定的指标,如删除了要紧污染物去除量和达标率指标。
4、将环境统计专业报表整合简化为环境治理部分,纳入环境统计报表制度,不再区分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和专业年报。
环境治理指标为“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新增加的报表,调查内容是在原先专业报表基础上进行简练,提取其中集中反映环境治理总体工作进展情形,能够公布公布使用的要紧指标,要紧有环保机构、环境信访与法制、能力建设、污染操纵、环境监测、自然生态爱护、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宣传教育、污染源自动监控、排污费征收、环境阻碍评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等工作情形及情形。
5、定期报表中除连续保留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外,增加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季度调查统计。
由调查对象在线填报,地市、省级环保部门在线逐级审核、上报。
(三)其他要紧变化
1、工业源重点调查对象的选择和调整原则有所变化。
在初步选择出的工业源重点调查对象名单基础上,对调查年度期间新增和关闭企业的调整原则均有了明确的规定。
2、生活源调查技术路线发生变化。
生活源调查由原县级行政区环保部门调整为市级行政区环保部门统一核算,并将污染物排放量分解至各辖区县,各辖区县据此填报相关报表。
4、进一步修订了指标讲明。
对部分指标的讲明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另外部分来源为其他部门的指标,参考相关部门的指标讲明也进行了修订。
三、技术路线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由环境爱护部统一制定下发,各级环境爱护部门组织实施。
(一)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包含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量。
(二)工业源采取对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逐个发表调查,对非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实行整体核算相结合的方式调查。
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即为重点调查企业与区域非重点调查企业排放量的加和。
(三)农业源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以县(区)为差不多单位进行调查。
畜禽养殖业中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逐户发表调查,其他污染物排放量依据养殖量和排放系数进行测算。
(四)城镇生活源以市级行政区为差不多调查单位,污染物产生量依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产生系数进行测算,排放量为产生量扣减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染物的去除量。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逐个发表调查汇总。
四、工作程序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由环境爱护部统一制定下发,各级环保部门组
织实施。
重点调查单位的环境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报,按照重点调查单位、县(区)环保部门、地市环保部门、省级环保部门、环境爱护部的工作流程逐级上报、审核。
同时,县(区)环保部门依照农业畜牧等部门提供的各种畜禽养殖量等数据填报农业源报表,地市级环保部门依照统计、城建、公安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工业源非重点、生活源、机动车报表,并逐级上报、审核。
见图2。
五、报送要求
各地必须使用环境爱护部统一下发的软件填报、报送环境统计数据库,基表各项指标代码填写规范、准确,综表数据库完整且与基表保持一致。
通过人工审核与软件审核相结合,全面细致审核数据,并将数据审核结果及未能整改咨询题进行讲明。
1、报送内容:①电子版数据库:所有基表和综表数据;②打印盖章签字的综表;③工作总结(同时报送电子版和纸版),包括:各省数据审核结果及逐条咨询题的讲明;对“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对“十二五”环境统计业务系统使用咨询题总结及建议。
2、报送方式:
①通过“十二五”环境统计业务系统数据上报功能将辖区内数据通过环保专网上报环保部。
②签字盖章打印报表和工作总结(盖章)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环境爱护部总量操纵司统计处,100035。
③工作总结(电子版)发
3、报送时刻:2019年3月31日前。
图2 环境统计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