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结构设计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2
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采用特殊材料、特殊配比和特殊的施工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其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和更低的渗透性。
在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步骤:1.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在开始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之前,需要明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包括: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不低于C50;•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如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流动性、保水性等;•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要求,如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
2. 选择合适的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采用高强度、低收缩、低热发射的水泥。
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者高铝酸盐水泥等。
3. 选择合适的矿物掺和料矿物掺和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的成本。
常用的矿物掺和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4. 选择合适的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应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低碱硅酸反应活性。
通常采用碎石或卵石,其粒径应大于5mm。
5. 选择合适的掺合料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常用的掺合料有减水剂、泵送剂、防冻剂等。
6.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上述选择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和用量。
7. 试配混凝土根据确定的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进行试配。
通过调整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
8. 检验混凝土的性能制备标准试件,养护到规定龄期,测定其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设计出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设计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9. 配合比优化在初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根据测试结果,可能需要对配合比进行优化。
优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确保混凝土的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设计指标,强度等级在C50及以上,具有高工作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和体积安定性的混凝土,应按设计和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在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为便于搅拌机持浆,应保持水灰比不变,可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
高性能混凝土长距离运输时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运输过程中一直持续搅拌状态,不得停拌。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采用高频振捣器垂直点振。
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高性能混凝土用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6,含泥量应小于1.5%。
高性能混凝土用粗骨料应符合:1、应选用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碎石或卵石。
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高50%以上。
2、宜采用二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5%,不得混入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0.5%。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具有潜在碱—硅酸盐反应活性骨料时,其含碱量应小于3kg/m3;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2%,在潮湿环境或有侵蚀性离子条件下,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水泥用量的0.06%。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用塑料布或草帘子覆盖,并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养护期不应少于14d。
枣临铁路第四项目部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枣临铁路工程第四项目经理部二00九年十月十日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我管段全长15.5km,其中有桥梁6座(大桥2座,中桥4座),框架桥4座,涵洞60座,混凝土方量约4万方。
为了保证我管段内的混凝土施工能够满足铁路建设标准和现场施工的需要的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作为枣临铁路第四项目部管段内的混凝土施工指导。
1、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选定我管段内桥、涵及路基附属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以高性能混凝土为主,均按100年使用年限对耐久性进行控制检验。
试述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许多重要桥梁的设计中,为增强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流动性,设计者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一些桥梁设计实例,提出一些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设计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给桥梁设计者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桥梁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技术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界与工程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十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该项研究与开发应用,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原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工程结构的高度和跨度的不断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重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上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最主要的手段是低水灰比和掺适量微集料;其抗渗和抗冻性优良,抗碳化、耐腐蚀性好,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
可以抵御气候和环境的长久破坏作用,确保在桥梁的设计期限内,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正常工作。
2.2 高性能混凝土可减薄桥梁的厚度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可以减小结构的截面尺寸,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薄桥梁的厚度,明显增强桥面的承载能力;高性能混凝土用于高层、桥梁等可减小结构截面,增大跨度、增加净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节省原材料资源;包括在建筑物剪力墙和承重墙中的应用,在大跨度桥梁中的箱梁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1、施工指导性文件1)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关于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实施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11】241号文2)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加快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通知,乌建发【2014】46号文3)关于下发《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的通知,乌建发【2014】47号文4)关于高性能混凝土检测有关事宜的通知,乌建发【2014】291号文5)关于在乌鲁木齐地区进一步规范新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通知,乌建发【2015】81号文6)关于举办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培训的通知,乌建发【2016】263号文2、施工采用的规范标准1)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2)高新更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3)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2015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GB/T50082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3、施工图纸二、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2、设计高性能混凝土部位情况三、施工部署1、施工要求本工程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先施工垫层、防水板、地梁、柱基、墙、梁、板采用汽车泵泵送,先下后上。
根据施工工序及工期安排、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若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白天不能浇筑完成又不能留置施工缝时,现场管理人员分成两班,每班12h,各专业有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2、主要机具准备四、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对于施工图纸存在不合理地方,有义务向设计人员提出,了解混凝土等级和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抗冻融指数、抗硫酸盐指数等后浇带及施工缝的构造要求2)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难点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报公司职能科室审核、建筑施工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签字实施3)制定混凝土试块、试验计划、选择合理的检测单位2、材料准备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的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数要求,选择考核从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企业签订供货合同。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在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为了充分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其施工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1、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
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高、水化热适中,有利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发挥。
同时,要注意控制水泥的细度和凝结时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发展。
2、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质量要求较高。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其最大粒径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钢筋间距来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25mm。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在 26 30 之间,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有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耐久性和降低水化热。
粉煤灰应选用品质优良、烧失量低的产品;矿渣粉的活性指数要符合要求;硅灰的比表面积大,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使用时要注意其掺量,避免过多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至关重要。
高效减水剂能够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缓凝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应施工需要。
引气剂可以引入微小气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
但外加剂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试验确定的掺量进行,避免超量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二、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一般采用绝对体积法或质量法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和调整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水胶比,一般不宜大于 04。
同时,要合理确定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用量,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还应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和氯离子、碱含量等限值。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一.高性能混凝土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对以下性能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要求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二.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1.水泥: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熟料中的C3A含量≤8%,京沪高速铁路中限制C3A≤6%;碱含量≤0.80%,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
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
不宜使用山砂。
不得使用海砂。
吸水率应不大于2%。
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细度模数要求≥2.3%。
细骨料的碱活性就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
3.粗骨料: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二级级配碎石,C50 5-10mm,10-25mm, C30 5-16mm,16-32.5mm.4.矿物外加剂:用于改善砼耐久性能而加入的、磨细的各种矿物掺合料。
品种: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铁灰、稻壳灰、沸石粉。
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耐磨性、高抗冻性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
本文就建筑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材料1.水泥:水泥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严格控制水泥的品种、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使用过期或者质量不过关的水泥,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粉煤灰:粉煤灰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596-2017《粉煤灰》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调整其掺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筛分和预处理,以保证其掺入混凝土的均匀性。
3.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8046-2008《矿物掺合料》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调整其掺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筛分和预处理,以保证其掺入混凝土的均匀性。
4. 骨料:骨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骨料》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骨料种类和规格,且应该进行筛分和洗涤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干湿状态的均匀性。
5. 水:水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T 50123-2019《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选择清洁、无污染、无盐分、无酸碱度的水源,且应该控制其用量和掺入混凝土的时间和方式,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6. 外加剂:外加剂应该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
在使用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外加剂种类和用量,且应该在混凝土拌合前进行试验和确认,以保证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三、配合比设计1. 设计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一般建议采用C30及以上等级。
2. 骨料配合比:根据骨料种类和规格,确定骨料的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根底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相对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性能:1、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可以更小,自重得以减轻,使用面积增加,材料用量减少。
2、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
3、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性能好,因而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重建费用减少,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
4、高性能掺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因而混凝土结构变形小、刚度大,稳定性更好,更能满足结构功能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二、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1、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建造结构用的混凝土性能以及施工过程控制等三个因素,其中环境条件是影响结构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
2、高性能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条件特征见下表:三、根本规定1、在进行混凝土结构(包括构件)设计时,应同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包括如下主要内容:⑴结构的使用环境及其环境对结构腐蚀性的调查与说明。
⑵结构的整体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各个部件(如桥梁的根底、墩台、梁,隧道主体结构等)的使用年限明细表(见下表):⑶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正常维修和对某些部件进行更换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⑸特殊或严重腐蚀性环境作用下对结构采取的外部辅助防护措施。
⑹在设计年限内对结构进行期检测、监测和评估的具体要求。
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⑴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含量、低碱含量的水泥以及低碱活性骨料、低碱外加剂等原材料,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在建筑和其他建设领域按照规范、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制图、投标、合同管理等工作的有关技术规程。
它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熟练技能和丰富经验,用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求完成的工作。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指按照某个国家的规定或某个项目的要求,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准备的文档。
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技术指南和标准规定,以及有关混凝土材料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完整规范,也包含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的各项条件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求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应该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针对不同现场条件,要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准备系统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者的指南,以便他们成功设计适用于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
它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细节、材料和施工管理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1、宏观模型分析和验算:结构宏观力学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结构的安全性等;2、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应力等参数的选择,以保证混凝土的可靠性;3、对拉伸混凝土的抗拉应力等参数的选择,以保证施工质量;4、基本要素的设计,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形状设计,屋盖三通等基本要素;5、施工工艺管理:包括混凝土原料、抹灰检验及其他施工中的管理和检测等;6、混凝土结构设计工具:比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等;7、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标准:比如建筑安全技术规程等;8、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的改进与变更:分析混凝土结构错误及不合理处,分析故障机理;9、三维构件模型设计: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立三维结构模型;10、混凝土结构设计任务查验及报告:包括施工原因、存在的缺陷及影响等的分析,及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安全性。
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者的必备资料,可以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分析结构受力特性,精确设计和施工。
四川省交通建设技术指南编号:SCG F51—2010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指南2010年5月1日 发布 2010年6月1日 实施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前 言水泥混凝土是当今世界最大用量的人工制备材料和最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材料,而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其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随着桥梁向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山区发展和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对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桥型不断向着更高、更大、更深、更新的空间和规模发展,现有水泥混凝土制备与施工技术受到了严峻挑战。
传统混凝土桥梁的混凝土配合比是按强度进行设计的,仅能满足工程的强度需要并符合一般耐久性要求,并且没有针对桥梁结构构造特点制定专门的规范。
因此,提高混凝土品质,是实际工程十分突出的问题。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虽然全年干旱少雨,但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和季节温差大,桥梁结构作用环境异常恶劣,桥梁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破坏更为严重和复杂。
针对桥梁结构的特点,开展混凝土品质研究,对提高混凝土桥梁结构质量、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本指南是在《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报告》、《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等规程、规范和众多学者论文等资料,编制完成的。
其主要特点为:根据桥梁使用混凝土特点,定义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内涵;基于骨料最紧密堆积和最佳浆骨比理论,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实测-计算-试配的设计方法;制定了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和骨料的技术要求;制定了大体积低水化热高性能混凝土、自然浇注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箱型结构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防裂防渗高性能混凝土等不同部位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技术措施。
其内容包括了基本规定、原材料要求、不同环境作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耐久性混凝土设计要求、混凝土试配与调整、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简述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法则及其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比普通混凝土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其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的用途对耐久性、适用性、施工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
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原材料选择是其应用的基础,一般应采用优质原材料,控制好低水胶比,并且要精确的计算矿物掺和料的用量,合理使用高效外加剂。
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配制要控制好三大关键点,利用合适的方法以及配比原则进行设计。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它在现代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能有效增加桥梁的跨径以及主梁的间距,能保证桥梁良好的耐久性,综合增强了桥梁以及道路建筑的力学性能,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对提高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有水泥、外加剂、矿物掺和料以及粗、细骨料和水等。
在施工前只有合理地选择原材料,才能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要控制好水泥中C3A 的含量,要求C3A不得超过8%,还要求水泥的含碱量不大于0.8%,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或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
水泥存放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也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有所影响。
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矿物掺和料的品种为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
其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
河砂的细度模数度在2.6-3.0,保证河砂中的含泥量不能高于2%。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其最大公称粒径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选择。
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
低水胶比的要求使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需要在加入聚羧酸系列的减水剂产品。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